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时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总复习_第1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时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总复习_第2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时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总复习_第3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时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总复习_第4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时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据《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记载,“1762年英国一位农业雇工家庭的饮食开支包括:面包、面粉、燕麦片、马铃薯、蔬菜、蚕豆、豌豆、水果、牛奶、牛油、奶酪、肉、啤酒、舶来品、醋、香料”等。该饮食开支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趋完善B.人民大众消费水平普遍提高C.家庭饮食结构营养摄入均衡D.工业化食品改变了生活习惯2.“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须大幅度地增产,即农业革命”。材料强调的是()A.工业发展滞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生产B.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C.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方式,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效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是()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使用小型农业机械,精耕细作C.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实现电气化D.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广施化肥4.下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A.完全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B.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C.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D.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5.在古典农牧阶段,五大文明古国(地区)的食物生产各具特色(如表)。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文明古国(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国粟、稻、大豆印度稻两河流域小麦埃及各种麦类希腊、罗马麦类A.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B.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C.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差异D.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优劣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7.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8.“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A.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B.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产品质量C.有利于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D.解决了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9.世界农业文明的起源是多元化的。下列关于世界农业起源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南亚、北美洲和西欧B.东亚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而中心主要在中国C.西亚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最早培植了水稻和小麦D.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最早种植水稻、粟,最早驯化了骆马10.唐朝时广东地区的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而到明清时期,出现了“乡民以种稻收薄”“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青靛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这一变化()A.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B.是农作物商品化的结果C.是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D.是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的结果11.玉米很久以前就在美洲种植,15世纪末16世纪初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随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较早地被引种。到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玉米得以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前提是()A.世界各地联系加强B.欧洲人的生活需要C.玉米的价值与功用D.欧洲人开放的理念12.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据此可知()A.国家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B.食品生产标准体系确立C.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D.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国家重视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滇南本草》是目前所见有关玉米最早记载的汉文典籍。书中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新鲜焙干为末,不拘多少,引点酒服,其功神速。1417年,明人兰茂着手编著《滇南本草》,他遍访父老,搜集单方,采集标本,绘制图形,辨析考证,探求本源,历时二十年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该书问世后,因其济世救命之功和兰氏口碑德誉而迅即手抄流传,至清中叶始有刻本,并成为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本草。材料二辣椒原生在美洲,却似乎是主要为中国创造的。自先秦元典开始的历史文献记录表明,中华民族几乎从原始农业开始就是一个嗜辣的民族集群。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的数千年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依赖的辣味食料是花椒、姜、酒等诸多品种。辣椒传入中国后,很快传播扩衍开来,对中国传统的食生产、食生活发挥了革命性的催化作用,并最终形成了一切可植之地皆有椒,甚至几乎无人不食椒的中国人的辣椒情结。——以上材料均据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材料一《滇南本草》中有关“玉米须”的记载是否真实?请说明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的辣椒情结”的理解。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据《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记载,“1762年英国一位农业雇工家庭的饮食开支包括:面包、面粉、燕麦片、马铃薯、蔬菜、蚕豆、豌豆、水果、牛奶、牛油、奶酪、肉、啤酒、舶来品、醋、香料”等。该饮食开支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趋完善B.人民大众消费水平普遍提高C.家庭饮食结构营养摄入均衡D.工业化食品改变了生活习惯[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762年英国基本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这一时期农业雇工家庭饮食较为丰富,而且出现了马铃薯、舶来品、香料等非英国出产的食物,说明当时世界市场日趋完善,A项正确;B项中的“普遍提高”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列举饮食结构摄入比例,无法证实当时营养摄入是否均衡,排除C项;工业化食品在饮食种类中占比较低,排除D项。2.“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须大幅度地增产,即农业革命”。材料强调的是()A.工业发展滞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生产B.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C.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解析]材料中“铁路和轮船时代”指的是工业革命时代,材料“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须大幅度地增产,即农业革命”表明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是不现实的,要先进行农业革命,使之大幅度增产,为工业经济提供食物,才能进行工业革命,即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发展滞后,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方式,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效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是()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使用小型农业机械,精耕细作C.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实现电气化D.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广施化肥[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不是农业现代化的表现,故A项错误;日本因人多地少,使用的是小型农业机械,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4.下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A.完全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B.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C.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D.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解析]从图中的“决策”“气象信息”“电子图”“技术评估”等信息可以看出,“精确农业”从根本上还需要人来操作,故A项错误;从图中的“信息”“电子”“GPS”“决策支持系统”等关键词可看出,“精确农业”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战备技术而“精确”,这是在对数字信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B项正确;从图中无法看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作物的种植类型,故D项错误。5.在古典农牧阶段,五大文明古国(地区)的食物生产各具特色(如表)。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文明古国(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国粟、稻、大豆印度稻两河流域小麦埃及各种麦类希腊、罗马麦类A.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B.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C.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差异D.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优劣[解析]由材料“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文明产生重大影响,A项正确;“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说法错误,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问题,排除C项;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优劣不是影响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解析]根据“工资和地租跌价,……工业利润增多”可知,依靠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经济实力不断下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与各地的联系及世界市场无关,排除A、B两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价格革命的影响,而不是商业革命的影响,故排除D项。7.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时隔3000年,长江下游地区的先民,从栽培水稻、村落定居,发展到生产规模化、农具复杂化,能够修建水坝和宫殿等,说明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排除A项;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长江流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排除C项。8.“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A.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B.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产品质量C.有利于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D.解决了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传统的水产养殖相比,“渔光一体”模式下,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有利于实现养殖和发电的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C项正确;“渔光一体”模式并不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A项错误;“渔光一体”模式与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无关,B项错误;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减轻但不能解决我国的雾霾问题,D项错误。9.世界农业文明的起源是多元化的。下列关于世界农业起源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南亚、北美洲和西欧B.东亚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而中心主要在中国C.西亚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最早培植了水稻和小麦D.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最早种植水稻、粟,最早驯化了骆马解析: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中美洲和东亚,排除A项;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B项正确;最早培植水稻的是中国,排除C项;最早驯化骆马的是南美印第安人,排除D项。故选B项。10.唐朝时广东地区的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而到明清时期,出现了“乡民以种稻收薄”“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青靛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这一变化()A.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B.是农作物商品化的结果C.是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D.是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的结果解析:题干材料“收薄”“民富”主要体现的是获利问题,与“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明清时期”“多种龙眼、甘蔗、烟叶、青靛之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蔗等作物传入中国,在丰富了食物种类的同时,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也产生了影响,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政策,明清时期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11.玉米很久以前就在美洲种植,15世纪末16世纪初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随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较早地被引种。到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玉米得以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前提是()A.世界各地联系加强B.欧洲人的生活需要C.玉米的价值与功用D.欧洲人开放的理念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7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作物传入欧洲,故A项正确。12.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据此可知()A.国家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B.食品生产标准体系确立C.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D.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国家重视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食品安全法的修正案,明确相关人员职责,要求其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等,反映国家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B、C、D三项,均排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滇南本草》是目前所见有关玉米最早记载的汉文典籍。书中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新鲜焙干为末,不拘多少,引点酒服,其功神速。1417年,明人兰茂着手编著《滇南本草》,他遍访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