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论语>十二章》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__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
④逾矩
逾:________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论语》中很多语句都已逐步演化并固定成为成语,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4.从《<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二、阅读《论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B.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C.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你认同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那么,孔子的交友原则是怎样的呢?请联系上面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一谈。[链接材料]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①、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摘自《论语·季氏篇》)[注释]①直:公正合理,正直。②谅:诚信。③便辟:指谄媚逢迎。④善柔:指阿谀奉承(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⑤便佞:指巧言善辩。三、阅读《论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十二章》节选)9.给下面加点字注音。(1)一箪食
(2)曲肱而枕之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①博学而笃志
②人不堪其忧11.翻译下面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1)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选文中“_______,_______。”与其表意相同,都表达了君子对_________的正确态度。(2)学校准备在操场的草坪布置一个石刻,请你从选文中提取一个内容,你会选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3)传不习乎__________
(4)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5.选文④意在强调什么的重要性?16.选文⑤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yùn) B.吾日三省吾身(shěng)C.友人惭(cán) D.太丘舍去(shě)18.解释下列加点词⑴不亦说乎?()⑵相委而去()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⑷元方入门不顾()19.读了【甲】【乙】文段,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六、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文后各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①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②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③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④。”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④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藜羹:泛指粗劣的食物。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佯:假装。④馈:向尊长进食。⑤炱(tái):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②额回对曰____________21.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向者煤炱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面饭之。22.与“择其善着而从之”中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思而不学则殆 C.三十而立 D.敏而好学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24.孔子和颜回的故事给予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七、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①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③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李生论善学》)【注】①恶:全,都。②志:记。③冀闻:希望听到。④迨(dài)年事蹉跎: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蹉跎:光阴消逝。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3)王生益愠____________(4)诲人不倦____________26.找出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28.这两篇文章都讲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孔子和李生认为什么样的读书人才是“善学者”?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乙】孔子穷①乎陈蔡之间藜羹②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③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④其甑⑤中而食之。选间⑥,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⑦。”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①穷:贫困。②藜羹(lígēnɡ):粗劣的食物。③爨(cuàn):烧火做饭。④攫:用手抓取。⑤甑(zènɡ):古代蒸食用的炊具。⑥选间:一会儿。⑦馈:向尊者进食叫馈。29.解释加点的词语。(1)在陋巷()
(2)贤哉()(3)颜回索米()
(4)弃食不祥()3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孔子佯装为不见之32.【甲】文中孔子夸奖颜回具有怎样的品质?【乙】文中通过颜回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联系你自身的实际谈谈颜回在做人方面给你有哪些启示。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论语》十二章)【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择《史记·孔子世家》)【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3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温和) B.学而时习之(温习)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D.当时则荣(荣耀)34.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学者宗之C.学而时习之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D.不亦说乎
诣太守,说如此35.对有关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B.甲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是表示确数。C.乙文中“折中于夫子”中的“折中”可解释为:取正;调节,使之适中,现多指协调不同意见,使各方都能接受。这里指以孔子为榜样。D.乙文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司马迁引用《诗经》的诗句来赞美孔子崇高的德行。“高山景行”是一个成语,比喻行为正大光明。3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37.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者们敬仰孔子的原因。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3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___(3)不逾矩
逾:_________(4)门人益亲
益:_________3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弟子孰为好学?40.甲文段中,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段中,颜回好学的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41.甲、乙两文中,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答案及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__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
④逾矩
逾:________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论语》中很多语句都已逐步演化并固定成为成语,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4.从《<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答案】
愠:生气,发怒。
省:自我检查、反省。
信:诚信。
逾:越过。
(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2)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示例:温故知新,择善而从,博学笃志。
4.示例:“温故而知新”,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认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发怒;(2)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3)句意为: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诚信;(4)句意为:越过法度。逾:越过。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温故,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为,做。(2)句重点词语: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成语的识记。结合理解积累可知,由“温故而知新”演化成: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由“择其善者而从之”演化成: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由“逝者如斯夫”演化成:逝者如斯,指时间就像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由“博学而笃志”演化成:博学笃志,指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据此总结作答即可。4.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在《论语》十二章中任选一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启发,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二、阅读《论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B.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C.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你认同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那么,孔子的交友原则是怎样的呢?请联系上面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一谈。[链接材料]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①、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摘自《论语·季氏篇》)[注释]①直:公正合理,正直。②谅:诚信。③便辟:指谄媚逢迎。④善柔:指阿谀奉承(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⑤便佞:指巧言善辩。【答案】5.A
