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记叙文阅读之如何阅读记叙文-解读中考现代文阅读密码_第1页
第一讲 记叙文阅读之如何阅读记叙文-解读中考现代文阅读密码_第2页
第一讲 记叙文阅读之如何阅读记叙文-解读中考现代文阅读密码_第3页
第一讲 记叙文阅读之如何阅读记叙文-解读中考现代文阅读密码_第4页
第一讲 记叙文阅读之如何阅读记叙文-解读中考现代文阅读密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记叙文阅读密码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之如何阅读记叙文第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什么——永远不改的考题

记叙文阅读看起来题型众多,但怎样考也离不开三个词,六个字。过去的典籍称谓是:义理、考据、辞章;现在的称谓叫形式、内容、效果。

形式,是指语言表达的外在形式:包括——词性、词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构成形式、句式、修辞、过渡、表达方式、描写角度、描写方法、文体、人称、线索、记叙文六要素、记叙顺序、叙事方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等。

内容,是指语言以词、句子、段落、篇章形式存在,客观上传递出来的信息。它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一是直接传递的表面信息;二是透过表面,简单分析能够推理出来的隐含信息;三是,联系其他词语、具体语境和其他段落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表达重点或倾向;四是,分析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终极写作目的。

例如,她站在那里,像一株盛开的牡丹。

第一层含义:这句话描绘的是她的外貌,或者说她的仪态给人的感受。——表面写了什么;

第二层含义:这句话表现她外貌的美丽、仪态给人端庄、典雅感受。——直接表现什么;

第三层含义:如果其他段落写了她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联系起来看就可看出,作者这样表达,是为了表达“她”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人,作者以外在美表现其内在灵魂和精神世界的美。——深层次表现了什么:

第四层含义: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和优秀品质的赞美之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效果,是指我们用语言传递信息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形式,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对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形式一旦确定,效果就已经确定。形式和效果是一一对应的。

例如,下面三句话,同样是说一个人长得肥胖,选择不同的方式,带来的效果截然不同

1、他长得胖。直接记叙,只对他的形体做了简单的概括,语言平淡,表现力不强。

2、肥胖——是他最突出的特点。这句话选择了前置倒装句式,加重了“肥胖”二字的语气,对他的形体特征进行了有效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

3、他往那一站,如果是黑天,你会误认为那里放了一口腌菜的大缸。作者选择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夸张这种修辞方法,不禁带来了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突出了他形体过于矮小、肥胖、蠢笨的特点,同时把自己的厌恶之情,也融进描写之中。

那么考试为何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题型呢?

一是:可以单独设题。例如:可以让您单独形式判定,也可以单独理解词义、句意、段意,还可以单独让您表述某种形式带来的效果,这是最简单的阅读试题。因为形式多样,不同的形式有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效果也多样,自然题型就千变万化。

二是:可以综合设题。任何一种形式,都能和内容联系起来;任何一种形式,都能和效果联系起来;形式、内容、效果三方面又可全部联系起来,这样题型就更加复杂多变。联系的方面越越多,题型就变化更多,学生就感觉更难。

