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科研课题申报书模板:高校体育发展研究_第1页
体育教科研课题申报书模板:高校体育发展研究_第2页
体育教科研课题申报书模板:高校体育发展研究_第3页
体育教科研课题申报书模板:高校体育发展研究_第4页
体育教科研课题申报书模板:高校体育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高校体育发展研究

选题依据:课题指南一17

课题负责人:杨宇韩

负责人所在单位:某某职业技术学院

填表日期:2022年3月8日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22年3月制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1.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

字(包括标点符号);

2.选题依据。必须填写“课题指南序号”;

3.课题负责人。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

研究者。不能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4.课题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1项;

5.研究类型。请选项填写,限报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或综合研究

1项;

6.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7.联系电话。必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8.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

不包括单位领导、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9.预期成果。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如专著、译著、

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和其他。请选项填写,最多选报5项,

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和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

一、数据表

课题名

高校体育发展研究

选题依

课题指南一17

B.A.B.

课题类A.研究类

一般课应用研综合研

重点课题

别题型究究

负责人民出生年19**年9

杨宇韩女

姓名别族月月

行政职专业职研究专学生管

主任副教授

务务长理

最后学最后学

本科学士

历位

工作单电子信

本学院109919***@qq.com

位箱

通讯地43300

湖北省江汉市汉江大道8号邮政编码

址0

身份证手机号

429004****0910008X15392811***

号码

出生专业研究专学本人

姓名工作单位

年月职务长历签名

赵恒1967.0

副教授产教融合硕1:教科院

高1

陈光1982.0高校讲

校企合作本科职业技术学院

举2师

李德1973.1

副教授教育管理本科职业技术学院

川1

1971.1本硕

张广副教授思政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2士

谷巧1976.0

副教授智慧校园本科职业技术学院

铃9

刘守1976.0教育信息

教授硕士职业技术学院

铳6化

杨丽1970.0

副教授思政教育本科职业技术学院

君7

预期最终成果

(必含研究报告和研究论研究报告、论文

文)

单位配套经费c

,.人.一、2预计完成时间2023.12.30

(单位:万兀)

二、课题负责人近五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

成果

1批准或发表完成

成果名称形式及级

序单位时间

课题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中华职业教2017

4国家

与发展趋势育社.03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课题湖北省中华2017

2省

现代价值研究职业教育社.03

CRP(校园资源计划)系湖北省科学2017

2省

统建设与应用技术厅.06

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

论文兰州教育学2016

教育时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对3

撰省级院学报.11

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

孑论文现代职业教2016

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策略

撰省级育.07

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论文

孑2016

学中的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分省级求知导刊

撰.12

如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论文2017

新校园

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撰省级.04

备注:成果包含论文、著作、课题、成果奖和专利等。

三、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3000字

内)

高校体育发展研究

第一篇

一、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是德育建设和智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实现全面教

育、培养健康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在整个教育教学领域中具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而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也同样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再一次强调了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根据

学生自身的差异,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体育

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是学校

体育教育的大体模式。学校体育是为培养新型人才,奠定个人终

身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过程的一大重要内容,

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在教育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和指导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渐次提高的需求,学校体育

教育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只

看眼前,不看未来”的眼光局限,并要冲破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为

单一目标的片面性,提高个人全面素质和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

展的能力,以此作为长远发展目标。同时,还要站在教书育人的高

度,将品德教育、能力教育、审美教育等寓于整个素质体育教学体

系之中,从指导学生参与健康有益的活动,发展到学生能够主动自

觉地参与和实施活动,加强学生健康意识和认识水平的培养。我们

所处的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达,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

高,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终身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

家长的重视。这也对体育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即未来体育教学必

须以学生为本,立足长远,注重终身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培养更多身心健康、适应力强的新型人才。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

