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A.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B.“演绎”就是进行测交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证明假说正确;反之,则说明假说错误C.如果孟德尔只对中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也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D.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答案〗D〖祥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析】A、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A错误;B、演绎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测交属于验证推理的过程,B错误;C、如果只对F2中10株豌豆进行研究,由于统计数目太少,可能出现误差,不能正确的解释性状分离,C错误;D、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D正确。故选D。2.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完全相同B.BAX凋亡蛋白,ABCG2蛋白属于载体蛋白C.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癌细胞易扩散是因为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答案〗A〖祥解〗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2、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1)能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详析】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故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完全相同,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可以推测BAX为凋亡蛋白,ABCG2蛋白属于载体蛋白,B正确;C、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C正确;D、由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癌细胞黏着性下降,容易扩散转移,D正确。故选A。3.浙大科研团队将菠菜细胞中的类囊体用软骨细胞自身的细胞膜包裹,跨物种移植到了衰老病变的哺乳动物细胞内,并在动物体内展开了多轮实验。结果发现能够让衰老的细胞恢复活力,动物体有关疾病病程进展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出现衰老可能是因为细胞中的能量代谢失去平衡B.类囊体能够被衰老的软骨细胞摄取,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该细胞中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H是细胞再生修复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D.该衰老细胞活力恢复的前提是给予细胞适宜的光照〖答案〗C〖祥解〗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详析】A、类囊体导入哺乳动物的细胞内,能让衰老的细胞恢复活力,考虑是类囊体发生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了ATP和NADPH,为衰老的细胞供能了,因此细胞的衰老的原因考虑是能量代谢失去了平衡,A正确;B、类囊体能够被衰老的软骨细胞摄取,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B正确;C、类囊体上发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生成的产物是ATP和NADPH,C错误;D、衰老细胞活力的恢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发生,因此给予细胞适宜的光照,能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衰老细胞的恢复,D正确。故选C。4.生物学家SvantePbo获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的发现。他带领团队从尼安德特人遗骸中提取线粒体DNA(呈环状)进行测序,发现现代人之间碱基对的平均差异数目为8,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为25.6,现代人与黑猩猩为5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比对DNA上的碱基序列可以推断亲缘关系B.线粒体DNA与染色体DNA不同,没有游离的磷酸C.线粒体DNA通过卵细胞向后代传递反映人类母系血统的历史D.线粒体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始终能够平均分配〖答案〗D〖祥解〗1、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2、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析】A、通过DNA碱基序列的比对可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碱基对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B、线粒体DNA为环状DNA,没有游离的磷酸,染色体DNA为线性DNA,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B正确;C、受精作用时,线粒体DNA通过卵细胞向后代传递,表现出母系遗传,可以反映人类母系血统的历史,C正确;D、线粒体基因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不是始终能够平均分配的,因为对于雌性个体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会出现不均等分裂的现象,即便细胞质是均等分配的(例如雄性个体的减数分裂)细胞质的基因也不一定是均等分配的,D错误。故选D。5.组成纺锤体的微管有三种;动粒微管,星体微管和极微管。其中动粒微管负责连接染色体和中心体,能将分开的两条染色单体拉向细胞两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动粒微管是在分裂后期形成的B.中心体由2个微管蛋白构成的中心粒组成C.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上通常结合不止一个动粒微管D.分裂后期时动粒微管才开始牵引染色体移动〖答案〗C〖祥解〗有丝分裂过程:(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动粒微管是组成纺锤体的结构,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因此动粒微管不是在分裂后期形成的,A错误;B、中心体由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物质构成,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动粒微管负责连接染色体和中心体,能将分开的两条染色单体拉向细胞两极,而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上通常结合不止一个动力微管,C正确;D、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纺锤丝需附着在染色体的动粒上,牵引染色体移动,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故在后期之前动粒微管已经开始牵引染色体移动,D错误。故选C。6.对某二倍体高等植物(2n=4)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A/a均被标记为红色,B/b均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在减数分裂时会出现4个红色、4个绿色荧光点B.若次级精母细胞的两极均有1个红色和1个绿色荧光点,说明该细胞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C.若初级精母细胞的两极均有2个红色和2个绿色荧光点,可作为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D.若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只有1个四分体出现4个红色、4个绿色荧光点〖答案〗B〖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会其中1个四分体出现4个红色荧光点,另一个四分体出现4个绿色荧光点,A正确;B、若观察次级精母细胞出现1个红色、1个绿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不能说明该细胞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因为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也是这个结果,B错误;C、若初级精母细胞的两极均有2个红色和2个绿色荧光点,说明等位基因发生分离,作为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C正确;D、若两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只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红色、4个绿色荧光点,D正确。