其实,全国各地每年的中考题只存在形式的不同,本质是完全一样的。题型的千变万化离不开三个词——形式、内容、效果。只要我们能准确判定考纲种规定必须掌握的语言表达形式,熟练把握不同的形式带来的效果,能从四个层面理解语言传递的信息,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第二。为什么要大量阅读?我们认为,不会阅读,就不会写作;读不清楚,就写不清楚。因此,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必须阅读,大量阅读。理由很简单:其一,从写作技能看,多多阅读,就是多多向名家作者学习写作技能。写作从模仿开始——那就必须读懂样品。想一想吧,仿造某一款式的汽车,必然要读懂该汽车的整体结构、零件构件、设计思想、内在原理、技术参数、原材料等等。如果连样品都没读清楚,能造什么车,能写什么文章?所以,学习写作,必须阅读大量文章。我们这一套写作训练系统,就特别强调范文引路,因此也就特别强调阅读。各课的例文都是记叙文样品,阅读例文就是解剖样品。其二,从写作本质看,多多阅读,就是多多积累,以求量变质变,实现创新。从根本上说,写作是一种创新劳动,不能学了几篇范文就依样画葫芦,当井底青蛙,而应当在入格之后快出格,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汽车是硬件产品,可以千车一律、万车一律,统统一个模式。文章是精神产品,一篇一个样,篇篇都不同,不能批量生产。因此,提高写作水平不仅要阅读,而且要大量阅读,广泛阅读;大量吸收,广泛吸收,以期融会贯通,厚积薄发,进而才有条件实现独立创造。其三,从写作目的看,多多阅读,就是多多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文章是思想产品——那就得拥有丰富的思想原料。写作是表达思想情感的,作者必须思想感情丰富。中学生年纪不大,阅历有限,思想还不够成熟,“思想原料”远远不足,急需大量充实,这就需要在阅读中摄取。况且,写作素材遍及古今中外,绝大多数无法亲历其境,只能通过阅读来获取。因此,阅读与中学生思想内容、生活实践、接受能力相应的文章,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必要,十分重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陈思道说:“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这一切都说明,阅读在写作中是何等重要!第三。如何阅读?对于课文,理当精读,以期对课文内容、写作特色充分理解,有效吸取。研读课文必须逐字、逐句、逐段仔细阅读,抓住精华,深入领悟,仔细品味,理解吸收。还得反观自己,看看自己阅读之后,有何收获、感悟,有些什么疑问或不解,有什么见解与建议等等。我们主张的研读课文不是一个阶段完成的,而是需要经历若干阶段。老师把自己在阅读中总结的阅读方法和同学分享,我们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读,这是做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大前提。拿到文本后,首先要通览全文,速读。通读全文,要动笔阅读,圈点评注。一般第一遍可以很快浏览,只求一个模糊认识;从第二遍阅读开始,对文中重要词句、重要内容、重要手法、重要技艺等均要作出夹批夹注,圈点划线,为此后的深入研究、整体把握做上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动墨,评注标记应成为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环节的阅读,任务是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思路、写法要有个初步判断,基本认识。有效阅读方法:一标:标注段落大意二看:快速浏览,知晓大概仔细品读,揣摩细节三投入:注意力集中,融入角色环境,想象文章情景四关注:关注题目内容,关注行文脉络,关注两端句子,关注关键词语一标。就是标注段落大意,清楚各部分所写内容,以保证答题时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二看。指第一遍用几十秒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知晓文章大致内容,整体感知,心中有数,第二遍看需要逐字逐句阅读,不放过一字一词,圈点勾画处文章主要精彩部分。加深理解感悟。三投入。首先注意力要集中,提高效率。其次要让平面的文字通过你的想象形成立体的情景,而你在读的时候,要融入角色环境,把你自己就当成文中主人公,仿佛自己就置身在文中的情境,去亲身感受,事情似乎就发生在你的身上,从用眼看,变成用心品,这样,你对文章的理解和感触就一定特别精细到位。最后是四关注。关注文章题目内容,因为题目内容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透露着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文章主旨,有利于我们为理解文章找到切入点。关注行文脉络,可以让我们理清作者思路,增加答题的方向感。关注两端句子,即开头结尾的句子,往往就是中心最集中最直接体现的地方。关注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就是有特殊意义,特殊表达效果的词语,抓住他们,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也就领悟到了作者写作的中心思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判断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文的哪一个小类,以便调动相应知识来解读。同是记叙文,写人、叙事、状物有很大差别,需要准确区别,才能有效分析。写人的文章,作者在事件中展示人物思想品格;我们读者则要通过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种种表现,来探求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文章主题。记事的文章,作者在事件中寄寓思想情感;我们读者要通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它体现的中心思想。写景的文章,作者多数是借景抒情;我们读者要通过景物特点、人物活动、联想想象、言谈举止等,来感知文章的思想情感。判明文体类别,以便迅速切入,这是第一个应该解决的问题。其次,要准确认定六大要素的关键部分,以便紧紧抓住文章重点。一篇记叙文的重点在哪里,就在要素之中。特别是人物、事件这两个要素,最能反映文章的重心。因此,对要素的分析很重要。人物,在若干人物中,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是骨干对象;每个人的个性、品格及其代表性是什么,应该一一认定。