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学案_第1页
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学案_第2页
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学案_第3页
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学案_第4页
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学案

(学生用)

一、考试要求:《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

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

问八种。

二、考查方式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

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

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

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

辞方法。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

湖南高考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客观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

题型中去考:

、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

手法;

、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

内容及作用;

、鉴赏短文写作中,评析修辞方法。

在诗歌鉴赏中考查

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直接考查。辨认并具体分析诗句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

庭》)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

梅》)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配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

令,阿鲁威作)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

乌江亭》)

【课堂练习】

、分析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

人》)

()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阅读下列诗歌,然后答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年高考全国卷)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具体说明。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

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

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

因而得名。

这首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这样写

的好处。

答:

二、隐性考查。有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题干上并没有出现

修辞字眼,但是在答案上却体现了修辞手法,考查的比较隐

蔽,值得我们重视。具体表现在:

(一)通过炼字考查修辞。

例、(年福建卷)《秋夜》:请从“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

桐缺处明”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简

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二)通过意象、诗句考查修辞。

例、(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

句。(提示略)

听邻家吹丝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答:

例、(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

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

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

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分)()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做简要分析。(分)

例、(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

简要分析。

答:

【答题小结】辨别修辞手法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了解作

者借助这些修辞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达到什么目的。解答此

类题一定要结合原诗进行分析,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

要回答“为什么”。

附:几种主要修辞的作用分析答题格式

)比喻:运用等(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

点、情感、思想观点)。在议论文中,比喻是是为了深

入浅出地说明某种深刻的道理,便于读者理解接受。

)借代:和比喻接近,但没有比喻在议论文当中的作用。

>拟人:词使事物人格化、更富有情味,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事物的特点,或形象地抒发(表现)情感。

>对偶:主要是让句式整齐,在散文中造成整散结合的效

果,增强语言的形式美。

>夸张:更强烈地抒发了情感,或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现

了的特点。

>排比:除了和对偶一样的作用外,还有其它作用:

、抒情作用,表达为:更强烈地抒发(表达)了情感,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作用,表达为:更充分地表现了(人物或景物)

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作用,表达为: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观点更

鲜明更有说服力。

()反问:主要是起增强抒情效果、加强语言气势、强调

特定意思的作用。

()设问:是要是引发读者思考(发人深思)的作用。

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中与修辞有关的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提问方

式: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该段文字。

、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

、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指出所用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在把握这种手法

的前提下分析其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及效果。

、贴近原文,分析修辞的作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刻画了什么内容(人、物、景);

0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的或所描写物的;

()在形式上的作用。

例、年福建题《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

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

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分)

答:

例、年江西《秋光里的黄金树》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

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

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

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

烂到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

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

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

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

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第一段加以赏析。(分)

答:

例、年浙江《泰山之思》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

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道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

则全部迷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

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的恰到好处,

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

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分)

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答:

【答题模式】

①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形象生动地描写(诠释;说

明)了……②处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它句式整齐,节奏

明快,用语精练地描写(阐明;说明)了……③处运用了引

用的修辞手法,它精练、恰当地描写(阐述;说明)了……

④处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它于无疑处设疑,非常肯定地

抒发(论述)了……⑤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非常有气

势地列举(抒发;证明;说明)了……⑥处用设问修辞引起

读者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启发读者思索与联想,引出下文

的作用。

⑦处用拟人修辞生动而亲切有趣地描绘出……表达了作

者……的情感。

【课堂练习】

阅读《读书•养气•写作》,理解、剖析划线部分修辞手法的

表达效果。

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

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

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

气。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

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

量一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

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①读书也要像吃饭那

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一阅读各式各样

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

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

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

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迂腐之

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②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

样:③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

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

吸收了文章的气。④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

说的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

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

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

相同。⑤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

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

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直言”一就是说,

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⑥读书少的

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

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

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

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然得心应手。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

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

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

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

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

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

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联系上下文,依次对文中划线处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进

行赏析。

在现代文赏析写作中考查(略)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学案(教师用)

一、考试要求: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

二、考查方式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

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

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

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

修辞方法。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

湖南高考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客观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

题型中去考:

、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

手法;

、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

内容及作用;

、鉴赏短文写作中,评析修辞方法。

在诗歌鉴赏中考查

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直接考查。辨认并具体分析诗句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

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

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

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

(三)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

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

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四)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

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

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

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

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

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五)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

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

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

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

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

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

张到极点。

(六)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

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七)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

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

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酬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

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

人物的英雄业绩。

(八)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

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

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九)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

力。

(十)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课堂练习】

、分析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

人》)

