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康市汉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康市汉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康市汉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安康市汉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阴县2022-2023七年级上册期末线上试卷历史一、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2.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3.我国古代有“黄帝挖掘水井、建造宫室”等神话传说,下列能为这些传说提供可靠的直接证据是A.《史记·黄帝本纪》中的相关记载B.在河南、浙江等地发掘出八千年前的水井遗迹C.东晋时期修建的黄帝祠D.大型纪录片《黄帝》4.《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A.纳贡B.朝觐C.作战D.分封5.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A.半坡人制造的陶器上的图案和符号B.仓颉创造的文字C.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6.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尊王攘夷”的实质是A.尊崇周王室的正统地位 B.诸侯借此发展自己的势力C.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D.证明争霸战争具有正义性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8.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下列说法体现其政治主张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巩固统一的措施C.迅速灭亡的原因 D.“推恩令”的实施10.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统一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他也实施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一阐述A.客观辩证 B.认识片面 C.与史实不符 D.主观臆断11.汉文帝采纳大臣的建议“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些做法A.使汉初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B.使得儒学居于主导地位C.巩固大一统局面西汉达到鼎盛 D.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2.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财力1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D.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14.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15.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A.饮食文化丰富生活 B.农历节气指导农耕C.祭祀礼仪追思先祖 D.种植技术推陈出新16.下列与三国历史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A.曹操虽然统一北方,但并不是三国时期的人B.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C.诸葛亮既生活在汉末,也曾经担任蜀汉丞相D.孙权曾经派卫温到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17.西晋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其“短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B.晋惠帝昏庸无能C.“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民族压迫18.《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反映出当时南方A.成全国经济重心 B.农业超过北方C.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D.经济得到开发1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此现象可以推断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是()A.实现了国家统一 B.提升了洛阳的地位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剧了民族分化20.有学者认为,汉末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作品是A.王羲之《兰亭集序》 B.张择端《清明上河图》C.关汉卿《窦娥冤》 D.曹雪芹《红楼梦》二、材料题(共4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的13层文化堆积中,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灰烬层集中见于第10层底部、第8-9层、鸽子堂Ⅱ层,第4-5层和第3层。其中第4层的灰烬最厚,有的厚达6米。灰烬成堆分布,含烧过的朴树籽、木炭……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安家媛《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史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1)根据史料一中的考古成果分析,北京人的饮食习惯是吃生食还是吃熟食?对于远古人类而言,火有什么用途?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2)史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一种什么重大变化?目前所知,我国从什么人开始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他们的用火情况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22.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史料二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乾之齐……——《周礼·考工记》(1)史料一认为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什么?这两件事情都与中国古代哪一行业有关?(2)从史料二中可以得知青铜由什么成分组成?青铜器有哪些种类?从史料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土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材料三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文明和中中国经济社会结构》(1)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学习中,你可以借鉴他的哪教育智慧”?(2)材料二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根据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3)材料三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哪一项发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24.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摘编自《魏书》史料二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史料三“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