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_第1页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_第2页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_第3页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_第4页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倾斜角与斜率

【课时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掌

握求直线斜率的两种方法.3.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

条直线的几何要素.

知识梳理•

1.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

定义

倾当直线/与%轴时,我们取作为基准,无轴与直线之间

斜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工轴平行或a

角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斜k=

直线I/的倾斜角a(aW90。)的

率a

2.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

7

图示

nO\X

倾斜角

a=G°0°<a<90°a=90°<ct<180°

(范围)

斜率斜率不

0大于0小于0

(范围)存在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对于下列命题

①若a是直线/的倾斜角,则0°Wa<180°;

②若女是直线的斜率,则

③任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

④任一条直线都有斜率,但不一定有倾斜角.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1B.2C.3D.4

2.斜率为2的直线经过点4(3,5)、B(a,7)、C(—1,力三

点,则a、6的值为()

A.<a=4,b=0B.a=-4,b=~3

C.a=4,6=-3D.a——4,6=3

3.设直线/过坐标原点,它的倾斜角为a,如果将/绕坐

标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1”那么人的倾斜角

为()

A.a+45°

B.。一135°

C.135°-a

D.当0°Wa<135°时,倾斜角为。+45°;当

135°Wa<180°时,倾斜角为a—135°

4.直线/过原点(0,0),且不过第三象限,那么/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是()

A.[0°,90°]B.[90°,180°)

C.[90°,180°)或a=0°D.[90°,135°]

5.若图中直线h、八4的斜率分别为左、左、左,则()

A.左〈左〈左B.左〈左〈左

C.kKkzVkD.kSk'Kk?

6.直线+—1=0同时过第一、三、四象限的条件是()

A.>0B.<0

C.力>0,水0D.加<0,/2<0

二、填空题

7.若直线与y轴的夹角为60°,则直线的倾斜角为,斜率

为.

8.如图,已知△为等腰三角形,且底边与x轴平行,则4

三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之和为.

9.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一20°,则a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

10.如图所示,菱形中,Z=60°,求菱形各边和两条对角

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1.一条光线从点4(—1,3)射向x轴,经过x轴上的点P

反射后通过点8(3,1),求夕点的坐标.

【能力提升】

12.已知实数x,'满足y=—2x+8,当2WxW3时,求的

最大值和最小值.

13.已知函数f(x)=2(x+l),a>b>c>0,则,,的大小关系

是.

⑥反思感悟

1.利用直线上两点确定直线的斜率,应从斜率存在、不存

在两方面入手分类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在解题中容易忽视,

应引起注意.

2.三点共线问题:(1)已知三点4B,C,若直线,的斜率

相同,则三点共线;(2)三点共线问题也可利用线段相等来求,

若+=,也可断定4B,。三点共线.

3.斜率公式的几何意义: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开发“数

形”的转化功能,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反映了某一代数式的几何

特征,利用这种特征来处理问题更直观形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倾斜角与斜率

答案

知识梳理

1.相交x轴正向向上方向正切值

2.90°

作业设计

1.C[①②③正确.]

2.C[由题意,得错误!即错误!

解得a=4,b=­3.]

3.D[因为0°^a<180°,显然4B,0未分类讨论,

均不全面,不合题意.通过画图(如图所示)可知:

当0°<135°时,倾斜角为a+45°;

当135°a<180°时,倾斜角为45°+a-180°=a-

135°.]

4.C[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0°Wa<180。,直线过原点

且不过第三象限,切勿忽略x轴和y轴.]

5.D[由图可知,k/0,k2>0,k3>0,

且一比L的倾斜角大.,kKk3<k2.]

6.C[由题意知,直线与x轴不垂直,故n/0.直线方程

化为y=—x+,则一>0,且<0,即m>0,n<0.]

7.30°或150°或-8.0

9.20°a<200°

解析因为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

所以0°Wa—20°<180°,解之可得20°Wa<200°.

10.解a=a=60°,a=a=0°,a=30°,a=120°.

--fl

9V,9・

11.解设P(x,0),则==一,

==,依题意,

由光的反射定律得=—,

即=,解得x=2,即P(2,0).

