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秦、汉、唐、宋先后有7位皇帝进行封禅,以证本朝“受命应天”。而明清两代却无一帝王封禅,明成祖以“在德不在封禅”驳回朝臣提议,清乾隆帝抨击封禅之举乃“矫诬(虚妄)侈大之事”。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A.宗教迷信思想淡化 B.君主集权体制空前强化C.理性务实政风形成 D.以德治国观念得到实践〖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明清时期的皇帝认为封禅无助于国家的统治和治理,对于封禅的提议予以回绝或抨击,说明此时君主专制加强,无需借助封禅彰显帝王权威,B项正确;明清时期的宗教迷信思想并没有淡化,排除A项;明清时期没有皇帝进行封禅是因为君主专制的强化,而非理性务实政风的形成和实践以德治国的观念,排除CD项。故选B项。2.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有人称行省为"外廷"、"政府"和"外宰相"。这表明元代行省A.职能不断发生转变 B.是地方最高监察机构C.代表中央分驭各地 D.由朝廷临时委派出巡〖答案〗C〖解析〗根据"外廷"、"政府"和"外宰相"可得出行省制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是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机构,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职能变化,排除A;行省不是监察机构,排除B;行省不是临时的巡查机构,排除D。3.1406年,英国议会选举法颁布,但选民很少。1830—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选民人数由40万人增至60万;1867年和1883年的议会改革后,选民人数增至200多万,但仍是成年居民的8%。直到1928年的新选举法,才实现不分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成年公民选举制。这表明英国()A.较多地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 B.改变了议会的权力结构C.通过渐变方式完善民主政治 D.国内政治斗争趋向缓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议会改革具有渐进性,选民人数逐步增加,最终确立和完善民主政治,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继承传统,排除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4.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吸收古希腊民主政治、古罗马共和体制和英国近代代议制基础上,结合美国国情创新而形成。其在吸收古希腊罗马体制和英国近代化议制方面具体表现不包括:A.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B.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体制C.赋予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D.构建了分权与制衡的政治体制〖答案〗A〖解析〗古希腊是城邦国家,不是中央集权国家,英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BD吸收英国近代化议制的经验,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雅典500人议事会行使行政权,英国近代化议制下,首相行使行政权,D吸收了古希腊罗马体制和英国近代化议制的经验,不符合题意,排除。5.英国学者戴维·米勒在反思西方代议制民主时指出,被称为民主的那些政治体制只为公民在政府中提供了非常有限的角色空间。决定民主社会之未来的真正权力显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表明代议制A.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B.普通民众并没有民主可言C.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民主D.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决定民主社会之未来的真正权力显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可知,材料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权利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故A正确;B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权利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无法体现代议制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代议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的重要表现,排除D。6.下表为近代法国与英国政治运行情况表(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国政权内阁与议会关系政局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800一1921年)内阁总辞职,内阁与首相政治上共进退内阁有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在1801年到1937年仅更换44届内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一1940年)内阁的更替并不是全体部长的大换班,而只是总理下台内阁无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1870年到1940年共更换了108届内阁A.内阁部长的相对稳定有助于缓解政局危机B.多党制导致第三共和国存在较短C.责任内阁与议会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制约D.内阁各部部长均对国家元首负责〖答案〗A〖解析〗在法国频繁更换内阁总理时,内阁部长没有频繁大换班,因此,法国内阁部长的相对稳定,起到了缓冲总理频繁更换的危机,A项符合题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法国存世最长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看,法国内阁比英国内阁更换频繁,其重要原因是法国内阁无法提请国家元首重新大选,双方没有形成有效地相互制约,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7.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过去所讲的“国家管理”,只有“国家管理者”这一个主体。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提法的变化体现了A.执政方式的改变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C.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扩大D.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国家管理方式的改变,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发展的表现,B项正确;的执政方式并没有改变,排除A项;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不能随意扩大,排除C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出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8.“(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新中国的这一“创造”()A.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C.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由题干信息“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和所学可知,这一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B项正确;题干主旨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无关,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层面的制度,与基层民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在青黄不接时,官府向有需要的农民提供贷款,以抑制兼并,为官府开辟财源。大臣韩琦报告青苗法实施的情况: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韩琦认为青苗法()A.没有增加政府的收入 B.加强对农民编制管理C.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 D.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答案〗D〖解析〗根据“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可得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强制的现象,官员从中获利,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项正确;青苗法可以增加收入,排除A项;青苗法与加强对农民管理无关,排除B项;C项与青苗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免役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规定废除过去的差役办法,改由官府募人应付。募役的费用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其名目除“免役钱”之外,又增加“助役钱”。免役法的实行A.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B.