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输设备项目工程组织与管理方案_第1页
智能传输设备项目工程组织与管理方案_第2页
智能传输设备项目工程组织与管理方案_第3页
智能传输设备项目工程组织与管理方案_第4页
智能传输设备项目工程组织与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传输设备项目

工程组织与管理方案

目录

一、试运行阶段业主和承包方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2

二、试运行阶段的工作内容...........................................4

三、施工质量验收管理的工作内容....................................5

四、质量保修期管理的工作内容......................................12

五、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成果........................................14

六、项目进度控制方法..............................................16

七、进度计划优化..................................................26

八、制定进度计划的方法............................................30

九、开标、评标与定标..............................................31

十、招标文件编制与发放............................................40

十一、工程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46

十二、招标投标管理的法律依据.....................................50

十三、货物招标应遵循的原则........................................53

十四、货物招标的特别规定..........................................54

十五、产业环境分析................................................60

十六、行业技术水平................................................61

十七、必要性分析..................................................62

十八、公司基本情况................................................62

十九、投资计划方案................................................64

建设投资估算表.....................................................65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66

流动资金估算表.....................................................68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69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70

二十、经济效益分析................................................71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72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73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75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77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79

一、试运行阶段业主和承包方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

(一)试运行准备阶段质量管理工作

1.编制试运行计划和方案。承包方负责编制试运行计划和操作手

册,明确试运行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和合格标准,业主方负责提供试运

行所需各种资源。业主方根据承包方的试运行计划和各种资源的供应

落实情况编制试运行方案,并取得承包方试运行经理的确认后发布实

施。对于采用专利技术或邀请有关单位参与试运行时,试运行方案还

应征求专利权人或邀请单位的意见,

2.落实准备工作。承包方负责试运行现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

现场清理、设备、管道内外部的清理以及电气、仪表等调试。确认各

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并达到规定的标准。业主方负责落实供应的资

源,包括原材料、备品配件、燃料、水、电的供应。承包方要检查其

质量和供应情况,以确认符合设计文件和试运行进度的要求。

3.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试运行范围内的安全设施(如禁区的设置、

系统之间的隔离、防毒、防火设施以及应急措施等)由业主方组织实

施,承包方应指导、检查、确认其符合安全和其他规定。

4.组织培训考核工作。试运行人员培训工作由业主方在承包方技

术指导下组织。业主应会同承包方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并颁

发证书。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承包方在运行前要予以检查和验证。

(二)试运行质量管理工作

1.组织实施试运行工作。每项试运行工作都由业主方组织和指挥

操作人员进行。承包方应予指导、监督并确认试运行结果。承包方协

助处理试运行出现的施工安装问题。其中重要设备的试运行应在制造

厂专家指导和监护下进行,其成员编人主要岗位,负责指导并协助排

除故障。使用专利技术时,专利权人也参加指导。

2.严格执行试运行方案。试运行操作和合格标准应遵循和符合试

运行方案的规定。

严格控制风险。试运行中风险较大,必须将安全工作置于首位,

循序渐进,不具备条件不得试运行,前一试运行工序的事故原因未查

明,缺陷未清除,不得进行下一工序的试运行,决不能使风险后移。

3.在试运行过程中,当发生不正常情况时,试运行指导人员应根

据现场情况进行判断,相应做出调整工艺条件、减负荷、停止试运的

决定。处理后应及时向业主报告。在紧急情况下,岗位人员具有紧急

停止试运的权力。发生事故后,试运行指导人员应果断处理,切断事

故源,防止事故扩大,并由责任方按国家规定及时提出事故报告。

4.做好试运行记录。所有试运行项目均需填写试运行质量记录,

并需承包方、业主的授权人员签字确认。试运行记录的格式、内容和

份数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业主应收集和保管试运行质量记录。承包

方保存的试运行质量记录由项目试运行经理组织收集、整理、编目和

归档。

5.编写试运行总结报告。试运行总结报告由承包方试运行项目经

理组织编制,经承包方、业主的授权人员共同签署确认。试运行总结

报告内容应包括试运行项目、日期、参加人员、简要过程、试运行结

论和存在的问题。报告的文字应简明扼要和准确。总结报告的格式和

份数由承包方提出,业主确认。

二、试运行阶段的工作内容

试运行是业主方和承包方的交接考核过程,因此,试运行工作由

业主方(包括作为业主代表的咨询工程师)和承包方合作进行,各方

职责在合同中约定。一般由业主方全面负责组织和指挥,承包方负责

指导和技术服务,包括编制试运行计划、操作手册、收集整理试运行

质量记录及编写试运行总结等。

试运行一般分为无负荷试车和投料试运行两个阶段。无负荷试车

必须在机械竣工完成并达到规定要求后进行,也称为竣工试验。无负

荷试车成功后,经业主和承包方检查确认具备投料试车条件后方能进

入投料试车运行阶段。

在各单项装置试车合格以后,进行联合投料试车。联合投料试车

的合格标准是打通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并达到设计要求。投料试

运行达到规定要求并稳定生产一段时间后开始生产考核。生产考核是

对项目质量特性全面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验收。

三、施工质量验收管理的工作内容

施工质量验收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从输出把关方面进

行质量管理。其内容包括施工过程的质量验收和施工项目竣工质量验

收。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验收是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