12.解

=其意义表示点(x,y)与原点连线的直线的斜率.

点(x,y)满足y=—2x+8,且2WxW3,则点(x,y)在线段

上,并且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3,2),如图所示.则

=2,二.

所以得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

13.»

解析画出函数的草图如图,可视为过原点直线的斜率.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课时目标】1.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是

否平行或垂直.2.能根据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关系确定两条

直线斜率的关系.

知识梳理•

1.两条直线平行与斜率的关系

(1)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九其斜率分别为左、k2,有

(2)如果直线4、4的斜率都不存在,并且,与心不重合,

那么它们都与垂直,故人.

2.两条直线垂直与斜率的关系

(1)如果直线九乙的斜率都存在,并且分别为左、自那么

(2)如果两条直线K4中的一条斜率不存在,另一个斜率

是零,那么乙与&的位置关系是.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有以下几种说法:(/、不重合)

①若直线,,4都有斜率且斜率相等,则/〃A;

②若直线4_L,2,则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

③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④只有斜率相等的两条直线才一定平行.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0

2.以/(—1,1)、8(2,—1)、0(1,4)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以4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D.以5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3.已知力(1,2),B(m,1),直线与直线p=0垂直,则力的

值()

A.2B.1C.0D.-1

4.已知4(勿,3),6(2勿,勿+4),。(勿+1,2),22(1,0),且直

线与直线平行,则力的值为()

A.1B.0C.0或2I).0或1

5.若直线八4的倾斜角分别为%、%,且乙_L4,则有

()

A.a1一。2=90°B.。2—。尸90°

C.|a2-£7,1=90°D.%+。2=180°

6.顺次连接力(-4,3),尔2,5),0(6,3),〃(一3,0)所构成

的图形是()

A.平行四边形B.直角梯形

C.等腰梯形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7.如果直线/的斜率为a,H,则直线4的斜率为.

8.直线人人的斜率左,左是关于《的方程2必一34—6=0

的两根,若/」4,贝i)b=;若1〃,2,则b=.

9.已知直线Z的倾斜角为60°,直线心经过点/(I,),

庾一2,-2),则直线乙的位置关系是.

三、解答题

10.已知△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4(—2,-4),—6,6),。(0,

6),求此三角形三边的高所在直线的斜率.

11.已知△的顶点坐标为力(5,—1),夕(1,1),C(2,勿),

若△为直角三角形,试求为的值.

【能力提升】

12.已知△的顶点△(2,1),以一6,3),其垂心为//(—3,2),

则其顶点/的坐标为.

13.已知四边形的顶点4(力,力,以5,—1),。(4,2),〃(2,2),

求勿和刀的值,使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反思感悟

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还是垂直要“三看”:一看斜率是否存

在,若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则两直线平行,若一条直线的斜

率为0,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两直线垂直;斜率都存在

时,二看斜率是否相等或斜率乘积是否为-1;两直线斜率相等

时,三看两直线是否重合,若不重合,则两直线平行.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答案

知识梳理

1.(l)k,=k2⑵x轴〃

2.(1”展=一1(2)垂直

作业设计

1.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L或b可能斜率不存在.]

2.C[=—,=,•=—1,]

3.B[直线应与x轴垂直,A、B横坐标相同.]

4.D[当与斜率均不存在时,m=0,此时〃,当=时,m

=1,此时〃.]

5.C

6.B[=,丰,•=—1,故构成的图形为直角梯形.]

7.一或不存在

8.2-

解析若则kik2————1>.*.b—2.

若L〃b,则ki=k2,A=9+8b=0,.*.b=—.

9.平行或重合

解析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L=60°=,

直线的斜率卜2==,

因为kl=k,2,所以或11,重合.

10.解

由斜率公式可得

==0,

==5.

由=0知直线〃x轴,

...边上的高线与x轴垂直,其斜率不存在.

设、边上高线的斜率分别为L、k2,

由ki・=-1,k2,=—1,

即ki・=-1,k2•5=-1,

解得ki=—,k2=—.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斜率不存在;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斜率为一;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斜率为一.

11.解==—,==一,

==m—1.