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免役法征收免役钱,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正确;市易法、均输法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故A排除;方田均税、青苗法有利于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故B排除;免役法可以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民回乡务农,并没有限制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排除。11.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战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B.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控C.发展多种所有制调整产业结构D.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答案〗A〖解析〗据材料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些消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十四届三中全会前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后期强调的是市场的基础作用,即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不仅没有强化政府的作用,而是突出了市场的基础、决定作用,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调整,C错误;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没有涉及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D错误。12.汉代察举制最初规定各郡国岁举二人。东汉和帝时改以人口为标准,郡国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后又规定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郡地区,人口满十万每年即可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上述做法A.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 B.利于缩小各地区经济文化差距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东汉时期按照人口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标准进行孝廉举荐,这是对人口稠密郡国及少数民族的照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D正确;察举制下的选官并不公正,A排除;选官制度并不能缩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B排除;材料与促进民族交融无关,C排除。故选D。13.“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言才能起到作用)。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主要表明A.谏官对君权形成一定的制约 B.宰相成为实际权力的主宰者C.天子、宰相和谏官相互制衡 D.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十分激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宰相的任免由皇帝决定,谏官的去留取决于宰相,而天子执政的好坏由谏官给予评判,三者循环相制,但谏官的职责在于规劝皇帝而非约束宰相。由此可知,谏官对君权形成一定的制约,A项正确;宰相的任免权在皇帝手中,不是权力的主宰者,排除B项;天子、宰相和谏官三者环相为治,不是相互制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十分激烈”,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的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总是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一传统A.践行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表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体现文官系统的独立性 D.带有浓厚民主共和色彩〖答案〗C〖解析〗从“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可知体现文官系统的独立性,故选C项;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15.1860年,纽约体力劳动者的周薪仅为7~18美元。1890年时,底特律铁路系统办公室雇员的最高年薪收入也仅为500美元。与之相比较,当时服务于底特律城市的许多高级文职雇员的平均年薪收入却在916美元左右。这表明美国A.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严重 B.资本主义经济异常发达C.重视文官的稳定与发展 D.人为制造社会收入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同一时期为政府服务的高级文职雇员的收入较高,表明美国有意引导优秀人才为政府服务,故选C项;材料没有表明美国不允许人才流动,故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强调美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是侧重不同雇员的收入差距,故排除B项;美国社会不同系统的雇员收入有差距,这是正常现象,不是人为制造社会收入矛盾,故排除D项。16.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也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这些做法A.有利于通过考试系统选拔人才的尝试 B.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C.有利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D.加强了国王的权力〖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通过考试选拔人才,A正确;材料未体现英国的文官制度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排除B;1689年,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C;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17.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常务次官(地位相当于副大臣),主持日常事务,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内阁的更迭而替换。1830年,常务次官的职位在大部分部门相继设立。从此,官吏出现了“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分。“两官分途”A.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确立 B.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制度C.有利于政务工作的稳定性 D.旨在根除政府腐败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把“政务官”和“事务官”区分开来,是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这有利于政务工作的稳定性,故选C项;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排除A项;两官分途制与公开竞争无关,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项。18.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写道“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据此可知,文官制度()A.完全解决了政党分肥制弊端 B.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C.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D.出现推诿扯皮、争权夺利现象.〖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以看出英国的文官制度有其提高效率的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C项正确;“完全解决”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文官制度的积极性,未涉及弊端,排除BD项。故选C项。19.18世纪末以来,西欧各国纷纷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但科举制在中国却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并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B.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C.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D.两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西欧各国纷纷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但科举制在中国却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并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可知,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而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最终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处于封建主义的衰落时期,D项正确;这不同后果与是否是新旧事物无关,排除A项;中西方考试内容是基于不同的国情,排除B项;中国的科举制公平、公开,排除C项。