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

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

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施工项目竣工质量验收是工程质量管

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成果的全面检验。

(一)竣工验收条件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建设单位收到

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

行竣工验收。”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主要是指设计文件

所确定的、在承包合同“承包人承揽工程项目一览表”中载明的工作

范围。承包单位必须按合同约定,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上述工作内

容,使工程具有正常的使用功能。

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

资料是工程竣工验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档案

和资料:

(1)工程项目竣工报告;

(2)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名单;

(3)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

(4)设计变更通知单,技术变更核实单;

(5)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调查和处理资料;

(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施工日志;

(7)竣工图;

(8)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等;

(9)合同约定的其他资料。

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

告;

4.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

件;

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工程质量保修是指建设工程在

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后,在规定的保修期限内,因勘察设计、施工、材

料等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由责任方承担维修

费用并赔偿损失。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前签署工程质量

保修书,保修书是施工合同的附件。

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二)施工质量验收的标准

关于工程项目质量的验收,国家根据不同专业,分别发布了相应

的验收标准。2013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该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并作为

建筑工程各专业验收规范编制的统一准则。所谓建筑工程,是指通过

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线路、管道、设备等

的安装所形成的工程实体。该标准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规定主

要有:

1.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标准是:

(1)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2)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检验批是工程验收的最小单位,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

检验批是施工工程中条件相同并具有一定数量的材料、构配件或安装

项目,由于其质量基本均匀一致,因此可以作为检验的基础单位,并

按批验收。检验批验收包括两个方面:资料检查、主控项目和一般项

目检验。

资料反映了检验批从原材料到最终验收的各施工工序的操作依据、

检查情况记录以及保证质量所必须的管理制度等。对其完整性的检查,

实际是对过程控制的确认,这是检验批合格的前提。

检验批的合格质量主要取决于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检验结果。

主控项目是对检验批的基本质量起决定性影响的检验项目,因此,必

须全部符合有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这意味着主控项目不允许有不

符合要求的检验结果。鉴于主控项目对基本质量的决定性影响,必须

从严要求。

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是:

(1)所含检验批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在检验批验收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情况下,两

者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性质,只是批量的大小不同而已,将有关的检

验批验收汇集起来就构成分项工程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条

件比较简单,只要构成分项工程的各检验批的验收资料文件完整,并

且均已验收合格,则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3.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是:

(1)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有关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样检验结果

应符合相应规定;

(4)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是在所含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进行。分部工

程验收合格的条件是:首先,分部工程的各分项工程必须已验收合格

且相应的质量控制资料文件必须完整,这是验收的基本条件。此外,

由于各分项工程的性质不尽相同,因此分部工程不能简单地将各分项

工程组合进行验收,尚须增加两类检测项目。

4.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是:

(1)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所含分部工程中有关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

的检验资料应完整;

(4)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也称质量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

最后一次验收,也是最重要的验收。

5.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均应符合下列规

定:

(1)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2)符合GB50300—2013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6.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

位工程,严禁验收。

(三)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程序

和组织作了具体规定。

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

(1)检验批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专业工长等进行验收。

(2)分项工程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

人等进行验收。

(3)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

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

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设计单位项目负

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主体结构、节能分部工

程的验收。

(4)单位工程中的分包工程完工后,分包单位应对所承包的工程

项目进行自检,并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验收时,总包单

位应派人参加。分包单位应将所分包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整理完整,

并移交给总包单位。

(5)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检。总监

理工程师应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收。存在

施工质量问题时,应由施工单位整改。整改完毕后,由施工单位向建

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

(6)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

织监理、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2.施工质量验收的工作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

按下列要求进行:

(1)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2)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3)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4)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

试件及材料,应在进场时或施工中按规定进行见证检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

应形成验收文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6)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

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7)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四、质量保修期管理的工作内容

(一)质量保修制度

工程项目质量保修制度是指建设工程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后,在

规定的保修期限内,因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质量缺

陷,应当由施工承包单位负责维修、返工或更换,由责任单位负责赔

偿损失。质量缺陷是指工程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

设计文件以及合同中对质量的要求等。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建设工程承包单位在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时,应当向建

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质量保修书中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保修范围、

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并规定:“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

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

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质量保修制度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工程保修期,是根据《建

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施的质量保修制度,一般规定保修期在5年

以上。另一种称为缺陷责任期,是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实施的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其保修期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缺

陷责任期结束,发包方应把工程保修金返还给承包商。从保修期限来

看,工程保修期涵盖了缺陷责任期。

(二)质量保修期限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

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

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

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供热与

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

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三)质量保修期管理工作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规定,发包人与承包人应签订工程保

修期保修合同,确定质量保修范围、期限、责任与费用的计算方法。

承包人在工程保修期内应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实施相关服务工作。

在质量保修期内,工程咨询单位应督促承包人编制保修工作计划,

履行保修义务。保修工作计划应包括:主管保修的部门;执行保修工

作的责任者;保修与回访时间;保修工作内容。

五、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成果

(一)工作绩效信息

针对WBS组件,特别是工作包和控制账户,计算出进度偏差(SV)

