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平泉市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承德市平泉市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承德市平泉市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承德市平泉市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承德市平泉市回民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A北京西南周口店 B.浙江余姚河姆渡 C.陕西西安半坡村 D.云南元谋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是元谋人,要体验其生活应该去云南元谋县。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选项D符合题意;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河姆渡聚落距今7000年,选项B不符合题意;半坡聚落距今6000年,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2.阅读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相关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代表,它的遗址中,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故B符合题意;元谋人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古人类,河姆渡人、半坡人处于新石器时代,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3.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既有严整的宫殿建筑群,又有简朴的平民生活区。依据二里头遗址可推测夏朝A.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D.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带。可知题干是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故选项A符合题意;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没有史料证明其是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夏王朝已经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题干不能反映夏朝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4.当你读到“周王”、“血缘”、“功臣”、“诸侯”这些词语时,你马上联想到的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周王”、“血缘”、“功臣”、“诸侯”并结合所学可知与分封制有关,故选B;禅让制和“周王”无关,排除A;郡县制和科举制中都没有“诸侯”,排除CD。5.把历史知识编成歌谣和顺口溜,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又能帮助记忆,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夏桀本是悍戾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歌谣中反映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国人暴动 B.朝代更迭 C.国力衰亡 D.国王残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夏桀本是悍戾君……商纣暴虐施炮烙……周王无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他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部落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可知歌谣中反映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王残暴。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6.殷墟某商代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工具、兵器等,种类齐全,以兵器为主,有钺、刀、戈、矛等,计200多件,镞900多枚,礼器41件。这反映了商代A.农业技术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战争较多,青铜武器多样C.冶铜技术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D.青铜礼器精美,体现权力大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殷墟某商代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工具、兵器等,种类齐全,以兵器为主,有钺、刀、戈、矛等,计200多件,镞900多枚,礼器41件。”可知,材料反映商代冶铜技术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符合题意;农业技术先进,使用青铜农具没有体现“乐器”等,A排除;战争较多,青铜武器多样没有体现“礼器、乐器”等,B排除;青铜礼器精美,体现权力大小没有体现“兵器”等,D排除。故选择C。7.《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列国征战,诸侯兼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作为诸侯王的楚王竟然向周天子询问鼎的大小轻重,这说明周王室势力逐步衰微,当时处于诸侯争霸的局面,故选C;如果是尊王攘夷,那么楚庄王就不会问鼎的大小,挑战周王室的权威,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迁都问题,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并未提及楚国对其他诸侯国的兼并,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8.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能够代表春秋时期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是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犁铧 D.铜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是铁制农具,铁犁铧就是铁制农具,C项正确;钻孔石斧是磨制石器,是原始社会后期的生产工具,排除A项;骨耜也是原始农耕时代的生产工具,排除B项;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排除D项。故选C项。9.关于战国时期的战争,在《孟子》一书中这样说:“争地以战,杀人盈(满)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言论表明当时的战争()A.因争夺王位爆发 B.都是具有正义性C.往往是以弱胜强 D.极具残酷和惨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争地以战,杀人盈(满)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可知,战国时期的战争,为了争城夺地,杀人很多,说明当时的战争极具残酷和惨烈,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当时的战争因争夺王位爆发、都是具有正义性、往往是以弱胜强,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0.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则材料反映出该时期历史发展的最突出趋势是()A.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B.国家数量由多到少C.诸侯由弱变强 D.周天子由强变弱【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可知,通过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国家越来越少,国家趋向统一,A项正确;国家数量由多到少、诸侯由弱变强、周天子由强变弱均是现象,是重要趋势,本质上反映了是国家统一,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1.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图中“分水堤”东面的江水主要用于A.分洪 B.水运 C.排沙 D.灌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用于分洪,内江用于灌溉,因此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2.商鞍变法中直接关系到如表中秦与六国交战胜负多少的措施是()时间秦与六国交战战争结果全胜失败互有胜负商鞅变法到秦王嬴政即位前(共109年)65次58次3次4次A.确立县制 B.严明法度,禁止私斗C.废除并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子爵位并赏赐土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全胜58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3次、败北4次,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战果取得的直接原因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子爵位并赏赐土地,从而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D正确;ABC项内容与秦与六国交战胜负多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13.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其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学派主张仁政,主张以人为本,符合“民本思潮”;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符合“专制主义”,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14.《帝国的终结》一书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焚书坑儒 B.攻灭六国实现统一 C.统一文字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一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政治上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所以“秦,虽死犹存”,D项符合题意;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A排除;攻灭六国实现统一反映的是秦朝的建立,B排除;统一文字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文化方面的措施,C排除。故选择D。1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刺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内容“秦朝的政府高官,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刺史是汉朝时期设置的官职。所以材料所说的政府高官是御史大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秦统一后,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统一度量衡的根本出发点在于……()A.消除六国遗迹 B.方便商品流通C.强化地方统治 D.巩固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为巩固国家统一,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D项正确;消除六国遗迹、方便商品流通是重要原因,郡县制是为了强化地方统治,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7.“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材料描述的是A.秦的统一B.秦的巩固措施C.秦的暴政D.秦的灭亡【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可知,这反映了秦朝徭役繁重、刑法严酷,这是秦的暴政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不是秦朝统一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秦朝巩固的措施不符合材料主旨,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秦朝的暴政,不是秦朝的灭亡,D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C。18.成语"破釜沉舟"最早见于《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在实战中将之付诸实践的是()A.