事件,事件的内容有什么特别意义,整个事件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内容重心是什么?对于事件过程,哪些阶段是重点,哪些阶段非重点,哪些阶段省略了,为什么?要一一弄清楚。时间,故事发生的时间有何特别的意义(社会意义、自然意义),作者是简单交待还是特别强调,为什么?中间是否存在倒叙、插叙、补叙的因素?这一切绝不能忽视。地点,故事发生的地点有何特别的意义(社会意义、自然意义),作者是简单交待还是特别强调,为什么?中间是否存在空间转移,如何转移?要样样弄明白。原因,故事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别意义,因果关系如何勾连,转化是否合理、顺畅,在文章中是否严密呼应。结果,结果达到什么高度,对于人物精神品格、事件社会意义有何影响。总之,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它。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1、圈点评注:粗读第一遍之后,阅读第二遍,我们就动笔墨加以圈点评注吧!给予是快乐的(注意这个标题——结尾也是这句话,可见,它是文章思想主题之所在)圣诞节快到了,(突出圣诞节这一时间因素,目的是说明那部汽车是寻常的圣诞礼物)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时,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走来走去、伸手轻轻地摸、满脸羡慕的神情,多侧面反映小男孩的心情)保罗饶有兴趣地(“饶有兴趣”才有下面的故事,如果是不屑一顾,那就没戏了:暗示保罗是个热情的人)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简略交代经济环境,说明“羡慕”的原因,也开启下面的故事)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男孩睁大了眼睛(为什么睁大了眼睛?礼物如此之大,没见过?):“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惊叹什么?猛然意识到自己也是哥哥,也可以给弟弟赠送这样的礼物)说:“哇!我希望……”(一个省略号,留下一个小悬念)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保罗因“羡慕”而“以为”,男孩因“哥哥”而“希望”——一个小波澜)保罗吃惊(吃惊什么?吃惊小男孩想的不是获得,而是给予)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充满期待),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为何错,因为保罗想的都是自己——又一个小悬念:错在哪?)“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跳、跑、背,三个动词连串,表示急切)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残疾,残疾更需要车子,这才是前文“睁大眼睛”的根本原因)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答案在这里)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最后面的一句话,不着边际,没有道理)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为何湿润?感动!受教育!)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有给予之心,也是快乐的,扣题)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篇末点题)一篇记叙文的重点在哪里,就在要素之中。特别是人物、事件这两个要素,最能反映文章的重心。因此,对要素的分析很重要。人物,在若干人物中,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是骨干对象;每个人的个性、品格及其代表性是什么,应该一一认定。事件,事件的内容有什么特别意义,整个事件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内容重心是什么?对于事件过程,哪些阶段是重点,哪些阶段非重点,哪些阶段省略了,为什么?要一一弄清楚。时间,故事发生的时间有何特别的意义(社会意义、自然意义),作者是简单交待还是特别强调,为什么?中间是否存在倒叙、插叙、补叙的因素?这一切绝不能忽视。地点,故事发生的地点有何特别的意义(社会意义、自然意义),作者是简单交待还是特别强调,为什么?中间是否存在空间转移,如何转移?要样样弄明白。原因,故事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别意义,因果关系如何勾连,转化是否合理、顺畅,在文章中是否严密呼应。结果,结果达到什么高度,对于人物精神品格、事件社会意义有何影响。总之,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它。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下面我们就以贾平凹的《纺车声声》文本为例,进行有效阅读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本文的轮廓呢?母亲,我。父亲改造七年,家贫,母亲纺线养家,我读书并和母亲一起分担。后来家庭生活有了改善。我学业有成。心疼母亲,感激母亲。(父亲改造时,)母亲辛苦养家,我心疼。——)母亲通宵达旦纺线,)我要退学,母亲拒绝。——)秋收无指望,)我退学务农,母亲无奈地同意。——(冬天母亲纺车坏了,)我要卖书买纺车,惹母亲伤心。——我砍柴买新纺车,母亲高兴。——母亲借织布机,家庭生活有改善,我读书陪伴母亲。——我学业有成,没有辜负母亲。写作思路是通向文章思想大海的河流,把握思路,对主题的理解会更加具体、明确。注意:不少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一般是先读一遍原文,就急着去做题,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再去原文寻找答案,这种没有真正吃透文本,没真正读懂原文的答题肯定是错漏百出,得分率偏低些。所以,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筛选信息,理清思路,把握主旨。不可走马观花,盲目阅读。《纺车声声》这篇现代文,有哪些点,可以推荐给大家。1:母亲的话是重点。2: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中“我”和母亲的对话

