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大统一-宋元时期政治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大统一-宋元时期政治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大统一-宋元时期政治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大统一-宋元时期政治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大统一——宋元时期政治知识点1·宋初的政治和军事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宋朝,都东京,史称北宋。2·加强中央集权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政: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分散机构权力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设转运司等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3】崇文抑武(1)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2)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3·选官制度与国家治理【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选拔:“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监察: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二】国家治理法律与教化(1)法律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如《宋刑统》(其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天圣令》(以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2)教化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发展为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深入族规、家训中。如: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如: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二)社会救济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知识点2·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背景:(1)北宋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严重(2)“庆历新政"失败(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目的:富国强兵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4、内容(1)富国方面【1】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2】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5、影响【1】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消极: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知识点3·南宋偏安1、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史称南宋。2、宋金战争: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3、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知识点4·辽夏金的政治制度政权建立时间民族建立者政治制度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西夏1038年党项族元昊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职金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金世宗在位时,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思维升华】正确认识辽朝的双轨政治制度契丹征服者一时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对统治地区分别管理。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也促进了辽朝向封建文明过渡,有利于民族交融。知识点5·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民族关系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2.巩固统一的措施(1)交通:修筑驿道,设立驿站(2)中央: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3)地方: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即行省(4)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恢复了科举制,但时断时续(5)法律与教化: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6)赋税制度:元朝基本沿袭唐朝的租庸调(北方)与两税法(南方),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7)户籍制度: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进行划分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3.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民族政策(1)民族政策: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四等人制”(2)边疆治理【1】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2】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3】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4】东北、云南设行省,征发赋役(3)民族融合【1】元朝时期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2】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核心概念】通判: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宋初为了防止州官尾大不掉,又在州设通判,作为副职,与知州共同处理政事。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指户部、盐铁、度支三司。宋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分散相权的措施,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而枢密院和“三衙”分别掌握调兵权与统兵权(两权分离);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计相”)。其特点是:①分割相权,加强皇权;②职权过于分散,行政效率低:③出现冗官局面。【拓展延伸】北宋制度创新的特点及认识(1)特点①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用“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建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禁军,一半驻守京师、一半分守各地,并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绝对优势。③分化事权,相互牵制。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④重文轻武,加强监督。建立文官体制,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削弱武将权力,以免武将拥兵自重。(2)认识①鲜明的务实性:针对五代积弊进行的调整,有效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浓厚的时代性:重文轻武,文官政治最终确立官员队伍的专业化趋势明显。③可贵的政治理性: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权文官、谏官、史官、儒家思想等因素制约,避免了绝对专制。④手段的和平性:宋代政治变革的手段和平,彰显政治智慧。⑤本质:宋代政治本质上依然属于君主专制制度,专制集权体制的深层问题并未解决。【拓展延伸】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①权力结构二元性:行省具有双重性,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②“大而不专”: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势力,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③以实现中央军事控制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