6.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7.示例: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即把学习当作乐趣。因为“知之”只是一般的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完全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或者乐之才能完全沉浸其中,钻研学问,有所成就;或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陶醉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获得成就。)
8.孔子认为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最起码要结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因为好的朋友正直、诚信、知识广博,能给我们自身的成长带来很多帮助,而不好的朋友却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解释不正确。“学而时习之”语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而非“时常”。故选A。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温:温习。故:旧的知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新:新的领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以:凭。为:做。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知,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孔子通过“‘知之”“好之”“乐之”,把一般了解、较为热情和富有兴趣进行对比,从而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告诉我们对待学习只有真正爱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所成就。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知,孔子乐于交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访,看做是快乐的事。根据[链接材料]“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可知,孔子把“有”分成两类:益友和损友,之所以在“友”之前加“益”“损”,是因为他认为结交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朋友对自己有帮助,结交谄媚逢迎、阿谀奉承、巧言善辩的朋友,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链接材料]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表面柔顺而内心奸诈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三、阅读《论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十二章》节选)9.给下面加点字注音。(1)一箪食
(2)曲肱而枕之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①博学而笃志
②人不堪其忧11.翻译下面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1)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选文中“_______,_______。”与其表意相同,都表达了君子对_________的正确态度。(2)学校准备在操场的草坪布置一个石刻,请你从选文中提取一个内容,你会选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答案】(1)dān(2)qū
(1)笃:坚定
(2)堪:能忍受
11.(1)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2)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2.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富贵
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适合在学校放置,出自原文即可,示例:博学、笃志、乐学、博学笃志、好学乐学、择善而从、温故知新等。【解析】9.考查字词注音能力。箪——dān,意思是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曲——qū,意思是弯曲。10.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2)句意为: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11.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三人行,多个人同行;必,必定;师,老师。(2)句重点词语: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志,志向。12.(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意思是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选文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这两句表意相同,都表达了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据此总结作答。(2)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理解。适合在学校放置,出自原文即可。示例:博学笃志。出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参考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3)传不习乎__________
(4)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5.选文④意在强调什么的重要性?16.选文⑤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
按时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好的方面,优点
14.(1)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15.意在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6.比喻,以流水的日夜不停和一去不复返喻时间的飞逝,表达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学而时习之:学习之后又按时去复习、实习。时:名词活用为状语,按时。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信:诚信。(3)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4)择其善者而从之: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1)人:别人,人家。知:了解。而:连词,表转折,却。愠:生气,发怒。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2)三人:虚指,多人。师:老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1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知,这里把“知之”“好之”“乐之”做了排序,对于学习而言,“乐之”是最好的,“乐之”的意思是以学习为兴趣,即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16.本题考查修辞赏析。结合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可知,这里是把流水的日夜不停和一去不复返比喻成时间的飞逝,突出时间流逝的快、一去不返的特点,进而表达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按时去复习、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yùn) B.吾日三省吾身(shěng)C.友人惭(cán) D.太丘舍去(shě)18.解释下列加点词⑴不亦说乎?()⑵相委而去()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⑷元方入门不顾()19.读了【甲】【乙】文段,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答案】B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去:离开。
信:诚信。
顾:回头看。
19.第一要守信用,不能失信于朋友;第二要注重礼节,不要失礼。【解析】17.考查字音的理解和辨析。B.省——xǐng,本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反省;故选B。18.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不也是很快乐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2)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3)句意为: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诚信;(4)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19.考查对文章的感悟。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认识。由甲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理解,对待朋友要真诚、热情;“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有信用;乙文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展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启示我们,对待朋友要有谦卑有礼。可据此作答。【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六、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文后各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①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②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③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④。”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④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藜羹:泛指粗劣的食物。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佯:假装。④馈:向尊长进食。⑤炱(tái):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②额回对曰____________21.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向者煤炱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面饭之。22.与“择其善着而从之”中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思而不学则殆 C.三十而立 D.敏而好学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24.孔子和颜回的故事给予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要分析。【答案】20.