故选B。7.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热杀死S型细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C.图乙中,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D.图乙实验过程中保温时间过长会使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答案〗D〖祥解〗分析甲图: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分析乙图: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详析】A、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但是仍然能使R菌转变为S菌,可推测S菌的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A正确;B、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B正确;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C正确;D、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保温时间长短(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而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不会影响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碱基T所占比例为m,则另一条链中的碱基A所占比例为1/nB.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也为mC.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1∶2,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2∶1∶2∶1D.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最多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50个〖答案〗A〖祥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析】A、一条链中的碱基T与另一条链中的A碱基配对,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碱基T所占比例为m,则另一条链中的碱基A所占比例也为m,A错误;B、如果一条链上(A+T):(G+C)=m,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m,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也为m,B正确;C、根据A与T配对,G与C配对,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1∶2,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2∶1∶2∶1,C正确;D、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最多含有氢键的数量为3×50=150个,D正确。故选A。9.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小组将两色的围棋子放到不透明的箱子中,通过抓取围棋子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实验B.每个箱子中两色的围棋子代表两种类型的配子,数量一定相等C.从每个箱子抓取围棋子并统计后,为了符合实际的受精情况,抓取后不必放回D.多次抓取后,同色围棋子组合与不同色围棋子组合出现的比例均大致为1/2〖答案〗C〖祥解〗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箱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箱子内的围棋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围棋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析】AC、从每个箱子抓取围棋子并统计后,要将抓取的棋子放回容器中,摇匀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抓取实验,这样可以保证每次抓取每种棋子的概率均为1/2,A正确,C错误;B、每个箱子中两色的围棋子代表两种类型的配子,数量要相等,模拟亲本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B正确;D、多次抓取后,同色围棋子组合与不同色围棋子组合出现的比例大致相等,即杂合子与纯合子出现的频率相等,大致为1/2,D正确。故选C。10.果蝇的部分隐性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同一极不可能有sn和prB.w基因和dp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白眼和焦刚毛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D.有丝分裂后期图中的二条染色体不能同时移向一极〖答案〗C〖祥解〗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及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详析】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图中X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可能会移向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同一极可能有sn和pr,A错误;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pr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它们不是一对等位基因,B错误;C、白眼基因与焦刚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性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正确;D、有丝分裂的子细胞与亲代子细胞基因型完全相同,所以图中的二条染色体能同时移向一极,D错误。故选C。11.如图所示为果蝇细胞内在不同时期染色体DAN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含量B.中心粒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ac段C.bc段代表DNA分子复制D.de段代表着丝点分裂〖答案〗B〖祥解〗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析】A、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为1或2,该图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含量,A正确;B、ac段为间期,中心粒倍增发生在间期,中心粒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在前期,对应图中的cd段,B错误;C、bc段代表DNA分子复制,实质是染色质复制,C正确;D、de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成1个,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点分裂,D正确。故选B。12.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分裂I前期B.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8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D.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答案〗A〖祥解〗题图分析:图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两两配对联会的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详析】A、根据形成四分体可知,该时期处于前期Ⅰ,为初级卵母细胞,A正确;B、a和e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2×1/2=1/4,由次级卵母细胞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2×1/2=1/4,因此a和e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4×1/4=1/16,B错误;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核DNA分子数为8,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核DNA分子数为2,故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卵细胞的2倍,但该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卵细胞的4倍,C错误;D、①与②、③与④均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均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D错误。