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名校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名校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名校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名校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名校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联考(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今年七月至八月,北方多地出现大范围强降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舒兰市受洪水灾害比较严重,大自然又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干旱、洪水等自然因素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洪水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此时植物细胞释放的CO₂不完全来自线粒体C.持续降雨可能会导致植物基因突变产生的某种新性状适应水生环境D.洪水过后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环境容纳量下降〖答案〗C〖祥解〗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分两类:(1)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例如,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因而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就大。(2)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当种群密度大时,个体间的接触就频繁,传染病也容易蔓延,可见疾病属密度制约因素。而寒潮来临,种群中总有一定比例的个体死亡,这种影响与种群密度没有明显关系,故属非密度制约因素。【详析】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食物和天敌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而高温,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B、植物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供氧不足时植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环境条件定向选择了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物,C错误;D、洪水导致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锐减,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则抵抗力稳定性减弱,环境容纳量下降,D正确。故选C。2.转分化是指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细胞的现象。以下关于转分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转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和细胞形态结构都会发生改变B.转分化可以发生在一个或多个细胞类型之间,是一种细胞类型多样化的过程C.转分化可以协助生物体在发育和再生过程中实现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再生D.离体的植物组织经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不属于转分化现象〖答案〗B〖祥解〗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详析】A、由细胞分化的定义及题干信息可知,转分化前后两种已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转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和细胞形态结构都会生改变,A正确;B、转分化不会导致细胞类型的多样化,而是使一种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B错误;C、在生物体中,转分化可以协助实现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再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C正确;D、转分化形成的是分化的细胞,离体的植物组织经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属于脱分化,未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的细胞,不属于转分化,D正确。故选B。3.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表观遗传不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造成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DNA甲基化可能会使基因的转录过程受到抑制,影响细胞的分化C.表观遗传现象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A〖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的基因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详析】A、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B、被甲基化修饰后,基因的转录过程可能受到抑制,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化,B正确;C、表观遗传更多地与环境有关,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故选A。4.脑卒中患者常因脑部血管堵塞使得大脑某区损伤,导致躯体上下肢不能运动,但脊髓和四肢没有任何损伤。研究人员尝试通过"脑机接口"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将脑机芯片和柔性电极植入患者大脑,能部分恢复受损大脑的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入的电极可刺激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触觉”,完成反射活动B.脑卒中会使脑细胞氧气供应不足,故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不相等C.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经过康复训练之后能够得到明显改善D.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的S区时,患者可能语无伦次〖答案〗D〖祥解〗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析】A、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植入的电极可刺激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触觉”,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B、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脑卒中患者脑细胞缺氧时,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B错误;C、“脑机接口”能部分恢复受损大脑的功能,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自主神经系统,因此脑机接口意在恢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C错误;D、脑卒中患者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了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病人不会讲话,故脑卒中患者可能语无伦次,D正确。故选D。5.研究人员从古人类化石中相继发现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有的在现代人类中也及其罕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鸟面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当B.爱德华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患者携带该病的少量致病基因C.黏多糖病I-H型(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少于男患者D.苯丙酮尿症患儿应食用低苯丙氨酸含量的奶粉,目的是防止苯丙酮酸的积累〖答案〗B〖祥解〗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因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不能将苯丙氨酸转成酪氨酸而转化成了苯丙酮酸。【详析】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当,A正确;B、爱德华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该病通常没有特定的致病基因,故患者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B错误;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含有致病基因则患病,故女患者少于男患者,C正确;D、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因此苯丙酮尿症患儿应食用低苯丙氨酸含量的奶粉,目的是防止苯丙酮酸的积累,D正确。故选B。6.