生气,恼怒
应答,回答
21.向者煤炱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22.A
23.①译文:别人不能忍受这种忧愁,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②译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恭敬地请孔子吃饭。
24.示例一:“眼见者可能并不为实”,就像文中孔子对颜回的误解。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作深入的了解,不要轻易地用自己所谓的“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联系生活略)示例二:孔子在误会颜回背着自己抓饭吃后认为颜回不敬,当了解事情真相后能深刻反省,反思“知人不易”,他善于从寻常琐事中汲取智慧,值得我们学习。(联系生活略)示例三:颜回面对孔子的误解,能耐心解释,真正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值得我们学习。【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字词。①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道自己却不觉得生气;愠:生气;②颜回对曰:颜回回答说;对:应答,回答。2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由题意可知句子的含义为: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所以断句应该是根据含义进行断开:向者煤炱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2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含义。择其善着而从之: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而:于是,就,是顺承关系。A.学而时习之:学习之后应该经常复习;而:表示顺承关系;B.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却不学习是有害的;而:但是,表示转折关系;C.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而:表示无意义;D.敏而好学:聪明并且好学;而:表示并列关系;故选A。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即可:①堪:忍受;②少顷:一会儿;谒:请。2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由乙文“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可知孔子误会颜回背着自己吃饭,由后来可知是误会了颜回;所以告诉我们眼见并非为实,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多方考察和研究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判断,接近事实真相。由乙文“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可知孔子知道自己误会颜回之后反思人容易被眼前景象所欺骗,所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应该知道认识一个人是需要很多的了解的,不能够轻易下结论。由乙文“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可知颜回的品性,被自己的老师误会,还是会想着进行解释,没有表现出来生气。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在受到他人的误解时,可以很好地进行努力解释,不要选择故意置气。【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乙】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过了一会,食物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能这样,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孔子和颜回的故事给予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七、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①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③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李生论善学》)【注】①恶:全,都。②志:记。③冀闻:希望听到。④迨(dài)年事蹉跎: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蹉跎:光阴消逝。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3)王生益愠____________(4)诲人不倦____________26.找出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28.这两篇文章都讲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孔子和李生认为什么样的读书人才是“善学者”?【答案】
说:同“悦”,愉快。
故:学过的知识。
愠:生气,恼怒。
诲:教导。
B
27.(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听到好的道理。(真理)
28.(1)学习方法;(2)善学者: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解析】2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1)句意:不也很快乐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3)句意:王生更恼火。愠:生气,恼怒;(4)句意:教导别人却不倦怠。诲:教导。26.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A.代词,学过的知识;B.助词,的;C.代词,优点;D.代词,他;故选B。2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而,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善学者,善于学习的人。择,选择。冀,希望。28.考查比较阅读。第一问:甲文中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提到了学习方法,学习要时常复习,温习旧的知识有新的理解,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乙文中“盖学贵善思”“择善而从之”都提到了学习方法,要善于思考,要选择别人的优点学习。第二问: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甲文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耻下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和乙文中的“盖学贵善思”“择善而从之”可知,两人认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的读书人才是“善学者”。【参考译文】:【甲】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孔子说:“他聪明好学,能谦虚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所以给他‘文’的谥号。”孔子说:“默默地把所学的知识记在心中,勤奋学习却不满足,教导别人却不倦怠,我能有什么呢?”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乙】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乙】孔子穷①乎陈蔡之间藜羹②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③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④其甑⑤中而食之。选间⑥,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⑦。”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①穷:贫困。②藜羹(lígēnɡ):粗劣的食物。③爨(cuàn):烧火做饭。④攫:用手抓取。⑤甑(zènɡ):古代蒸食用的炊具。⑥选间:一会儿。⑦馈:向尊者进食叫馈。29.解释加点的词语。(1)在陋巷()
(2)贤哉()(3)颜回索米()