若J_,则有一•=一1,

所以m=-7.

若_1_,则有一•(m—1)=-1,

所以m=3.

若_1,则有一•(m—1)=-1,

所以m=±2.

综上可知,所求m的值为一7,±2,3.

12.(-19,-62)

解析设A(x,y),V±,±,

且=「

・••错3!解得错误!

13.解

•••四边形是直角梯形,.•.有2种情形:

⑴〃,±,

由图可知:A(2,-1).

(2)/7,1,

错误!=错误!

.••错误!.综上错误!或错误!.

§3.2直线的方程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课时目标】1.掌握坐标平面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

素.2.会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3.了解斜截式与

一次函数的关系.

知识梳理•]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使用范

名称已知条件示意图方程

y

点P(x0,必)斜率

式和斜率k/oX存在

斜率k和在y存在

截二

轴上的截距b丫斜率

2.对于直线7i:y=kxx-Vbx,72:y—k2x-\-b2,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方程y=A(x—2)表示()

A.通过点(一2,0)的所有直线

B.通过点⑵0)的所有直线

C.通过点⑵0)且不垂直于x轴的所有直线

D.通过点⑵0)且除去x轴的所有直线

2.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60。,在y轴上的截距为一2,则

此直线方程为()

A.y=x-\-2B.y=—x+2

C.y=­x—2D.y=x-2

3.直线y=+b通过第一、三、四象限,则有()

A.k>0,力0B.k>0,b<0

C.k<0,b>0D.k<0,伙0

4.直线y=+Z?和y=+a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形可能是

5.集合/={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则集合尔夕间的关系是()

A./=施.BA

C.A施.以上都不对

6.直线一y+1—34=0当A变化时,所有的直线恒过定点

()

A.(1,3)B.(-1,-3)

C.(3,1)D.(-3,-1)

二、填空题

7.将直线y=3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

单位长度,所得到的直线为.

8.已知一条直线经过点尸(1,2)且与直线p=2x+3平行,

则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

9.下列四个结论:

①方程4=与方程y—2=A(x+l)可表示同一直线;

②直线/过点尸(不,力),倾斜角为90°,则其方程是x=

③直线,过点尸(吊,力),斜率为0,则其方程是y=w

④所有的直线都有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

正确的为(填序号).

三、解答题

10.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经过点力(2,5),且与直线y=2x+7平行;

⑵经过点C(—1,-1),且与x轴平行.

11.已知△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4(—5,0),B(3,—3),

C(0,2),求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

【能力提升】

12.已知直线/的斜率为,且和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

为3,求/的方程.

13.等腰△的顶点4(—1,2),的斜率为,点方(一3,2),求

直线、及//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

⑥反思感悟

1.已知直线,经过的一个点和直线斜率就可用点斜式写出

直线的方程.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时,必须保证该直线斜率存

在.而过点尸(的,%),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方程为X=X°.直线的

斜截式方程尸是点斜式的特例.

2.求直线方程时常常使用待定系数法,即根据直线满足的

一个条件,设出其点斜式方程或斜截式方程,再根据另一条件确

定待定常数的值,从而达到求出直线方程的目的.但在求解时仍

然需要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形.

§3.2直线的方程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答案

知识梳理

1•y-yo-k(x-Xo)y=+b

2.(1)L=kz且biWb2(2)kikz=-1

作业设计

1.C[易验证直线通过点(2,0),又直线斜率存在,故直线

不垂直于x轴.]

2.D[直线的倾斜角为60°,则其斜率为,

利用斜截式直接写方程.]

3.B4,D

5.B[一次函数y=+b(kWO);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b中k可以是0,所以.]

6.C[直线-y+1—3k=0变形为y—l=k(x—3),

由直线的点斜式可得直线恒过定点⑶1).]

7.y=—x+

解析直线y=3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所得到的直线方

程为y=-x,再将该直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直线方程为y

——(x—1),即y=-x+.

8.y-2=2(x-l)

9.②③

10.解(1)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为2,

所以其点斜式方程为y—5=2(x—2).

(2)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k=0°=0,

所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1)=0,即y=-1.

