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庄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庄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庄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庄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河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共四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7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心向阳不负时光【答案】初心向阳不负时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田字格书写要注意:①用楷书字体书写,工整美观;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将“初心向阳不负时光”这八个字在田字格中用正楷字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即可。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A.应和(hè)着落(zháo)爱慕(mù)轰堂大笑(hōng)B.气概(gài)睫毛(jié)花苞(bāo)神采奕奕(cǎi)C.憔悴(cuì)分跂(qí)遮蔽(zē)喜出望外(wàng)D.志朴(zhì)狭隘(ài)坍塌(tān)混为一谈(hǔ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着落(zháo)——zhuó,轰堂大笑——哄堂大笑;C.分跂——分歧,遮蔽(zē)——zhē;D.志朴——质朴,混为一谈(hǔn)——hùn;故选B。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上更上一层楼。B.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C.他早早到了学校,用了一早上时间,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顿时成了不毛之地。D.万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来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理解。A.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使用正确;B.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使用正确;C.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句中形容教室干净,使用不当;D.泼泼洒洒:形容水从容器中散洒出来的样子,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使用正确;故选C。4.下列各项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B.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C.《杞人忧天》《蚊子和狮子》是寓言,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D.“吹面不寒杨柳风”指的是夏天,“古道西风瘦马”指的是秋天,“未若柳絮因风起”指的是冬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相关文学文化知识。D.“吹面不寒杨柳风”指的是春天,不是夏天。故选D5.古诗文默写填空。(1)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2)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3)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明月成了善解人心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8)老师强调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多动脑、多质疑,这让我们立刻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回答)【答案】①.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②.百草丰茂③.正是江南好时节④.受降城外月如霜⑤.却话巴山夜雨时⑥.非宁静无以致远⑦.我寄愁心与明月⑧.随君直到夜郎西⑨.学而不思则罔⑩.思而不学则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笼、茂、降、宁静、随君、郎、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6.按照要求完成文后各题。①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②借助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接受更广阔的世界。③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常运用想象,引人遐思,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④比如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的“皇帝的新装”,着实耐人寻味。(1)第②句有一个动词运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2)第④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6.①.接受②.感受7.将引号(“”)改为书名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第②句“接受更广阔的世界”中“接受”与“世界”搭配不当,可将“接受”改为“感受”。【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皇帝的新装”为童话故事,将引号改为书名号。名著阅读(5分)7.下列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答案】D【解析】【详解】D.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所描绘的“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故选D。8.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题目。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罢。但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恐逼发他性子,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喏喏告辞,找路而去。(1)行者说“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这里”是指哪里?(2)唐僧为何赶退了行者?【答案】(1)花果山(2)行者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误以为行者杀了人,因此赶退了他。【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结合上下文看,“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句中“这里”是指花果山无疑。(2)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千年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空。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绢,责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3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客路”“行舟”点明诗人离开故乡,暗含羁旅漂泊之意。B.三、四句描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景象,营造了苍凉、凄清的意境。C.五、六句在景物描写中交代了时序交替,蕴含着自然理趣。D.最后两句诗人借“乡书”“归雁”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有误,颔联描写了在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江面上,扬帆乘船顺风疾行的景象,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的象征意义;故选B。(二)(17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1)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诸葛恪,字元逊,瑾①长子也。少知名。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③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2)权乃以驴赐恪。【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三国时吴国重臣。②长检:指用纸做的长标签。③益:增加。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下车引之(3)之驴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太丘舍去一狼径去(《狼》)B.尊君在不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C.使人牵一驴入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D.因听与笔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12.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一处即可)孙权大会群臣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14.两文中的主人公均以自己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甲文中陈元方的行为是________,诸葛恪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0.(1)约定(2)拉,牵拉(3)的11.A12.孙权∕大会群臣13.(1)等您好久都不来,他(我父亲)已经走了(2)孙权于是把驴赏赐给了诸葛恪14.①.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②.诸葛恪用笔续写了两个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相约;(2)下车引之:(友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3)之驴:(诸葛子瑜)的驴;之:的;【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A.去:离开;B.不:(fǒu)通“否”/不可以,不能;C.使:让/使唤,使用;D.因:于是/趁,乘;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孙权聚集大臣们;本句属于主谓结构,主谓之间要停顿;故断句为:孙权∕大会群臣。【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句中重点词有:(1)至:到,到达;已去:已经离开;(2)乃:于是;以:把;赐:赏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友人得知陈太丘已离去,生气的说“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面对友人的粗鲁无礼行为,元方语气平和地回答“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有理有据的应对友人的无礼,当友人自知理亏,感到惭愧,欲拉元方时,元方鄙弃“无信”行为,用“入门不顾”四个字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综上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文中,诸葛瑾脸长“似驴”,孙权在驴脸上贴了一张长长的标签,并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乞请笔益两字”,在孙权写的字下面增写了两个字“之驴”,综上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诸葛恪用笔增写了两个字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贴了一张长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瑾。