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王安石等变法派在变法期间,不仅撰《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教材,也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变法派A.托古改制的思想 B.复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恢复周礼的决心 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2.增设新机构分割相权是古代皇帝加强君权常用的策略。下列属于北宋分割相权的举措是A.设枢密院掌军政 B.设御史台掌监察C.设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 D.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3.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北宋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4.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南下。宋真宗亲征,在小范围交战并击杀辽军主帅后,宋朝派使者议和,最终辽国撤兵,宋朝每年向辽国赠送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这种“无偿经济援助”客观上(

)A.有利于北方边防的安定 B.导致宋朝积贫积弱C.推动了王安石变法 D.消除了宋辽的民族矛盾5.某博物馆拟建秦、汉、唐、宋历史文化展,需要选择一些具备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信息作为时代标签。下表按照朝代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6.宋真宗时期宰相李沆自评“居重位实无补万分,惟四方言利事者未尝一施行,聊以此报国尔。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这最能说明北宋(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政治风气因循守旧C.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7.观察下面《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由此可知,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守内虚外 B.重文轻武 C.中央集权 D.积贫积弱8.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当时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A.士人 B.商人 C.军人 D.艺人9.北宋时期的地方层级图示如下,请问缺失的①和②分别是(

)A.枢密院,通判 B.行省,刺史 C.路,通判 D.路,刺史10.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军机处D.枢密院11.如图为北宋“二府三司”制度的结构框架图。这一制度的设立,反映了(

)A.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C.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D.中央加强控制地方12.“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被认为是宋朝祖宗家法的实质精神。这种精神首先贯彻到制度的设计之中。以下官职或机构的设置与上述精神相符的是(

)①知州与通判

②枢密院与“三衙”③三司使与提点刑狱司

④同平章事与参知政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一般来说,君主专制政体是指君主个人独揽一切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这一点似已在学界达成共见。此种政体的典型特征应被逻辑地视为君主最大限度的集权。这种集权又可自然地分为两个方面,既横向与纵向的“双重集权”。也有学者说,纵使专制君主可以最大限度地集权,但仍有一部分权力要分散在其限度之外。——摘编自汤敏轩《略论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有限分权》材料二

淳化元年(990年)十二月,宋太宗接受右正言谢泌的建议,把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官僚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体制。宋仁宗时,一些官员上疏请求对这一体制进行改造。如知谏院范镇曾上疏说:“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财已匮,枢密益兵无穷;民已困,三司取财不已,请使二府通知兵民大计,与三司同制国用。”——摘编自贾玉英《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重集权”的含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初中央行政体制的特征及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总趋势。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常平仓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一项较为重要的仓储制度,最早创立于西汉时期,运行起来较为简单,即年丰谷贱时,政府加价收籴;年歉谷贵时,则减价出粜。唐后期常平仓的运行方式逐渐增多,开始用于赈和贷。赈,即贩济。贷即是春荒或饥荒时,政府下令将常平仓粮食出借,秋收时收回。青苗法从常平仓制度变化而来,其改制之初衷在于当时常平、广惠仓“敛散未得其宜,故为利未博”。其主要内容是,在农作物收荻之前,政府根据农民的需要用常平仓和广惠仓的仓本提供现金贷款,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农民再行归还。青苗法虽然为农民而设,但常平仓、广惠仓均设于州县城郭,而非乡村,对农民的泽惠自然受到限制,到后来反而以城郭之民为其主要贷方对象。——王文东《宋朝青苗法与唐宋常平仓制度比较研究》材料二

华莱士在罗斯福内阁任农业部长达8年之久,任内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立法,如1933年、1938年《农业调整法》,成立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收购并向广大缺粮人民分发食品,向农场主提供抵押贷款。商品信贷公司的做法与王安石的青苗法如出一辙,即农业部通过商品信贷公司在谷物收获之前,向农场主提供抵押贷款,农场主以尚未收获的谷物做抵押,收获后视市场粮食价格决定归还方式。美国通过商品信贷公司储备了大量小麦、玉米、棉花和烟草,后来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些农产品储备为之带来了很大利润。之后,华莱士还不断呼吁建立国际“常平仓”,当代世界多数农业发达国家已经把类似常平仓思想的制度建立起来,作为对本国农业发展的保护。——李超民《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苗法对常平仓制度的发展并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政策。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历来是王朝政治史研究的重心所在。从中央决策出发,观察地方军政的落实方式及效果,这是通常的研究角度。事实上,一些临时措施被采纳,逐渐吸收为范例,固定为制度,往往出自地方性事件的“倒逼”。地方政治与军事施为的实际状态,既是中政策贯彻程度的体现,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影响着中央的决策。——摘编自邓小南《过程·空间一宋代政治史再探研》根据材料,围绕“中央与地方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命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1.A2.A3.B4.A5.D6.B7.C8.A9.C10.D11.A12.B13.(1)含义:“双重集权”是指横向与纵向两方面的集权。“纵向”指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而横向则指,在中央皇帝拥有至高权力,不允许存在与其对等的权力主体。(2)特征:相权被一分为三,彼此牵制。影响:削弱、限制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机构分化造成了冗官、冗费问题;互不统属,彼此牵制则影响了中央的行政效率。(3)总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创造性日益被压制。14.(1)发展:①向民众提供粮食借贷到现金贷款;②贷款面向农民和市民;具有政府理财增加收入的作用。背景: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大量使用;②农民收到高利贷剥削,社会矛盾激化;③冗官、冗兵、冗费导致财政危机。(2)评价:①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形式;②一定程度上受到是中国古代常平仓制度思想影响;③有助于缓解农业萧条和经济危机;④为美国在二战提供物资储备;⑤为其他国家的农业政策提供借鉴;⑥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5.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阐述:秦朝时期,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土国势力:宋朝时期,派文官任知州,并设通判加以牵制,削弱了地方权力:元代时期,为了有效管理辽阔疆域,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示例二论题:地方割据势力“倒逼”中央集权的强化。阐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