生境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Grime用三角形模型来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如图所示),植物往往只具有竞争能力强、抗生境严峻能力强、抗生境干扰能力强三种对策中的一种。图中横轴和纵轴的箭头方向分别表示生境严峻度和生境干扰水平逐渐增高,而坐标原点附近即表示生境干扰水平和严峻度都很低,因此在坐标原点附近定居的生物需要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离乡间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一样,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离小路近的车前草比离小路远的狗尾巴草抗生境严峻能力强C.植物通常不能在图中A点环境下生存D.Grime的三角形模型属于物理模型〖答案〗D〖祥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①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②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环境有关。水平结构:①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②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析】A、离乡间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一样,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通常是镶嵌分布,A正确;B、车前草生活在经常被践踏的地方,推测车前草抵抗生境严峻的能力强,B正确;C、A点距离坐标原点较远,其生境严峻度和生境干扰水平高,植物难以存活,故植物通常不能在图中A点环境下生存,C正确;D、Grime的三角形模型为坐标图,属于数学模型,D错误。故选D。7.植物根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H2CO3解离出的和H+可作为根系细胞的交换离子,分别与周围溶液和土壤胶粒吸附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迅速地进行交换,使盐类离子被吸附在根表面,供根部吸收。植物对土壤中不同离子的吸收比例不同,如给作物施用(NH4)2SO4,作物对的吸收量大于对的吸收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对土壤中不同离子的吸收比例不同的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植物离子交换过程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C.根细胞膜上的可与土壤中的交换吸附D.若长期施用(NH4)2SO4肥料会导致土壤碱化〖答案〗D〖祥解〗根细胞表面的H+或HCO3-分别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发生交换,交换后的H+或HCO3-进入土壤溶液中,土壤中的离子被吸附到根细胞表面,说明作物吸收阳离子时会交换出更多的H+,使得pH下降,而吸收阴离子时会交换出更多的HCO3-,使得pH升高。【详析】A、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时,一般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离子运输进细胞内,故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比例不同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正确;B、植物离子交换过程使盐类离子被吸附在根表面,以便于根部吸收无机盐,当根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浓度增加时,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B正确;C、由于HCO3-和H+分别与周围溶液和土壤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交换,根细胞表面的HCO3-可与土壤中的SO42-发生交换,C正确;D、长期施用(NH4)2SO4肥料,根细胞不断吸收NH4+,可能会交换出更多的H+,使得pH下降,引起土壤酸化,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直接用PEG处理,植物细胞不能直接用PEG处理B.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可提高单个细胞初生代谢物的含量C.茎尖组织培养得到的脱毒苗可以抵抗病毒侵染D.动植物组织经胰蛋白酶处理成为单个细胞后才能进行培养〖答案〗A〖祥解〗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生殖。2、动物细胞融合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是灭活的病毒。【详析】A、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先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后,才可以用PEG处理,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所以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直接用PEG处理,植物细胞融合不能直接用PEG处理,A正确;B、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无法提高单个细胞初生代谢物的含量,但可以通过培养得到更多细胞从而提高初生代谢物的总量,B错误;C、脱毒苗病毒含量少,甚至没有病毒,但不一定能抵抗病毒,C错误;D、动物组织经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成为单个细胞后才能进行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时不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D错误。故选A。9.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大量物质的利用产生了众多垃圾,导致“垃圾围城”危机,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应对这种危机,很多城市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便于垃圾分类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垃圾分类可以减小生态足迹B.通过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等可能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人体内积累D.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答案〗B〖祥解〗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详析】A、实施垃圾分类,能够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资源,可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B、通过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利用,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但能量不能被循环利用,B错误;C、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不容易被分解,会在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下积累在人体内,C正确;D、分解者一般赢腐生生活,可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及排遗物,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D正确。故选B。10.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新冠病毒疫情逐渐蔓延全球。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实验人员用纯化的S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纯化的S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C.该过程涉及的技术有胚胎移植、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D.机体清除入侵的该病毒需要非特异性免疫参与〖答案〗D〖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析】A、将纯化的S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使其产生免疫反应,以获得相应的B细胞,从小鼠血清中分离的抗体可能有多种,不是单克隆抗体,A错误;B、浆细胞无识别功能,不能识别病毒,B错误;C、该过程不涉及胚胎移植技术,C错误;D、机体清除入侵的病毒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完成,但也经过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如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正确。故选D。11.有一种蛋白质分选转运机制能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的旧的或者受损的蛋白质逮进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有的降解产物能够被重新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是因为溶酶体可以合成各种酸性水解酶B.分子垃圾袋里面的废物,可能会被降解成氨基酸或核苷酸C.在长期饥饿状态下,“分子垃圾袋”的形成减少,以避免浪费物质和能量D.