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巴中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中市2022年秋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60分钟完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清楚。2.所有题在答卷规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卷交监考老师。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3分)1.碳-14年代测定法是考古学上广泛使用的测定年代的方法,其适用范围只能对那些5万年以内的生物体进行测定。能够采用这种方法测算出来的远古人类是()A.古猿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可以用碳-14年代测定法,D项正确;古猿生活在3500-3000万年,不能用碳-14年代测定法,排除A项;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排除B项;北京人生活哎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排除C项。故选D项。2.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最为可靠的史料是()A.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等材料B.司马迁《史记》中有关黄帝的记载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的神话传说D.北京人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A正确;黄帝、炎帝是传说中的人物,不能作为可靠的史料,BC排除;北京人时期还没有出现农耕生活,D排除;故选A。3.如果制作一张有关商朝的“历史名片”,适合作为背景图片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文字中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A项正确;铁农具是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排除B项;商鞅铜方量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排除C项;兵马俑与秦朝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4.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叙述正确的是()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我们可以完全信赖远古传说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远古传说虽然有夸张成分,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它有一定的历史事实,只是还没有经过考古验证,不是毫无依据。传说与史实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经过考古验证,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D项正确;ABC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5.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贵族使用礼器数量的不同反映了()A.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B.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愈加成熟C.腐败严重,奢靡之风盛行D.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的青铜器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与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选项D符合题意;“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符合史实,但是题干内容没有体现,A排除;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愈加成熟,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B排除;腐败严重,奢靡之风盛行,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故选D。6.不同历史时期体现着不同的历史特点。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霸主尊王攘夷,听命王室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争霸战争激烈,各国掀起改革变法运动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我国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诸侯竞相称霸,故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项正确;诸侯实力增强,不再听从王命,排除A项;争霸战争激烈,各国变法主要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C项;春秋时期,周天子实力衰微,也无力保护弱小诸侯,弱小诸侯被实力较大的诸侯兼并,排除D项。故选B项。7.《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家喻户晓。最早提出这种“祸福相倚”思想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故B正确。子主张“仁者爱人”,故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C项。孟子主张“仁政”治国,故排除D项。故选B。8.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是A.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和使用 B.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C.各国的变法 D.百家争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进一步推广,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学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个体农耕成为可能,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使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因此引起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应从经济层面上思考,因此这时期各国之间频繁战争不是这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B项错误;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是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而不是各国的社会变革,C项错误;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的发展,是这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而不是百家争鸣所引起,D项错误;故选A。9.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写道:“江水初荡橘(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 B.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C.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 D.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蜀人”“李太守”可知,诗中提到的“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在蜀地修建了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D项正确;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大禹,排除A项;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家们的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的是商鞅变法,排除C项。故选D项。10.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与“商鞅之法”最为接近的思想派别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战国时期,法家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商鞅变法是改革,因此与“商鞅之法”最为接近的思想派别是法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1.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完成统一的时间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了秦朝,A项正确;前202年是西汉建立时间,排除B项;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掉北周皇帝,自己称帝,建立隋朝,排除C项;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排除D项。故选A项。12.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陈胜、吴广起义 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刘邦起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奉行是法家思想,以严刑苛法统治人民。到秦朝末年,秦朝暴政更为严重,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和后来的项羽、刘邦等起义。所以主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B正确;修建阿房宫是秦朝暴政的一个表现,排除C;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的原因是由秦朝于暴政而发生的,不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排除AD。故选B。13.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墓中发现陶器众多,没有金银器,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说明汉文帝提倡()A.轻徭薄赋 B.以德化民 C.勤俭治国 D.文景之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墓中发现陶器众多,没有金银器”“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汉文帝墓中没有什么奢侈品与其遗诏相吻合,反映了汉文帝勤俭治国、言行合一,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汉文帝轻徭薄赋、以德化民的内容,排除AB项;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4.下面是一位同学在翻阅某书籍时做的学习笔记,下列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该书籍中能查阅到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文反映了的3000年社会历史的全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历史评价有今胜于古的观点A.