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职业能力、水平直接决

定着教育质量的好坏和教育任务实现与否。同时,教师的道德品行、

文化修养以及教育方法等都是影响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实现教学

目标和学生良好品格塑造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由于受传统观念

的影响的意识局限,体育在我国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人们普

遍对体育不够重视。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大力推动体育教育建设,

需要体育从业者和体育教育者们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从

而树立起全新的形象,在实践中让人们重新定位对体育的认识,并

热爱和参与体育活动。

三、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完善。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

主要问题是在年龄结构上,存在着明显不合理的现象,呈现出两边

大、中间少局面。很多学校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占大多数,而具有

丰富教学经验且精力充沛的中年教师则相对较少。特别是在高校扩

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由于这

些高校在策和待遇等方面还不是很理想,很多大学毕业生或优

秀青年教师不愿意去任教。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招聘更

是异常困难。从其他公办院校和事业单位招聘教师、退休教师就

成为很多民办高校引进体育教师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一现象使民办

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2.师资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低、职称低是我国高校体育

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学历人才比重不足,普通学历或技能

型人才居多。很多高校甚至严重缺少硕士、博士学历体育教师,并

普遍存在本科生教本科生、专科生教专科生,甚至专科生教本科生

的现象。虽然有些高校拥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人数不少,但多半

是或者是退休离职人员,由于这一群体的观念落后、体力不足等

原因,很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样也很难与学生形成有

效的沟通,不但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素质的培

养,同时,也给高校教育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师资队伍师德建设水平欠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必须具备良

好的师德建设水平和教育理念。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校,特别

是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盲目地扩大招生,随意

降低教师的薪资,造成师生比例失衡的严重局面,给在职教师的工

作带来很大的负担。同时又没有良好的理念来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此外,出于利益成本方面的考虑,对青年教师和后进教师也不能按

期进行培养。再者,很多民办高校由于生源少,师资配置和办学条

件都不具备优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知名度,往往采取强行分派

任务的方式,加重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却不重视教师业务和素质

的培养提高。加之教师流动性比较大的实际,部分教师自身对本职

工作和专业修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高校无法如期实施培训,

致使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方面的缺失,这对于高校教育乃至整个

教育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后患。

四、建设和发展体育师资队伍的对策

在高校发展中,体育教师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它的投入

和建设直接关乎教育是否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给

予有力的保证。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重在结构的合理,让其有效有

序地各展其才,同时大力培养崇高的师德,其体育教师品德修养也

将对整个学校的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一个良好的、合理有序的

师资队伍必定能够从整体上提高高校教育素质,从而不断适应和促

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素质需求。所以,我们

在注重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发

展。本人认为,要抓好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从下面几点

加以把握:

1.严格规范体育教师招聘,不断完善教师梯队结构建设。当前,

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发展快速,连续性扩大

招生形成生源增多,教师总量不足的困局,使得教师梯队结构不够

合理,师资队伍配置难以得到优化。当务之急,各大高校必须认识

到自身体育师资队伍现状,以现代社会对体育教育要求为准则,规

划合理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步骤,建立专家型、技能型、双师型梯

队式师资队伍结构,并在有效地保障骨干层稳定的同时,不断引进

新人,为之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形成新老互补、交替有序的格局,

使体育师资队伍在流动中得到优化。同时,规范引进新人才标准,

把体育理论、体育教学能力、道德品质和体育技能作为考核青年教

师的标准,并尽量以双师型人才优先选择。当然,体育学科具有较

强的专业特点,专家型教师和学科资深权威的高等人才,他们一般

具有较强的奉献意识育人意识和责任感,这样的人才应是招聘的重

点和首选。要知道全能优秀的教师很多都是入职后经过不断的努力

和学习产生的,所以,各高校应按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素质培训,

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吸收营养,提高教师素质和能

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全面带动体育教学工作的

发展。

2.重视师德教育,综合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直接

影响着学生的受教程度,但如果没有崇高的师德来育人,必定使教

育事业前功尽弃,付诸东流。可见,师德的教育不容忽视,它是学

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对招聘来的教师,入校之初就应该有计划、

有步骤地对其开展师德理论培训,严格通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渐渐培养起他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同时,还应做好