故选A。13.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该类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导致不育。如图为该病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I1含有致病基因,I2不含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致病基因在男性中能表达B.该病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C.I1与Ⅱ2均为杂合子,Ⅱ3不一定是杂合子D.II3和Ⅱ4再生一个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6〖答案〗C〖祥解〗分析题文:该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设该病相关的基因为A、a。正常男性基因型有AA、Aa、aa,正常女性基因型只有aa。【详析】A、男性不会产生卵子,因此该致病基因在男性中不表达,A错误;B、由于I1含有致病基因,I2不含致病基因,所以该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父亲,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Ⅰ1含有致病基因,Ⅰ2不含致病基因,且Ⅱ2患者为女性,只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就患病,则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由于Ⅱ1不患病,基因型是aa,所以Ⅰ1基因型是Aa,Ⅰ2是aa,Ⅱ2是Aa,Ⅱ3可能是Aa或aa,不一定是杂合子,C正确;D、Ⅰ1基因型为Aa,Ⅰ2基因型为aa,Ⅱ2患病,其基因型为Aa,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1/2aa,Ⅱ4的基因型为aa,Ⅱ3和Ⅱ4所生后代中只有女孩可能患病,因此Ⅱ3和Ⅱ4再生一个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1/2×1/2=1/8,D错误。故选C。14.分别用含有32P和14C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含32P和14C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用32P和14C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暂保温,再进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元素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32P标记组,沉淀物中放射性明显低于上清液B.14C标记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C.32P标记组,32P存在于所有子代噬菌体的DNA中D.14C标记组,14C存在于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答案〗B〖祥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析】AC、32P标记组中,32P存在于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中,DNA分子进入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AC错误;BD、14C标记组中,14C存在于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中,DNA分子进入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蛋白质未能进入,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由于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原料全部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蛋白质不存在14C,B正确,D错误。故选B。15.豁眼鹅是一种眼睑残缺的鹅,正常眼对豁眼为显性,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纯合的正常眼雄鹅和豁眼雌鹅杂交得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中豁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1∶1B.雄鹅与亲本雌鹅杂交可得到豁眼雄鹅C.正常眼雌鹅的基因型有2种D.雌雄鹅相互交配,中豁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1∶1〖答案〗B〖祥解〗根据题意,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选择纯合的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两者杂交,F1的基因型为ZAZa、ZAW,表现为正常眼。【详析】A、亲本的基因型是ZAZA×ZaW,则F1的基因型为ZAZa、ZAW,都表现为正常眼,A错误;B、F1雄禽基因型为ZAZa,与亲本豁眼雌禽ZaW杂交,可以得到豁眼雄禽ZaZa,B正确;C、F1正常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基因型只有1种,C错误;D、F1的基因型为ZAZa、ZAW,相互交配,F2中正常眼:豁眼=3:1,D错误。故选B。1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下图)。由此不能推测()A.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等于女性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I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Ⅰ区段是X染色体的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Ⅱ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但男性患病率不一定大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详析】A、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A不符合题意;B、Ⅱ片段是同源区段,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病率可能等于女性,B符合题意;C、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该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不符合题意;D、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菜薹的紫叶对绿叶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多株紫叶菜薹与绿叶菜薹杂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5∶1。如果让亲本紫叶菜薹自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A.11∶1 B.3∶1 C.5∶1 D.2∶1〖答案〗A〖祥解〗分析题文:菜薹的紫叶对绿叶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析】将多株紫叶菜薹与绿叶菜薹杂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5:1,说明亲本紫叶菜薹中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设AA的比例为X,则Aa的比例为1-X。则与绿叶菜薹杂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X×1+(1-X)×1/2]:[(1-X)×1/2]=5:1,求得X=2/3,因此亲本紫叶菜薹中,AA:Aa=2:1。因此,让亲本紫叶苋菜自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2/3×1+1/3×3/4):(1/3×1/4)=11:1,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如图为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D.如图所示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能产生4种配子〖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图中A和B基因连锁、a和b基因连锁,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而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与D和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析】A、图中A和B、a和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连锁基因,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减数产生的配子只有两种,则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也为两种,比例为1∶1,B错误;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时,由于基因连锁,只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1∶1,后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比例为3:1,C错误;D、如果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该个体只产生2×2=4种配子,D正确。