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7课《小猴子下山》。本课讲述了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不断地被路边的事物吸引,从而放弃了手中的香蕉、苹果和桃子,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课内容与学生已学的简单故事情节、动物特点和道德教育相关。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能够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对一些常见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道德教育,能够理解并领悟本课所要传达的道理。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能力、文化意识。
1.语言理解与运用:通过阅读《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以及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2.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故事中小猴子行为的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领悟故事所传达的道理,提高其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做人有始有终、一心一意的价值观念,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教学难点与重点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故事情节,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以及其最终的结果。
(3)学生能够理解并领悟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即做人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终。
(4)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改进口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学难点:
(1)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由于故事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可能难以抓住故事的重点,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概括。
(2)学生对故事所传达道理的领悟能力。学生可能对“三心二意”和“有始有终”这些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领悟。
(3)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需要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教室、讲台、黑板、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挂图、教学卡片、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教学PPT、教学视频、在线作业平台等。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软件、教育APP、相关故事音频、视频素材等。
4.教学手段:讲解、提问、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朗读、复述、情景模拟、评价等。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小猴子下山》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故事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明确《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故事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语文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故事中的重点,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故事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故事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故事情节和道德教育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道德教育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故事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故事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小猴子下山》故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小猴子下山》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学生学习效果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小猴子下山》,理解故事的情节,并能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理解并领悟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即做人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终。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行为,改进口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故事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如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6.学生能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如通过介绍与故事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7.学生能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如通过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8.学生能够分享学习故事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通过情感升华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9.学生能够巩固对《小猴子下山》故事情节和道德教育的掌握,通过随堂练习和错题订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10.学生能够在课后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学习效果,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和参与度,鼓励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学生。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沟通能力、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以及对道德教育的领悟程度。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小猴子下山》故事情节和道德教育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回答问题,是否能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问题。
4.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应用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和完成效果。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方面的表现,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6.学生自我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7.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环境和表现,征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学反思与改进我发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好像并没有完全投入到讨论中去。我需要想一想,如何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讨论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也许,我可以设计一些更有趣的小组活动,或者是提出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能够更有热情地去参与。
此外,我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也需要改进。有时候,我提出的问题可能太过简单,学生们能够轻易地回答出来,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思考。我需要更多地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在作业布置方面,我也需要做一些调整。我发现有些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并不是很理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作业的要求不够明确。我需要清楚地告诉他们作业的标准和要求,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最好。内容逻辑关系①故事情节的理解:通过阅读《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学生需要理解故事的情节,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小猴子、下山、香蕉、苹果、桃子、放弃、结果。
②道德教育的领悟:学生需要从故事中领悟到做人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终的道理。关键词:三心二意、有始有终、道理、领悟。
③小组讨论与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提高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关键词:小组讨论、实践、合作、沟通。
④作业布置与反馈: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学生能够巩固对故事情节和道德教育的掌握,提高语文素养。关键词:作业、巩固、掌握、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1.故事情节理解:
-小猴子下山
-遇到香蕉、苹果、桃子
-放弃手中的物品
-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2.道德教育领悟:
-三心二意
-有始有终
-领悟道理
3.小组讨论与实践: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
-实践角色扮演
-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
4.作业布置与反馈:
-布置相关作业
-巩固故事情节和道德教育
-提高语文素养课后作业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
2.请谈谈你对故事中小猴子行为的看法,以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3.请列举出三个与《小猴子下山》故事情节相关的词汇或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4.请设计一个情景,将《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请以《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为背景,写一篇小短文,表达你对故事中道理的理解和感悟。
补充说明:
1.复述故事情节时,要求用自己的话,避免原文照搬。
2.表达对小猴子行为的看法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调故事道理的重要性。
3.列举相关词汇或句子时,可以选择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如“三心二意”、“有始有终”等,并解释其含义。
4.设计应用情景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将故事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5.写作短文时,要求表达出对故事道理的深刻理解,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进行阐述。
答案示例:
1.《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讲述了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不断地被路边的事物吸引,从而放弃了手中的香蕉、苹果和桃子,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2.我觉得小猴子行为有些不明智,他总是被新鲜事物吸引,不能专注于目标,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做人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终,才能取得成功。
3.相关词汇或句子有:三心二意(指不能专注于目标,容易分心)、有始有终(指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4.情景:假设我正在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市会员管理系课程设计
- 超声影像中级课程设计教案
- 蚕宝宝研学课程设计
- 藏羚羊跪拜课程设计
- 藏书票课程设计
- 草原研学课程设计
- 茶的包装结构课程设计
- 茶文化研学游课程设计
- 茶室风格的研究报告
- 2024年度xxx软件开发合同
- 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
- FZ/T 52057-2021锦纶6短纤维
- 第二章食品感官检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 自由能源装置实践手册-第三章(下)
- 第17课《屈原》课件(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车辆维修竣工出厂检验制度
- 北理工-数据分析-实验6-信号频谱分析与信号滤波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
- 环氧富锌底漆技术说明
- 初二家长会(地理、生物会考动员)课件
- 电子衍射及衍射花样标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