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海南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海南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植物和蓝藻细胞壁主要成分B.易溶于水,在人体内可被消化C.水解的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与淀粉一样都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答案〗C〖祥解〗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葡萄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像这样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详析】A、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蓝藻为原核细胞,其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B、纤维素不溶于水,人体不具有纤维素酶,不能水解纤维素,在人体内不可被消化,B错误;C、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D、纤维素和淀粉都属于多糖,都是由葡萄糖分子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聚体,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D错误。故选C。2.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与加工后,经囊泡运输到细胞外起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蛋白B.囊泡在运输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交换C.参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D.合成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排出细胞〖答案〗C〖祥解〗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详析】A、根据题意可知:该细胞为真核细胞,所以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蛋白,A正确;B、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包裹蛋白质与细胞膜融合,所以囊泡在运输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交换,B正确;C、生物膜系统包含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而不仅仅是细胞器膜,C错误;D、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D正确。故选C。3.两个都带有白化病基因的正常男女(Aa)结婚,预测他们的孩子中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是()A.75% B.50% C.25% D.12.5%〖答案〗C〖祥解〗一对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纯合子:显性杂合子:隐性纯合子=1:2:1,所以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分离比为3:1。【详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白化病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两个都带有白化病基因的正常男女(Aa)结婚,他们的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所以他们的孩子中男孩患白化病(aa)的概率是25%,C正确。故选C。4.下面四幅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DNA含量比例为1:2C.由图④可知,该生物一定是雄性个体D.图②与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答案〗D〖祥解〗图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图②和图④细胞进行的都是减数分裂,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③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姐妹染色单体,共4条染色体,8个单体,8个核DNA分子。【详析】A、图①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为4,A错误;B、图①细胞含有8个核DNA,图③细胞含有8个核DNA,因此这两个细胞中核DNA含量比例为1:1,B错误;C、图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该生物可能是雄性个体或雌性个体,C错误;D、图②和图④细胞进行的都是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殖器官中,D正确。故选D。5.植物细胞中水和矿质元素离子会表现出某些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B.矿质元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可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进入细胞C.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D.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水分子属于结合水〖答案〗D〖祥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前者顺浓度梯度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后者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细胞中的水主要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比例升高,代谢加快,抗逆性下降。【详析】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因为钾离子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A正确;矿质元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会引起细胞液浓度增大,进而发生吸水,故会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进入细胞,B正确;细胞内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C正确;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水分子属于自由水,可以分解成氧气和[H],D错误。故选D。6.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它们的祖先不同 B.变异的方向不同C.选择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答案〗C〖祥解〗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有可能有害;(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具有有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增加,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减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详析】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因为自然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即具有有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增加,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减少,最终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7.果园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害虫发生了定向突变,增强了抵抗性〖答案〗B〖祥解〗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详析】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杀虫剂不能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对性状进行了选择,A错误;B、果园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杀虫剂不能改变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B。8.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B.在t1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答案〗D〖祥解〗据图分析可知,在图示温度实验范围内,50℃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60℃时,在40℃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详析】A、据图可知,该酶在70℃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活性,故该酶可以耐受一定的高温,A正确;B、据图可知,在t1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为40℃<50℃<60℃<70℃,B正确;C、由题图可知,在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曲线变平缓)时所需时间不同,其中70℃达到该温度下的最大反应速率时间最短,C正确;D、相同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内该酶的反应速率可能相同,如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曲线平缓)之后的反应速率相同,D错误。故选D。9.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B.若饮食过咸,则乙中渗透压会升高C.肝脏的丁中的O2浓度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详析】A、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可以相互交换,即组织液与血浆是双向箭头,组织液的物质可以流向淋巴液,再流向血浆,即组织液与淋巴液,淋巴液与血浆是单向箭头,因此,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液、丁是细胞内液。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包含甲(组织液)、乙(血浆)、丙(淋巴液),A错误;B、若饮食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故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B正确;C、甲(组织液)中的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脏的丁(细胞内液)中,因此丁(细胞内液)中的O2浓度比甲(组织液)中的低,C错误;D、甲(组织液)、乙(血浆)、丙(淋巴液)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故选B。10.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答案〗C〖祥解〗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高级神经中枢以下的部位(脊髓)。【详析】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需要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A错误;B、学生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参与该活动的是语言中枢、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等,B错误;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为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C正确;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这与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有关,D错误.故选C.11.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C、D、E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析】A、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①处进行电刺激,只能在A处测到膜电位变化,E处则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

B、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

C、②处进行电刺激,兴奋能通过突触传到B处,使B处出现兴奋传导现象,C正确;