故选D项。20.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A.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B.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C.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选项〖提示〗词意在可知本题为主旨题。时空是:1933年,国民党中央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国民政府任用公务员,与功勋、国民党派有密切关系,这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其目的是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C项正确;国民政府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不是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种公务员选任方式未继承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排除B项;这种公务员选任不利于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21.1929年公布的《考试法》规定参加高等文官考试的资格包括: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毕业;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力,经检定考试及格者;……曾任委任官三年以上者。这表明A.北洋政府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B.国民政府选官制更加公平开放C.考试制度与甄别制度相结合 D.留学毕业选官与学堂选官并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重视学历但不唯学历,不分男女,体现了公平开放的精神,故B项正确;1929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甄别制,故C项错误;D项是清朝末期的选官制,且材料没有体现学堂选官,故排除。22.《秦律》规定: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县啬夫、尉及士吏征发戍役时,如果违反这一规定,要受罚。对因欠债而以劳动抵消债务的,要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各20天。据此可知,《秦律》A.细密而又严苛 B.注重保证发展农业所必需的劳动力C.重刑罚轻感化 D.解决了兵员补充和农业发展的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要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各20天”可得出,这一规定有利于保障农时,保障农业的正常发展,故B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材料并没有体现感化,排除C;材料强调保障农时,并没有解决兵源的问题,排除D。23.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可知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A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朱熹的观点,B选项排除;材料中未涉及道德教化的方式,C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指明宋代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D选项排除。24.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之为罪犯。”这一规定A.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B.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宣判前以及宣判后犯罪人的称呼不同,说明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行,故A项正确。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是平民斗争的结果,与材料的内涵不符合,故B项错误。罗马法律保护并不是保护所有居民的平等,故C项错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理念,并不是民主,故D项错误。25.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 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答案〗A〖解析〗根据“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中的规定,可以看出,罗马法在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更加理性客观,说明这一规定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罗马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特权,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到赔偿,并没有反对杀奴隶,因此不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法律体系的认识。〖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注重继承前代成果;重视“例”的作用(律例结合);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2)不同: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一定时期的法律体制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法律体系又反过来影响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信息结合所学从起源较早、源远流长、继承前代、律例结合、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信息结合所学从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等方面说明其影响。(2)不同:依据材料一中“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及材料二中“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形成了‘大陆法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等信息从欧洲法律体系强调法律至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中国古代法律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等方面指出两者的主要不同。原因:结合所学从欧洲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君主专制的发展特征等方面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及法律体制相互影响的角度说明对法律体系的认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并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答案〗(1)特点:多种选官制度并存;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选官标准逐渐完善;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政治稳定,统治巩固;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西方国家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提供了范本。(2)差异:西方:文官政治中立;重视公正和平等;重视实际能力。晚清:为君主专制服务;存在身份的不平等;重视儒家经典考查,脱离实际。

基本原则:公平公正、德才兼备、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及所学知识可知可知,中国古代多种选官制度并存;据材料一“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选官由世卿世禄制到军功爵制到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选官标准逐渐完善;据材料一“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可知,选官范围不断扩大;据材料一“,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和“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可知,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及科举制影响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可以从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政治稳定,统治巩固,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西方国家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提供了范本等方面进行说明。【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西方)。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可知,西方文官政治中立;据材料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可知,西方重视公正和平等,重视实际能力。据材料二“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可知,晚清为君主专制服务;据材料二“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可知,存在身份的不平等;据材料二“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可知,重视儒家经典考查,脱离实际。