11.解设边上的高为,则

1.•二—1,,——1,解得=.

.••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0=(x+5),

即y=x+3.

12.解设直线1的方程为丫=*+卜

贝lJx=O时,y=b;y=0时,x=-6b.

由已知可得--|6=3,

即6?=6,.*.b=±1.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x+l或y=x—l.

13.解直线的方程:y=x+2+.

•••〃x轴,的倾斜角为60°,

工的倾斜角为30。或120。.

当a=30°时,方程为y=x+2+,ZA平分线倾斜角为

120°,

.,.所在直线方程为y=-x+2—.

当a=120。时,方程为y=—x+2—3,NA平分线倾斜角

为30°,

**•所在直线方程为y=x+2+.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课时目标】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2.掌握直线方

程的截距式.3.进一步巩固截距的概念.

知识梳理•

1.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截距式

已知条件示意图方程使用范围

两Pi(%i,y),

点?2(%2,>2),—斜率存在

式其中X1W%2,-氐且不为0

截在x,y轴上的一斜率存在且不

距截距分别为a,bU为0,

式且wo不过原点

2.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若点X、£的坐标分别为(k,yi)>(莅,%),设尸(x,。是

线段产出的中点,则错误!.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左表示过点以用,y)且斜率为左的直线方程

B.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力的直线方程为+=1

C.直线y=+6与p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b

D.不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一定可以写成两点

式或斜截式

2.一条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则它的方程()

A.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

B.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

C.可以写成点斜式或截距式

D,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截距式或斜截式或点斜式

3.直线一=1在p轴上的截距是()

A.B.—be.ND.±b

4.在x、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一3、4的直线方程是()

A.+=1B.+=1

C.—=1D.+=1

5.直线一=1与一=1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标)是在y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

A.2x+y~12=0

B.2x+y—12=0或2才一5尸0

C.A—2y—1=0

D.x+2y—9=0或2x—5p=0

二、填空题

7.已知点4(1,2),8(3,1),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点斜式

方式为.

8.过点P(6,-2),且在x轴上的截距比在y轴上的截距

大1的直线方程是.

9.过点P(l,3)的直线/分别与两坐标轴交于48两点,

若尸为的中点,则直线/的截距式是.

三、解答题

10.已知直线/的斜率为6,且被两坐标轴所截得的线段长

为,求直线/的方程.

11.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4(0,4),8(—2,6),61(-8,0).

(1)求边和所在直线的方程;

⑵求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⑶求边上的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能力提升】

12.已知点4(2,5)与点庾4,—7),点尸在y轴上,若+的

值最小,则点P的坐标是.

13.已知直线/经过点(7,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

零,求直线/的方程.

⑥反思感悟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都可以用来求直线的方程,但各

有自己的限制条件,应用时要全面考虑.(1)点斜式应注意过

PU,%)且斜率不存在的情况.(2)斜截式,要注意斜率不存在

的情况.(3)两点式要考虑直线平行于x轴和垂直于x轴的情

况.(4)截距式要注意截距都存在的条件.

2.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都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在求直

线方程时,应抓住这些几何特征,求直线方程.

3.强调两个问题:

(1)截距并非距离,另外截距相等包括截距均为零的情况,

但此时不能用截距式方程表示,而应用y=表示.不是每条直线

都有横截距和纵截距,如直线尸1没有横截距,x=2没有纵截

距.

(2)方程p—巾=(x—莺)(为7生)与=(£/用,必7%)以及(P

一力)(至一天)=(x—吊)(为一力)代表的直线范围不同(想一想,为

什么?).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答案

知识梳理

1.+=1

2.

作业设计

1.A2.B

3.B[令x=0得,y=—b::.]

4.A

5.B[两直线的方程分别化为斜截式:y=x-n,

y=x—m,易知两直线的斜率的符号相同,四个选项中仅有

方选项的两直线的斜率符号相同.]

6.D[当y轴上截距b=0时,方程设为y=,

将⑸2)代入得,y=x,即2x—5y=0;

当bWO时,方程设为+=1,求得b=,,选〃.]

7.y—=2(x—2)

解析=一,由k・=—1得

k=2,的中点坐标为,

点斜式方程为y—=2(x—2).