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①处进行电刺激,不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D错误。

故选C。12.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A.与突触后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答案〗B〖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A不符合题意;B、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B符合题意;C、如果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C不符合题意;D、如果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②→①→②→③ B.②→③→②→①C.③→②→①→② D.③→②→①〖答案〗A〖祥解〗就题目分析可知:开始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首先b点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②→①→②→③→②。【详析】据分析可知:当刺激传至b点前,a点和b点都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②;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b点首先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②→①→②→③→②,本题中A项描述了由最初静息状态到a点变为动作电位状态时所经历的电流表的偏转过程,故此应为②→①→②→③。

故选A。14.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重摄取或被酶降解。临床上可用特定药物抑制NE的重摄取,以增加突触间隙的NE浓度来缓解抑郁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E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发动作电位B.NE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形式传递信息C.该药物通过与NE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发挥作用D.NE能被突触前膜重摄取,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可双向传递〖答案〗A〖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信号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详析】A、据题干信息可知,增加突触间隙的NE浓度可以缓解抑郁症状,故推测NE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引发动作电位,A正确;B、NE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的,B错误;C、结合题意可知,该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NE的重摄取,而重摄取的部位是突触前膜,故该药物作用于突触前膜,C错误;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A。15.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A.4:4:1 B.3:2:1 C.1:2:1 D.4:4:0〖答案〗A〖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若aa无繁殖能力,则AA和Aa比为1:2,则A基因频率为2/3,a基因频率为1/3,则AA基因型频率为2/3×2/3=4/9,aa基因频率为1/3×1/3=1/9,Aa基因频率为4/9,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4:4:1,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已知某小岛上蜥蜴脚趾的分趾与联趾分别由A、a决定,如图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X、Y、Z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3)自然环境的变化将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进化本质是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________________提供进化的原材料。(4)经过若干年的进化后,已知某蜥蜴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6和0.1,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5)假如该蜥蜴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已知Aabb:AAbb=2:1(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变异②.自然选择③.(生殖)隔离(2)①.种群②.基本单位(3)①.基因频率②.突变和基因重组(4)0.4(5)1/2〖祥解〗图中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生殖)隔离,这三者是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1)图中X表示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生殖)隔离,这三者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2)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图中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4)a的基因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1/2Aa基因型的频率=0.1+1/2×0.6=0.4。(5)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b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的结果始终是bb,由于Aabb:AAbb=2:1,所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所以自由交配后AA的个体为4/9,Aa的个体为4/9,aa的个体为1/9,但aa纯合致死,故AA的个体占1/2,也即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7.如图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③④⑤属于人体体液的一部分),根据所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1)②为______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______。(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_____阶段。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组织细胞②利用。(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④与⑤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4)⑤中的化学组成中有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内环境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细胞内液②.淋巴液(2)①.自由扩散②.三③.6(3)⑤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④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4)①PH(酸碱度)神经-体液-免疫②.神经-体液-免疫(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祥解〗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是细胞内液,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血浆,其中由③④⑤组成内环境,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1)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是细胞内液,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血浆。(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图中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从红细胞到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磷脂分子层。(3)⑤血浆与④组织液相比,⑤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④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4)⑤中的化学组成中有缓冲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PH(酸碱度)的稳定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18.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从而引起肌肉__________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信号到________________信号的转换。(2)轴突末梢中突触小体内的Ach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3)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OPI中毒者的突触间隙会积累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________________。(4)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不同作用。①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导致肌细胞破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②C5a与受体C5aR1结合后激活巨噬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因此C5a—C5aR1信号通路在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上使用C5a的抗体(可与C5a特异性结合)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下图甲表示人体脊髓反射弧模式图,乙表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5)甲图中,刺激结构④时,⑤会产生具体效应,该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乙图中的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兴奋不能从C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8)乙图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B将偏转_________________次;方向_________________。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收缩②.化学③.电(2)胞吐(3)①.Ach②.收缩加剧(4)①.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细胞破裂②.C5a的抗体能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C5a的抗体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不能激活巨噬细胞,减少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造成的损伤(5)①.不是②.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③.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6)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①.树突膜或胞体膜②.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8)①.2②.相反③.主动运输〖祥解〗1、分析图甲:图甲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纤维,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纤维,⑤效应器,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2、乙图中的C是突触后膜,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1)Ach为兴奋性递质,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从而引起肌肉收缩,这个过程中可将Ach携带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突触后膜上的电信号。(2)突触小体内的Ach存在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3)AchE能将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若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则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速率减慢,使突触间隙中会积累大量的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收缩加剧。(4)①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大量离子的进入导致肌细胞渗透压增加,从而吸水破裂。②C5a的抗体可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使C5a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进而不能激活巨噬细胞,降低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导致的损伤,因此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5)④是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由于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结构④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⑤会产生具体效应,该反应不属于反射。(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来传递,传递的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乙图中的C是突触后膜,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不能从C传到A。(8)乙图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的两个连接点依次兴奋,故电流计B将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所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主动运输受阻,从而使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19.植物工厂是全人工光照等环境条件智能化控制的高效生产体系。生菜是植物工厂常年培植的速生蔬菜。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工厂选用红蓝光组合LED灯培植生菜,选用红蓝光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2)①植物工厂用营养液培植生菜过程中,需定时向营养液通入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②除通气外,还需更换营养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3)生菜成熟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培植区的光照强度应设置在_______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为提高生菜产量,可在培植区适当提高CO2浓度,该条件下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4)将培植区的光照/黑暗时间设置为14h/10h,研究温度对生菜成熟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最适温度________________;若将培植区的温度从T5调至T6,培植24h后,与调温前相比,生菜植株的有机物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选用红蓝光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从而提高生菜的产量(2)①.促进生菜根部的细胞呼吸②.为生菜提供无机盐,以保证生菜的正常生长(3)①.B②.右上方(4)①.低②.下降〖祥解〗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提高光合速率,减少呼吸速率提高产量。(1)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选用红蓝光组合LED灯培植蔬菜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2)营养液中的生菜长期在液体的环境中,根得不到充足的氧,影响呼吸作用,从而影响生长,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生菜根部细胞呼吸;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培植生菜的过程中会被大量吸收,导致营养液成分改变,因此需要更换培养液。