第二小问基本原则,综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和近代中外选官制度的改革,官员选拔中应遵循公平公正、德才兼备的要求,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地(灌溉土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种植烟草、染料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在北方实行二年三熟制土地比一年一熟制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稻麦二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番薯在乾隆时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康雍之际,内地各省区以及东北盛京都有玉米种植,但真正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初与大批流民进山垦荒之后,很快成为那里的主要粮食品种。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植玉米,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3.7亿斤。新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一大批高产、超高产、广适性的超级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粮食新品种选育推广,为我国提高粮食单产作出巨大贡献,国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等措施提高农业收益,到了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续增产阶段。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费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受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等严峻挑战。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粮食安全新战略,是我国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摘编自伍振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回顾和展望》原载《经济日报》(2015年10月9日)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其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哪些挑战?〖答案〗(1)措施:鼓励开垦荒地;引进推广外来农作物;推广高产作物;改进耕作制度,增加作物熟制。意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造就了农耕经济繁荣;缓解了粮食危机;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2)原因: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土地改革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政府的政策;科技进步的推动。挑战: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城市化的推进和耕地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转移;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基数的庞大。〖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直隶开辟的井地(灌溉土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种植烟草、染料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可知,鼓励开垦荒地;根据材料“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可知,引进推广外来农作物、推广高产作物;根据材料“在北方实行二年三熟制土地比一年一熟制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稻麦二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可知,改进耕作制度,增加作物熟制。意义:根据材料“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植玉米,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农耕经济繁荣、缓解粮食危机、加速农业商品化等方面进行回答。(2)原因:根据材料“新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国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等措施提高农业收益”可知,政府的政策、科技进步的推动;此外还可以结合所学,从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土地改革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等方面进行回答。挑战:根据材料“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费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受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等严峻挑战。”可知,城市化的推进和耕地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转移;此外还可以结合所学从分散经营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等方面进行分析。三、论述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个制度要能够有效运转和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它自身的社会的基础相适应。这样的社会基础又与社会文化和人群有关。什么样的人群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因为社会条件决定制度,而不是制度决定社会条件。当然,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条件对国家制度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在A时期,它可能是一个好制度,但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形势的变化,到了B时期,它如果不随之调整,就有可能走向反面。——摘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政治制度是社会条件的产物。阐述:在世界古代史上,希腊山多地狭、岛屿港湾多的地理环境,工商航海发达的经济状况,小国寡民的政治现实,可资借鉴的亚非文明等条件共同涵养了希腊民主制度;在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由于本国社会条件不同,结果建立了不同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如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示例二论题:社会条件与政治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阐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89年建立起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后,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后来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德国统一前,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示例三论题:政治制度应与时俱进。阐述:苏联斯大林时期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20世纪30年代曾发挥巨大作用,使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化国家,并为苏联在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到二战后,斯大林体制逐渐僵化,没有随着苏联社会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根本性改革,最终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注:任答一种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题,首先需要根据材料确定出论题,接着根据限制条件“世界史”进行论证。如,依据材料“一个制度要能够有效运转和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它自身的社会的基础相适应。”可以确定出论题,政治制度是社会条件的产物。结合所学古希腊的民主制、近代英法美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背景进行论证。再如,根据材料“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确定出论题,社会条件与政治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确立的背景和影响来论证。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秦、汉、唐、宋先后有7位皇帝进行封禅,以证本朝“受命应天”。而明清两代却无一帝王封禅,明成祖以“在德不在封禅”驳回朝臣提议,清乾隆帝抨击封禅之举乃“矫诬(虚妄)侈大之事”。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A.宗教迷信思想淡化 B.君主集权体制空前强化C.理性务实政风形成 D.