“分子垃圾袋”对于细胞自我更新、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有积极意义〖答案〗D〖祥解〗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析】A、"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是因为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但其不可以合成各种酸性水解酶,水解酶在核糖体中合成,A错误;B、分子垃圾袋将来自细胞区室的旧的或者受损的蛋白质逮进内部"回收利用工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不可降解为核苷酸,B错误;C、废物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能为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在长期饥饿条件下,"分子垃圾袋"的形成会增强,以提供物质和能量,C错误;D、通过"分子垃圾袋",可以清除废物,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废物降解产生的某些物质可以为细胞自我更新提供原料,D正确。故选D。12.某研究小组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对新酿米酒中的酵母菌进行初步分离,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a中下一次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首端开始B.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时,其pH需要调节到中性C.浸泡在酒精中消毒的涂布器使用前需要在火焰上灼烧D.图a、图b的方法都可以实现对酵母菌的分离和计数〖答案〗C〖祥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析】A、图a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下一次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起到逐级稀释菌种的目的,A错误;B、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用于培养酵母菌时,其pH需要调节到酸性,B错误;C、涂布器需要酒精浸泡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D、图a(平板划线法)、图b(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方法都可以实现对酵母菌的分离,但图a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D错误。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3.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官网7月14日消息,“代糖”阿斯巴甜可能对人类致癌,某碳酸饮料中含有此成分。阿斯巴甜(C₄H₈N₂O₅)的热量极低,不易被人体吸收,甜度却是蔗糖的180~220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期食用阿斯巴甜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而致癌B.低血糖患者可通过服用阿斯巴甜缓解症状C.阿斯巴甜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导致细胞内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D.糖尿病患者受到严格的糖类摄入限制,“代糖”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糖尿病患者对于甜味物质的需求〖答案〗BC〖祥解〗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低频性;④不定向性;⑤多害性;⑥可逆性。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析】A、研究表明阿斯巴甜可能与某些癌症有关联,长期食用阿斯巴甜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监视功能减弱而致癌,A正确;B、阿斯巴甜热量极低,不能氧化分解提供大量能量,不能用于缓解低血糖症状,B错误;C、人体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是人体的正常基因,C错误;D、糖尿病患者受到严格的糖类摄入限制,代糖不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故“代糖”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糖尿病患者对于甜味物质的需求,D正确。故选BC。14.海蜘蛛是一种在深海中生存了5亿年的节肢动物,其视觉器官高度退化,身体透明不易被发现,且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在海洋中不存在天敌,偶尔会进入淡水水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淡水环境条件会使海蜘蛛产生定向变异,从而加快其进化速度B.深海无光的环境导致海蜘蛛产生了视觉器官退化的变异并遗传给后代C.海蜘蛛进入淡水水域时,由于淡水的渗透压较低,可能会减少或停止饮水以防止细胞过度吸水D.海蜘蛛化石是研究海蜘蛛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答案〗AB〖祥解〗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是选择并保存适应性强的个体,A错误;B、视觉器官退化在自然选择之前就已存在,深海无光的环境只是选择并保存了适应性强的个体,B错误;C、在从海水环境移动到淡水环境时,外界环境渗透压降低,为了维持水盐平衡,海蜘蛛会减少或停止饮水,C正确;D、化石能够确定生物的形态、结构、行为特征,海蜘蛛化石是研究海蜘蛛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D正确。故选AB。15.光敏色素是一类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具有非活化态(Pr)和活化态(Pfr)两种类型。农田中玉米一大豆间作时,高位作物(玉米)对低位作物(大豆)具有遮阴作用,严重时引发“荫蔽胁迫”,此时,光敏色素B可感知红光(R)/远红光(FR)的变化,调控某些基因表达,如激活生长素(IAA)、赤霉素(G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茎秆伸长,以此响应荫蔽胁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B.光敏色素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合成糖类C.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其中红光(R)/远红光(FR)的值会下降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答案〗ACD〖祥解〗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光照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机制:不同的光照条件→光敏色素被激活,(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表达)→转录形成RNA→蛋白质→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详析】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能接受光信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做出调节,A正确;B、光敏色素接收光信号,进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做出调节,而用于合成糖类的光能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B错误;C、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由于红光被吸收,红光(R)/远红光(FR)的比例下降,C正确;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环境因素不仅影响激素调节,还会影响基因表达的过程,同时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的调节也需要通过基因表达的调控实现,D正确。故选ACD。16.细胞通过调节ATP、ADP、AMP(一磷酸腺苷)两者或三者之间的比例来调节其代谢活动的过程称为能荷调节(也称腺苷酸调节)。计算公式为:能荷=(ATP+1/2ADP)/(ATP+ADP+AMP)。低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激发,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抑制;高能荷时,其效应相反。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MP可为人体细胞RNA的自我复制提供原料B.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的过程对能荷没有影响C.人体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时,能荷较高D.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使能荷升高〖答案〗BC〖祥解〗由能荷的公式组成可知:当生物细胞有氧呼吸消耗糖时会产生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化为ATP中的能量,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升高,细胞的能荷升高,此时ATP合成反应减慢,而ATP利用反应被促进,储能少;当生物细胞吸收离子时会消耗ATP,ATP在细胞中的含量降低,细胞能荷降低,其效应也与上述过程相反;所以说,能荷对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详析】A、AMP是RNA合成原料,正常的人体细胞内不能进行RNA的自我复制,A错误;B、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的过程是协助扩散,不消耗也不释放能量,能荷不变,B正确;C、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合成蛋白质时需要消耗ATP,C正确;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会消耗ATP使能荷降低,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根据光合作用碳同化的最初光合产物不同,把高等植物分成两类:C₃植物和C₄植物。