8.+=1或+y=l

解析设直线方程的截距式为+=1,则+=1,解得a=2

或a=l,则直线的方程是+=1或+=1,即+=1或+y=l.

9.+=1

解析设A(m,0),B(0,n),由P(l,3)是的中点可得m=2,

n=6,

即A、B的坐标分别为(2,0)、(0,6).

则1的方程为+=1.

10.解方法一设所求直线1的方程为丫=+6

*.*k=6,,方程为y=6x+b.

令x=0,■y=b,与y轴的交点为(0,b);

令y=0,/.x=—,与x轴的交点为.

根据勾股定理得2+b2=37,

,b=±6.因此直线1的方程为y=6x±6.

方法二设所求直线为+=1,则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

为(a,0)、(0,b).

由勾股定理知a?+b2=37.

又k=—=6,.,.错误!

解此方程组可得错误!或错误!

因此所求直线1的方程为x+=l或-x+=l.

11.解(1)由截距式得+=1,

•••所在直线方程为X—2y+8=0,

由两点式得=,

**•所在直线方程为x+y—4=0.

(2)D点坐标为(一4,2),由两点式得=.

二.所在直线方程为2x—y+10=0.

(3)由=,,边上的中垂线的斜率为一2,

又D(—4,2),由点斜式得y—2=-2(x+4),

••・边上的中垂线所在直线方程为2x+y+6=0.

12.(0,1)

解析要使+的值最小,先求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V(—

2,5),连接A,B,直线A,B与y轴的交点P即为所求点.

13.解当直线1经过原点时,直线1在两坐标轴上截距均

等于0,故直线1的斜率为,

.••所求直线方程为y=x,

即x—7y=0.

当直线1不过原点时,设其方程+=1,

由题意可得a+b=0,①

又1经过点(7,1),有+=1,②

由①②得a=6,b=—6,则1的方程为+=1,即x—y—6

=0.

故所求直线1的方程为X—7y=0或x—y—6=0.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课时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

系.2.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3.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

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1.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其中小)叫做直线的一般式

方程,简称一般式.

2.比较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填空)

各常数的

形式方程局限

几何意义

点斜不耻表小k不存在的(孙泗)是直线上一7E点,k是

式直线斜率

斜截不能表小k不存在的

上是斜率,匕是y轴上的截距

式直线

两点(%i,yD、(检,”)是直线上两

用力》2,y\^yi

式个定点

截距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是%轴上的非零截距,b是

式行及过原点的直线y轴上的非零截距

一般当BW0时,一是斜率,一是

式y轴上的截距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若方程++。=0表示直线,则/、£应满足的条件为()

A.4WQB.炉0

C.A•D./+#W0

2.直线(2/2—5%+2)x—(加2—4)p+5%=0的倾斜角为45。,

则勿的值为()

A.—2B.2C.-3D.3

3.直线x+2—1=0与(a—l)x++l=0平行,则a的值为

()

A.B.或0

C.0D.-2或0

4.直线/过点(一1,2)且与直线2x—3p+4=0垂直,则/

的方程是()

A.3x+2yT=0B.3x+2y+7=0

C.2x—3y+5=0D.2x—3y+8=0

5.直线7i:—y+Z?=0,72:—y+a=0(aW0,bNO,a手协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形大致是()

6.直线++c=0(70)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a,b,

。满足()

A.a=Z?B.=且c/0

C.a=6且c#0D.a=6或c=0

二、填空题

7.直线x+2y+6=0化为斜截式为,化为截距式为.

8.已知方程(2zz?2+in—3)x-\~—in)y-4"+1=0表不直线,

则勿的取值范围是.

9.已知4(0,1),点方在直线/:x+y=0上运动,当线段

最短时,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

三、解答题

1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写出直线的方程,并化为一般式方程:

(1)斜率为,且经过点4(5,3);

(2)过点夙—3,0),且垂直于x轴;

(3)斜率为4,在p轴上的截距为一2;

(4)在y轴上的截距为3,且平行于x轴;

(5)经过以一1,5),〃(2,—1)两点;

(6)在x轴,y轴上截距分别是一3,—1.