以德治国观念得到实践〖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明清时期的皇帝认为封禅无助于国家的统治和治理,对于封禅的提议予以回绝或抨击,说明此时君主专制加强,无需借助封禅彰显帝王权威,B项正确;明清时期的宗教迷信思想并没有淡化,排除A项;明清时期没有皇帝进行封禅是因为君主专制的强化,而非理性务实政风的形成和实践以德治国的观念,排除CD项。故选B项。2.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有人称行省为"外廷"、"政府"和"外宰相"。这表明元代行省A.职能不断发生转变 B.是地方最高监察机构C.代表中央分驭各地 D.由朝廷临时委派出巡〖答案〗C〖解析〗根据"外廷"、"政府"和"外宰相"可得出行省制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是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机构,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职能变化,排除A;行省不是监察机构,排除B;行省不是临时的巡查机构,排除D。3.1406年,英国议会选举法颁布,但选民很少。1830—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选民人数由40万人增至60万;1867年和1883年的议会改革后,选民人数增至200多万,但仍是成年居民的8%。直到1928年的新选举法,才实现不分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成年公民选举制。这表明英国()A.较多地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 B.改变了议会的权力结构C.通过渐变方式完善民主政治 D.国内政治斗争趋向缓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议会改革具有渐进性,选民人数逐步增加,最终确立和完善民主政治,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继承传统,排除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4.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吸收古希腊民主政治、古罗马共和体制和英国近代代议制基础上,结合美国国情创新而形成。其在吸收古希腊罗马体制和英国近代化议制方面具体表现不包括:A.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B.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体制C.赋予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D.构建了分权与制衡的政治体制〖答案〗A〖解析〗古希腊是城邦国家,不是中央集权国家,英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BD吸收英国近代化议制的经验,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雅典500人议事会行使行政权,英国近代化议制下,首相行使行政权,D吸收了古希腊罗马体制和英国近代化议制的经验,不符合题意,排除。5.英国学者戴维·米勒在反思西方代议制民主时指出,被称为民主的那些政治体制只为公民在政府中提供了非常有限的角色空间。决定民主社会之未来的真正权力显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表明代议制A.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B.普通民众并没有民主可言C.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民主D.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决定民主社会之未来的真正权力显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可知,材料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权利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故A正确;B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权利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无法体现代议制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代议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的重要表现,排除D。6.下表为近代法国与英国政治运行情况表(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国政权内阁与议会关系政局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800一1921年)内阁总辞职,内阁与首相政治上共进退内阁有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在1801年到1937年仅更换44届内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一1940年)内阁的更替并不是全体部长的大换班,而只是总理下台内阁无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1870年到1940年共更换了108届内阁A.内阁部长的相对稳定有助于缓解政局危机B.多党制导致第三共和国存在较短C.责任内阁与议会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制约D.内阁各部部长均对国家元首负责〖答案〗A〖解析〗在法国频繁更换内阁总理时,内阁部长没有频繁大换班,因此,法国内阁部长的相对稳定,起到了缓冲总理频繁更换的危机,A项符合题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法国存世最长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看,法国内阁比英国内阁更换频繁,其重要原因是法国内阁无法提请国家元首重新大选,双方没有形成有效地相互制约,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7.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过去所讲的“国家管理”,只有“国家管理者”这一个主体。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提法的变化体现了A.执政方式的改变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C.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扩大D.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国家管理方式的改变,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发展的表现,B项正确;的执政方式并没有改变,排除A项;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不能随意扩大,排除C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出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8.“(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新中国的这一“创造”()A.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C.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由题干信息“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和所学可知,这一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B项正确;题干主旨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无关,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层面的制度,与基层民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在青黄不接时,官府向有需要的农民提供贷款,以抑制兼并,为官府开辟财源。大臣韩琦报告青苗法实施的情况: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韩琦认为青苗法()A.没有增加政府的收入 B.加强对农民编制管理C.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 D.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答案〗D〖解析〗根据“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可得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强制的现象,官员从中获利,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项正确;青苗法可以增加收入,排除A项;青苗法与加强对农民管理无关,排除B项;C项与青苗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免役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规定废除过去的差役办法,改由官府募人应付。募役的费用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其名目除“免役钱”之外,又增加“助役钱”。免役法的实行A.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B.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免役法征收免役钱,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正确;市易法、均输法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故A排除;方田均税、青苗法有利于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故B排除;免役法可以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民回乡务农,并没有限制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排除。11.