(3)A点为光补偿点,B点为光饱和点对应的最大光合速率,因此培植区的光照强度应设置在B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根据题中“为提高生菜产量,可在培植区适当提高CO2浓度”可知:该条件下光合速率增大,则B点向右上方移动。(4)根据曲线可知:在此曲线中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为T5,而在该实验温度范围内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还未出现,所以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低,若将培植区的温度从T5调至T6,导致光合速率减小而呼吸速率增大,生菜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将下降。20.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ZZ。某研究所在野生家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见表。回答下列问题。突变体表型基因基因所在染色体第二隐性灰卵a12号第二多星纹b12号抗浓核病c15号幼蚕巧克力色dZ(1)表中所列的基因,不能与b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2)幼蚕巧克力色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3)正常情况下,雌家蚕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的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__条W染色体,雌家蚕的1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4)幼蚕不抗浓核病(D)对抗浓核病(d)为显性,黑色(E)对巧克力色(e)为显性。为鉴定一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某同学将其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且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5)家蚕的成虫称为家蚕蛾,已知家蚕蛾有鳞毛和无鳞毛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若干只,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不考虑Z、W同源区段),并判断有鳞毛和无鳞毛的显隐性。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答案〗(1)a(2)伴性遗传(3)①.0或2②.28(4)DdZEZE(5)实验思路:让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得到F1,观察并统计F1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正反结果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且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上,且F1中雄性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1)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表中a与b基因都位于12号染色体上,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发生自由组合。(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3)分析题意,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雌家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分裂Ⅰ结束后,Z与W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细胞内),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含有W染色体的条数为0或2;雌家蚕的1个染色体组与其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含有28条染色体。(4)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的基因型为D-ZE-,为鉴定一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的基因型,将其饲养至成虫后,让该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说明该雄性关于该性状的基因型为ZEZE,且F1中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说明该雄性关于该性状的基因型为Dd,综上分析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DdZEZE。(5)分析题意,本实验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不考虑Z、W同源区段),但由于不知道显隐关系,可以利用正反交实验来探究。实验思路:让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得到F1,观察并统计F1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预期结果及结论:若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反交分别为AA×aa、aa×AA,其子一代基因型都为Aa,只出现一种性状,且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Z染色体上,正反交分别为ZAZA×ZaW(后代雌雄全为显性性状)、ZaZa×ZAW(后代雄全为显性性状,雌性全为隐性性状),则正反交结果不同,且F1中雄性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海南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植物和蓝藻细胞壁主要成分B.易溶于水,在人体内可被消化C.水解的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与淀粉一样都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答案〗C〖祥解〗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葡萄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像这样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详析】A、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蓝藻为原核细胞,其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B、纤维素不溶于水,人体不具有纤维素酶,不能水解纤维素,在人体内不可被消化,B错误;C、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属于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D、纤维素和淀粉都属于多糖,都是由葡萄糖分子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聚体,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D错误。故选C。2.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与加工后,经囊泡运输到细胞外起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蛋白B.囊泡在运输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交换C.参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D.合成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排出细胞〖答案〗C〖祥解〗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详析】A、根据题意可知:该细胞为真核细胞,所以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蛋白,A正确;B、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包裹蛋白质与细胞膜融合,所以囊泡在运输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交换,B正确;C、生物膜系统包含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而不仅仅是细胞器膜,C错误;D、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D正确。故选C。3.两个都带有白化病基因的正常男女(Aa)结婚,预测他们的孩子中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是()A.75% B.50% C.25% D.12.5%〖答案〗C〖祥解〗一对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纯合子:显性杂合子:隐性纯合子=1:2:1,所以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分离比为3:1。【详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白化病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两个都带有白化病基因的正常男女(Aa)结婚,他们的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所以他们的孩子中男孩患白化病(aa)的概率是25%,C正确。