C3植物叶片中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维管束鞘以外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含有叶绿体;C4植物中构成维管束鞘的细胞比较大,里面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叶肉细胞含有正常的叶绿体。如图为C4植物玉米的暗反应和光呼吸原理示意图,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酶)与CO₂的亲和力极强,可以把低浓度的CO₂固定下来集中供应给维管束鞘细胞利用,形成“CO₂泵”。请据图回答问题:(1)白天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2)C4植物用于固定CO₂的物质是_________。(3)Rubisco酶是一个双功能酶,CO₂浓度高时,倾向于催化C₅和CO₂反应;O₂浓度高时,倾向于催化C5和O₂反应生成CO₂(称为光呼吸)。光呼吸中Rubisco酶与O₂结合的场所是___________,据图分析,夏季正午C4植物光呼吸强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3植物。(4)夏季高温干旱时,小麦(C₃植物)和玉米相比,______植株生长占优势,理由是_______。〖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叶绿体(或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PEP和C5(3)①.叶绿体基质②.小于(4)①.玉米②.高温干旱会使玉米和小麦大量蒸发失水而出现气孔关闭,使CO₂供应受阻,玉米叶肉细胞中的PEP羧化酶可固定低浓度的CO₂,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使光合作用继续进行;而小麦叶绿体中Rubisco酶不能利用低浓度的CO₂,导致光合作用下降〖祥解〗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还原氢与O2,以及ATP的形成;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还原氢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小问1详析】白天绿色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有ATP产生。光合作用中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因此,白天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叶绿体(或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小问2详析】由题图可知,在玉米的叶肉细胞中,能固定CO2的物质是PEP(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中,能固定CO2的物质是C5。因此C₄植物用于固定CO2的物质有PEP(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5。【小问3详析】Rubisco酶既能催化C5与CO2反应(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又能催化C5与O2结合的反应,由光合作用的过程可推测,Rubisco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夏季正午,光照强、温度高,植物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通过气孔吸收的CO2减少,CO2浓度降低。CO2浓度低时,C3植物叶肉细胞中O2会竞争Rubisco酶使其在光下驱动光呼吸反应,消耗有机物。而C4植物含有的PEP酶固定CO2的效率远高于Rubisco酶,这使其能够利用低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并使CO2在与O2竞争Rubisco酶中有优势,从而抑制光呼吸。【小问4详析】高温干旱会使玉米和小麦大量蒸发失水而出现气孔关闭,使CO2供应受阻,玉米叶肉细胞中的PEP羧化酶可固定低浓度的CO2,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使光合作用继续进行;而小麦叶绿体中Rubisco酶不能利用低浓度的CO2,导致光合作用下降,所以夏季高温干旱时,小麦(C3植物)和玉米相比,玉米植株生长占优势。18.水稻(2n=24)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杂交水稻是我国现代农业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使我国的水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改写世界水稻育种史,创造了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三个核基因纯合品系的三系配套的第一代杂交水稻育种模式。(1)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利用雄性不育植株培育杂交水稻的优点是______,简化了育种环节,降低了工作量。(2)水稻种群中存在着某对染色体的相应单体(2n-1)植株。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所形成的异常配子(n-1)与异性正常配子(n)结合。(3)经研究发现,雄性不育由细胞质不育基因S和细胞核中隐性不育基因rf共同控制,细胞质和细胞核同时含有不育基因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的基因型为S(rfrf),而细胞质或细胞核任一位置有可育基因时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细胞质的可育基因为N,细胞核的可育基因为Rf,三系配套杂交水稻的两个隔离种植区如下:恢复系的基因型为______。育种一区的目的是________。(4)1973年,石明松先生发现了水稻农垦58的光敏核不育株,并育成了首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农垦58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作为不育系用于杂交水稻制种;在短日低温条件下可育,是"两系法"杂交水稻最为典型的实例,开创了"二系"杂交水稻育种的新阶段,其过程如下:请结合第(3)问及上图,请写出"二系"水稻育种法相对于"三系"水稻育种法的一个优点:_______。〖答案〗(1)不需进行人工去雄操作(2)①.染色体(数目)变异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某对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3)①.N(RfRf)或S(RfRf)②.为了获得较多的雄性不育系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同时也能留种为来年杂交育种做准备(4)光温敏核不育系冲破了不育系和恢复系种质资源的束缚,选到优良组合的几率大大提高;实现一系两用,不存在三系法中的"恢保"问题,降低了育种成本〖祥解〗水稻的花小,为两性花,多对基因与花粉的育性有关,雄性不育植株品系的发现,为杂交制种过程中节省了去雄蕊这一繁琐操作,并且避免了自花受粉,可保证杂种优势。【小问1详析】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故利用雄性不育植株培育杂交水稻的优点是不需进行人工去雄操作,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小问2详析】从变异类型分析,单体水稻(体细胞中少1条染色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中比正常水稻细胞少一条染色体。单体植株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某对姐妹染色单体未能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形成的异常配子(n-1)与异性正常配子(n)结合。【小问3详析】育种二区中雄性不育系S(rfrf)作母本,杂交中细胞质基因不随花粉参与受精,杂交水稻恢复育性,结合题意,杂交水稻的基因型应为S(Rfrf),故恢复系(父本)的基因型为S(RfRf)或N(RfRf)。育种一区中保持系N(rfrf)作父本,雄性不育系S(rfrf)作母本,子代基因型为S(rfrf),仍表现为雄性不育,子代植株可继续作为雄性不育系母本进行杂交,留种为来年杂交育种作准备。【小问4详析】两系法中,光温敏核不育系只根据日照和温度条件来决定表现不育还是可育,理论上现有水稻都可以转育成不育系或用作恢复系,这样就冲破了不育系和恢复系种质资源的束缚,选到优良组合的几率大大提高;水稻两系法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一定的光照或温度条件下育性发生转换的特性,可在具有育性时繁种,不育时制种,实现一系两用,不存在三系法中的“恢保”问题,降低了育种成本(答到"选到优良组合的几率大大提高"或“降低了育种成本”即可)。19.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病症为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骨损伤,属于炎症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是由B细胞、T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激活引起的,它们释放出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通过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产生和激活破骨细胞而引起局部关节损伤(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类风湿关节炎是免疫失调症,其中的IL-6可由激活的________细胞产生,其可与__等细胞因子共同诱导滑膜细胞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并刺激破骨细胞的异常________,从而导致骨侵蚀。此外,促炎细胞因子还会活化_______细胞向关节软骨呈侵入性生长。(2)S蛋白与炎症性疾病有关,为研究S蛋白对RA的作用及机制,科研人员构建了RA患病大鼠(RA模型鼠),实验材料、处理及检测指标如下表所示。