其中母亲的“笑”表现了母亲对生活持有乐观的态度……(学生阅读并推荐)如:表达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句子。(灵魂支撑点)修辞句。描写句。(描写内容:人物、景物;描写角度:正侧)过渡句。首尾句(篇首、篇尾、段首、段尾)(提示:阅读过程中,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写法+内容+(文中人物形象)+作者\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记叙文的思想感情是藏蕴的,藏在人物、事件的背后,需要读者去发掘,去提炼,去概括。我们说,记叙文的特色是以事感人,因此,事件是记叙文思想感情的藏蕴之所在,无论写人还是叙事,事件始终是最重要的切入点。最根本的办法是:写人文章——从人物的言行,特别是在艰苦条件下的选择与表现,窥视人物的思想动机、精神品格,要提升到合理的高度。例如《推敲》一文,虽然有贾岛与韩愈两个人物,但主要角色当然是贾岛;文章写贾岛对于作品语言的选择,达到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赞美的当然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品格。叙事文章——将事件的内容及事件过程中人们的表现,放到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认识;注意,不能就事论事,否则就见不到思想高度。例如,《散步》一文,写一家三代四口人初春到田间散步的故事,中年男子关照着母亲,年轻母亲照顾着孩子,奶奶让步于孙子,一家人亲密无间,其乐融融。那么主题思想就表现这一家人吗?非也!他们只是中国社会的代表而已,作者要表现的是整个社会的风尚,是我们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认识,思想才有高度。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找准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语句。记叙文中的议论,不管是作者直接发议论,还是借助文中某个人物发表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往往有点题的作用值得关注。抒情部分往往借助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直抒胸臆。这些抒情往往暗示着主题思想,不可忽视。主体思想的概括方式一般是:本文叙述了……(概说文章叙述的人物事件),表现(歌颂、赞美)了……(人物精神品格、事件社会意义)。赏析题举例①母亲突然流下泪来,说:“唉,孩子,你还不该这么懂事的呀!”通过对母亲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我的心疼,侧衬出我有担当。为我的懂事而感动,也为孩子过早懂得了生活的苦而感到无奈和辛酸。②太阳泛红的时候,线筒儿一摆儿插在那里,她牵着几十个线头,魔术似的来回拉着跑,那小脚颤颤的,像小姑娘一样的快活。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纺织的动作娴熟,表现出母亲纺织的愉快心情以及勤劳的特点,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读点时,设身处地,感受人物(角色)。在阅读期待中,走进作者,走进文本,而我们还需走出文本,在追问中进一步挖掘,这样能读出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我们不妨从“为什么”开始。(1)文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说?文中的人物为什么能这样想?文中的人物为什么会这样想?内因+外因内因(即和事件有关的中心人物自身的原因,如性格、具体做法等);外因(即中心人物以外的人、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注意三个合乎(合乎语境、合乎上下文、合乎主旨)。原因题举例(1)在选文的结尾,作者用平淡而质朴的文字,简略地述说了自己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不断成长,直至成为读者认识的作家贾平凹。从选文来看,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够学有所成?回答思路:从作者、母亲、家境的角度入手,同时注意合乎语境、上下文、主旨。一方面十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是母亲的支持,再一个是自己家境贫寒。