与进度绩效指数(SPD),并记录在案,传达给项目干系人。

(二)进度预测

进度预测是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对项目未来的情况和事件进

行的估算或预计。随着项目执行,应该基于工作绩效信息,更新和重

新发布预测。这些信息包括项目的过去绩效和期望的未来绩效,以及

可能影响项目未来绩效的挣值绩效指数。

(三)变更请求

通过分析进度偏差,审查进展报告、绩效测量结果和项目范围或

进度调整情况,可能会对进度基准、范围基准和项目管理计划的其他

组成部分提出变更请求。

应该把变更请求提交给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审查和处理。预防

措施可包括推荐的变更,以消除或降低不利进度偏差的发生概率。

(四)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项目管理计划中需要更新的内容包括进度基准、进度管理计划以

及成本基准等。

(五)项目文件更新

需要更新的项目文件包括进度数据、项目进度计划和风险登记册

等。

(六)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需要更新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偏差的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

理由以及从项目进度控制中得到的其他经验教训。

六、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一)进度监测的系统过程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咨询工程师应经常地、定期地对进度计

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进度计划执行中的跟踪检查

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是计划执行信息的主要来源,

是进度分析和调整的依据。跟踪检查的主要工作是定期收集反映工程

实际进度的有关数据,收集的数据应当全面、真实、可靠,不完整或

不正确的进度数据将导致判断不准确或决策失误。为了全面、准确地

掌握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咨询工程师应认真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定期收集进度报表资料;(2)现场实地检查工程进展情况;(3)

定期召开现场会议。

实际进度数据的加工处理

为了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必须对收集到的实际进度

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与计划进度具有可比性的数据。例如,对检

查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的进度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确定本期

累计完成的工作量,本期已完成的工作量占计划总工作量的百分比等。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分析

将实际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工程实际执

行状况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距。常用的进度比较方法有趋势分析、关

键路径法和挣值管理。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检查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绩效是在改善

还是在恶化。图形分析技术有助于理解当前绩效,并与计划的完工日

期进行对比。

横道图比较法

横道图比较法是指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收集的数据,

经加工整理后直接用横道线平行绘于原计划的横道线下,进行实际进

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其特点是形象、直观。

工程项目中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不一定是匀速的。根据工程项目

中各项工作的进展是否匀速,可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际进度

与计划进度的比较:

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指在工程项目中每项工作在单位时间内

完成的任务量相等,此时,每项工作累计完成的任务量与时间成线性

关系,完成的任务量可以用实物工程量、劳动消耗量或费用支出表示,

或用其物理量的百分比表示。

非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指当工作在不同单位时间里的进展速

度不相等时,在用涂黑粗线表示工作实际进度的同时,还要标出其对

应时刻完成任务量的累计百分比,并将该百分比与其同时刻计划完成

任务量的累计百分比相比较,判断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关

系。

前锋线比较法

前锋线比较法是通过绘制某检查时刻工程项目实际进度前锋线,

进行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时标网络计

划。所谓前锋线,是指在原时标网络计划上,从检查时刻的时标点出

发,用点划线依次将各项工作实际进展位置点连接而成的折线。前锋

线比较法就是通过实际进度前锋线与原进度计划中各工作箭线交点的

位置来判断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进而判定该偏差对后续

工作及总工期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S形曲线比较法

s形曲线比较法是将项目的各检查时间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在S形曲

线图上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比较的一种偏差分析方法。

对大多数项目而言,在其开始实施阶段和将要完成的阶段,由于

准备工作及其他配合事项等因素的影响,其进展程度一般都较慢一点,

而在项目实施的中间阶段,一切趋于正常,进展程度也稍快一些。

通过将项目进度基准计划的S形曲线和实际S形曲线绘制在同一

张图上,可以得到项目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超前或拖后的时间,项目

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超额或拖欠的工作量完成情况。另外,还能进行

后续的进度预测。

香蕉曲线比较法

香蕉曲线是由两条S形曲线组合而成的闭合曲线。在一个坐标上,

绘制一条各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进度的S曲线(简称ES曲线),

再绘制一条各工作均按最迟开始时间安排进度的S曲线(简称LS曲

线),两条曲线形成香蕉状。在项目进度实施过程中,实际进度曲线

应当落在ES曲线和LS曲线包含的区域内。

利用香蕉曲线进行比较,所获得的信息和S形曲线基本一致,但

是由于它存在按照最早开始时间的计划曲线和最迟开始的计划曲线构

成的合理进度区域,从而使得判断实际进度是否偏离计划进度以及对

总工期是否会产生影响更为明确、直观。

列表比较法

当工程进度计划用非时标网络图表示时,可以采用列表比较法进

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这种方法是记录检查日期应该进行的

工作名称及其已经作业的时间,然后列表计算有关时间参数,并根据

工作总时差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的方法。

关键路径法

通过比较关键线路的进展情况来确定进度状态。关键线路上的差

异将对项目的结束日期产生直接影响。评估次关键路径上的工作进展

情况,有助于识别进度风险。

挣值管理

采用进度绩效测量指标,如进度偏差(SV)和进度绩效指数

(SPI),评价实际进度偏离初始进度基准的程度。总时差和最早结束

时间偏差也是评价项目时间绩效的基本指标。进度控制的重要工作包

括:分析偏离进度基准的原因与程度,评估这些偏差对未来工作的影

响,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例如,非关键线路上的某个

工作发生较长时间的延误,可能不会对整体项目进度产生影响;而某

个关键或次关键工作的稍许延误,却可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二)进度调整的系统过程