组别实验材料及处理检测指标11.大鼠后爪关节肿胀程度2.辅助性T细胞占所有T细胞的比例2RA模型鼠-注射适量MTX3RA模型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4RA模型鼠﹐注射浓度为5%的S蛋白注:MTX是一种可以治疗RA的药物。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①表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故该组的实验材料及处理是:_______。②实验表明S蛋白可以通过降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缓解RA症状。请结合图1、图2结果,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答案〗(1)①.B细胞和巨噬细胞②.TNF,IL-1β③.增殖和分化④.滑膜(2)①.正常大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②.4组注射了S蛋白,与3组比,4组关节肿胀增加体积减小,辅助性T细胞占所有T细胞比例减小且与第2组比例相当〖祥解〗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图中有三种细胞因子,除IL-6外,还有TNF,IL-1β;滑膜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从而导致骨侵蚀。【小问1详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IL-6可由B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作用于破骨细胞;图中有三种细胞因子,除IL-6外,还有TNF,IL-1β等细胞因子共同诱导滑膜细胞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并刺激破骨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从而导致骨侵蚀。根据图示信息,促炎细胞因子还会活化滑膜细胞向关节软骨呈侵入性生长。【小问2详析】①1组为空白对照组,故相应的实验材料及处理应为:正常大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3组的是条件对照组,2组的MTX可治疗RA,关节肿胀增加体积小于第3组,而4组注射了S蛋白,与3组比,4组关节肿胀增加体积减小,辅助性T细胞占所有T细胞比例减小且与2组比例相当,表明S蛋白通过降低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减缓RA的症状。20.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等。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树立了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图1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²·a)),A代表相应能量: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A代表_______。(2)图1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3)“温室效应”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项的生态工程,“碳中和”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为___________原理。(4)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具有____________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5)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气候的主要变化之一,图2中以CO₂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填图2中序号)。如果大气层中的CO₂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答出2点)等方式减少CO₂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增加CO₂吸收量,尽量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当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时,生产者的CO₂吸收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费者的CO₂排放量。〖答案〗(1)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②.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12.7(3)协调(4)①.一定的自我调节②.负反馈调节(5)①.①②③④⑦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低碳出行③.大于〖祥解〗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小问1详析】据图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够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各营养级的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故图1中A代表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小问2详析】该生态系统中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十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未利用=2.1+0.05+0.25+5.1=7.5(J/cm²·a),肉食动物从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一有机物输入的能量=7.5-5=2.5(J/cm²·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十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未利用=4+0.5+2.5+9=16(J/cm²·a),植食性动物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一有机物输入的能量=16—2=14(J/cm²·a);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十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未利用=23+3+14+70=110(J/cm²·a),因此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4÷110)×100%≈12.7%。【小问3详析】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基本等于吸收,主要体现了协调原理。【小问4详析】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具有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小问5详析】据图分析,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E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为生产者、C和D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则图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₂形式进行流动,即①②③④⑦;为减缓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CO₂相对"零排放"的含义是指生产者的CO₂吸收量与包括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等途径释放的CO₂量相等,当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的状态时,此时生产者的CO₂吸收量大于消费者的CO₂排放量,否则无法消耗分解者分解以及化石燃料燃烧等途径释放的CO₂。21.新冠病毒是一种带包膜的RNA病毒,通常其核酸检测在1~2h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原理为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法,具体方法为:取检测者的mRNA在试剂盒中逆转录出cDNA,并大量扩增,同时利用盒中荧光标记的新冠病毒核酸探针来检测PCR产物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的cDNA。探针两端连有荧光基团(R)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Q),完整的探针不发出荧光,当探针被水解后R基团会发出荧光(如图1)。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反应产物不断累积,荧光信号强度增加。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监测产物量的变化,从而得到一条荧光扩增曲线图(如图2)。请据图回答:(1)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因此,在核酸提取后,进行RT-PCR时需要加入的酶是_________。(2)除了荧光检测法,还可以通过_______法分析PCR扩增结果。下列利用到荧光标记的研究有_______。A.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观察染色体两端的端粒C.探究DNA的复制方式D.观察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3)引物在DNA复制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PCR过程完成六次循环后,产生的双链等长的DNA片段数目是_______。