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新疆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新疆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新疆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新疆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其次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两分,共50分)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胜利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留意生态环境疼惜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详解】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实行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慈爱,不赶尽杀绝,事实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当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疼惜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解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解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精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实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慈爱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主动育人的导向。考生在作答时须要留意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这是提示思索《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2.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需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帮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分封制规定,诸侯王在封国内享有军政大权,周王命人掌管诸侯国的军事,反映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D项正确;朝觐周王、向周王缴纳贡赋属于诸侯的义务,要求诸侯尽义务不属于对诸侯权力的侵夺和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解除A项、C项;周王派遣官员帮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也即承认诸侯国君有营建都城的权利,赐予帮助算不上侵扰诸侯王的权力和干预诸侯国内政,解除B项。故选D项。3.两晋时期参预中心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上表的变更反映了()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D.专制皇权的弱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两晋时期(中国)。据表格数据可知,东晋时期与西晋时期相比,参与决策的中心官员中“宗室、外戚”、“寒人”的比例大幅削减,而“高门士族”的比例却大增,反映出士族对中心决策的影响力增加,专制皇权的相对弱化(本质),D项正确;据材料“高门士族占比”,无法体现特指江南士族,且结合时代背景,两晋时期始终是北方士族掌权,如西晋时期的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甚至东晋晋室南迁后,相继掌权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也是南渡的北方士族,因此解除A项;从社会阶层的角度看,高门士族与豪强并不完全等同,通过土地兼并等其他手段获得大量土地、拥有私人武装、限制人口的群体为豪强,门阀士族则是通过驾驭文化而世代居官的名门望族,解除B项;C项说法相反,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士族维护自身特权的工具,材料恰恰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盛行,解除C项。故选D项。4.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 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 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可知枢密使是在皇帝和宰相之间起“下达上传”的中间环节作用,起初只是转呈奏章,并传达给中书门下实施,因此类似秘书机构,B项正确;枢密使到宋朝才负责军事,解除A项;唐朝枢密使还未成为国家政治行政机构,地位在中书省之下,解除C项;材料强调枢密使的职责,并未涉及其下属机构,解除D项。故选B项。5.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见()A.扩大地方权力 B.复原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心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依据材料“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可知,张载认为,若一切都由中心朝廷来管,必有很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与北宋时期地方的边防无力有确定的联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心权力过大,而非主见复原郡国并行制度,解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心与地方权力的支配,没有体现中心机构的健全以及官员选拔制度,解除C项和D项。故选A项。6.“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削减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用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可以看出与唐朝相比,宋代的科举制更加留意公允公正,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取士科目的信息,解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进士及第的地位状况,解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录用人数的变更,解除D项。故选A项。7.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夫,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A.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 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缘由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雅典)。依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夫,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94年,梭伦担当雅典“执政兼仲裁”一职后进行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在庇西特拉图主政时期,在政治、军事、外交、工业、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持续了梭伦改革的路途,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在公元前6世纪末,解除B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解除C项;“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的表述太过确定,只是打击了贵族特权,解除D项。故选A项。8.下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〇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〇改组御前会议,吸取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与。〇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限制阿基坦的领土。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面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更,法王实行了支持城市公社、改组御前会议、与阿基坦的继承人联姻等多种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的权力和对国家的限制,B项正确;法王对城市自治运动让步,不能认为其目的是推动城市崛起,解除A项;C项不是法王的根本目的,解除C项;法王的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的权力和对国家的限制,D项不是国王的目的,解除D项。