在项目进度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实际进度偏离计划进度,即出

现进度偏差时,必须认真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及其对后续工作及总工

期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有效的进度计划调整措施,确保进度目标

的实现。

分析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进度拖延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对进度拖延原

因分析可采用因果关系分析图、影响因素分析表,工程量、劳动效率

对比分析等方法,详细分析进度拖延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

量的大小。进度拖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

工程项目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

工程项目是一个多专业、多方面协调合作的复杂过程,如果政府

部门、业主、咨询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物资供应单位、贷款

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单位之间,以及土建、水电、通信、运输等各专

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必然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工程变更

边界条件的变化,如设计变更、设计错误、外界(如政府,上层

机构)对项目提出新的要求或限制。当工程项目在已施工的部分发现

一些问题或者由于业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必须进行工程变更时,会影

响设计工作进度。例如,材料代用、设备选用的失误将会导致原有工

程设计失效而重新进行设计。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及自然等方面的各种预见或不可

预见因素。政治方面有战争、内乱、罢工、拒付债务、制裁等;经济

方面有延迟付款、汇率浮动、换汇控制、通货膨胀、分包单位违约等;

技术方面有工程事故、试验失败、标准变化等;自然方面有地震、洪

水等。

工期及相关计划的失误和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计划工期及进度计划超出现实可能性;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如计

划部门与实施者之间,总、分包商之间,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缺少沟通、

工作脱节等等。

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影响到其后续工作和总工期

当某项工作发生实际进度偏差时,要分析该进度偏差是否影响到

其后续工作的进展以及是否影响了总工期,这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借助

网络计划进行判断。根据该项工作是否处于关键线路、其进度偏差是

否超过该项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来判断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

响。

进度计划调整

进度计划的调整措施包括调整工作的逻辑关系,增、减工作,调

整资源的投人,调整工作的持续时间等。

调整逻辑关系

当工程项目实施中产生的进度偏差影响到总工期,且有关工作的

逻辑关系允许改变时,可以改变关键线路和超过计划工期的非关键线

路上的有关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工作面及资源允许的情况下组织

流水作业是其中的典型方法。

增、减工作的调整方法

增、减工作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打乱原网络计划总的逻辑关系,只对局部逻辑关系进行调整。

在增减工作后应重新计算时间参数,分析对原网络计划的影响;

当对工期有影响时,应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计划工期不变。

调整资源的投入

当资源供应发生异常时,应采用资源优化方法对计划进行调整,

或采取应急措施,使其对工期的影响最小。

调整工作的持续时间

这种方法通过采取增加资源投入、提高劳动效率等措施来缩短某

些工作的持续时间,使工程进度加快,以保证按计划工期完成该项目。

这些被压缩了持续时间的工作是位于关键线路和超过计划工期的非关

键线路上的工作。如果某项工作进度拖延的时间超过其总时差,那么

无论它是否处于关键线路,都将会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产生影响,在

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对总工期的延误,应采取措施缩短关键线路上

后续工作的持续时间,并用工期优化的方法对原网络计划进行调整。

其调整方法视限制条件及其对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进度拖延的时间已超过其自由时差但未超过

其总时差

当一项工作拖延的时间未超过其自由时差时,这种拖延对后续工

作没有任何影响,该项工作仍可正常进行,不需为此再作什么调整;

当一项工作拖延的时间已超过其自由时差时,这种拖延对其后续工作

必有影响;然而,由于其拖延的时间尚未超过总时差,其后续工作还

有相应的自由时差来弥补这个拖延,所以,它对进度计划总工期并无

影响,但延误后续工作的开始时间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损失,如设计

工作拖延造成施工延迟,从而产生人员、机具的窝工浪费并由此引起

索赔和合同红纷。因此,寻求合理的调整方案,把进度拖延对后续工

作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是咨询工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进度拖延的时间超过其总时差

如果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进度拖延的时间超过其总时差,则无论

该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其实际进度都将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产生影