促使自己有一个远大理想。(2)母亲卖了家里唯一还能换点小钱的铜脸盆凑钱供孩子上学,为什么严词拒绝儿子卖父亲的书为她买一辆新纺车?生活艰难,但母亲凑钱供孩子读书竭尽全力,可见母亲坚强和对我们学业的支持。而那些书是父亲看得如命一样重的东西,辗转留下十分不易,可见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尊重,明事理,使我明白人要有精神追求,不能为了生存放弃尊严。“原因题1”问题是“为什么要说?”,是关于人物的,而“例题2”则是“为什么要写”,这就涉及到作者选材和组织材料上,是关于写作方面的。(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我们要从写法,内容,结构,思想情感这几方面来理解作用题举例纺车从旧到新,编织着作者丝丝缕缕的记忆。通过对纺车声音的描绘,作者的情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结合选文,请做简要分析。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1\*GB3①最初能以平和的态度接纳纺车声,后来母亲纺线时是难受、心疼母亲,母亲买了新纺车后,认为完成了母亲心愿,为她欣喜,进而喜欢纺车声音,后来认为纺车声音对“我”是一种激励,内心充满感激。②对纺车态度的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侧面烘托母亲为我们的辛勤付出和操劳,体现母亲的勤劳、责任心与担当,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疼、理解和感激之情。在学生读中赏、读中思之后,引导学生翻看一下七道题,发现了什么?(大多题做过了,没做过的题在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我们在平时也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文章我也读懂了,老师讲题的时候一听,我也是这么想的呀,怎么就拿不到满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说不全,说不准,说不对,)看来大家对自己的问题很清楚,其实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样,现代文阅读也一定有方法可依。老师把大家平时和考场上常犯的错误,归为以下几类,同学们自觉的对号入座。错误分类:审题不清,只读题,不审题,抓不住具体要求基础性内容掌握不牢,出现知识性错误表述不准确,找不到恰当词语表达,,不知道常规表述方式。归纳筛选信息出现疏漏,答题内容不全面,分析试题不够具体,泛泛了事,没有实质分析内容,答题格式不规范,内容条例不清楚。当我们能读懂现代文时,面对问答题,就需要依照规律,准确表达。答题有法——依照规律,准确表达。在答题方面你给大家哪些提醒呢?(一)审题认真。这是答题前至关重要的一大环节,平时在训练时不注意审题,没弄清题意,或满足于一知半解,只抓片言只语就匆忙作答,导致失分惨重。注意:题干提示答题范围(形式范围,内容范围);答题角度;赋分点。(避免答非所问。)所以,我们应该迅速锁定目标,有的放矢,力求准确、快速地捕捉相关信息。(二)答题规范。1.概括题——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后两者是最基本的要素。注意求全、求精。2.原因题——双管齐下法。关注:内因(即和事件有关的中心人物自身的原因,如性格、具体做法等);外因(即中心人物以外的人、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注意三个合乎(合乎语境、合乎上下文、合乎主旨)。3.人物形象题——剪切法、概括提炼法。4.含义题(1)语句赏析、理解含义题——拆分法。关注:写法、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注意三个合乎(合乎语境、合乎上下文、合乎主旨)。(2)文题含义——(1)把握象征意义;(2)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5.作用题——关注:写法、内容、结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提示:识得庐山真面目还需走进此山中。答题时,还原文本(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信息作答。)答题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把自己消化吸收的结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一定要先构思后落笔,用准确、具体、完整、流畅的句子进行表述。