()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参考答案:()设问和比喻。作者以设问引起读者对满腔

愁绪的思索,又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作喻体,把抽象的情

感“愁。写得如春水般汪洋恣肆,长流不断,形象生动的

把愁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

()借代和夸张。作者抓住了赤壁之战“火攻水战”的特点,

用“橘橹”代指曹操的军队,用“灰飞烟灭”将曹军的惨败

情景形容殆尽;同时“谈笑间”是作者使用的夸张手法,表

达了战争取胜的轻松,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有为的周瑜

将军的倾慕之情。用语精炼、含蓄。

()对偶。“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

阔深远;“萧萧下”的落叶声对“滚滚来”的水势,更使人

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

壮志难酬的苦痛。而且两句又多用双声迭字,读来音调铿锵,

充满着声韵之美。

()比喻与通感。“急雨”“私语”作为大弦与小弦的喻体,

使得抽象的音乐旋律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嘈嘈切切

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使听觉形

象与视觉形象同时显露出来,写出了音乐的清脆悦耳,错落

有致。

()互文。“东西”与“左右”,“枝枝”与“叶叶”彼此补

充,互相渗透,用语凝炼。松柏与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

象征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的不朽。而且语句工整,韵律和

谐,收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列诗歌,然后答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年高考全国卷)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具体说明。

答: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三四句中“芳

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步

骤二)。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

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

情,情景交融.“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

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

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

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

因而得名。

这首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这样写

的好处。

答: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

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

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二、隐性考查。有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题干上并没有出现

修辞字眼,但是在答案上却体现了修辞手法,考查的比较隐

蔽,值得我们重视。具体表现在:

(一)通过炼字考查修辞。

例、(年福建卷)《秋夜》:请从“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

桐缺处明”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简要

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

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答案涉及到双关和顶针修辞格。

(二)通过意象、诗句考查修辞。

例、(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

句。(提示略)

听邻家吹丝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答:诗人用通感的修辞格,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过花

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

例、(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

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

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

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分)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

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

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

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

手法做简要分析。(分)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

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

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例、(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

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

荷”由“恨”而“背西风”,表现了诗人之恨,表露了

诗人“伤感不平”的情感,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

花”因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看似“愁热”,

却呈现出娇羞之态,表露的是作者的“怜爱、喜悦”之

情,基调活泼清新。

【答题小结】辨别修辞手法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了解作

者借助这些修辞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达到什么目的。解答此

类题一定要结合原诗进行分析,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

要回答“为什么”。

附:几种主要修辞的作用分析答题格式

()比喻:运用等(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

点、情感、思想观点)。在议论文中,比喻是是为了深入浅

出地说明某种深刻的道理,便于读者理解接受。

()借代:和比喻接近,但没有比喻在议论文当中的作用。

()拟人:词使事物人格化、更富有情味,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事物的特点,或形象地抒发(表现)情感。

()对偶:主要是让句式整齐,在散文中造成整散结合的效

果,增强语言的形式美。

()夸张:更强烈地抒发了情感,或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现

了的特点。

排比:除了和对偶一样的作用外,还有其它作用:

、抒情作用,表达为:更强烈地抒发(表达)了情

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作用,表达为:更充分地表现了(人物或景

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作用,表达为: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观点

更鲜明更有说服力。

()反问:主要是起增强抒情效果、加强语言气势、强调

特定意思的作用。

()设问:是要是引发读者思考(发人深思)的作用。

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中与修辞有关的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提问方

式: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该段文字。

、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

、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指出所用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在把握这种手法

的前提下分析其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及效果。

、贴近原文,分析修辞的作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刻画了什么内容(人、物、景);

0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的或所描写物的;

()在形式上的作用。

例、年福建题《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

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

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分)

答案:()用了比喻(指出修辞)。

()把母亲耗尽生活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

化了,凸显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联

系比喻的修辞作用,突出喻体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爱

的深深感激(表达的情感)。

例、年江西《秋光里的黄金树》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

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

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

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

烂到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

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

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

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

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第一段加以赏析。(分)

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指出修

辞,分)。

()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

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写的

内容,分)。

()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表

达的感情,分)。

()为文意的转折做铺垫。(从形式上看作用,分)

例、年浙江《泰山之思》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

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道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

则全部迷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

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的恰到好处,

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

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分)

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答案:()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指出修辞),突

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写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

泰山的遗憾之情(表达的感情)。

()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用词特点)。

解析:几个“只有”组成一组排比句,雾中楼台和泰山雾

形成对比,“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属于夸张,叠字的使

用就更明显了。解答此题必须逐一分析每个句子,结合句子

的表述特点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作出全面的概括。

【答题模式】

①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形象生动地描写(诠释;说

明)了……②处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它句式整齐,节奏

明快,用语精练地描写(阐明;说明)了……③处运用了引

用的修辞手法,它精练、恰当地描写(阐述;说明)了……

④处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它于无疑处设疑,非常肯定地

抒发(论述)了……⑤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非常有气

势地列举(抒发;证明;说明)了……⑥处用设问修辞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