11.已知直线/i:("+3)x+y—3"+4=0,72:7x+(5—9)y

-8=0,问当力为何值时,直线Z与心平行.

【能力提升】

12.将一张坐标纸折叠一次,使点(0,2)与点(4,0)重合,且

点(7,3)与点(勿,/?)重合,则勿+〃的值为()

A.8B.C.4D.11

13.已知直线7:5—5y—a+3=0.

(1)求证:不论a为何值,直线,总经过第一象限;

(2)为使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⑥反思感悟

1.在求解直线的方程时,要由问题的条件、结论,灵活地

选用公式,使问题的解答变得简捷.

2.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是直线

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的表现形式,要掌握好各种形式的适用范围

和它们之间的互化,如把一般式++。=0化为截距式有两种方

法:一是令x=0,y=0,求得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8和在x轴

上的截距二是移常项,得+=一。,两边除以一C(今0),再

整理即可.

3.根据两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判定两直线垂直的方法:

①若一个斜率为零,另一个不存在则垂直.若两个都存在斜

率,化成斜截式后则左左2=-1.

②一般地,设/:4x+5y+G=0,

,2:4x+氏y+G=O,

,_L4=44+8心=0,第二种方法可避免讨论,减小失误.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答案

知识梳理

1.++C=0不同时为0

2.y—y0=k(x—x0)y=+b=

+=1++C=0

作业设计

1.D

2.D[由已知得而一4#0,且=1,

解得:m=3或m=2(舍去).]

3.A

4.A[由题意知,直线1的斜率为一,因此直线1的方程

为y—2=—(x+1),

即3x+2y—1—0.]

5.C[将L与k的方程化为斜截式得:

y=+b,y=+a,

根据斜率和截距的符号可得。.]

6.D[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可分为两种情形:

(1)截距等于0,此时只要c=0即可;

(2)截距不等于0,此时c/0,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分

别为一、一.若相等,则有一=一,即a=b.

综合(1)(2)可知,若++c=0(力0)表示的直线在两坐标轴

上的截距相等,则a=b或c=0.]

7.y=—x—3+=1

8.m£R且m=1

解析由题意知,2石+/〃一3与后一/〃不能同时为0,

由2层+加一3#0得mWl且加W一;

由力2一勿W0,得力#0且勿故加W1.

9.X—y+1=0

解析1时,最短,所以斜率为4=1,

方程为p—l=x,即x—y+l=O.

10.解(1)由点斜式方程得y—3=(x—5),

即x—y+3—5=0.

(2)x=~3,即x+3=0.

(3)y=4x—2,即4x—'丁一2=0.

(4)y=3,即y—3=0.

(5)由两点式方程得=,

即2x+y—3=0.

(6)由截距式方程得+=1,即x+3p+3=0.

11.解当力=5时,71:8x+y—11=0,72:7x—8=0.

显然上与心不平行,同理,当加=—3时,/与心也不平行.

当力W5且勿W—3时,/i〃/2=错误!,

m=­2.

.•・勿为一2时,直线人与人平行.

12.B[点(0,2)与点(4,0)关于直线p—l=2(x—2)对称,

则点(7,3)与点(必,n)也关于直线y-l=2(x—2)对称,

则错误!,解得错误!,

故"+〃=.]

13.

(1)证明将直线/的方程整理为y—=a(x—),..•/的斜率

为a,

且过定点力(,).

而点/(,)在第一象限,故/过第一象限.

・•・不论a为何值,直线/总经过第一象限.

(2)解直线的斜率为A==3.

•・Z不经过第二象限,•••a23.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课时目标】1.掌握求两条直线交点的方法.2.掌握通

过求方程组解的个数,判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3.通过本

节的学习初步体会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解析思想.

知识梳理•

1.两条直线的交点

已知两直线7i:4x+8iy+G=0;72:4x+区y+G=O.

若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错误!有唯一解错误!,则两直

线,交点坐标为.