小结:同学们把有效的答题方法付诸实践,选取有价值的阅读材料,举一反三。刚开始可能会出现“法滞于外”,熟练之后自然“法存乎中”了。整体把握,从细处着眼,点面结合,认真审题,掌握答题技巧,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用文有主见现代文不单纯是七道题的载体不能从这里开始,在这里结束。阅读即写作。阅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就是一种倾吐,阅读和写作是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写作水平要提高,我们应当尽可能提高阅读水平、尽可能提高阅读面.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才有源头活水,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否则,即使搜肠刮肚也是难以成文的.阅读正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离开了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相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谁也不陌生.它展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破”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达到一定的量;二是对阅读的材料要通透.把阅读的情感体验运用到写作中。阅读既是写作,阅读会给予我们写作的灵感,阅读中的一些句子或者书后的一些题,都会在写作上给我们一些引导。我想一个现代文,如果这个时候拿到手,让它成为我们徜徉的湖,成为让我们驻足凝望的风景,还能够让它成为让我们能够行走期间的一种享受,那这个现代文我们读起来就不会有痛苦的感受了。有了这样一种方式,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如果还能谨遵着答题技巧,那篇文章就一定能够内化为真正地知识点附纺车声声原文纺车声声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那年月,正是“文化大革命”中期,我刚刚上了中学,当校长的父亲就被定为“走资派”,拉到远远的大深山里“改造”去了。那是一座原始森林林场,方圆百里是高山,山上是莽林,穿着“黑帮”字样衣服的“改造者”,在刺刀的监督下,伐木,运木,运木,伐木;即便是偶尔逃跑出来了,也走不出这林海就会饿死的。这是后话,都是父亲后来告诉我的他在那里“改造”了七年。七年里,家里只有母亲,我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没有了父亲的工资,我们兄妹又都上学,家里就苦了母亲。她是个小脚,身子骨又不硬朗,平日里只是洗、缝、纺、浆,干一些针线活计。现在就只有没黑没明地替人纺线赚钱了。家里吃的,穿的,烧的用的,我们兄妹的书钱,一应大小开支,先是还将就着应付,麦子遭旱后,粮食没打下,日子就越发一日不济一日了。我瞧着母亲一天一天头发灰白起来,心里很疼,每天放学回来,就帮她干些活:她让我双手扩起线股,她拉着线头缠团儿。一看见她那凸起的颧骨,就觉得那线是从她身上抽出来的,才抽得她这般的瘦,尤其不忍看那跳动的线团儿,那似乎是一颗碎了的母亲的心在颤抖啊!我说:“妈,你歇会儿吧。”她总给我笑笑,骂我一声:“傻话!”夜里,我们兄妹一觉睡醒来,总听见那“嗡儿,嗡儿”的声音,先觉得倒中听,低低的,像窗外的风里竹叶,又像院内的花间蜂群,后来,就听着难受了,像无数的毛毛虫在心上蠕动。我就爬起来,说:“妈,鸡叫二遍了,你还不睡?”她还是给我笑笑,说:“棉花才下来,正是纺线的时候,前日买了五十斤苞谷,吃的能接上秋了,可秋天过去,你们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呀……”我想起上一学期,我们兄妹一共是二十元学费,母亲东借西凑,到底还缺五元。学校里硬是不让我报名,母亲急得发疯似的,嘴里起了火泡,热饭吃不下去,后来变卖了家里一只铜洗脸盆,我才上了学,已经是迟了一星期的了。现在,她早早就做起了准备……我就说:“妈,我不念了,回来挣工分吧!”她好像吃了一惊,纺车弦一紧,正抽出的棉线“嘣”的一声断了,说:“胡说!起了这个念头,书还能念好?快别胡说!”我却坐起来,再说:“念下去有什么用呢?毕了业还不是回来当农民?早早回来挣工分,我还能养活你们哩!”母亲呆呆地瓷在那里了,好久才说:“你说这话,刀子扎妈的心。你不念书了,叫我怎么向你爸交代呀?”一提起爸爸,她就伤心了,大颗大颗的眼泪滚下来。