(4)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过程中,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监测产生量的变化从而得到一条荧光扩增曲线图(如图3)。最初数个循环里,荧光信号变化不大,设置为基线;之后进入指数增长期,在这个时期设置一个荧光阈值线;Ct值是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则Ct值越小,起始模板量越_______(填“多”或“少”),当PCR循环到一定次数时,会出现“平台期”,即荧光强度不再增加,此时限制因素可能是_______(答出2点)。〖答案〗(1)逆转录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2)①.(琼脂糖)凝胶电泳②.ABD(3)①.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②.52(4)①.多②.荧光探针的数量、引物的数量、原料的数量〖祥解〗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中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PCR反应过程是:变性→复性→延伸。【小问1详析】通过RT-PCR技术在逆转录形成目的基因后,要借助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该过程要经历高温,故进行RT-PCR时需要逆转录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小问2详析】除了荧光检测法,还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PCR扩增结果。A、将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验采取了荧光标记法,A符合题意;B、用荧光标记的基因会发出荧光,就像萤火虫发出荧光一样,所以观察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采用了荧光标记,B符合题意;C、探究DNA的复制方式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C不符合题意;D、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荧光显示,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呈线性排列的,D符合题意。故选ABD。【小问3详析】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糖核苷酸。PCR扩增体系会产生三种双链DNA片段,分别是长—中链、中—短链和短一短链。模板长一长链复制n次,产物中长一中链的DNA分子均是两个,第2次复制才产生中—短链的DNA分子;中一短链的条数为2n-2,第3次复制才产生短—短链的DNA分子。n次循环一共有2n个DNA,短—短链(双链等长的DNA)的个数=DNA的总数-长一中链的个数—中-短链的个数=2n-2-(2n-2)=2n-2n,当n等于6时,短一短链(双链等长的DNA)的个数=2⁶-2×6=52个。【小问4详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在PCR扩增过程中,Taq酶遇到探针时会使探针水解而释放出游离的R,因此,扩增次数越多,样品中病毒初始数量(病毒样品模板RNA含量)越多,则被水解的探针越多,释放出游离的R多,反应体系中某时刻荧光信号强度(Rn)也越强。由图可知,随着PCR的进行,反应产物不断累积,“杂交双链”荧光信号的强度也等比例增加,超出一定的循环数后,荧光标记的"杂交双链"不再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试剂盒中原料、引物和探针数量(Taq酶活性)等有限。图中Ct值是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则Ct值越小,起始模板量越多。江西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联考(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今年七月至八月,北方多地出现大范围强降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舒兰市受洪水灾害比较严重,大自然又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干旱、洪水等自然因素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洪水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此时植物细胞释放的CO₂不完全来自线粒体C.持续降雨可能会导致植物基因突变产生的某种新性状适应水生环境D.洪水过后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环境容纳量下降〖答案〗C〖祥解〗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分两类:(1)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例如,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因而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就大。(2)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当种群密度大时,个体间的接触就频繁,传染病也容易蔓延,可见疾病属密度制约因素。而寒潮来临,种群中总有一定比例的个体死亡,这种影响与种群密度没有明显关系,故属非密度制约因素。【详析】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食物和天敌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而高温,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B、植物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供氧不足时植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环境条件定向选择了适应水生环境的生物,C错误;D、洪水导致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锐减,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则抵抗力稳定性减弱,环境容纳量下降,D正确。故选C。2.转分化是指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细胞的现象。以下关于转分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转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和细胞形态结构都会发生改变B.转分化可以发生在一个或多个细胞类型之间,是一种细胞类型多样化的过程C.转分化可以协助生物体在发育和再生过程中实现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再生D.离体的植物组织经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不属于转分化现象〖答案〗B〖祥解〗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详析】A、由细胞分化的定义及题干信息可知,转分化前后两种已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转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和细胞形态结构都会生改变,A正确;B、转分化不会导致细胞类型的多样化,而是使一种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B错误;C、在生物体中,转分化可以协助实现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再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C正确;D、转分化形成的是分化的细胞,离体的植物组织经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属于脱分化,未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的细胞,不属于转分化,D正确。故选B。3.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表观遗传不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造成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DNA甲基化可能会使基因的转录过程受到抑制,影响细胞的分化C.表观遗传现象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A〖祥解〗表观遗传是指DNA的基因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详析】A、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B、被甲基化修饰后,基因的转录过程可能受到抑制,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化,B正确;C、表观遗传更多地与环境有关,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故选A。4.脑卒中患者常因脑部血管堵塞使得大脑某区损伤,导致躯体上下肢不能运动,但脊髓和四肢没有任何损伤。研究人员尝试通过"脑机接口"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将脑机芯片和柔性电极植入患者大脑,能部分恢复受损大脑的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入的电极可刺激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触觉”,完成反射活动B.脑卒中会使脑细胞氧气供应不足,故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不相等C.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经过康复训练之后能够得到明显改善D.