诸葛恪跪下来说:“我请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赏赐给了诸葛恪。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7分)学校要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调查统计表2017年2018年2019年纸质书籍阅读46%39%34%数字(用手机、电脑等)阅读54%61%66%材料二:①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②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15.材料一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一个发现。16.结合材料二,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17.仿照句式,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窗户;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喜欢纸质书籍阅读的学生数在逐年减少,喜欢数字阅读的学生数在增加。16.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各有千秋(各有各的作用)(都很重要)(相得益彰),应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17.示例:书籍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奔向前方的道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由调查统计表可知,从2017年到2019年纸质书籍的阅读比例从46%降到39%,直到34%,逐年下降,说明喜欢纸质书籍阅读的学生数在逐年减少,而数字阅读的占比由53%到61%,直到66%,逐年上涨,说明喜欢数字阅读的学生数在增加。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一第①段“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可知,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点;由第②段“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可知,应该在恰当的场合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类型进行阅读;综上所述: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各有千秋(各有各的作用)(都很重要)(相得益彰),应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17题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语句。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的第一个分句将“书籍”比作“梯子”,第二个分揭示“书籍”的作用,是“动词偏正短语”的形式。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两个分句语意上要有关联。示例:书籍好比一条小船,它能帮助我们达到胜利的彼岸。书籍如同一个指南针,它能指示我们走向成功的阳关大道。(二)(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遥远的槐香①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②暮春初夏的雨丝有了些粗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着村庄。枝叶稀疏的刺槐树依偎在雨帘里,沐浴成一把把翠绿的大伞。雾气填满了村庄的空隙,流动着刺槐的香。③雨声沙沙,催促很紧,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蜂鸟似的花蕾被雨丝的玉针银线挑扎在花轴上,似一枚枚晶莹的立体绣,藏在枝叶里。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遮风挡雨的帐篷。④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那淡绿的眼帘里,有一张油布伞下企盼花开的脸蛋。雨丝在槐树枝叶里过滤成粗壮的雨滴,落在鲜黄的油布伞上,滴嗒滴嗒地刺激着我幼小猎奇的耳膜,耳膜里还有雨后天晴,刺槐花苞开裂的声音。⑤阳光是刺槐花开的号角。雨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谦让。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⑥不知是谁开启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们惬意的零食。后来才知道,槐花生吃起来口感非常鲜嫩,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密切相关。暮春初夏,孩子们兴冲冲地持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⑦父亲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来采摘槐花。大人们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晾衣竹竿的末端,用细绳绑上割稻子的镰刀,便做成了可靠的钩竿。我最喜欢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屋头村陌,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捷利索的忙碌中归筐。手里握着花香,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心里溢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⑧采花归来,收获满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安静地躺在筐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母亲乐不可支,因为要轮到母亲大显身手了。我和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用麦面粉煎的槐花饼。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薪柴点燃,等铁锅烧热了,顺着锅沿放上些许菜籽油,油烟起时,便倒下和好的槐花糊。母亲用蘸过水的铁锅铲,娴熟地将面糊不紧不慢地摊开。只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好似在锅里获得重生,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吃着槐花饼的父亲曾感叹地说过,一个时代过着一种日子,每种日子都有一种色彩,吃槐花饼就是那时生活的特写。⑨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场,我闻到了刺槐花香,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18.梳理文章有关槐花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时间或地点人物事件散学归来“我”①②孩子们惬意(生)吃槐花屋头村陌③采摘槐花采花归来母亲④19.品味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说说它的意思和作用。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20.从修辞角度赏析赏析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21.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18.①观察刺槐花(或槐花)盛开②暮春初夏③父亲(我和父亲)④煎(或做、烙)槐花饼19.写出了槐花与我的童年密不可分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20.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叶”“槐花”分别比作“绿翡翠”“白珍珠”,借“相亲相依”赋予叶和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剌槐花的美丽、芳香、热烈生长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21.表达了“我”对过往(童年)时光的怀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对亲情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④段“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嘬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耳膜里还有雨后天晴,刺槐花苞开裂的声音”可以概括事件为:“我”观察刺槐花的盛开;根据⑥段中“暮春初夏,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可知时间是:暮春初夏;根据⑦段中“我最喜欢屁巅屁巅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可知人物是:父亲(我和父亲);根据⑧段中“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可以概括事件为:煎(或做、烙)槐花饼。【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赏析。“浸泡”本意是将物体浸入液体中,“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中的“浸泡”可理解为融入或交织,“浸泡”一词形象写出作者的童年生活与刺槐花香密不可分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20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修辞手法:第⑤段画线句中“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将“绿叶”比作“翡翠”,把“槐花”比作“白珍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们相亲相依”中赋予叶和花以人的情态(相亲相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句中“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联系⑤段前文“雨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谦让”可知,此句描绘了刺槐花的美丽、芳香、热烈生长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21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写出时间的流逝,家乡的变迁。“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表达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虽时移世易,世事变迁,但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不变,对亲情的思念永恒,对生活的热爱不变。这个段落也照应第①段中“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照应前文“我”童年时与刺槐花相伴的日子,升华了作者对家乡、亲情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四、作文(50分)22.题目:一件有趣的事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写记叙文;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答案】例文:一件有趣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童年已经渐渐远去,可童年的一些趣事。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其中有这样一件事。那一天,我和妈妈一同区北戴河游玩,一下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