故选D。19.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染色体遗传,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截翅各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相互杂交,中体色与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表现型中不可能出现()A.白眼全为雄性 B.截翅全为雄性C.长翅全为雌性 D.截翅全为白眼〖答案〗C〖祥解〗由题可知,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可能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或者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详析】A、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用Aa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伴X染色体遗传,且亲本是纯合红眼雌性和纯合白眼雄性(XAXA和XaY),F1是XAXa和XAY,F2中白眼只有XaY,全为雄性,A错误;B、根据A选项,如果控制翅形的基因也在X染色体上,且截翅为隐性,参照红眼白眼性状,可得F2表现型中截翅全为雄性,B错误;C、用Cc表示控制长翅和截翅的基因,长翅为显性性状,不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F1基因型为:XCXc×XCY),F2中都不可能出现长翅全为雌性,雄性也有长翅(XCY),C正确;D、用Bb表示控制截翅和长翅的基因,如果Bb和Aa都在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XABXAB和XabY,F1基因型是XABXab和XABY,则F2中出现XabY,截翅全为白眼,D错误。故选C。20.自私基因是指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绝对自私性。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体内,A基因就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雌配子时,能杀死体内3/5不含该基因的配子。现该植物自交得子一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5∶2B.产生的雄配子中Ab∶ab=17∶11C.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9∶2D.中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答案〗C〖祥解〗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析】A、Aabb的植株体内,A基因能杀死体内不含该基因3/5的雌配子,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1/2:(1/2×2/5)=5:2,A正确;B、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5:2,雄配子中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F1中AAbb=5/7×1/2=5/14,Aabb=5/7×1/2+2/7×1/2=7/14,aabb=2/7×1/2=2/14,所以产生的雄配子中Ab:ab=(5/14+1/2×7/14):(1/2×7/14+2/14)=17:11,B正确;C、根据B选项中AAbb:Aabb:aabb=5:7:2,A基因就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雌配子时,能杀死体内3/5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Ab=5/14+7/14×5/7=10/14,ab=7/14×2/7+2/14=4/14,所以雌配子中Ab:ab=5:2,C错误;D、根据B项分析,F1中Aabb的比例为1/2,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21.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2N=4)精原细胞的分裂模式图,图乙表示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图丙表示相应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不属于该动物的分裂模式图的是细胞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2)图甲中细胞①对应图丙______时期,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的______时期。(3)图乙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de段对应图丙的______时期。(4)若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答案〗(1)①.③④②.雄性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而③④是不均等分裂(2)①.Ⅰ②.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③.Ⅱ(3)①.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②.Ⅰ和ⅠⅡ(4)Xb〖祥解〗根据题干和图甲分析可知,①着丝粒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是精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同源染色体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着丝粒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着丝粒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细胞质均等分裂,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丙表示相应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可以判断Ⅰ是有丝分裂后期,Ⅱ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Ⅲ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Ⅳ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Ⅴ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小问1详析】根据分析可知③是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是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不属于该雄性动物的分裂模式图;雄性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而③④是不均等分裂。【小问2详析】图甲中的细胞①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上一个DNA分子,对应图丙的Ⅰ时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对应图丙的Ⅱ时期。【小问3详析】图乙中de段染色体/核DNA的值由0.5变为1,其原因是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对应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图丙的Ⅰ和ⅠⅡ。【小问4详析】若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进行DNA的复制之后就是AAaaXbXbYY,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的时候A基因和b基因是组合在一起的,该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XbXb,因此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为Xb。22.某科研小组分别用同位素35S、32P、14C、15N标记噬菌体后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并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了相关检测,具体流程如下:(1)实验中短时间保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2)若用同位素35S、32P、14C分别标记噬菌体后进行合理的实验操作,检测结果将显示放射性依次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3)用35S标记噬菌体的______,赫尔希和蔡斯没有选择14C标记噬菌体的原因是_____。