2.”务程组的解的组数与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两直线

方程组方程系数

交占位置关

的解特征

A\B2=

AB1

无解两直线交点平行2

51c2W%

G

两条直线有A182WA2

有唯一解相交

个交点Bi

A\B2=

两条直线有A2B1

有无数个解重合

个交点B2c尸

BIC2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直线九(一l)x+y=2与直线心:x+(+l)y=3的位置

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垂直D.重合

2.经过直线2x—y+4=0与x—y+5=0的交点,且垂直于

直线x—2y=0的直线的方程是()

A.2x+y—8=0B.2x—y—8=0

C.2x+p+8=0D.2x—p+8=0

3.直线+2y+8=0,4x+3y=10和2x—y=10相交于一点,

则a的值为()

A.1B.-1C.2D.-2

4.两条直线人2x+3p一/=0与4:x—+12=0的交点在

y轴上,那么勿的值为()

A.-24B.6

C.±6D.以上答案均不对

5.已知直线7i:矛+/»+6=0,乙(加-2)x+3+2勿=0,

卜〃k,则力的值是()

A.〃=3B.勿=0

C."=0或勿=3D."=0或/=—1

6.直线1与两直线y=l和x—y—7=0分别交于A,夕两点,

若线段的中点为欣1,-1),则直线,的斜率为()

A.B.C.—D.一

二、填空题

7.若集合{(x,p)+p—2=0且x—2y+4=x,y)=

3x+6},则b=.

8.已知直线/过直线乙:3x-5y-10=0和A:x+y+l=

。的交点,且平行于4:x+2y—5=0,则直线/的方程是.

9.当a取不同实数时,直线(2+a)x+(a—l)y+3a=0恒

过一个定点,这个定点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

10.求经过两直线2x+y—8=0与x—2y+l=0的交点,且

在y轴上的截距为x轴上截距的两倍的直线1的方程.

11.已知△的三边,,的中点分别是,(一2,-3),夙3,1),

厂(一1,2).先画出这个三角形,再求出三个顶点的坐标.

【能力提升】

12.在△中,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2p+l=0,Z

A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0,若点B的坐标为(1,2),

求点/和点。的坐标.

13.一束平行光线从原点。(0,0)出发,经过直线上8x+6y

=25反射后通过点〃(一4,3),求反射光线与直线1的交点坐标.

®反思感悟

1.过定点(荀,%)的直线系方程

y—八=«(工一荀)是过定点(荀,%)的直线系方程,但不含直

线x=xo;/(x—xo)+8(y—㈤=0是过定点(xo,㈤的一切直线

方程.

2.与直线++。=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0(D=^0.与

y=+6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y=+/〃(力力力.

3.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过两条直线,:

+G=0,72:4x+5y+G=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是

+几(4x+民y+G)=0(4£R),但此方程中不含72;一般形式

是力(4x+6y+G)+〃(4x+Ey+C)=0(序+///0),是过/与

心交点的所有直线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答案

知识梳理

1.相交(荀,%)

2.无1无数

作业设计

1.A[化成斜截式方程,斜率相等,截距不等.]

2.A[首先解得交点坐标为(1,6),再根据垂直关系得斜率

为一2,可得方程y—6=-2(x—1),即2x+y—8=0.]

3.B[首先联立错误!,解得交点坐标为(4,—2),代入方

程+2y+8=0得<3=11.]

4.C[2x+3y—/=0在y轴上的截距为,直线x—+12=0

在P轴上的截距为,由=得〃=±6.]

5.D[71/772,则1•3〃=(勿一2),m,

解得zz?=0或m=—1或m=3.

又当勿=3时,人与4重合,

故"=0或〃=-1.]

6.D[设直线/与直线y=l的交点为力(xj),直线/与

直线x—p—7=0的交点为以生,%),因为"(1,—1)为的中点,

所以一1=即用=—3,代入直线x—y—7=0得

至=4,因为点8,"都在直线/上,所以==—.故选D.]

7.2

解析首先解得方程组错误!的解为错误!,

代入直线y=3x+6得6=2.

8.8x+16y+21=0

9.(―1,—2)

解析直线方程可写成a(x+y+3)+2x—y=0,则该直线

系必过直线x+y+3=0与直线2x—y=0的交点,即(一1,—2).