(4)弃食不祥()3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孔子佯装为不见之32.【甲】文中孔子夸奖颜回具有怎样的品质?【乙】文中通过颜回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联系你自身的实际谈谈颜回在做人方面给你有哪些启示。【答案】
简陋
品质高尚
索要,讨要
丢弃,扔掉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1)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2)孔子故意假装没有看见。
32.安贫乐道;颜回是一个勤劳、节俭、诚实、虔诚的人。结合颜回的品质谈出个人的感受即可。【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陋:简陋。(2)句意为:真是个大贤人啊。贤:品质高尚。(3)句意为:颜回出去讨米。索:索要,讨要。(4)句意为:抓出来丢掉的话太糟蹋粮食。弃:丢弃,扔掉。3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孔子(周游列国)到陈国和蔡国之间,连野菜汤都喝不上,七天都吃不上米饭。分析句意可知,“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是“穷乎”的具体表现。故断句为: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3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不堪,不能忍受。其,这种。改,改变。(2)佯装,假装。不见之,没有看见。32.第一问: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甲文中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品质。第二问: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可知,颜回是一个勤劳的人。根据“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可知,他是一个节俭的人。根据“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可知,颜回是一个诚实的人。根据“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可知,他是一个虔诚的人。第三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们应该像颜回一样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人只有诚实,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与认可,才能有所成就。【参考译文】:【甲】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乙】孔子(周游列国)到陈国和蔡国之间,连野菜汤都喝不上,七天都吃不上米饭。白天睡觉保存体力,弟子颜回出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米饭快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米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说:“刚刚梦见我的父亲,这一锅米饭还没动过,先拿来供奉先人之后我们再吃。”颜回回答道:“不行,刚刚煮饭时碳灰飘进了锅里,抓出来丢掉的话太糟蹋粮食,我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都说眼见为实,但眼见不一定为实;都说遵从自己的内心,但内心往往也会欺骗自己。弟子们记住,了解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论语》十二章)【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择《史记·孔子世家》)【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3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温和) B.学而时习之(温习)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D.当时则荣(荣耀)34.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学者宗之C.学而时习之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D.不亦说乎
诣太守,说如此35.对有关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B.甲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是表示确数。C.乙文中“折中于夫子”中的“折中”可解释为:取正;调节,使之适中,现多指协调不同意见,使各方都能接受。这里指以孔子为榜样。D.乙文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司马迁引用《诗经》的诗句来赞美孔子崇高的德行。“高山景行”是一个成语,比喻行为正大光明。3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37.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者们敬仰孔子的原因。【答案】A
34.C
35.B
(1)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向他们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意对即可)(2)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意对即可)
37.因为孔子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宽厚大度的待人胸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情怀,所以,学者们都很敬仰他。【解析】33.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有误,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愠,生气,恼怒;故选A。34.考查对虚词的辨析。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代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代词,代孔子;C.都是动词,温习、练习;D.形容词,同“悦”,愉快/动词,告诉,报告;故选C。3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有误,甲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表示虚数(约数),极言很多,此句中泛指几个人;故选B。3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从,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其,代词,指代他们;②诸,众,许多;以时,按时;习,练习。3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出租车承包业务培训与发展合同
- 冷藏商品购销合同范本
- 二手环卫车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吊车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协议
- 机房网络攻击预警及响应系统的构建
- 2025年石英玻璃挡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门卫保洁合同范本
- 根据业务计划制定财务计划
- 冷冻食品购货合同范本
- 河北改造计划暂停
- 某道路拓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第一章染整工厂设计
- 上虞市化工、印染企业名单-企业负责人信息及联系方式
- DL-T 736-2021 农村电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规程
- YS/T 431-2009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
- SB/T 10439-2007酱腌菜
- 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主要设备设施布局和操作流程文件
-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 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资料课件
-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
- 酒店员工奖惩管理规章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