他们的思想治工作,积极倡导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严格要

求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念,健全教师合理竞争的激励体制及监督部门的考核监督体制等,

让他们正确把握教书育人的基本教学原则,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学

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综合提高教师素质,定期组织教师座谈,

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使体育教师真正成为德才并重的“人类灵魂工

程师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一所高校中

体育教师如果多被长期闲置,或不能按能力安排适合岗位,在很大

程度上会造成高校资源浪费。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

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愈加紧密,要想使体育教师各尽其能,必须

开展流动有序的人才输入,合理有效地配置不同层次的人才,完善

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将教师薪资与劳动效果挂钩。表扬先

进,批评后进,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方法。因此,适当地采用一些有

效的激励手段,而且在赘扬和鼓励的同时,要考虑到不同教师个人

所长,区别对待具有不同特点和能力的人才,对各个岗位采用招聘

制引进适合人才,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

积极性,挖掘其最大的教研潜力和特长,也可以激励后进者努力提

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文化素质。同时,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并用的措施,

尽可能地消除教职人员消极情绪,强化安全意识和满意程度,为不

同层次的体育教师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大化地稳定师资队伍建

设,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体育教育。在世界经济、治、文化大融

合的今天,教育也已走向了国际舞台,而体育教师作为培养身心健

康全面发展社会所需人才的实施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体育教育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教育学生基本知识技能和强身健体

的浅层次,必须向更深层次迈进,转向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

远大目标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完善和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体系和全社会

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大命题。未来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合

理规划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为社会经济建

设培养有用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

1高校体育社团研究现状扫描

1.1发表数量

截止2013年9月8日,通过中国知网以“高校体育社团”为篇

名进行检索(不限发表时间),共检索到141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8

篇,占发表总数的5.67%;单个刊物刊载量最多的是南京体育学院学

报10篇,占发表总数的7.09%o

1.2发表时间与数量关系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得知,第1篇有关高校体育社团的文章,是朱

廉之1995年发表在贵州体育科技第3期上的《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

社团》。该文的发表正值《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此后,第

2篇有关高校体育社团的文章发表在2001年。从2005年起发表量呈

逐年上升,至2010年达到最高峰(2005年2篇,2006年10篇,2007

年12篇,2008年14篇,2009年20篇,2010年25篇),此期间的

发表总数为83篇,占发表总量的58.87%o2011至2013年间继续

保持较高的发表数量(2011年20篇,2012年17篇,截止2013年9

月8日15篇),合计52篇,占36.88%o

1.3主要研究内容概要

数量最多的是高校(某地区高校和某个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趋

势(或困惑)与对策研究。其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高校(大学生)体

育社团的特征、功能、地位与作用、管理、组织建设;高校体育社团

与校园文化建设;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体育

社团对大学生锻炼动机和体育行为的影响、对心理健康干预效果的

评价、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等);高校

体育社团产生的背景;高校体育社团与构建和谐校园;高校体育社团

对社会化的影响与性别差异;以及国外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的经验与

启示等。

2高校体育社团研究的成绩与问题

2.1取得的成绩

2.1.1高校体育社团研究开始受到重视

截止2013年9月8日,以“体育社团”为篇名进行检索(不限发

表时间),共检索到587篇文章,即高校体育社团研究(141篇)占体

育社团研究总量的近1/4(24.02%),而且自2005年起,发表数量呈

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高校体育社团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并成为体

育社团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为其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

一定基础。

2.1.2为了解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的状况提供了参考

141篇文章所涉及到的内容,为人们了解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的

状况提供了参考,研究中提出的一些对策建议,将有利于引起对高

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社团的内外部管

理,有利于高校体育社团的开拓创新和发展壮大。

2.1.3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些研究揭示了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改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适