10.解(l)2x+y—8=0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4和

8,符合题意.

(2)当1的方程不是2x+y—8=0时,

设/:(x—2y+l)+X(2x+y—8)=0,

即(1+24)x+(4——2)y+(1——84)=0.

据题意,1+2HW0,4一2W0.

令x=0,得尸一;令y=0,得矛=一.

—=2•解之得4=,此时y—x.

「•所求直线方程为2x+y—8=0或y=x.

11.解

yA

///力X

/

如图,过〃,E,b分别作,,的平行线,作出这些平行线的

交点,就是△的三个顶点力,B,C.

由已知得,直线的斜率

——>所以=•

因为直线过点凡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y—2=(x+l),即4x—5y+14=0.①

由于直线经过点£(3,1),且平行于,

同理可得直线的方程

5x~y-14=0.②

联立①,②,解得点/的坐标是(4,6).

同样,可以求得点反。的坐标分别是(一6,-2),(2,-

4).

因此,△的三个顶点是4(4,6),因-6,-2),<7(2,—4).

12.解

如图所示,由已知,4应是边上的高线所在直线与N4的角

平分线所在直线的交点.

由错误!,得错误!,

故力(-1,0).

又//的角平分线为x轴,

故=—=—1,(也可得8关于y=0的对称点(1,-2).

**•方程为y—~(x+1),

又二一2,

「•的方程为

y—2=—2(x—1),

由错误!,得错误!,

故。点坐标为(5,-6).

13.解设原点关于/的对称点力的坐标为(a,⑸,由直线

与/垂直和线段的中点在/上得

错误!,解得错误!,

•••/的坐标为(4,3).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4,3),

又由反射光线过〃(一4,3),两点纵坐标相等,故反射光线

所在直线方程为y=3.

由方程组错误!,解得错误!,

工反射光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

3.3.2两点间的距离

【课时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的推导方法.2.能熟练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进一步体会解析法的思想.

知识梳理•

1.若平面上两点X、R的坐标分别为EG,y),*2,%),

则X、B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

1/2|=•

特别地,原点。(0,0)与任一点P(x,y)的距离为=.

2.用坐标法(解析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已知点4(—3,4)和以0,6),且=5,则b等于()

A.0或8B.0或一8

C.0或6D.0或一6

2.以4(1,5),6(5,1),0(—9,—9)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I).无法确定

3.设点力在x轴上,点方在y轴上,的中点是尸(2,-1),

则等于()

A.5B.4

C.2D.2

4.已知点2(1,2),8⑶1),则到48两点距离相等的点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

A.4x+2y=5B.4x—2y=5

C.x+2y=5D.x-2y=5

5.已知4(—3,8),8(2,2),在x轴上有一点弘使得+最

短,则点"的坐标是()

A.(-1,0)B.(1,0)

C.D.

6.设48是x轴上两点,点〃的横坐标为2,且=,若直

线的方程为x—y+l=0,则直线的方程为()

A.x+y—5=0B.2x~y—1=0

C.2y—4=0D.2x+y—7=0

二、填空题

7.已知点力(x,5)关于点C(l,y)的对称点是用一2,-3),

则点尸(x,力到原点的距离是.

8.点一到x轴和到点M—4,2)的距离都等于10,则点■的

坐标为.

9.等腰△的顶点是4(3,0),底边长=4,边的中点是D®4),

则此三角形的腰长为.

三、解答题

10.已知直线/:尸一2x+6和点/(I,-1),过点力作直

线人与直线,相交于夕点,且=5,求直线人的方程.

11.求证: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度等于底边长度的一半.

【能力提升】

12.求函数y=+的最小值.

13.求证:+++22.

®反思感悟

1.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最基本

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利用它可以求平面上任意两个已知点间的距

离.反过来,已知两点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条件求其中一个点的

坐标.

2.平面几何中与线段长有关的定理和重要结论,可以用解

析法来证明.用解析法解题时,由于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是不依

赖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而改变的,但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会使计算有繁简之分,因此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必须“避繁就

简”.

3.3.2两点间的距离答案

知识梳理

1.

2.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