(4)若同位素32P组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100%,而在上清液中仍检测到了少量放射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答案〗(1)①.让噬菌体DNA进入细菌②.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2)①.上清液②.沉淀物③.上清液和沉淀物(3)①.蛋白质②.蛋白质和DNA都含有C元素,14C标记噬菌体无法单独研究DNA和蛋白质的作用(4)保温时间过短,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未侵染细菌〖祥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小问1详析】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在搅拌前要经过短时间的保温,让噬菌体DNA进入细菌。【小问2详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14C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则同位素35S检测到的放射性位置主要在上清液中,同位素32P检测到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同位素14C检测到的放射性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较高。【小问3详析】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由于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因此要单独研究DNA和蛋白质的作用时,不能用14C标记噬菌体。【小问4详析】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100%,说明没有细菌裂解释放,则32P组中上清液中检测到的少量放射性原因在于保温时间过短,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未侵染,则搅拌离心后上清液含有少量的放射性。23.皂荚树为雌雄同株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具有耐旱节水、根系发达的特点,可用做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皂角刺,又名皂荚刺、皂刺、天丁明、皂角针、皂针,为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和山皂荚的棘刺。皂角刺具有消肿透脓、搜风、杀虫的功效。某皂荚树的刺有粗刺、尖刺和小刺三种,经过研究发现,刺的形态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F/f,G/g表示),F控制尖刺,F、G控制小刺,其他为粗刺。回答:(1)皂荚树刺形遗传___________(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现有小刺植株的皂荚树(基因型为FfGg)与某株尖刺皂荚树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子代粗刺皂荚树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子代尖刺皂荚树中纯种占___________。(3)现有1株纯合粗刺皂荚树植株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选用的亲本表现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答案〗(1)是(2)①.小刺:尖刺=1:1或小刺:尖刺:粗刺=3:3:2②.无或ffGg、ffgg③.1/2或1/3(3)选用的亲本表现型为:尖刺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皂荚树全为尖刺,则甲的基因型为ffgg;若子代皂荚树全为小刺,则甲的基因型为ffGG〖祥解〗根据“F控制尖刺,F、G控制小刺,其他为粗刺”可知,尖刺对应的基因型有:FFgg、Ffgg,小刺的基因型有:FFGG、FFGg、FfGg、FFGg,粗刺的基因型有:ffGG、ffGg、ffgg。【小问1详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结合题干“刺的形态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知,皂荚树刺形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析】根据“F控制尖刺,F、G控制小刺,其他为粗刺”可知,尖刺对应的基因型有:FFgg、Ffgg,小刺的基因型有:FFGG、FFGg、FfGg、FFGg,粗刺的基因型有:ffGG、ffGg、ffgg,现有小刺植株的皂荚树(基因型为FfGg)与某株尖刺皂荚树(基因型可以为:FFgg、Ffgg)杂交,若FfGg与FFgg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FFGg、1FFgg、1FfGg、1Ffgg,即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小刺:尖刺=1:1,且子代无粗刺皂荚树,子代尖刺皂荚树中纯种占1/2;若FfGg与Ffgg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FFGg、1FFgg、2FfGg、2Ffgg、1ffGg、1ffgg,即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小刺:尖刺:粗刺=3:3:2,子代中子代粗刺皂荚树的基因型是ffGg、ffgg;子代尖刺皂荚树中纯种占1/3。【小问3详析】现有1株纯合粗刺皂荚树植株甲,基因型可以为ffGG或ffgg,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可以选择基因型为FFgg的尖刺个体进行杂交,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的基因型为ffgg,子代基因型为Ffgg,皂荚树全为尖刺;若甲的基因型为ffGG,子代基因型为FfGg,皂荚树全为小刺。24.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的重要措施。现有A(女性)、B(男性)一对夫妇进行遗传咨询,经咨询师询问后发现:A、B都没有患遗传病。A的家系中有甲种病的遗传病史,其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不患遗传病,但A的妹妹患有甲种遗传病;B的家系中有乙种病的遗传病史,其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不患遗传病,但B的弟弟患有乙种遗传病。在不考虑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的前提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病都属于______性遗传病,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若B的父亲没有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B的弟弟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______(填“祖父”、“祖母”、“外祖父”或“外祖母”)。(3)若A、B都携带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且B的父亲没有乙病致病基因,则他们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为______;生一个同时患甲乙二种遗传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答案〗(1)①.隐②.A、B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患病,而A的妹妹、B的弟弟分别患甲、乙病(2)①.常②.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外祖母(3)①.5/24②.1/24〖祥解〗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小问1详析】由题意可知,A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患甲病,A的妹妹患甲病,推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B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患乙病,B的弟弟患乙病,推出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因此,甲、乙两种病都属于隐性遗传病。判断的依据是:A、B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患病,而A的妹妹、B的弟弟分别患甲、乙病,满足无中生有为隐性。【小问2详析】甲病的致病基因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A的妹妹患病,A的父亲一定患病,与题干矛盾,则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的父亲没有乙病致病基因,B的弟弟患有乙病,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用B/b表示乙病相关基因,B的弟弟患有乙病,基因型为XbY,父母基因型应为XBY和XBXb,外祖父外祖母均不患病,则外祖父母的基因型为XBY和XBXb,故B弟弟的致病基因来自外祖母。