响。此时,进度计划的调整方法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项目总工期不允许拖延

如果工程项目必须按照原计划工期完成,则只能采取缩短关键线

路上后续工作持续时间的方法来达到调整计划的目的。这种方法实质

上就是前面所述的工期优化方法。

项目总工期允许拖延

如果项目总工期允许拖延,则此时只需以实际数据取代原计划数

据,并重新绘制实际进度检查日期之后的简化网络计划即可

项目总工期允许拖延的时间有限

如果项目总工期允许拖延,但允许拖延的时间有限。则当实际进

度拖延的时间超过此限制时,也需要对网络计划进行调整,以满足要

求。

具体的调整方法是以总工期的限制时间作为规定工期,对检查日

期之后尚未实施的网络计划进行工期优化,即通过缩短关键线路上后

续工作持续时间的方法来使总工期满足规定工期的要求。

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进度超前

在建设工程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工期目标,往往是综合考虑了各方

面因素而确定的合理工期。因此,时间上的任何变化,无论是进度拖

延还是超前,都可能造成其他目标的失控。如果这项工作超前完成对

后续工作的协调不会带来什么影响,这时无须对其进行调整。但当该

工作提前完成,会打乱对人、材、物等资源的合理安排,造成协调工

作的困难和项目实施费用的增加时,即应通过减少资源投入量或改变

资源分配的方法对其进度进行调整,使其进度减慢,以使不利影响减

少到最低程度。

(三)项目管理软件

项目管理软件能够跟踪和比较计划日期和实际日期的完成程度,

预测实际的或潜在的进度变更的后果,因此是进度计划控制的有力工

具。

七、进度计划优化

按上述方法编制的进度计划只是个初步方案,应在这个初步方案

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初步方案是否符合工期要求,还应按照既定目标

对初始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进度计划的优化方法有:工期优化、费

用优化和资源优化三种。

(一)工期优化

工期优化是指压缩计算工期以满足工期要求,或在一定条件下使

工期最短的过程。工期优化一般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进行。

1.计算网络计划中的时间参数,并找出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2.按要求工期计算应缩短的时间;

3.确定各关键工作能缩短的持续时间;

4.选择应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将其持续时间压至最短,并

重新计算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若被压缩的工作变成非关

键工作,则应延长其持续时间,使之仍为关键工作。选择应缩短持续

时间的关键工作应考虑下列因素;

1)缩短持续时间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

2)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

3)缩短持续时间增加费用最少的工作。

5.若计算工期仍超过要求工期,则重复上述2—4,直到满足工期

要求或工期已不能再缩短为止。

6.当所有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都已达到其能缩短的极限而工期仍

不满足要求时,应对计划的原技术、组织方案进行调整或对要求工期

重新审定。

(二)费用优化

费用优化又叫工期成本优化,是寻求最低成本的最短工期安排,

或按要求工期寻求最低成本的计划安排过程。

费用和时间的关系

在进行费用优化时,把工程费用分为两部分,一为直接费,如人

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等。若要缩短工期,可能需夜班工作

或在拥挤的工作面上工作,引起工效降低和直接费的增加。二为间接

费,例如企业管理费。如果缩短工期间接费将减少,由于两者对于工

期长短来说,具有相反的性质。

寻求最低费用和最优工期的过程一般由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网络

计划也可由手工完成,其基本思路是从网络计划的各工作持续时间和

费用的关系中,依次找出能使计划工期缩短而又能使直接费用增加最

少的工作,不断地缩短其持续时间,同时考虑其间接费用迭加,即可

求出工程总费用最低时的最优工期和工期指定时相应的最低费用。

2.费用优化的步骤

按照上述基本思路,费用优化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按工作的正常持续时间确定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2)计算各项工作的直接费用率。

直接费用率是指一项工作每缩短一个单位时间所需增加的直接费。

它等于最短时间直接费和正常时间直接费之差,再除以正常持续时间

与最短持续时间之差的商值。

(3)确定间接费用率。

间接费用率是指一项工作每缩短一个单位时间所减少的间接费。

它一般都是由各单位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而加以确定的。

(4)计算工程总费用。

(5)确定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

当只有一条关键线路时,应找出直接费用率最小的一项关键工作,

作为缩短持续时间的对象;当有多条关键线路时,应找出组合直接费

用率最小的一组关键工作,作为缩短持续时间的对象,并压缩相同的

时间。

(6)确定持续时间的缩短值。

确定持续时间缩短值的原则是:缩短时间的工作不得变为非关键

工作,其持续时间也不能小于其最短持续时间。

(7)计算关键工作持续时间缩短后增加的总费用。

工作持续时间压缩后,工期会相应缩短,项目的直接费会增加,

而间接费会减少。

(8)重复上述(5)〜(6)步骤,直至计算工期满足要求工期或

总费用不可降低为止。

(9)计算优化后的工程总费用。

(三)资源优化

工程项目中的资源包括人力、材料、动力、设备、机具、资金等。

资源的供应情况是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编制进度计划时

一定要以现有的资源条件为基础,通过改变工作的开始时间,使资源

按时间的分布符合优化目标。资源优化包括资源有限一工期最短的优

化及工期固定一资源均衡的优化。

1.资源有限一工期最短的优化

资源有限一工期最短的优化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以满足资源限制

条件并使工期延长最少。其调整步骤如下:

