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8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8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8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8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8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1.0分,共12分。)1、下列每组句子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①吾尝疑乎是②壮士!能复饮乎C、①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叫嚣乎东西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两句中的“乎”为介词,介绍处所、方位、时间,意为“在、由”。B项①句中的“乎”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②句中的“乎”为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C项①句中的“乎”为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②句中的“乎”为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不译。D项①句中的“乎”为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后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不译;②句中的“乎”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2、下列句子中,“之”为实词的一项是()。A、天之弃商久矣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D、蚓无爪牙之利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之”为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之”为动词,意为“到……去”;C项“之”为衬字,用在动词之后,凑足音节,无实意;D项“之”为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3、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京中有善口技者C、刘备天下枭雄D、同是天涯沦落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者也”表判断;B项“者”为代词,指“……的人”,不表示判断;C项为无标志词的判断句;D项用“是”表示判断。4、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是日也,天朗气清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者”表示判断;B项“是”是指示代词,意为“这”,不是判断句的标志。C项用“……者,……也”表示对因果关系的判断;D项是无标志词的判断句。5、下列句子中,不是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陈涉者,阳城人也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C、莫我肯顾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者,……也”表示判断,是判断句;B项是陈述句,不是特殊句式;C项是倒装句,“我”做“顾”的宾语;D项省略句,后一句中省略主语“蛇”。6、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B、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C、尔贡包茅不入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为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即“再”后省略名词做动词的“鼓”;B项为省略句,第二个“曰”前省略了说话人“曾皙”;C项是倒装句,“包茅”为“不入”的宾语;D项为省略句,省略了分句,“然力足以至焉”后省略“而未至”。7、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忠而被谤,能无怨乎B、故内惑于郑袖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被”表被动;B项“于”表被动,“惑”的动作是由“郑袖”发出的;C项“见……于”表被动;D项“见”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拜见”。8、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为天下笑者,何也B、且焉置土石C、古之人不余欺也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为”表被动,属于被动句;B项是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焉”做“置”的宾语;C项是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余”做“欺”的宾语;D项是定语后置,“千里”是“马”的定语。B、C、D三项均为倒装句,故本题选A。9、下列句子中,不是状语后置的一项是()。A、得双石于潭上B、风乎舞雩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D、申之以孝悌之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是“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B项是“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C项是主谓倒装,“宜乎”放在句首,起强调作用;D项是介词“以”构成的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故本题选C。10、下列句子中,“为”不是文言特殊句式标志的一项是()。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何以汝为见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是被动句,“为”“见”用于动词前,表示被动;B项是判断句,“为”意为“是”,表示判断;C项是倒装句,“为”用在句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汝”作为“见”的宾语前置;D项是陈述句,“为”是动词,意为“担任”,不是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A、B、C三项均是文言特殊句式,故本题选D。11、下列句子中,不是固定句式的一项是()。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B、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C、宋何罪之有D、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得……乎”连用为固定句式,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能不……吗”;B项“有……者”连用为固定句式,意为“有个……人”;C项“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为宾语前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D项“有”意为“掌握、拥有”,“以”意为“用、通过”,不是“有……以”的固定句式。12、下列选项中,句式有别于其他三项的是()。A、忌不自信B、大王来何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宾语“自”前置;B项疑问代词“何”做宾语前置;C项“句读”“惑”宾语前置;D项为省略句,“伐”前省略“廉颇”。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的倒装句,D项为省略句,故本题选D。二、判断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13、“汤”是古今异义词,今义与古义比扩大了。()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古今异义有多种情况,“汤”字古义为热水,与今义完全不同,是词义转移而不是词义扩大。14、判断句不必同时包含标志词“者”“也”,但必有其一。()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判断句式有多种,用“者”或者“也”表示判断只是其中一类,其他还有用名词修饰名词、用副词加强语气、用动词“为”“是”等表示判断的句式。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6题,每题1.0分,共46分。)送孟东野序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呜。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呜。