江南地区的开发 B.秦王扫六合 C.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D.陈桥驿兵变【答案】B【解析】【详解】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秦王扫六合在《史记》中能查阅得到,B项正确;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记》中没有记载,排除A项;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发生在唐朝灭亡后,《史记》中没有记载,排除C项;陈桥驿兵变发生在北宋时期,《史记》中没有记载,排除D项。故选B项。15.主父偃向汉武帝进谏“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于是,汉武帝()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施“推恩令”C.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D.设立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可知“推恩令”之后王国越分越小,解除了王国对中央威胁,B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文化上,与“诸侯”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焚书坑儒,文化专制是秦始皇,排除C项;设立军机处是清朝,排除D项。故选B项。16.“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指的是()A.佛教 B.丝绸之路 C.阿拉伯人 D.罗马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长达一千多年时间里,它把黄河、恒河、两河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由此判断与丝绸之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洲中部,西亚、南亚以及西欧文明之间的联系。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佛教与西亚、西欧没有联系;选项C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后,是民族融合后的产物,不符合题意;选项D罗马帝国与南亚没有联系;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某同学收集了一枚邮票,由此推断他研究的人物是()生活时代:北朝著述成就:《齐民要术》主张:“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张仲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朝”“《齐民要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等信息可知,《齐民要求》的作者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项正确;郦道元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排除B项;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排除C项;张仲景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但在大一统国家的分裂中也蕴含着重新统一的“契机”。下列属于“契机”的是A.民族交融加强 B.经济重心南移C.政权更迭频繁 D.南方人民北迁【答案】A【解析】【详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但是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材料中“契机”是民族融合加强,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是南宋时期完成,排除B项;政权更迭频繁不是此时期的“契机”,排除C项;此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排除D项。故选A项。19.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乱七”与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则与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A.推恩令的实行 B.地方诸侯势力强大C.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D.民族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都是地方诸侯势力强大进而叛乱而导致的,B项正确;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排除A项;“七国之乱”与君主的行为没有太大的关系,排除C项;二者都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兰亭奖是中国书法创作最高奖,它的设立是为了纪念()A.颜真卿 B.王羲之 C.柳公权 D.董其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著有《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B项正确;颜真卿是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排除A项;柳公权是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排除C项;董其昌是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解析题(24分)21.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郭沫若《殷契粹编》(1)材料一中所说的“卜辞”是哪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的发现有什么研究价值?材料二孔子因报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孔子修《诗》《书》,定《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结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钱穆《国史大纲》(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思想在哪部著作中会有呈现?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传播贵族学到民间”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主张?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3)材料三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指什么事件?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于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4)材料四中秦朝统治者为“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为“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采纳了谁的建议?【答案】(1)甲骨文甲骨文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2)《论语》有教无类(3)百家争鸣(4)焚书坑儒董仲舒【解析】【小问1详解】文字:根据材料“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所说的“卜辞”是甲骨文。价值: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小问2详解】著作:《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故孔子的思想在《论语》中会有呈现。主张:根据所学可知,“传播贵族学到民间”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一种繁荣局面。【小问4详解】措施:根据材料“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于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联系所学可知,秦朝统治者为“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采取了焚书坑儒这一措施。人物: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2.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1:秦朝疆域图图2:西汉疆域图

图3:三国鼎立形势图图4: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

(1)图1反映了秦朝的辽阔疆域,为了巩固统治,秦朝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在图2《西汉疆域图》中,西汉政府在斜线覆盖区域设置了哪一管理机构?(2)历史上哪一战役奠定了图3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写字母)(3)根据图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制度:郡县制;机构:西域都护。(2)战役:赤壁之战;政权:C(3)原因:大量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即可)(4)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或大统一的创建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图2斜线部分是西域,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曹操,曹操败逃回北方,从此不敢南下。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实力相对均势,谁都没有统一全国的实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都城建康,故C符合题意。(3)依据所学可知,图4反映的是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人迁到江南;由于大量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汉武帝稳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出现鼎盛局面,故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是继续发展的,并没有陷入停滞倒退。当时科技取得了显著进步,如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综合探究题(16分)23.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和谐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点,华夏民族的“始祖”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材料二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史记·大宛列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谁凿空了汉与西域联系?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三“全部北朝史中……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北朝时期民族心理出现了什么现象?当时哪个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