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考点规范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1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考点规范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2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考点规范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3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考点规范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4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考点规范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考古发现是辨别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2.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据史料记载:明中期以后,江苏江阴县“农无田者十有七”“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佣作者什九”“乡间富户,田连阡陌,合一二里饥饿之民,皆其佃户”。由此可知,当时江阴县()A.租佃经营方式盛行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人们生活比较富足D.富商大贾横行乡里4.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A.不计劳动力成本B.效率极其低下C.产品与市场无关D.工艺水平不高5.明末清初,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明朝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工人就有数千人。至康熙六年,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材料本质上反映出()A.自然经济趋向瓦解B.雇佣关系全面盛行C.纺织业经济高度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2023河南濮阳入学测试)“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7.(2023湘赣皖长郡十五校第一次联考)曹魏时期的马钧居住在京都,“城内有地可为园,患无水以溉之”,马钧制作工具,可用脚踏或者手摇,既可以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该工具为()A.筒车 B.耧车C.水排 D.翻车8.(2023甘肃一模)《考工记》认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这是对()A.工匠精神的绝佳阐释B.社会产业分工的准确描述C.地域经济的准确记载D.产品制作所需条件的阐述9.唐代京兆府(今西安)盛产隔纱,至宋代,“越州(今属浙江)尼皆善织,谓之‘寺绫’者,乃北方‘隔织’耳”。唐代前期的贡品中,彭、汉州(今属四川)有交梭罗,越州有交梭绩,北方不见,而唐代后期绛州(今属山西)也上贡了交梭罗。这说明唐宋时期()A.丝织品生产的地域特色强化B.北方丝织业比南方发达C.丝绸工艺存在南北双向交流D.南北之间长途贸易活跃10.明清时期,江南的苏州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达到了“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的水平。丝织业出现了生产绫、绢和罗等纺织品的专门织机。这说明苏州地区()A.经济结构已出现变化B.成为江南地区的工商业中心C.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D.丝织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1.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后期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现象。该现象所反映的农业经营方式()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破坏了小农经济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税D.缓和了阶级矛盾12.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B.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C.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二、综合题13.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堧地,课得谷皆多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更有可生之路。——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①耕地;②作物;③农具;④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产生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更有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部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考古发现是辨别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答案:D2.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答案:C3.据史料记载:明中期以后,江苏江阴县“农无田者十有七”“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佣作者什九”“乡间富户,田连阡陌,合一二里饥饿之民,皆其佃户”。由此可知,当时江阴县()A.租佃经营方式盛行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人们生活比较富足D.富商大贾横行乡里答案:A4.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A.不计劳动力成本B.效率极其低下C.产品与市场无关D.工艺水平不高答案:A5.明末清初,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明朝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工人就有数千人。至康熙六年,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材料本质上反映出()A.自然经济趋向瓦解B.雇佣关系全面盛行C.纺织业经济高度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D6.(2023河南濮阳入学测试)“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答案:A7.(2023湘赣皖长郡十五校第一次联考)曹魏时期的马钧居住在京都,“城内有地可为园,患无水以溉之”,马钧制作工具,可用脚踏或者手摇,既可以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该工具为()A.筒车 B.耧车C.水排 D.翻车答案:D8.(2023甘肃一模)《考工记》认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这是对()A.工匠精神的绝佳阐释B.社会产业分工的准确描述C.地域经济的准确记载D.产品制作所需条件的阐述答案:D9.唐代京兆府(今西安)盛产隔纱,至宋代,“越州(今属浙江)尼皆善织,谓之‘寺绫’者,乃北方‘隔织’耳”。唐代前期的贡品中,彭、汉州(今属四川)有交梭罗,越州有交梭绩,北方不见,而唐代后期绛州(今属山西)也上贡了交梭罗。这说明唐宋时期()A.丝织品生产的地域特色强化B.北方丝织业比南方发达C.丝绸工艺存在南北双向交流D.南北之间长途贸易活跃答案:C10.明清时期,江南的苏州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达到了“五年耕而余二年之食”的水平。丝织业出现了生产绫、绢和罗等纺织品的专门织机。这说明苏州地区()A.经济结构已出现变化B.成为江南地区的工商业中心C.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D.丝织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11.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后期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现象。该现象所反映的农业经营方式()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破坏了小农经济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税D.缓和了阶级矛盾答案:B12.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B.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C.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答案:C二、综合题13.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堧地,课得谷皆多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更有可生之路。——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①耕地;②作物;③农具;④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产生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导致农民“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