(1)计算网络计划每天资源需用量。

(2)从计划开始日期起,逐日检查每天资源需用量是否超过资源

限量,如果在整个工期内每天均能满足资源限量的要求,优化方案就

编制完成。否则必须进行计划调整。

(3)调整网络计划。对资源冲突的诸项工作做新的顺序安排。顺

序安排的选择标准是工期延长的时间最短。

(4)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出现优化方案为止。

2.工期固定一资源均衡的优化

工期固定一资源均衡的优化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在工期保持不

变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尽可能均衡的过程。

八、制定进度计划的方法

制定进度计划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关键线路法(CPM),

计划评审技术(PERT),图示评审技术(GERT)等。

关键线路法是计划中工作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肯定,且每项工

作只估算一个肯定的持续时间的网络计划技术。它是沿着项目进度网

络线路进行正向与反向分析,从而计算出所有计划工作理论上的最早

开始与完成时间、最迟开始与完成时间,不考虑资源限制。由此计算

而得到的最早开始与完成时间、最迟开始与完成时间不一定是项目的

进度表,他们只不过表明计划工作在给定的工作持续时间、逻辑关系、

时间提前与滞后量,以及其他已知制约条件下,应当安排的时间段与

长短计划评审技术是计划中工作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肯定,但每项

工作的持续时间不肯定,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时间估算,并对按期完成

项目的可能性做出评价的网络计划方法。PERT与CPM的根本区别在于

它使用了加权平均时间估算,做出来的进度安排计划要比CPM使用最

大可能估算做出的现实。

图示评审技术是工作和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工作的持续时间都

具有不肯定性(即某些工作可能根本不进行,而另一些工作则可能进

行多次)而按概率处理的网络计划技术。

九、开标、评标与定标

(一)开标

开标时间忆点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

开进行。开标地点也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开标应由招

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投标人少

于3个的,不得开标,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投标人对开标有异议的,

应当在开标现场提出,招标人应当当场作出答复,并制作记录。

投标人或其授权代表有权出席开标会,也可以自主决定不参加开

标会。

开标程序

开标时,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

人员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

容。招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所有投

标文件,都应当当众予以拆封、宣读。开标过程应当记录,并存档备

查。

拒收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应当拒收:

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提交的投标文件;

逾期送达;

未按招标文件要求密封。

(二)评标

评标委员会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

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

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

少于成员总数的2/3。专家应当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

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由招标人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的专

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确定;一般招标项目可以采取随机抽

取方式,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或者国家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采取

随机抽取方式确定的专家难以保证胜任的,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

的应当更换。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评

标分为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两个阶段进行。

初步评审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

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招标文件中没有规定的标准和方法不得作为评标

的依据。评标委员会可以书面方式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

确、对同类问题表述不一致或者有明显文字和计算错误的内容作必要

的澄清、说明或补正。澄清、说明或者补正应以书面方式进行并不得

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评标委员会不

得向投标人提出带有暗示性或诱导性的问题,或向其明确投标文件中

的遗漏和错误。

评标委员会在对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进行报价评估时,

除招标文件另有约定外,应当进行修正:用数字表示的数额与用文字

表示的数额不一致时,以文字数额为准;单价与工程量的乘积与总价

之间不一致时,以单价为准,若单价有明显的小数点错位,应以总价

为准,并修改单价。调整后的报价经投标人确认后产生约束力。投标

文件中没有列入的价格和优惠条件在评标时不予考虑。

投标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

(1)投标文件未经投标单位盖章和单位负责人签字;

(2)投标联合体没有提交共同投标协议;

(3)投标人不符合国家或者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

(4)同一投标人提交两个以上不同的投标文件或者投标报价,但

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备选投标的除外;

(5)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或者高于招标文件设定的最高投标限价;

(6)投标文件没有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

(7)投标人有串通投标、弄虚作假、行贿等违法行为。

详细评审

经初步评审合格的投标文件,进入到详细评审阶段。评标委员会

应当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其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

作进一步评审、比较。评标方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

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

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采用经评审的最

低投标价法的,评标委员会应当根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价格调整

方法,对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以及投标文件的商务部分作必要的价

格调整。根据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

求,并且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的投标,应当推荐为中标候选人。中标

人的投标应当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但评标委员会无

需对投标文件的技术部分进行价格折算。根据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完成详细评审后,评标委员会应当拟定一份“标价比较表”,连同书