【小问3详析】若用A/a表示甲病相关基因,A的妹妹患病,基因型为aa,父母不患病,基因型均为Aa,则A的基因型为2/3Aa、1/3AA,B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基因型为Aa,因此A、B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不患甲病的概率为5/6;B的父亲没有乙病致病基因,即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用B/b表示乙病相关基因,B不患病,基因型为XBY,A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基因型为XBXb,因此因此A、B生育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3/4,则两人生育健康孩子(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的概率为5/6×1/4=5/24,生一个同时患甲乙二种遗传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6×1/4=1/24。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A.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B.“演绎”就是进行测交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证明假说正确;反之,则说明假说错误C.如果孟德尔只对中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也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D.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答案〗D〖祥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析】A、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A错误;B、演绎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测交属于验证推理的过程,B错误;C、如果只对F2中10株豌豆进行研究,由于统计数目太少,可能出现误差,不能正确的解释性状分离,C错误;D、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D正确。故选D。2.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完全相同B.BAX凋亡蛋白,ABCG2蛋白属于载体蛋白C.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癌细胞易扩散是因为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答案〗A〖祥解〗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2、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1)能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详析】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故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完全相同,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可以推测BAX为凋亡蛋白,ABCG2蛋白属于载体蛋白,B正确;C、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C正确;D、由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癌细胞黏着性下降,容易扩散转移,D正确。故选A。3.浙大科研团队将菠菜细胞中的类囊体用软骨细胞自身的细胞膜包裹,跨物种移植到了衰老病变的哺乳动物细胞内,并在动物体内展开了多轮实验。结果发现能够让衰老的细胞恢复活力,动物体有关疾病病程进展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出现衰老可能是因为细胞中的能量代谢失去平衡B.类囊体能够被衰老的软骨细胞摄取,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该细胞中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H是细胞再生修复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D.该衰老细胞活力恢复的前提是给予细胞适宜的光照〖答案〗C〖祥解〗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详析】A、类囊体导入哺乳动物的细胞内,能让衰老的细胞恢复活力,考虑是类囊体发生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了ATP和NADPH,为衰老的细胞供能了,因此细胞的衰老的原因考虑是能量代谢失去了平衡,A正确;B、类囊体能够被衰老的软骨细胞摄取,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B正确;C、类囊体上发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生成的产物是ATP和NADPH,C错误;D、衰老细胞活力的恢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发生,因此给予细胞适宜的光照,能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衰老细胞的恢复,D正确。故选C。4.生物学家SvantePbo获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的发现。他带领团队从尼安德特人遗骸中提取线粒体DNA(呈环状)进行测序,发现现代人之间碱基对的平均差异数目为8,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为25.6,现代人与黑猩猩为5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比对DNA上的碱基序列可以推断亲缘关系B.线粒体DNA与染色体DNA不同,没有游离的磷酸C.线粒体DNA通过卵细胞向后代传递反映人类母系血统的历史D.线粒体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始终能够平均分配〖答案〗D〖祥解〗1、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2、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析】A、通过DNA碱基序列的比对可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碱基对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B、线粒体DNA为环状DNA,没有游离的磷酸,染色体DNA为线性DNA,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B正确;C、受精作用时,线粒体DNA通过卵细胞向后代传递,表现出母系遗传,可以反映人类母系血统的历史,C正确;D、线粒体基因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不是始终能够平均分配的,因为对于雌性个体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会出现不均等分裂的现象,即便细胞质是均等分配的(例如雄性个体的减数分裂)细胞质的基因也不一定是均等分配的,D错误。故选D。5.组成纺锤体的微管有三种;动粒微管,星体微管和极微管。其中动粒微管负责连接染色体和中心体,能将分开的两条染色单体拉向细胞两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动粒微管是在分裂后期形成的B.中心体由2个微管蛋白构成的中心粒组成C.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上通常结合不止一个动粒微管D.分裂后期时动粒微管才开始牵引染色体移动〖答案〗C〖祥解〗有丝分裂过程:(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动粒微管是组成纺锤体的结构,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因此动粒微管不是在分裂后期形成的,A错误;B、中心体由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物质构成,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动粒微管负责连接染色体和中心体,能将分开的两条染色单体拉向细胞两极,而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上通常结合不止一个动力微管,C正确;D、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纺锤丝需附着在染色体的动粒上,牵引染色体移动,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故在后期之前动粒微管已经开始牵引染色体移动,D错误。故选C。6.对某二倍体高等植物(2n=4)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进行荧光标记,A/a均被标记为红色,B/b均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在减数分裂时会出现4个红色、4个绿色荧光点B.若次级精母细胞的两极均有1个红色和1个绿色荧光点,说明该细胞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C.