故选B项。9.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A.南北冲突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民主政治(19世纪30年头)。依据题干时间“1835年”、“禁止《奴隶之友》等刊物进入南方的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事务是美国南北斗争前较具影响力的事务,当时美国国内围绕奴隶制存废问题争辩不断,废除奴隶制的呼声和势力日渐高涨,这些都导致南北冲突更加尖锐,A项正确;美国政党政治主要是民主党、共和党之间的竞争,与题干无关,解除B项;美国南北斗争起先于1861,题干时间是1835年,此时废奴时机尚未成熟,解除C项;黑人民权运动兴起于二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D项。故选A项。10.据学者探讨,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须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神祇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实力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直系亲属、男性亲属所在村社”结合所学可知,成为雅典官员的先决条件是具有雅典籍贯的成年男性公民,D项正确;“信仰、品质、实力、财力、血统”只是成为官员的“加分项”,不是“必需项”,解除ABC项。故选D项。11.历史进程中的变革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美国制宪会议中,围绕代表权问题,州权主义者不愿屈从“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联邦同大国结盟相要挟;国家主义者也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会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结盟”,声称假如小州脱离联邦,就不惜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双方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支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这一结果体现了()A.“孤立主义”原则 B.《人民宪章》原则C.“自由放任”原则 D.“制约与平衡”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制宪会议上大小州之间冲突重重,但是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支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即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依据人口总数支配,分别照看了小州和大州利益,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D项正确;孤立主义指的是尽量避开对外国担当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解除A项;人民宪章的核心内容是以普遍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B项;自由放任主要是经济政策,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发展,解除C项。故选D项。12.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主见共和政体的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此时保王党势力强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代议制度曲折发展,故C正确;这体现不出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故B错误;材料只涉及总统和议会的关系,故D错误。13.《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实行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很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A.推翻君主专制燃眉之急 B.军阀统治丢失基础C.帝国主义势力异样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民国初期,帝国主义在华享有特权,袁世凯的活动违反民主政治要求,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民主革命任务艰难,D项正确;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已被推翻,解除A项;当时军阀统治的重要基础是帝国主义的支持,而材料反映了帝国主义在华照旧享有特权,说明军阀统治并未完全丢失基础,解除B项;材料中虽涉及帝国主义,但不能说明其势力异样强大,解除C项。故选D项。【点睛】14.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主动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夫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实行C.变更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接着巩固和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1941年,农夫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可知,这一时期为抗战时期,中共通过进行基层民主建设,以便更好的将政策落到实处,支援抗战须要,B项正确;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的变更,解除C项;材料措施有利于统一战线的接着巩固和发展,解除D项。故选B项。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赐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更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听从于政治 B.行政听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中从赐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听从于政治的须要,故A项正确;行政听从于司法的主见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赐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6.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高校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支配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A.缓和德英关系 B.推广德语教化C.维护中国权益 D.争取在华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京师高校堂的英文教习和德文教习数量涉及英国和德国在中国力气体现、文化影响和软实力渗透问题,德国认为德文教习少而要求增加,当然是为了加大德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其在华利益服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德在华的争夺,解除A项;推广德语最多也只是表象不是实质目的,解除B项;从列强对华政策实质来说,在C、D之间比较不行能选C项,解除C项。故选D项。17.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渐渐衰落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同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之后(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选官的依据是门第,唐朝出台政策打击旧士族的权益,说明魏晋之后,门阀士族势力渐渐衰落,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阀士族的衰落,无法得出科举取士的渐渐完善,解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更,解除B项;“实现”,表述确定,解除D项。故选C项。18.隋代起先推行以父祖封爵和资荫为入仕标准的门荫制度,唐朝进一步规定,凡是皇室贵戚和有封爵者的子孙以及五品以上官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并依据他们父祖的身份和官品的凹凸,叙以不同的品阶。隋唐门荫制度的推行说明()A.