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党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战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B.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全面调控C.发展多种所有制调整产业结构D.促进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答案〗A〖解析〗据材料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些消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十四届三中全会前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后期强调的是市场的基础作用,即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不仅没有强化政府的作用,而是突出了市场的基础、决定作用,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调整,C错误;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没有涉及国际国内市场相互衔接,D错误。12.汉代察举制最初规定各郡国岁举二人。东汉和帝时改以人口为标准,郡国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后又规定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郡地区,人口满十万每年即可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上述做法A.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 B.利于缩小各地区经济文化差距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东汉时期按照人口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标准进行孝廉举荐,这是对人口稠密郡国及少数民族的照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D正确;察举制下的选官并不公正,A排除;选官制度并不能缩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B排除;材料与促进民族交融无关,C排除。故选D。13.“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言才能起到作用)。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主要表明A.谏官对君权形成一定的制约 B.宰相成为实际权力的主宰者C.天子、宰相和谏官相互制衡 D.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十分激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宰相的任免由皇帝决定,谏官的去留取决于宰相,而天子执政的好坏由谏官给予评判,三者循环相制,但谏官的职责在于规劝皇帝而非约束宰相。由此可知,谏官对君权形成一定的制约,A项正确;宰相的任免权在皇帝手中,不是权力的主宰者,排除B项;天子、宰相和谏官三者环相为治,不是相互制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十分激烈”,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的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总是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一传统A.践行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表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体现文官系统的独立性 D.带有浓厚民主共和色彩〖答案〗C〖解析〗从“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可知体现文官系统的独立性,故选C项;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15.1860年,纽约体力劳动者的周薪仅为7~18美元。1890年时,底特律铁路系统办公室雇员的最高年薪收入也仅为500美元。与之相比较,当时服务于底特律城市的许多高级文职雇员的平均年薪收入却在916美元左右。这表明美国A.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严重 B.资本主义经济异常发达C.重视文官的稳定与发展 D.人为制造社会收入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同一时期为政府服务的高级文职雇员的收入较高,表明美国有意引导优秀人才为政府服务,故选C项;材料没有表明美国不允许人才流动,故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强调美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是侧重不同雇员的收入差距,故排除B项;美国社会不同系统的雇员收入有差距,这是正常现象,不是人为制造社会收入矛盾,故排除D项。16.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也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这些做法A.有利于通过考试系统选拔人才的尝试 B.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C.有利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D.加强了国王的权力〖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通过考试选拔人才,A正确;材料未体现英国的文官制度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排除B;1689年,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C;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17.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常务次官(地位相当于副大臣),主持日常事务,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内阁的更迭而替换。1830年,常务次官的职位在大部分部门相继设立。从此,官吏出现了“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分。“两官分途”A.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确立 B.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制度C.有利于政务工作的稳定性 D.旨在根除政府腐败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把“政务官”和“事务官”区分开来,是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这有利于政务工作的稳定性,故选C项;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排除A项;两官分途制与公开竞争无关,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项。18.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写道“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据此可知,文官制度()A.完全解决了政党分肥制弊端 B.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C.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D.出现推诿扯皮、争权夺利现象.〖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以看出英国的文官制度有其提高效率的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C项正确;“完全解决”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文官制度的积极性,未涉及弊端,排除BD项。故选C项。19.18世纪末以来,西欧各国纷纷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但科举制在中国却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并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B.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C.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D.两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西欧各国纷纷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但科举制在中国却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并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可知,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而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最终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处于封建主义的衰落时期,D项正确;这不同后果与是否是新旧事物无关,排除A项;中西方考试内容是基于不同的国情,排除B项;中国的科举制公平、公开,排除C项。故选D项。20.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A.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B.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C.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选项〖提示〗词意在可知本题为主旨题。