嬴政 B.陈胜 C.刘邦 D.项羽【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可知,材料意思是“烧掉船只,砸烂军锅,表示必死决心;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据所学可知前208年,项羽带领几万的楚军在巨鹿和秦朝的章邯相遇了,当时章邯和其它的秦朝军队数量加在一起有差不多40万人,当时项羽为了彰显自己和秦军决战的决心,下令让士兵们将船只全部凿沉,做饭的锅碗也全部砸坏,每个士兵只带3天的粮食和水。就这样几万楚军真的将四十万秦军全部击败了,秦军死伤差不多达到了一半,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末农民起义,而此时的秦皇帝是秦二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秦末项羽的故事,而不是陈胜,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项羽在秦末农民起义中的故事,而不是刘邦,排除C项。故选D项。19.汉文帝曾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A.勤俭治国,反对奢华 B.以德化民,废除严刑C.以农为本,劝课农桑 D.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可知,此内容体现了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华,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以德化民,废除严刑、以农为本,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0.西汉时期,今济阳县大部分属于济南郡,部分属于平原郡。同时还接受由中央派出官员的监督管理。“由中央派出”的官员被称作()A.诸侯王 B.太守 C.县令 D.刺史【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地方监察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D符合题意;诸侯王是由分封而来,是世袭官爵,排除A;太守和县令是地方行政长官,排除BC。故选D。21.下图的墓主都曾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荣。他们的战功是A.平定七国之乱 B.镇压农民起义 C.率军击败匈奴 D.削弱地方豪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及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国力大增,对匈奴展开反击。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率领骑兵二十四万,步兵十万,分两路出击。卫青行进千余里,穿越浩瀚的大沙漠,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霍去病也挥师北进,追击匈奴兵。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C项正确;A、B、D项均不符合题干,排除A、B、D项。故选C项。22.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A.外戚专权现象 B.宦官专权现象C.太后垂帘听政 D.藩王夺权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所谓外戚就是皇太后、皇后、皇妃等的亲戚;宦官是皇帝的贴身亲信。依据题干内容可知,皇帝年幼,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外戚专权现象,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3.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为视角,历史活动家张骞提供的"新的东西"是()A.汉匈和亲 B.光武中兴 C."五禽戏" D."凿空西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所以张骞的行动被称为“凿空”,D项正确;汉匈和亲在张骞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人物,光武中兴和五禽戏都是在东汉,排除BC项。故选D项。24.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A《论语》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农业生产技术”可知他应该查阅农书,所以可以查阅的是《齐民要术》,C项正确;《论语》是对孔子语录的记录,《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都是医书,这些都与农业生产技术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25.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A.王羲之 B.钟繇 C.胡昭 D.顾恺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庄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A符合题意;曹魏时期,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独创楷书书法的是钟繇、胡昭是三国时期书法家,擅长隶书,故BC排除;顾恺之是东晋画家,故D排除。故此题选A。26.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聚落位于今天的陕西半坡村,这些先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的发展 B.火的使用 C.能建造房屋 D.使用陶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使得他们可以获得稳定的粮食来源,这是他们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A符合题意;北京人等时期已经懂得使用火,B排除;能建造房屋是先民过上定居生活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排除;使用陶瓷不是先民过上定居生活的原因,D排除。故选择A。27.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D符合题意;适宜航行、交通便利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A;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C。故选D。28.“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被后人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和蚩尤 B.蚩尤和炎帝 C.炎帝和黄帝 D.尧和舜【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C符合题意;蚩尤不是人文初祖,AB排除;尧舜是生活在炎帝、黄帝之后的部落首领,不是人文初祖,D排除。故选择C。29.传说时代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重要时期。根据中国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A.黄帝—造宫室制琴瑟 B.嫘祖—缫丝纺织C.炎帝—种五谷制陶器 D.仓颉—创造文字【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炎帝教人们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制作乐器琴瑟,A搭配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的搭配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30.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秦统一六国 B.汉武帝的大一统C.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统一了黄河流域。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统一北方。263年,曹魏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C符合题意;材料指的是的三国时期而非秦朝,故A不符合题意;汉武帝的大一统之前的政治局面也是统一的汉王朝,故B不符合题意;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仅属于局部统一,而非全国统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材料题31.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发展经济是历朝历代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调整了治国措施。他下令"兵皆罢归家",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材料二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材料三这条道路以A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高祖采取的治国措施是什么政策?到了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2)材料二中的汉武帝所铸之币是什么?(3)写出材料三描述的通道名称?开通这条通道的关键人物是谁?图中A处应是什么地方?西汉为了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辖,设置了什么官职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这条通道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答案】(1)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2)五铢钱(3)丝绸之路;张骞;长安;西域都护(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解析】【小问1详解】针对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小问2详解】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小问3详解】由“这条道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可以看出,材料中的这条道路指的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了更好管辖理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汉王朝中央政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小问4详解】③结合数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32.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诗歌述农业】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材料二【工具推农业】【发展源农业】材料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注重"农为本,吏关桑;减赋税,三十一。”【技术促农业】材料四2020年11月2日,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著作纳农业】材料五"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诗歌中种植"栗"这种农作物的远古农耕居民。(2)材料二中的工具是什么农具?(3)根据材料三分析,文帝、景帝统治时期,为促进农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4)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有了哪些进步?(5)材料五的这一著作的作者是谁?【答案】(1)半坡原始居民(2)播种工具耧车(3)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4)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5)贾思勰【解析】【小问1详解】据材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并结合所学可知,“粟”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作物。【小问2详解】据材料“工具推农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播种工具耧车【小问3详解】据材料"农为本,吏关桑;减赋税,三十一。”可知,文帝、景帝统治时期,为促进农业发展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小问4详解】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小问5详解】据材料“《齐民要术.种谷》”可知,《齐民要术.种谷》是北魏贾思勰所著农书。33.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要颁行一整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政治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