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的S区时,患者可能语无伦次〖答案〗D〖祥解〗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析】A、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植入的电极可刺激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触觉”,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B、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脑卒中患者脑细胞缺氧时,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B错误;C、“脑机接口”能部分恢复受损大脑的功能,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自主神经系统,因此脑机接口意在恢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C错误;D、脑卒中患者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了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病人不会讲话,故脑卒中患者可能语无伦次,D正确。故选D。5.研究人员从古人类化石中相继发现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有的在现代人类中也及其罕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鸟面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当B.爱德华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患者携带该病的少量致病基因C.黏多糖病I-H型(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少于男患者D.苯丙酮尿症患儿应食用低苯丙氨酸含量的奶粉,目的是防止苯丙酮酸的积累〖答案〗B〖祥解〗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因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不能将苯丙氨酸转成酪氨酸而转化成了苯丙酮酸。【详析】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当,A正确;B、爱德华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该病通常没有特定的致病基因,故患者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B错误;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含有致病基因则患病,故女患者少于男患者,C正确;D、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因此苯丙酮尿症患儿应食用低苯丙氨酸含量的奶粉,目的是防止苯丙酮酸的积累,D正确。故选B。6.生境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Grime用三角形模型来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如图所示),植物往往只具有竞争能力强、抗生境严峻能力强、抗生境干扰能力强三种对策中的一种。图中横轴和纵轴的箭头方向分别表示生境严峻度和生境干扰水平逐渐增高,而坐标原点附近即表示生境干扰水平和严峻度都很低,因此在坐标原点附近定居的生物需要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离乡间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一样,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离小路近的车前草比离小路远的狗尾巴草抗生境严峻能力强C.植物通常不能在图中A点环境下生存D.Grime的三角形模型属于物理模型〖答案〗D〖祥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①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②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环境有关。水平结构:①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②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析】A、离乡间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一样,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通常是镶嵌分布,A正确;B、车前草生活在经常被践踏的地方,推测车前草抵抗生境严峻的能力强,B正确;C、A点距离坐标原点较远,其生境严峻度和生境干扰水平高,植物难以存活,故植物通常不能在图中A点环境下生存,C正确;D、Grime的三角形模型为坐标图,属于数学模型,D错误。故选D。7.植物根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H2CO3解离出的和H+可作为根系细胞的交换离子,分别与周围溶液和土壤胶粒吸附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迅速地进行交换,使盐类离子被吸附在根表面,供根部吸收。植物对土壤中不同离子的吸收比例不同,如给作物施用(NH4)2SO4,作物对的吸收量大于对的吸收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对土壤中不同离子的吸收比例不同的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植物离子交换过程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C.根细胞膜上的可与土壤中的交换吸附D.若长期施用(NH4)2SO4肥料会导致土壤碱化〖答案〗D〖祥解〗根细胞表面的H+或HCO3-分别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发生交换,交换后的H+或HCO3-进入土壤溶液中,土壤中的离子被吸附到根细胞表面,说明作物吸收阳离子时会交换出更多的H+,使得pH下降,而吸收阴离子时会交换出更多的HCO3-,使得pH升高。【详析】A、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时,一般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将离子运输进细胞内,故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比例不同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正确;B、植物离子交换过程使盐类离子被吸附在根表面,以便于根部吸收无机盐,当根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浓度增加时,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B正确;C、由于HCO3-和H+分别与周围溶液和土壤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交换,根细胞表面的HCO3-可与土壤中的SO42-发生交换,C正确;D、长期施用(NH4)2SO4肥料,根细胞不断吸收NH4+,可能会交换出更多的H+,使得pH下降,引起土壤酸化,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直接用PEG处理,植物细胞不能直接用PEG处理B.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可提高单个细胞初生代谢物的含量C.茎尖组织培养得到的脱毒苗可以抵抗病毒侵染D.动植物组织经胰蛋白酶处理成为单个细胞后才能进行培养〖答案〗A〖祥解〗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生殖。2、动物细胞融合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是灭活的病毒。【详析】A、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先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后,才可以用PEG处理,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所以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直接用PEG处理,植物细胞融合不能直接用PEG处理,A正确;B、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无法提高单个细胞初生代谢物的含量,但可以通过培养得到更多细胞从而提高初生代谢物的总量,B错误;C、脱毒苗病毒含量少,甚至没有病毒,但不一定能抵抗病毒,C错误;D、动物组织经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成为单个细胞后才能进行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时不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D错误。故选A。9.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大量物质的利用产生了众多垃圾,导致“垃圾围城”危机,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应对这种危机,很多城市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便于垃圾分类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垃圾分类可以减小生态足迹B.通过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等可能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人体内积累D.