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呜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呜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呜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呜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呜。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呜。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呜。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呜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者奚以喜,其在下者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注]孟东野,即孟郊,唐代著名诗人。一生穷困潦倒,五十岁才考中进士.五十四岁任溧阳县尉。这篇文章是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写的一篇赠文。15、韩愈继承司马迁“发愤著书”的观点,于此文开篇提出___________,将“明道”与批判社会不公,抒发内心郁结结合起来。标准答案:不平则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B项“假”的意思是“借助”。17、本文是韩愈为勉励孟郊而写的一篇赠序,文章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言表述。标准答案: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作者通过勉励孟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标准答案:本文为勉励开解孟郊而作。孟郊“善鸣”却仕途坎坷,终生困顿。作者通过此赠文发出“不平则鸣”的观点,表达了对孟郊仕途坎坷遭遇的同情,含蓄指斥了统治者不重视人才,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之气,寄寓了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愤慨。(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2)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标准答案:(1)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是有不平的原因吧!(2)就其中好的来说,他们用文辞发出的声音清轻而虚浮,节奏短促而急迫,语言艳丽而哀婉,意志松弛而放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论贵粟疏晁错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日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20、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资”在此句中的意义为“积蓄”。21、下列“亡”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B、D三项“亡”为通假字,通“无”,意为“没有”;C项中的“亡”意为“逃亡”。22、本文论证方式的一大特色是大量运用对比论证,试举两例加以说明。标准答案:(1)将尧、禹、汤时“畜积多而备先具”,得以抵御多年的水旱灾害和汉初国内统一、土地人民之多、无水旱灾害但是却“畜积未及”做比较,指出“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引出必须“贵粟”观点。(2)将农夫耕作和生活的艰辛痛苦同商人的逸乐做比较,指出法律规定与现实社会的反差,皆因为君主的好恶所引起,进而提出统治者当“使民以粟为赏罚”,即“贵粟”。(言之成理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作者在多个对比论证之后,提出君王顺应民心有三个好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答案:主用足民赋少劝农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2)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标准答案:(1)老百姓呢,在于国君用什么办法来管理他们,(老百姓)追逐财利就好比水往低处流,不会选择方向。(2)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把粮食看得很贵重。把粮食看得贵重的办法.在于让老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25、与“终必不蒙见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文言文中多用“见”“为”“被”“于”等表被动。A、B、C三项皆为被动句,D项中“见”意为“拜见、谒见”,不表被动,因此本题选D。26、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事事”意为“做事”,第一个“事”名词活用为动词。27、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①句中的“蒙”意为“承蒙";②句中的“蒙”为“继承”。B项①句中的“具”意为“详细”;②句中的“具”意为“具备”。C项两句中的“特”都为“只、仅”的意思。D项①句中的“责”意为“责备”;②句中的“责”意为“索取”。28、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文章驳论的重点。标准答案:全文驳论的重点是针对司马光对变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作者逐条加以驳斥,揭露士大夫因循守旧、媚俗腐朽的本质,同时表明了自己变法的决心和意志。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茸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29、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乳”名词做动词,意为“用乳汁喂养”,属于词类活用。30、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竞”意为“自始至终”,此句中“竞日”指“终日”。其余三项均正确。31、归有光的散文以“平淡”取胜,以“情”见长。请指出文中的一两件小事,并说说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标准答案:(1)母亲叩门对儿子嘘寒问暖,极平淡的生活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和关怀;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回首往事,那亲切温馨之情中又蕴含着沉重的悲戚。(2)补记亡妻在阁子中的生活片段,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之情,衬托了作者今日生活的悲哀与凄凉。文字虽然平淡,却唱出了一曲人生的悲歌。(言之成理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标准答案:(1)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当空,照亮了半堵墙壁,桂树的影子错落有致,微风吹过,树影摇动,非常可爱。(2)我长时间卧病在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请人再次修缮南阁子,(修缮后)它的格局与之前稍有不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张自新传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榜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竞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耶?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日:“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3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忧”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担忧”;B项“怪”为意动用法,意为“以……为怪”;C项没词类活用现象;D项“败”为使动用法,意为“使……衰败”。3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B项“意气”指“意志与气概”。35、下列选项中,与“宰天下竞何如”中的“宰”意义相同的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宰天下竞何如”中的“宰”为“主宰、治理”的意思。A项中的“宰”有“治理、主宰”的意思;B项中的“宰”,泛指地方官;C项中的“宰"意为“坟墓”;D项中的“宰”意为“屠宰、宰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36、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张自新其人,说说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标准答案:张自新是一个科场失意、终身不得志的穷苦文人。