若初级精母细胞的两极均有2个红色和2个绿色荧光点,可作为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D.若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只有1个四分体出现4个红色、4个绿色荧光点〖答案〗B〖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会其中1个四分体出现4个红色荧光点,另一个四分体出现4个绿色荧光点,A正确;B、若观察次级精母细胞出现1个红色、1个绿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不能说明该细胞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因为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也是这个结果,B错误;C、若初级精母细胞的两极均有2个红色和2个绿色荧光点,说明等位基因发生分离,作为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C正确;D、若两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只有一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红色、4个绿色荧光点,D正确。故选B。7.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热杀死S型细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C.图乙中,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D.图乙实验过程中保温时间过长会使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答案〗D〖祥解〗分析甲图: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分析乙图: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详析】A、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但是仍然能使R菌转变为S菌,可推测S菌的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A正确;B、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B正确;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C正确;D、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保温时间长短(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而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不会影响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碱基T所占比例为m,则另一条链中的碱基A所占比例为1/nB.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也为mC.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1∶2,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2∶1∶2∶1D.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最多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50个〖答案〗A〖祥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析】A、一条链中的碱基T与另一条链中的A碱基配对,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碱基T所占比例为m,则另一条链中的碱基A所占比例也为m,A错误;B、如果一条链上(A+T):(G+C)=m,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m,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也为m,B正确;C、根据A与T配对,G与C配对,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1∶2∶1∶2,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2∶1∶2∶1,C正确;D、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最多含有氢键的数量为3×50=150个,D正确。故选A。9.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小组将两色的围棋子放到不透明的箱子中,通过抓取围棋子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实验B.每个箱子中两色的围棋子代表两种类型的配子,数量一定相等C.从每个箱子抓取围棋子并统计后,为了符合实际的受精情况,抓取后不必放回D.多次抓取后,同色围棋子组合与不同色围棋子组合出现的比例均大致为1/2〖答案〗C〖祥解〗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箱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箱子内的围棋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围棋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析】AC、从每个箱子抓取围棋子并统计后,要将抓取的棋子放回容器中,摇匀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抓取实验,这样可以保证每次抓取每种棋子的概率均为1/2,A正确,C错误;B、每个箱子中两色的围棋子代表两种类型的配子,数量要相等,模拟亲本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B正确;D、多次抓取后,同色围棋子组合与不同色围棋子组合出现的比例大致相等,即杂合子与纯合子出现的频率相等,大致为1/2,D正确。故选C。10.果蝇的部分隐性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同一极不可能有sn和prB.w基因和dp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白眼和焦刚毛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D.有丝分裂后期图中的二条染色体不能同时移向一极〖答案〗C〖祥解〗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及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详析】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图中X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可能会移向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同一极可能有sn和pr,A错误;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pr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它们不是一对等位基因,B错误;C、白眼基因与焦刚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性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正确;D、有丝分裂的子细胞与亲代子细胞基因型完全相同,所以图中的二条染色体能同时移向一极,D错误。故选C。11.如图所示为果蝇细胞内在不同时期染色体DAN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含量B.中心粒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ac段C.bc段代表DNA分子复制D.de段代表着丝点分裂〖答案〗B〖祥解〗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析】A、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为1或2,该图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含量,A正确;B、ac段为间期,中心粒倍增发生在间期,中心粒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在前期,对应图中的cd段,B错误;C、bc段代表DNA分子复制,实质是染色质复制,C正确;D、de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成1个,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点分裂,D正确。故选B。12.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分裂I前期B.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8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D.