我看得害怕了,就再不敢说下去,赶忙向她求饶:“妈,我再不敢说这话了,我念,我一定好好念。”妈却扑过来,紧紧地搂住了我,搂得那么紧,好像我是一块冰,她要用身子暖化成水儿似的。油灯芯跳了几下,发出了土红色,我要爬过去添油,她说:“孩子,别添了。妈听你的,妈要睡呀。”这一夜,她一直搂着我。秋里雨水很旺,庄稼难得的好长势,可谁也没有料到,谷子饱仁的节候,突然一场冰雹,把庄稼全都砸趴到泥里去了。收成没了指望,母亲做饭更难了。一天三顿,半锅水下一小瓢儿米面,再煮一把豆子吃饭时,她总是拿勺捞着豆子倒在我们碗里,自己却撇上边的汤喝;我们都夹着豆子要让她吃,她显得很快活,却总是说:“我是嫌那有豆腥气,吃了反胃的。”母亲那时是真有胃病的;可我们却傻,还以为她说的是实情哩。日子是苦焦的,母亲出门,手就总是不闲,常常回来口袋里装些野菜,胳肘下夹一把两把柴火。我们也就学着她的样,一放学回来,沿路见柴火就捡,见野菜就挑,从那时起,我才知道能吃的菜很多:麦瓜龙呀,芨芨草呀,灰条,水蒿的。这一天傍晚,我和弟弟挑了一篮子灰条高高兴兴地回来,心想母亲一定要表扬我们了,会给我们做一顿菜团团吃了,可一进门,母亲却趴在炕上呜呜地哭。我们全都吓慌了,跪在她的身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突然一下子把我们全搂在怀里,问:“孩子,想爸爸吗?”“想。”我们说,心里咚咚直跳。“爸爸好吗?”“好。”我们都哭开了。“你们不能离开爸爸,我们都不能离开爸爸啊!”她突然大声地说并拿出一封信来。我一看,是爸爸寄来的,我多么熟悉爸爸的字呀,多少天来,一直盼着爸爸能寄来信,可是这时,我却害怕了,怕打开那封信。母亲说:“你五叔已经给我念过了,你再念一遍吧。”我念起来:“龙儿妈:”“我是多么想你们啊!我写给你们几封信,全让扣压了,亏得一位好心的看守答应把这封信给你们寄去……接到信后,不要为我难过,我一切都好。”“算起来,夫妻三十年了,谁也没料到这晚年还有那么大的风波!我能顶住,我相信党,也相信我个人。活着,我还是共产党人,就是死了,历史也会证明我是共产党的鬼。可是现在,我却坑害了你们。我知道你和孩子正受苦,这是使我常常感到悲痛的事,但你们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所以,我求你们忘掉我,龙儿妈,还是咱们离了婚好……”我哇的一声哭了,弟弟妹妹也哭了起来,母亲却一个一个地拉起我们说:“孩子,不要哭,咱信得过你爸爸,他就是坐个十年八年牢,咱等着他!龙儿,你给你爸爸回封信吧,你就说:咱们能活下去,黄连再苦,咱们能咽下!”母亲牙齿咬着,大睁着两眼,我们都吓得不敢哭了,看着她的脸,像读着一本宣言。母亲的那眼睛,那眉峰,那嘴角,从那以后,就永生永世地刻在我的心上了。这天夜里,天很黑,半夜里乌云吞了月亮,半空中响着雷,电也在闪,像魔爪一样在撕抓着,是在试天牢不牢吗?母亲安顿我们睡下了,她又坐在灯下纺起线来。那纺车摇得生欢,手里的棉花无穷无尽地抽线……鸡叫二遍的时候,又一阵炸雷,她爬过来,就悄悄地坐在我们身边,借着电光,端详起我们每一张脸,替我们揩去脸上的泪痕,当她给我揩泪的时候,我终忍不住,眼泪从闭着的眼皮下簌簌流下来,她说:“你还没睡着?”我爬起来,和母亲一块坐在那里。母亲突然流下泪来,说:“咳,孩子,你还不该这么懂事的呀!”我说:“妈,你儿子已经长大了哩!”母亲赶忙擦了擦眼泪说:“孩子,我有一件事想给你说,我作难了半夜,实在不忍心,可也只有这样了。今年年景不好,吃的、烧的艰难,我到底是妇道人家,拿不来多少;你爸不在,弟弟妹妹都小,现在只能靠得上你了,你把书拿回来抽空自学吧,好赖一天挣些工分,帮我一把力吧。”我说:“我早该回来了,你别担心,我挣工分了,咱日子会好过哩。”从此,我就退学务农了。生产队给我每天记四分工,算起来,每天不过挣了二角钱。但我总不白叫母亲养活了!母亲照样给人纺线,又养了猪,油、盐、酱、醋,总算还没断过顿的。但是,这年冬天,母亲的纺车却坏了。先是一个轮齿裂了,母亲用铁丝缠了几道箍,后来就是杆子也炸了缝,一摇起来,就呱啦呱啦响纺线没有先前那么顺手了:往日一天纺五两,现在只能纺三两。母亲很是发愁,我也愁,想买一辆新的,可去木匠铺打问过了,一辆新纺车得十五元。这十五元在哪儿呢?这一天,我偷偷跑上楼,将爸爸藏在楼角的几大包书提了下来,准备拿到废纸收购店去卖了。正提着要出门,母亲回来了,问我去干啥我说卖书去,她脸变了,我赶忙说:“卖了,能凑着给你买一辆新纺车啊……”母亲一个巴掌就打在我的脸上,骂道:“给我买纺车?我那么想买纺车的?!唵!”“不买新的,纺不出线,咱们怎么活下去呀?”我再说。“活?活?那么贱着活?为啥全都不死了?!”她更加气得浑身发抖,嘴唇乌青,一只手死死抓着心口,我知道她胃疼又犯了,忙近去劝她,她却抓起一根推磨棍,向我身上打来,我一低头,忙从门道里跑出来,她在后边骂道:“你爸一辈子,还有什么家当?就这一捆书,他看得命样重,我跟了他三十年,跑这调那,我带什么过?就这一包袱一包袱背了书走!如今又为这书,你爸被人绳捆索绑,我把它藏这藏那,好不容易留下来,你却要卖?你爸回来了还用不用?