故选C。4.下面四幅图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DNA含量比例为1:2C.由图④可知,该生物一定是雄性个体D.图②与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答案〗D〖祥解〗图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图②和图④细胞进行的都是减数分裂,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③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姐妹染色单体,共4条染色体,8个单体,8个核DNA分子。【详析】A、图①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为4,A错误;B、图①细胞含有8个核DNA,图③细胞含有8个核DNA,因此这两个细胞中核DNA含量比例为1:1,B错误;C、图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该生物可能是雄性个体或雌性个体,C错误;D、图②和图④细胞进行的都是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殖器官中,D正确。故选D。5.植物细胞中水和矿质元素离子会表现出某些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B.矿质元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可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进入细胞C.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D.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水分子属于结合水〖答案〗D〖祥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前者顺浓度梯度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后者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细胞中的水主要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比例升高,代谢加快,抗逆性下降。【详析】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因为钾离子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A正确;矿质元素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会引起细胞液浓度增大,进而发生吸水,故会引起外界溶液中的水进入细胞,B正确;细胞内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根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能够以离子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C正确;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水分子属于自由水,可以分解成氧气和[H],D错误。故选D。6.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它们的祖先不同 B.变异的方向不同C.选择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答案〗C〖祥解〗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有可能有害;(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具有有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增加,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减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详析】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因为自然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即具有有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增加,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减少,最终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7.果园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害虫发生了定向突变,增强了抵抗性〖答案〗B〖祥解〗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详析】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杀虫剂不能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对性状进行了选择,A错误;B、果园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杀虫剂不能改变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B。8.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B.在t1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答案〗D〖祥解〗据图分析可知,在图示温度实验范围内,50℃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60℃时,在40℃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详析】A、据图可知,该酶在70℃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活性,故该酶可以耐受一定的高温,A正确;B、据图可知,在t1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为40℃<50℃<60℃<70℃,B正确;C、由题图可知,在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曲线变平缓)时所需时间不同,其中70℃达到该温度下的最大反应速率时间最短,C正确;D、相同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内该酶的反应速率可能相同,如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曲线平缓)之后的反应速率相同,D错误。故选D。9.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B.若饮食过咸,则乙中渗透压会升高C.肝脏的丁中的O2浓度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详析】A、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可以相互交换,即组织液与血浆是双向箭头,组织液的物质可以流向淋巴液,再流向血浆,即组织液与淋巴液,淋巴液与血浆是单向箭头,因此,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液、丁是细胞内液。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包含甲(组织液)、乙(血浆)、丙(淋巴液),A错误;B、若饮食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故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B正确;C、甲(组织液)中的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脏的丁(细胞内液)中,因此丁(细胞内液)中的O2浓度比甲(组织液)中的低,C错误;D、甲(组织液)、乙(血浆)、丙(淋巴液)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故选B。10.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答案〗C〖祥解〗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高级神经中枢以下的部位(脊髓)。【详析】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需要人体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A错误;B、学生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参与该活动的是语言中枢、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等,B错误;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为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C正确;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这与高级神经中枢的语言中枢有关,D错误.故选C.11.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C、D、E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析】A、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①处进行电刺激,只能在A处测到膜电位变化,E处则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