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答案〗A〖祥解〗题图分析:图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两两配对联会的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详析】A、根据形成四分体可知,该时期处于前期Ⅰ,为初级卵母细胞,A正确;B、a和e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2×1/2=1/4,由次级卵母细胞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2×1/2=1/4,因此a和e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4×1/4=1/16,B错误;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核DNA分子数为8,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核DNA分子数为2,故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卵细胞的2倍,但该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卵细胞的4倍,C错误;D、①与②、③与④均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均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D错误。故选A。13.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该类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导致不育。如图为该病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I1含有致病基因,I2不含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致病基因在男性中能表达B.该病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C.I1与Ⅱ2均为杂合子,Ⅱ3不一定是杂合子D.II3和Ⅱ4再生一个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6〖答案〗C〖祥解〗分析题文:该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设该病相关的基因为A、a。正常男性基因型有AA、Aa、aa,正常女性基因型只有aa。【详析】A、男性不会产生卵子,因此该致病基因在男性中不表达,A错误;B、由于I1含有致病基因,I2不含致病基因,所以该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父亲,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Ⅰ1含有致病基因,Ⅰ2不含致病基因,且Ⅱ2患者为女性,只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就患病,则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由于Ⅱ1不患病,基因型是aa,所以Ⅰ1基因型是Aa,Ⅰ2是aa,Ⅱ2是Aa,Ⅱ3可能是Aa或aa,不一定是杂合子,C正确;D、Ⅰ1基因型为Aa,Ⅰ2基因型为aa,Ⅱ2患病,其基因型为Aa,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1/2aa,Ⅱ4的基因型为aa,Ⅱ3和Ⅱ4所生后代中只有女孩可能患病,因此Ⅱ3和Ⅱ4再生一个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1/2×1/2=1/8,D错误。故选C。14.分别用含有32P和14C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含32P和14C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用32P和14C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暂保温,再进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元素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32P标记组,沉淀物中放射性明显低于上清液B.14C标记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C.32P标记组,32P存在于所有子代噬菌体的DNA中D.14C标记组,14C存在于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答案〗B〖祥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析】AC、32P标记组中,32P存在于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中,DNA分子进入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AC错误;BD、14C标记组中,14C存在于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中,DNA分子进入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蛋白质未能进入,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由于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原料全部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蛋白质不存在14C,B正确,D错误。故选B。15.豁眼鹅是一种眼睑残缺的鹅,正常眼对豁眼为显性,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纯合的正常眼雄鹅和豁眼雌鹅杂交得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中豁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1∶1B.雄鹅与亲本雌鹅杂交可得到豁眼雄鹅C.正常眼雌鹅的基因型有2种D.雌雄鹅相互交配,中豁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1∶1〖答案〗B〖祥解〗根据题意,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选择纯合的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两者杂交,F1的基因型为ZAZa、ZAW,表现为正常眼。【详析】A、亲本的基因型是ZAZA×ZaW,则F1的基因型为ZAZa、ZAW,都表现为正常眼,A错误;B、F1雄禽基因型为ZAZa,与亲本豁眼雌禽ZaW杂交,可以得到豁眼雄禽ZaZa,B正确;C、F1正常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基因型只有1种,C错误;D、F1的基因型为ZAZa、ZAW,相互交配,F2中正常眼:豁眼=3:1,D错误。故选B。1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下图)。由此不能推测()A.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等于女性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I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Ⅰ区段是X染色体的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Ⅱ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但男性患病率不一定大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详析】A、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A不符合题意;B、Ⅱ片段是同源区段,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男性患病率可能等于女性,B符合题意;C、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该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不符合题意;D、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菜薹的紫叶对绿叶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多株紫叶菜薹与绿叶菜薹杂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5∶1。如果让亲本紫叶菜薹自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A.11∶1 B.3∶1 C.5∶1 D.2∶1〖答案〗A〖祥解〗分析题文:菜薹的紫叶对绿叶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析】将多株紫叶菜薹与绿叶菜薹杂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5:1,说明亲本紫叶菜薹中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设AA的比例为X,则Aa的比例为1-X。则与绿叶菜薹杂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X×1+(1-X)×1/2]:[(1-X)×1/2]=5:1,求得X=2/3,因此亲本紫叶菜薹中,AA:Aa=2:1。因此,让亲本紫叶苋菜自交,子一代中紫叶菜薹和绿叶菜薹的数量比为(2/3×1+1/3×3/4):(1/3×1/4)=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