时空是:1933年,国民党中央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国民政府任用公务员,与功勋、国民党派有密切关系,这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其目的是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C项正确;国民政府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不是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种公务员选任方式未继承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排除B项;这种公务员选任不利于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21.1929年公布的《考试法》规定参加高等文官考试的资格包括: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毕业;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力,经检定考试及格者;……曾任委任官三年以上者。这表明A.北洋政府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B.国民政府选官制更加公平开放C.考试制度与甄别制度相结合 D.留学毕业选官与学堂选官并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重视学历但不唯学历,不分男女,体现了公平开放的精神,故B项正确;1929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甄别制,故C项错误;D项是清朝末期的选官制,且材料没有体现学堂选官,故排除。22.《秦律》规定: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县啬夫、尉及士吏征发戍役时,如果违反这一规定,要受罚。对因欠债而以劳动抵消债务的,要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各20天。据此可知,《秦律》A.细密而又严苛 B.注重保证发展农业所必需的劳动力C.重刑罚轻感化 D.解决了兵员补充和农业发展的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要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各20天”可得出,这一规定有利于保障农时,保障农业的正常发展,故B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材料并没有体现感化,排除C;材料强调保障农时,并没有解决兵源的问题,排除D。23.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可知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A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朱熹的观点,B选项排除;材料中未涉及道德教化的方式,C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指明宋代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D选项排除。24.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之为罪犯。”这一规定A.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B.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宣判前以及宣判后犯罪人的称呼不同,说明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行,故A项正确。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是平民斗争的结果,与材料的内涵不符合,故B项错误。罗马法律保护并不是保护所有居民的平等,故C项错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理念,并不是民主,故D项错误。25.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 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答案〗A〖解析〗根据“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中的规定,可以看出,罗马法在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更加理性客观,说明这一规定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罗马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特权,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到赔偿,并没有反对杀奴隶,因此不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法律体系的认识。〖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注重继承前代成果;重视“例”的作用(律例结合);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2)不同: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中国古代法律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一定时期的法律体制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法律体系又反过来影响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信息结合所学从起源较早、源远流长、继承前代、律例结合、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信息结合所学从推动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稳定当时社会秩序、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等方面说明其影响。(2)不同:依据材料一中“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及材料二中“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形成了‘大陆法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等信息从欧洲法律体系强调法律至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中国古代法律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等方面指出两者的主要不同。原因:结合所学从欧洲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君主专制的发展特征等方面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及法律体制相互影响的角度说明对法律体系的认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并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答案〗(1)特点:多种选官制度并存;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选官标准逐渐完善;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政治稳定,统治巩固;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西方国家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提供了范本。(2)差异:西方:文官政治中立;重视公正和平等;重视实际能力。晚清:为君主专制服务;存在身份的不平等;重视儒家经典考查,脱离实际。

基本原则:公平公正、德才兼备、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及所学知识可知可知,中国古代多种选官制度并存;据材料一“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选官由世卿世禄制到军功爵制到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选官标准逐渐完善;据材料一“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可知,选官范围不断扩大;据材料一“,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和“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可知,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及科举制影响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可以从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政治稳定,统治巩固,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西方国家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提供了范本等方面进行说明。【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西方)。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可知,西方文官政治中立;据材料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可知,西方重视公正和平等,重视实际能力。据材料二“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可知,晚清为君主专制服务;据材料二“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可知,存在身份的不平等;据材料二“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可知,重视儒家经典考查,脱离实际。第二小问基本原则,综合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