B、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

C、②处进行电刺激,兴奋能通过突触传到B处,使B处出现兴奋传导现象,C正确;

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①处进行电刺激,不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D错误。

故选C。12.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A.与突触后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答案〗B〖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A不符合题意;B、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B符合题意;C、如果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C不符合题意;D、如果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减少,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②→①→②→③ B.②→③→②→①C.③→②→①→② D.③→②→①〖答案〗A〖祥解〗就题目分析可知:开始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首先b点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②→①→②→③→②。【详析】据分析可知:当刺激传至b点前,a点和b点都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②;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b点首先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②→①→②→③→②,本题中A项描述了由最初静息状态到a点变为动作电位状态时所经历的电流表的偏转过程,故此应为②→①→②→③。

故选A。14.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重摄取或被酶降解。临床上可用特定药物抑制NE的重摄取,以增加突触间隙的NE浓度来缓解抑郁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E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发动作电位B.NE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形式传递信息C.该药物通过与NE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发挥作用D.NE能被突触前膜重摄取,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可双向传递〖答案〗A〖祥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信号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详析】A、据题干信息可知,增加突触间隙的NE浓度可以缓解抑郁症状,故推测NE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引发动作电位,A正确;B、NE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的,B错误;C、结合题意可知,该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NE的重摄取,而重摄取的部位是突触前膜,故该药物作用于突触前膜,C错误;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A。15.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A.4:4:1 B.3:2:1 C.1:2:1 D.4:4:0〖答案〗A〖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若aa无繁殖能力,则AA和Aa比为1:2,则A基因频率为2/3,a基因频率为1/3,则AA基因型频率为2/3×2/3=4/9,aa基因频率为1/3×1/3=1/9,Aa基因频率为4/9,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4:4:1,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已知某小岛上蜥蜴脚趾的分趾与联趾分别由A、a决定,如图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X、Y、Z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3)自然环境的变化将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进化本质是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________________提供进化的原材料。(4)经过若干年的进化后,已知某蜥蜴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6和0.1,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5)假如该蜥蜴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已知Aabb:AAbb=2:1(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变异②.自然选择③.(生殖)隔离(2)①.种群②.基本单位(3)①.基因频率②.突变和基因重组(4)0.4(5)1/2〖祥解〗图中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生殖)隔离,这三者是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1)图中X表示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生殖)隔离,这三者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2)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图中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4)a的基因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1/2Aa基因型的频率=0.1+1/2×0.6=0.4。(5)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b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的结果始终是bb,由于Aabb:AAbb=2:1,所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所以自由交配后AA的个体为4/9,Aa的个体为4/9,aa的个体为1/9,但aa纯合致死,故AA的个体占1/2,也即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7.如图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③④⑤属于人体体液的一部分),根据所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1)②为______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______。(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_____阶段。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组织细胞②利用。(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④与⑤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4)⑤中的化学组成中有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内环境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细胞内液②.淋巴液(2)①.自由扩散②.三③.6(3)⑤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④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4)①PH(酸碱度)神经-体液-免疫②.神经-体液-免疫(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祥解〗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是细胞内液,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血浆,其中由③④⑤组成内环境,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1)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是细胞内液,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血浆。(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图中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从红细胞到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磷脂分子层。(3)⑤血浆与④组织液相比,⑤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④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4)⑤中的化学组成中有缓冲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PH(酸碱度)的稳定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18.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从而引起肌肉__________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信号到________________信号的转换。(2)轴突末梢中突触小体内的Ach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3)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OPI中毒者的突触间隙会积累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________________。(4)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不同作用。①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导致肌细胞破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②C5a与受体C5aR1结合后激活巨噬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因此C5a—C5aR1信号通路在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上使用C5a的抗体(可与C5a特异性结合)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下图甲表示人体脊髓反射弧模式图,乙表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5)甲图中,刺激结构④时,⑤会产生具体效应,该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乙图中的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兴奋不能从C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8)乙图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B将偏转_________________次;方向_________________。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收缩②.化学③.电(2)胞吐(3)①.Ach②.收缩加剧(4)①.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会增加肌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肌细胞吸水增强,大量吸水会导致细胞破裂②.C5a的抗体能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C5a的抗体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不能激活巨噬细胞,减少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造成的损伤(5)①.不是②.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③.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6)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①.树突膜或胞体膜②.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8)①.2②.相反③.主动运输〖祥解〗1、分析图甲:图甲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纤维,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纤维,⑤效应器,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2、乙图中的C是突触后膜,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1)Ach为兴奋性递质,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从而引起肌肉收缩,这个过程中可将Ach携带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突触后膜上的电信号。(2)突触小体内的Ach存在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3)AchE能将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若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则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速率减慢,使突触间隙中会积累大量的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收缩加剧。(4)①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大量离子的进入导致肌细胞渗透压增加,从而吸水破裂。②C5a的抗体可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使C5a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进而不能激活巨噬细胞,降低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导致的损伤,因此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5)④是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由于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结构④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⑤会产生具体效应,该反应不属于反射。(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来传递,传递的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乙图中的C是突触后膜,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不能从C传到A。(8)乙图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的两个连接点依次兴奋,故电流计B将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