面评标报告提交招标人。”标价比较表”应当载明投标人的投标报价、

对商务偏差的价格调整和说明以及经评审的最终投标价。

综合评估法。不宜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招标项目,应当

采取综合评估法评审。根据综合评估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

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的投标,应当推荐为中标候选人。衡量投标

文件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评价标准,可以采取

折算为货币的方法、打分的方法或者其他方法。需量化的因素及其权

重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评标委员会对各个评审因素进行量化

时,应当将量化指标建立在同一基础或者同一标准上,使各投标文件

具有可比性。对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进行量化后,评标委员会应当对

这两部分的量化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出每一投标的综合评估价或者综

合评估分。根据综合评估法完成评标后,评标委员会应当拟定一份

“综合评估比较表”,连同书面评标报告提交招标人。“综合评估比

较表”应当载明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所作的任何修正、对商务偏差的

调整、对技术偏差的调整、对各评审因素的评估以及对每一投标的最

终评审结果。

对于投标人提交的优越于招标文件中技术标准的备选投标方案所

产生的附加收益,不得考虑进评标价中。符合招标文件的基本技术要

求且评标价最低或综合评分最高的投标人,其所提交的备选方案方可

予以考虑。

延长投标有效期

评标和定标应当在投标有效期内完成。不能在投标有效期内完成

评标和定标的,招标人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投标人延长投标有效

期。投标人同意延长的,不得要求或被允许修改其投标文件的实质性

内容,但应当相应延长其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投标人拒绝延长的,

其投标失效,但投标人有权收回其投标保证金。因延长投标有效期造

成投标人损失的,招标人应当给予补偿,但因不可抗力需要延长投标

有效期的除外。

提交评标报告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抄送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评标报告应当如实记载以下内容:

基本情况和数据表;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开标记录;

符合要求的投标一览表;

否决投标的情况说明;

评标标准、评标方法或者评标因素一览表;

经评审的价格或者评分比较一览表;

经评审的投标人排序;

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名单与签订合同前要处理的事宜;

澄清、说明、补正事项纪要。

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应当不超过3个,并标明排列顺序。

评标报告由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对评标结论持有异议的评

标委员会成员可以书面方式阐述其不同意见和理由。评标委员会成员

拒绝在评标报告上签字且不陈述其不同意见和理由的,视为同意评标

结论。评标委员会应当对此作出书面说明并记录在案。向招标人提交

书面评标报告后,评标委员会应将评标过程中使用的文件、表格以及

其他资料即时归还招标人。

(三)定标

评标结果和中标结果公示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

日内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

系人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中标候

选人公示期间提出。招标人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作出答复;

作出答复前,应当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中标候选人公示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中标候选人排序、名称、投标报价、质量、工期(交货期),以

及评标情况;

中标候选人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承诺的项目负责人姓名及其相关证

书名称和编号;中标候选人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资格能力条件;

提出异议的渠道和方式;

招标文件规定公示的其他内容。

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中标结果公示应当载明中标人名称。

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中标候选人公示和中标结果公示应当在“中

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或者项目所在地省级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

务平台发布。

确定中标人

评标委员会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后,招标人最迟应当在投标有效期

结束前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

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

人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

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不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

交履约保证金,或者被查实存在影响中标结果的违法行为等情形,不

符合中标条件的,招标人可以按照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中标候选人名单

排序依次确定其他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也可以重新招标。

招标人不得向中标人提出压低报价、增加工作量、缩短工期或其

他违背中标人意愿的要求,以此作为发出中标通知书和签订合同的条

件。招标人全部或者部分使用非中标单位投标文件中的技术成果或技

术方案时,需征得其书面同意,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中标通知书

由招标人发出,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

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

法律责任。

(四)提交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

为了有效监督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

的问题,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发出中标通知

书之日起15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应当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招标范围;

招标方式和发布招标公告的媒介;

招标文件中投标人须知、技术条款、评标标准和方法、合同主要

条款等内容;

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评标报告;

中标结果。

十、招标文件编制与发放

招标文件是招标人向投标人发出的,向其提供编写投标文件所需

的资料,并说明招标项目情况、招标投标规则和程序等内容的书面文

件。一般情况下,在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前,招标人或其

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应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编制招标文件。

(一)招标文件编制原则

招标文件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原则和要求:

(1)招标文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的规定,避免出现招标文件发售、澄清或者修改、投标文件递交时限

少于法定时限等情况。

(2)招标文件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以不合理的

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3)招标文件必须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招标人向投标人提供的工

程情况,特别是工程项目的审批、资金来源和落实等情况,都要确保

真实和可靠。

(4)招标文件内容应当完整,文字应当严谨、规范,避免出现文件

前后不一致、条款存在歧义或者重大漏洞等现象,损害招投标当事人

的利益。例如,招标文件介绍的工程情况和提出的要求,必须与资格

预审文件的内容相一致;招标文件要能清楚地反映工程的规模、性质、

商务和技术要求等内容,设计图纸应与技术规范或技术要求相一致,

使招标文件系统、完整、准确。

(5)招标文件应当针对招标项目技术、经济特点和实际需求编制,

拟订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和评标办法要保证充分竞争及科学择优,合同

条款要考虑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风险的合理分担、招标人对项目风险

的管理能力和意愿等因素。

(二)招标文件内容

主要内容

招标人根据施工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

一般包括下列

内容:

(1)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

(2)投标人须知;

(3)合同主要条款;

(4)投标文件格式;

(5)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应当提供工程量清单;

(6)技术条款;

(7)设计图纸;

(8)评标标准和方法;