你是要杀你爸吗?”听了母亲的话,我才知道自己错了。我不敢回去,跑到生产队大场上,钻在麦秸堆中呜呜地哭了一场。哭着哭着,便睡着了,一觉醒来,竟是第二天早上了,拍打着头上的麦草,就往回走。才进巷口,弟弟在那里嘤嘤泣哭,一见我,就喜得不哭了,给我笑笑,却又哭开了,说:“昨天晚上,全家人到处找你,崖沟里看了,水塘里看了,全没个影子,母亲差不多快要急疯了,直着声哭了一夜,头在墙上都撞烂了。”“哥哥,你快回去吧,你一定要回去!”我撒脚就往回跑,跪在母亲面前,让她狠狠骂一顿,打一顿,但是,母亲却死死搂住我,让我原谅她,说她做妈的不好。中午,隔壁刘五叔到家里来,给我们送了半口袋苞谷面,他是一位老实庄稼人,常常来家里走动,说他历史清白,世代贫农,到“黑帮”家里来,不怕被开除了农民籍。他问了父亲的近况,叹息了一番,就和母亲唠叨起家常,说到今年的收成,说到柴火茶饭,末了,就说起买纺车的事,他便出了主意:让我进山砍柴去卖吧。柴价上涨,一次砍五六十斤吧,也可以卖到二元钱哩。母亲先是不同意,我在旁紧紧撺掇,她沉吟了一会,说:“他五叔,这行吗?孩子太嫩啊,有个三长两短,我对得起他爸吗?”五叔说:“这有什么办法呢?总要活呀!你放心吧,孩子交给我,我护着他,包没甚事的。”母亲总算同意了,就帮我收拾了背笼、砍刀,天一黑,早早催我去睡了。半夜里,她摇我醒来,炕头上已放了碗热腾腾的糊涂饭,说是吃早饭。我怨她做饭做得稠,她说这是去出力呀,可不比平日。我给她盛了一碗,她硬不吃;逼紧了,扒拉两口,却把弟弟妹妹全摇醒,分给他们吃了。末了,我和五叔出门,她给我装了一手巾烤洋芋,一直送着出了村,千叮咛万叮咛了一番,方才抹着泪回去了。在山上砍柴,实在不是件轻松事,我们弯弯曲曲地在河沟钻了半夜,天放亮的时候,才赶到砍柴的地方。我们将干粮压在石板底下,五叔说,这样才不会让老鸹叼走的,就爬上崖上去砍那些枯蒿野棘的崖很陡,我总是爬不上去,五叔拉我上去了,却害怕地挪不开脚来。一棵野棘没有砍倒,手上就打了血泡,衣服也划破了,五叔就让我别砍了,他身子贴在崖壁上,砍得很是凶,满山满谷都是回音。我帮他整理柴堆,整到一块了,他捆成捆儿,就从山上推下沟去了。中午的时候我们便溜下沟,拾掇了背笼,吃了干粮,欢天喜地地往回赶了。回来的路显得比去时更长,走不到几程,小腿就哗哗直抖,稍不留神,就会跪倒下去了。路是顺河绕的,时不时还要过河面上的列石:走一步,心就在喉咙处跳一下;我一步一颠的,好容易过了最后一块列石,使劲往岸下一蹲,没想一步没踩稳,便“扑”地倒下了。五叔忙过来拉我,好容易从柴堆下爬起来,腿却碰破了,血水往外流。五叔就在山上撕一把蓖蓖芽草,在嘴里嚼烂了,敷在上面。血是不流了,但疼得厉害,五叔就让我只身走,他将两个背笼来回转背着。我看着心里不安硬嚷着要背,他便让我背了在后边慢慢走,他将他的背笼背一程了,回来再接我。这样一直到了太阳西下,我们总算钻出了山沟,离家只有八里路了吧。我心里很高兴,时不时抬头看看前边:过了这个村,到了哪个庄呢?离家还能有多远呢?这一次刚一抬头,就看见前边走来一个人,背着一个空背笼,头发被风刮披在后肩,样子很是单薄。啊,这不是母亲吗?我大声叫道:“妈!妈——”果然是母亲!她是来接我的。一看见我背了这么多的柴,喜欢得什么样的,再一见我腿上的伤,眼泪就流了下来,我说:“妈,这一定有六十斤哩,可以卖二元钱哩,再去砍上五六次,就可以买个新纺车了哩!妈,你也应该高兴呀!”母亲就对我努力地笑笑,分了一半柴背了,娘儿俩一路说不完的话。这背笼柴,第三天的集市上便卖了,果然卖了二元钱。一家人捏着那票子,一张一张蘸着唾沫数了,又用红布包了,压在箱子底里。打这以后,打柴给了我希望和力量,差不多隔三天就进一次山。头几次倒要五叔照顾,后来自己也练出来了。柴打回来,是我最有兴致的时候,总是不歇,借杆秤称了,一根一根在门前垒齐了,就给母亲和弟妹讲山上的故事。我讲多长,他们就听多久。就在那月底,我们全家人都到木匠铺去,买回来了一辆新的纺车。最高兴的莫过于母亲了,她显得很年轻,脸上始终在笑着,把那纺车一会儿放在中堂上,一会儿又搬到炕角上,末了,又移到院中的榆树下去纺。她让我给爸爸写信,告诉他这是我的功劳,说孩子长大了,真的长大了,让他什么也别操心,好好珍重身子,将来回来了,儿子还可以买个眼镜给他,晚上备课就不眼花了。最后,硬要弟弟、妹妹都来填名,还让我握着她手在信上画了字。这一次,她在新纺车上纺了六两线,那“嗡儿,嗡儿”的声音,响了一天半夜,好像那是一架歌子,摇摇任何地方,都能发出音乐来的。母亲的线越纺越多,家里开始有了些积攒,母亲就心大起来,她从邻居借了一架织布机,织起布来卖了。终日里,小院子里一道一道的绳子上,挂满了各色二浆线。太阳泛红的时候,就喜欢经线、经筒儿一摆儿插在那里,她牵着几十个线头,魔术似的来回拉着跑,那小脚踮踮的,像小姑娘一样的快活了。晚上,机子就在门道里安好了,她坐上去,脚一踏,手一搬,哐哩哐当,满机动弹:家里就又增加起一种音乐了。母亲织的布,密、光,白的像一张纸,花的像画一样艳,街坊四邻看见了,没有一个不夸的。布落了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