他重视孝悌观念,继承父志,孝敬母亲,敬爱兄长;学习刻苦,悟性很高,为文有奇气;性格刚直,藐视纨绔子弟;胸有大志,然而却受尽嘲讽笞辱,郁郁而终。作者在赞扬张自新性格刚正,深切同情其不幸命运的同时,还寄托了对自身坎坷命运的感慨,读之让人同情。(言之成理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2)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标准答案:(1)(张自新)性格端正朴实,不重视外在的装扮。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笑嘲讽的,把他看作乡下人。(2)世上乘时得势、神情得意、自认为有才能的人,也应该反省自身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浣花溪记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圩,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38、文中提及“武侯祠”和“杜工部祠”,“武侯”和“杜工部”分别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标准答案:诸葛亮杜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9、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B项“周”作动词,意为“环绕、围绕”。4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两句中的“耳”可译为“而已、罢了”。B项①句中的“或”为“或者、或许”的意思;②句中的“或”为“有时”的意思。C项两句中的“则”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便”。D项两句中的“哉”表示感叹,相当于“啊”。故本题选B。41、找出文章结尾处的对比修辞,并说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标准答案:使客(朝廷派的使臣)的“冠盖稠浊,磬折喧溢”与作者的“是日清晨,偶然独往”做对比,表现了作者孤高傲岸的性格特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2)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标准答案:(1)深幽幽的呈现一片青碧色,有在城下回环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2)在穷困潦倒中奔波流离,仍然能够选择胜景之地栖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镌,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拔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一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进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4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中的“从”为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C项中的“趋”是“快走、跑”的意思;D项中的“更”是“相互、交替”的意思。B项解释正确。故本题选B。4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①句中的“耳”为语气词,表示肯定,意为“了”;②句中的“耳”为语气词,可译为“而已、罢了”。B项两句中的“且"都为副词,意为“将要”。C项①句中的“矣"为语气词,表肯定,意为“了”;②句中的“矣"为语气词,表示劝勉语气,可译为“吧”。D项①句中的“而”为连词,表转折,意为“却”;②句中的“而”为动词,意为“如同”。45、下列对原文内容及相关知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文章第三段写史可法治兵勤勉,意在强调左光斗的师魂和崇高精神对史可法的影响之大,侧面烘托出史可法胸怀天下、勤勉政事的光辉形象。4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2)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标准答案:(1)(史可法)拿着五十两银子,哭着同狱卒商量探监的方法,狱卒被他感动了。(2)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再不珍重自己的生命并且不明大义,谁来支撑国家大事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苏秦以连横说秦(节选)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滕履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饪,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蟥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椿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4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犁”通“黎”,意为“黑色”;B项没有通假字;C项“从”通“纵”,意为“合纵”;D项“伉”通“抗”,意为“匹敌”。4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D项“盖”通“盍”,与“何”同义,意为“怎么”。49、下列句子中,不包含名词做状语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C、D三项中的“庭”“风”“蛇”都是名词做状语,意义分别为“在庭院中”“在宫廷上”“像蛇一样”。故本题选B。5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两句中的“说”都是“游说、劝说”的意思。B项①句中给的“限”是“险阻”的意思;②句中的“限”是“指定的范围、限度”的意思。C项两句中的“发”都是“打开”的意思;D项两句中的“谢”都有“道歉、谢罪”的意思。5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2)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标准答案:(1)(苏秦)游说秦王的谏书呈上了多次但是他(连横)的主张仍然没有被(秦王)采纳,黑貂皮大衣穿破了,几百两铜(战国时代黄金指铜)也用完了。(2)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看作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害怕。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秦士录宋濂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鲡鲡如贯珠。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有邓伯翊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摔入,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杀伤我中国民。诸将军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止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云。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5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A项“拳”名词做动词,意为“用拳头击”;B项“贱”为形容词做动词,意为“轻视,看不起”;C项“箕”名词做状语,意为“像簸箕一样”;D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因此本题选D。5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两句中的“擘"都是“分开"的意思。B项①句中的“雅”意为“向来”;②句中的“雅”意为“文雅、高尚”。C项两句中的“劳”都有“慰劳、犒劳”的意思。D项两句中的“会”都是“恰逢”的意思。54、下列句子中,与“君终不我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题干中“我”做“从”的宾语,为宾语前置的倒装句。A项中的疑问代词“何”做“以”的宾语;B项人称代词“余”做“欺”的宾语;C项“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句读”做“知”的宾语,“惑”做“解”的宾语。A、B、D三项皆为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5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2)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标准答案:(1)(我)今日并非是想邀请你们陪着喝酒,只是想稍微吐露内心的不平之气罢了。(2)德王立即命人给予他(那些东西),暗中命令善于运用长矛的壮士五十人,从东城门骑马奔驰而出(去埋伏),然后派邓弼前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瘗①旅文王阳明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