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答案〗B〖祥解〗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详析】A、实施垃圾分类,能够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资源,可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B、通过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利用,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但能量不能被循环利用,B错误;C、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不容易被分解,会在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下积累在人体内,C正确;D、分解者一般赢腐生生活,可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及排遗物,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D正确。故选B。10.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新冠病毒疫情逐渐蔓延全球。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实验人员用纯化的S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纯化的S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C.该过程涉及的技术有胚胎移植、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D.机体清除入侵的该病毒需要非特异性免疫参与〖答案〗D〖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析】A、将纯化的S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使其产生免疫反应,以获得相应的B细胞,从小鼠血清中分离的抗体可能有多种,不是单克隆抗体,A错误;B、浆细胞无识别功能,不能识别病毒,B错误;C、该过程不涉及胚胎移植技术,C错误;D、机体清除入侵的病毒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完成,但也经过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如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正确。故选D。11.有一种蛋白质分选转运机制能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的旧的或者受损的蛋白质逮进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有的降解产物能够被重新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是因为溶酶体可以合成各种酸性水解酶B.分子垃圾袋里面的废物,可能会被降解成氨基酸或核苷酸C.在长期饥饿状态下,“分子垃圾袋”的形成减少,以避免浪费物质和能量D.“分子垃圾袋”对于细胞自我更新、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有积极意义〖答案〗D〖祥解〗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析】A、"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是因为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但其不可以合成各种酸性水解酶,水解酶在核糖体中合成,A错误;B、分子垃圾袋将来自细胞区室的旧的或者受损的蛋白质逮进内部"回收利用工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不可降解为核苷酸,B错误;C、废物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能为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在长期饥饿条件下,"分子垃圾袋"的形成会增强,以提供物质和能量,C错误;D、通过"分子垃圾袋",可以清除废物,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废物降解产生的某些物质可以为细胞自我更新提供原料,D正确。故选D。12.某研究小组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对新酿米酒中的酵母菌进行初步分离,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a中下一次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首端开始B.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时,其pH需要调节到中性C.浸泡在酒精中消毒的涂布器使用前需要在火焰上灼烧D.图a、图b的方法都可以实现对酵母菌的分离和计数〖答案〗C〖祥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析】A、图a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下一次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起到逐级稀释菌种的目的,A错误;B、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用于培养酵母菌时,其pH需要调节到酸性,B错误;C、涂布器需要酒精浸泡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D、图a(平板划线法)、图b(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方法都可以实现对酵母菌的分离,但图a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D错误。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3.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官网7月14日消息,“代糖”阿斯巴甜可能对人类致癌,某碳酸饮料中含有此成分。阿斯巴甜(C₄H₈N₂O₅)的热量极低,不易被人体吸收,甜度却是蔗糖的180~220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期食用阿斯巴甜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而致癌B.低血糖患者可通过服用阿斯巴甜缓解症状C.阿斯巴甜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导致细胞内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D.糖尿病患者受到严格的糖类摄入限制,“代糖”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糖尿病患者对于甜味物质的需求〖答案〗BC〖祥解〗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低频性;④不定向性;⑤多害性;⑥可逆性。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析】A、研究表明阿斯巴甜可能与某些癌症有关联,长期食用阿斯巴甜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监视功能减弱而致癌,A正确;B、阿斯巴甜热量极低,不能氧化分解提供大量能量,不能用于缓解低血糖症状,B错误;C、人体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是人体的正常基因,C错误;D、糖尿病患者受到严格的糖类摄入限制,代糖不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故“代糖”的应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糖尿病患者对于甜味物质的需求,D正确。故选BC。14.海蜘蛛是一种在深海中生存了5亿年的节肢动物,其视觉器官高度退化,身体透明不易被发现,且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在海洋中不存在天敌,偶尔会进入淡水水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淡水环境条件会使海蜘蛛产生定向变异,从而加快其进化速度B.深海无光的环境导致海蜘蛛产生了视觉器官退化的变异并遗传给后代C.海蜘蛛进入淡水水域时,由于淡水的渗透压较低,可能会减少或停止饮水以防止细胞过度吸水D.海蜘蛛化石是研究海蜘蛛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答案〗AB〖祥解〗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是选择并保存适应性强的个体,A错误;B、视觉器官退化在自然选择之前就已存在,深海无光的环境只是选择并保存了适应性强的个体,B错误;C、在从海水环境移动到淡水环境时,外界环境渗透压降低,为了维持水盐平衡,海蜘蛛会减少或停止饮水,C正确;D、化石能够确定生物的形态、结构、行为特征,海蜘蛛化石是研究海蜘蛛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D正确。故选AB。15.光敏色素是一类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具有非活化态(Pr)和活化态(Pfr)两种类型。农田中玉米一大豆间作时,高位作物(玉米)对低位作物(大豆)具有遮阴作用,严重时引发“荫蔽胁迫”,此时,光敏色素B可感知红光(R)/远红光(FR)的变化,调控某些基因表达,如激活生长素(IAA)、赤霉素(G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茎秆伸长,以此响应荫蔽胁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分布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B.光敏色素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合成糖类C.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其中红光(R)/远红光(FR)的值会下降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答案〗ACD〖祥解〗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光照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机制:不同的光照条件→光敏色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