王朝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B.科举选官制度有待完善C.政府用人机制相对灵敏 D.门阀势力仍有相当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凡是皇室贵戚和有封爵者的子孙以及五品以上官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并依据他们父祖的身份和官品的凹凸,叙以不同的品阶”,可知选官时强调留意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说明门阀士族的影响力照旧较大,D项正确;题干与统治基础演化关系不大,解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的信息,解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政府用人机制相对灵敏”的结论,解除C项。故选D项。19.清初山西道御史季振宜建议停止考满,认为就京官而言,尚书以下大员,按品升补,与考满无关;堂属关系,难以破除情面,考核钻营。就地方官而言,考满致使地方各级衙门考核层层盘剥。季振宜建议废除考满的缘由是()A.与选官制度相冲突 B.与监察机构的职能重叠C.朝廷派系斗争严峻 D.制度本身运行效能低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缘由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季振宜认为,在当时的考满制度下,尚书以下大员的升补与考满无关,地方上被层层盘剥,由此可见,考满制度本身在运行上存在问题,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选官制度,不能看出考满与选官制度冲突,解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监察机构,不能反映考满与监察机构职能重叠,解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朝廷派系斗争,解除C项。故选D项。20.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见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 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C.尚未发生实质变更 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答案】C【解析】【详解】科举考试“犹然故辙”是指科举考试还是之前的内容,没有发生根本变更,这沉重打击了想要了解维新变法的群体,C项正确;此时的科举考试没有发生根本变更,因此不是侧重选拔实务人才,更不行能极大促进西学的传播和深刻推动制度革新,解除ABD项。故选C项。21.1897年,江南储材学堂正式创办。其人才培育体系分“四门(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十六目(律例,赋税,……种植、水利……化学、矿务等)”,这近似于4个学科16个专业。据此可知,该学堂()A.成为近代人才培育的摇篮 B.受政治改革的影响明显C.具有近代高等教化特征 D.是学堂选官制度确立的产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精确的时空是19世纪末期的中国。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江南储材学堂人才培育体系分四门十六目,近似于4个学科16个专业,可知该学堂初步建立了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体系,C项正确;从材料的专业设置无法得出该学堂成为近代人才培育的摇篮这一结论,解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清政府没有进行政治改革,解除B项;学堂选官制度确立是在1904年《凑定学堂章程》的颁布,解除D项。故选C项。22.1902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岁省城将一切书院改为高校堂,选才华秀美者入堂肄业,每月给薪水,所学以西法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为之,此外又延洋夷为师(刻下尚未延来),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这反映出()A.作者具有排外倾向 B.作者主见中体西用C.维新运动渐入高潮 D.天朝上国观念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902年中国。据材料“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可知,作者对新式学堂部分助教因为学堂聘请洋人为师接受辞职形式抵制的行为大为赞许,可见作者具有排外倾向,A项正确;材料只是记载1902年中国新式学堂的相关状况,作者没有明确表达观点,解除B项;题干涉刚好间是1902年,戊戌变法1898年已经失败,解除C项;材料只能反映当时部分助教排外,不能推断详细缘由,解除D项。故选A项。23.1904年以前,湖南地区的官办学堂占85%以上,而从1905年起先,公立、私立学堂一跃而上,公立学堂更占了2/3以上。1909年,湖南1262所学堂中,官立仅400所,占31%;而公立、私立学堂占69%。对此,学者认为“统治者将学务一下拱手让与地方,并非心甘情愿,而是因经济状况迫不得已”。这一观点指出()A.清政府被迫变革教化体制 B.科举制因财政困难而被废除C.学堂选官制度正逐步形成 D.“学在官府”的传统遭到冲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由材料数据可知,1905年后原本占据主要地位的官办学堂渐渐为公立、私立学堂所取代,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更的出现是因为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并责令地方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而学者指出1905年前后的变更是中心政府出于财政困难被迫进行的变革,A项正确;科举制并不是因财政困难而被废除B项误读材料,解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选官制度的变革,解除C项;“学在官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冲击,解除D项。故选A项。

24.下表是1978—2011年我国部分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内容。这些改革()1978—1986年明确提出干部“四化”的方针;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等1987—1999年提出分类管理改革,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0—2011年制定实施《改革纲要》,颁布实施《公务员法》A.为改革开放供应了组织保障 B.促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成C.变革了党管干部的组织原则 D.逐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78—2011年我国部分公务员制度改革,促进了公务员队伍良性发展,为改革开放供应了组织保障,A项正确;材料属于公务员的管理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符合题意,解除B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是党管干部,并未变革,解除C项;材料强调公务员制度,不属于党内监督,解除D项。故选A项。25.《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A.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 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C.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 D.开放稳定企业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1979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等信息可知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次会议上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所以这一阶段的高频词汇应当是技术、现代化、先进和科学,故选C;侵略、美帝国主义应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频词汇,解除A;改造、农业生产应当是20世纪50年头三大改造时期的高频词汇,解除B;开放、稳定、企业、改革应当是80年头国企改革时期的高频词汇,解除D。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三小题,26题23分,27题15分,28题12分)26.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进阅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波利比阿说:“假如人们只留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假如人们只留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假如只留意民众的权力,它明显又是民主政体。”