(9)投标辅助材料。

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并用醒目的方

式标明。招标人可以要求投标人在提交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要求的投标

文件外,提交备选投标方案,但应当在招标文件中做出说明,并提出

相应的评审和比较办法。施工招标项目工期较长的,招标文件中可以

规定工程造价指数体系、价格调整因素和调整方法。

招标人编制的招标文件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影响潜在投标人投标的,依

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应当在修改招标文件后重新招标。

技术指标

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均不得

要求或标明某一特定的专利、商标、名称、设计、原产地或生产供应

者,不得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如果必须引用某

一生产供应者的技术标准才能准确或清楚地说明拟招标项目的技术标

准时,则应当在参照后面加上“或相当于”的字样。

标段划分

施工招标项目需要划分标段、确定工期的,招标人应当合理划分

标段、确定工期,并在招标文件中载明。对工程技术上紧密相连、不

可分割的单位工程不得分割标段。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标段或工期

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项目

的招标人不得利用划分标段规避招标。

投标有效期

招标文件应当规定一个适当的投标有效期,以保证招标人有足够

的时间完成评标和与中标人签订合同。投标有效期从投标人提交投标

文件截止之日起计算。在原投标有效期结束前,出现特殊情况的,招

标人可以书面形式要求所有投标人延长投标有效期。投标人同意延长

的,不得要求或被允许修改其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但应当相应延

长其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投标人拒绝延长的,其投标失效,但投标

人有权收回其投标保证金。因延长投标有效期造成投标人损失的,招

标人应当给予补偿,但因不可抗力需要延长投标有效期的除外。

(三)招标文件发放

发放形式

招标人应当按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向合

格的投标申请人发放招标文件。招标人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

介发布招标文件,也可以通过出售方式发布书面招标文件。通过信息

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的招标文件与书面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但出现不一致时以书面招标文件为准。招标人应当保持书面招标文件

原始正本的完好。

发放时限

自招标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5日。

招标文件售出后,不予退还。

文件收费

对招标文件的收费应当限于补偿印刷、邮寄的成本支出,不得以

营利为目的。对于所附的设计文件,招标人可以向投标人酌收押金;

对于开标后投标人退还设计文件的,招标人应当向投标人退还押金。

投标文件编制时间

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依法必

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

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

(四)招标文件的澄清和修改

招标人可以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澄清

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投标文件编制的,招标人应当在投标截止时

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不

足15日的,招标人应当顺延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五)对招标文件的异议

潜在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招标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投

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招标人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作出答

复;作出答复前,应当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十一、工程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

(一)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

《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

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

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

目;

(2)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3)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二)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范围

国务院批准的《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中,对《招标投标法》

第三条规定的(二)、(三)项包括的范围作了具体规定;国务院批

准的《必须招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范围规定》中,对《招标

投标法》第三条规定的(一)项包括的范围作了具体规定:

(1)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茵家融资的项目包括:

1)使用预算资金2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且该资金占投资额10%以

上的项目;

2)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金,并且该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

的项目。

(2)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包括:

1)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项

目;

2)使用外国政府及其机构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3)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

目,必须招标的具体范围包括:

1)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基础设施项目;

2)铁路、公路、管道、水运,以及公共航空和A1级通用机场等交

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

3)电信枢纽、通信信息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项目;

4)防洪、灌溉、排涝、引(供)水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

5)城市轨道交通等城建项目。

如果某项目资金来源既不属于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

者国家融资,又不属于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

但该项目为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

项目,则该项目属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范围。

(三)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规模标准

上述(1)至(3)项规定范围内的项目,其勘察、设计、施工、监

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

的,必须招标:

(1)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400万元人民币以上;

(2)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

民币以上;

(3)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OO万

元人民币以上。

同一项目中可以合并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

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合同估算价合计达到前款规定

标准的,必须招标。

工程建设项目符合上述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的,必须通过招标选择

施工承包商、货物供应商以及服务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

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根据《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全国执行统一的必须招标的

项目范围和规模标准,不再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扩大

必须招标的项目范围或缩小必须招标的规模标准。

(四)总承包招标

招标人可以依法对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全部或

者部分实行总承包招标。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总承包范围内的工程、

货物、服务,属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范围且达到国家规定规模

标准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暂估价是指总承包招标时不能确定价格

而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暂时估定的工程、货物、服务的金额。

(五)两阶段招标

对技术复杂或者无法精确拟定技术规格的项目,招标人可以分两

阶段进行招标。第一阶段,投标人按照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的要

求提交不带报价的技术建议,招标人根据投标人提交的技术建议确定

技术标准和要求,编制招标文件。第二阶段,招标人向在第一阶段提

交技术建议的投标人提供招标文件,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

包括最终技术方案和投标报价的投标文件。招标人要求投标人提交投

标保证金的,应当在第二阶段提出。

(六)可以不进行招标的项目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

行招标:

(1)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或者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

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等特殊情况,不适宜进行招标;

(2)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

(3)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

(4)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

生产或者提供;

(5)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

者功能配套要求;

(6)国家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十二、招标投标管理的法律依据

1999年8月3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于

2000年1月1日起施行,2017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一次会议进行了修正。2011年11月30日,国务院第183次常

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

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于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7

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

订,根据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令第698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

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一)《招标投标法》

立法目的

招标投标立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市场平等竞争秩序,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个根本目的出发,《招标投标法》的直接立

法目的主要包括: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障投资资金有效使用,提高

经济效益,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适用对象

《招标投标法》的适用对象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工

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其中,工程

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