元老院在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中居于重要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威望,但元老院不能调查叛国罪和处以死刑。涉及元老们自身利益、荣誉和权力的提案,要由公民大会表决。元老院开会的时候代表平民利益的保民官就坐在门口,假如保民官认为元老院的确定侵害了民众的利益,那么他可以随时加以推翻。——据陈继华《管理思想史》等整理材料二在14世纪(尤其是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议会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形成了,从今成为王国政府体系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爱德华三世两次颁布法律规定每年至少应当召开一届议会。1376年,由于国王已经两年没有召开议会,同时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引起广泛不满,下院请愿要求每年召开一届议会以订正王国存在的弊病。“百年斗争”的爆发使南方重新成为王国的政治中心,此后一段时间,议会始终在威斯敏斯特召开。从14世纪中期起先,议会一般在星期一开幕。开幕式一般由大法官致辞。开幕式之后,上下两院便分开实行会议,探讨各自的议题。一般来说,在全部请愿都得到答复之后,国王才能解散议会。国王一般都会莅临议会。——摘编自刘鹏《十四、十五世纪英国议会的发展》材料三1689年5月24日通过的《宽容法案》是革命解决在宗教领域的重大成就。该法案授予除天主教和一位论派外全部非国教教派信仰自由,妥当解决了此前长期困扰英国的基于宗教因素的社会对抗。经过1688—1689年革命解决,辉格党成为新体制最大的支持者,辉格和托利两党起先以“真正的、重要的而又不是基本的分歧来划分界限”,两党相互间反体制性或相互毁灭的意愿得以根除,才终实现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间的彻底协调。——摘编自丁浩原《近代英国政党政府的形成:1689—1762年》(1)依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共和国政体的特点,结合史实,概括说明罗马共和国“明显又是民主政体”。(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4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化的缘由,并概述其表现。(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688—1689年革命解决”中的重大事务,说明其对英国政治的影响。【答案】(1)特点:混合君主、贵族和民主政体三种体制;权力制衡。史实: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公民大会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元老院须要充分考虑人民意愿。(任答两点即可)(2)缘由: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各阶层争取自己的权益);百年斗争的推动。表现:定期召开;有固定的集会地点;形成一套有序的会议程序;形成上下两院制。(任答3点即可)(3)重大事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宽容法案》的颁布。影响: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扩大了议会权力,推动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推动宗教信仰自由;使政党政治发展起来;巩固了国内和平局面,稳定英国社会。【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特点:依据材料“假如……人们只留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假如……”可知,混合君主、贵族和民主政体三种体制;依据材料“元老院在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中居于重要地位……但元老院不能调查……要由公民大会表决”可知,权力制衡。史实:依据材料“涉及元老们自身利益、荣誉和权力的提案,要由公民大会表决”等并结合所学从罗马共和制的民主因素等角度分析作答。【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世纪英国。缘由:联系所学,可得出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依据“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引起广泛不满……订正王国存在的弊病”并联系所学,可得出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依据“‘百年斗争’的爆发使南方重新成为王国的政治中心”可得出百年斗争的推动。表现:依据“两次颁布法律规定每年至少应当召开一届议会”等可得出定期召开;依据“此后一段时间,议会始终在威斯敏斯特召开”可得出有固定的集会地点;依据“议会一般在星期一开幕……开幕式之后,上下两院便分开实行会议……在全部请愿都得到答复之后,国王才能解散议会。国王一般都会莅临议会”可得出形成一套有序的会议程序,形成上下两院制度。【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重大事务:依据“1688-1689年革命”并联系所学可得出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等;依据“1689年5月24日通过的《宽容法案》是革命解决在宗教领域的重大成就”可得出《宽容法案》的颁布。影响:可从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宗教信仰、政党政治、社会稳定等方面影响进行分析。依据材料"授予……全部非国教教派信仰自由”等可得出推动宗教信仰自由;依据“实现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间的彻底协调”并联系所学,可得出访政党政治发展起来;依据材料“两党相互间反体制性或相互毁灭的意愿得以根除”“妥当解决了……社会对抗”,可得出巩固了国内和平局面,稳定英国社会;联系所学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影响补充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监察法律赐予了监察系统广泛的权力,从立法、司法、行政到财政、人事任免、军事防务以及思想教化领域,几乎无所不包,将国家机器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法律的轨道。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实行了多渠道、多元化的交叉监察模式,以充分发挥监察制度的优势与功用。而垂直的行政隶属关系,使得监察官员在行使监察职权的过程中具备极高的权威性,同时也优化了监察体制的行政效能。统治者还以严苛的标准来建设自身的监察队伍,对监察官员任期内的德、才、劳进行综合考核,以确定对监察官员奖赏或惩戒。——摘编自张仲旺、阮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现代意义》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实质是封建皇权的依附性工具,这使得监察职能在实防运用中发生异化,即从惩治官吏的腐败异化为统御、平衡官僚势力的权力。由于监察机构在每个朝代都受到君主的重视,监察官员的监察权实质上是皇权授予的,封建社会中皇权至上的原则使得监察官员被赐予的权力往往不足以支撑其纠察百官,这就导致监察活动与行政活动会相互干预。——摘编自杨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启示》(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对我国当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答案】(1)特点:系统完备的监察法规;独立垂直的监察机关;丰富多元的监察方式;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2)不足之处:古代监察制度带有深厚的“人治”色调;中国古代监察权与行政权边界模糊。借鉴意义:用制度来确保监察制度的独立性,行政长官的权力必需得到有效制约;明确监察与行政的边界与各自职责,避开两者相互干预;从法律层面约束不规范实施监察权的行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特点:依据材料“古代监察法律赐予了监察系统广泛的权力,从立法、司法、行政到财政、人事任免、军事防务以及思想教化领域”可知,系统完备的监察法规;依据材料“垂直的行政隶属关系,使得监察官员在行使监察职权的过程中具备极高的权威性,同时也优化了监察体制的行政效能”可知,独立垂直的监察机关;依据材料“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实行了多渠道、多元化的交叉监察模式,以充分发挥监察制度的优势与功用”可知,丰富多元的监察方式;依据材料“对监察官员任期内的德、才、劳进行综合考核,以确定对监察官员奖赏或惩戒”可知,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不足之处: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实质是封建皇权的依附性工具”可知,古代监察制度带有深厚的“人治”色调;依据材料“封建社会中皇权至上的原则使得监察官员被赐予的权力往往不足以支撑其纠察百官,这就导致监察活动与行政活动会相互干预”可知,中国古代监察权与行政权边界模糊。其次小问借鉴意义:依据材料一可知,用制度来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