应能力的促进作用;对身体素质和机能改善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克

服人际交往中的交往焦虑、交流恐惧、社会回避等的明显改善作用,

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3][4][5][6][7]0

2.2存在的问题

2.2.1研究数量较少,质量不高

高校体育社团研究的114篇文章,相对于同时期高校体育教学

研究的882篇文章,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师研究的1392篇文章,乃至

相对于学校体育研究的7518篇文章,显然数量较少。在中文体育类

核心期刊上的发表量,是衡量单位或个人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按照文章发表时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统计,发表在中文体育类核

心期刊上的只有8篇,占发表总数的5.67%o此外,鲜见将高校体

育社团的发展置于当今国内社会和高等教育,以及国际高等教

育发展趋势大背景下颇具深度的研究,反映出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

质量和研究水平亟待提高。

2.2.2现状调查的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雷同

经费不足、场地设施滞后(或不固定)、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单一、

缺乏指导者、管理松散、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流失大等高校体育

社团存在问题雷同现象严重,对策或建议虽然都言之有理,但多数

“似曾相识”,有简单化、重复化之嫌,缺乏更深刻的现状剖析和颇

富远见的创意[8][9][10][11][12][13][14]。

2.2.3基本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高校体育社团的性质、定义、构成条件、基本特征、分类与功能

等的基本理论严重滞后。以高校体育社团的定义为例,尚无专门研

究自不必说,在文章中出现的对高校体育社团的界定,并未严格遵

照逻辑学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严谨性的缺失。

2.2.4缺少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由英文casestudy翻译过来的。国外最新出版的一本

《现代社会学词典》对个案研究的定义是:“一种通过对一个单独个

案进行详细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一个

群体、一个事件、一个过程、一个社会或社会生活的任一其他单位。

这种方法依赖于所研究的个案得出的假设具有同事物的代表性,所

以通过详尽的分析能够得出普遍性的东西使用于同类的其他个案。

个案研究有双重目的,一为对个案做一广泛且深入的考察,一为发

展一般性理论,以概括说明社会结构与过程”[15]。然而,遗憾的

是现有高校体育社团研究中的个案研究偏少,这与整个体育社会科

学的研究尚未对个案研究引起足够重视不无关系。高校体育社团研

究者应避免“崇尚高谈阔论,热心'宏大叙事’不从实际体育活动

中汲取素材”的倾向,融入体育社团,运用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

对高校体育社团进行广泛深入的考察,揭示其活动的意义以及隐藏

在背后的社会机制。

3几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3.1高校体育社团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当代汉语词典》对“背景”的解释之一是:“对人物的言行或

事件的发生发展等起作用的情况或现实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发

生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虽不可断然分割,但在这一过程中

的社会环境(以下简称“背景”)是处于变迁之中的,故不能完全以

发展过程中的背景作为其发生的背景。而且,在其发生的背景因素

中必然有一种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高

校体育社团产生背景的主导因素,不是大学生个人需要的结果[16],

也不是全民健身影响的结果[17],更不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现

象”[18],而是高校体育教学深入发展的产物。参照高校体育社

团研究与高校体育教学研究在同一时期的发表数量,也可看出高

校体育社团与高校体育教学间的密切关联。以下的数据可为佐证:

前述之高校体育社团研究发表量从2005年起逐年上升,至2010年

达到最高峰25篇,此阶段合计83篇,占发表总量的58.87%o而同

期以“高校体育教学”为篇名进行检索(不限发表时间),共检索

到882篇文章,其中2005-2010年发表288篇,占表总量的32.65%,

是在1990以前(21篇占2.38%)、1990-1999(131篇占14.85%)、

2000-2004(270篇占30.61%)、2005—2010(288篇占32.65%)、

2011—2013(172占19.5%)等几个阶段中发表数量最多的阶段。

3.2如何定义高校体育社团

3.2.1既有的高校体育社团定义

限于纸面的关系,这里仅举三例。姜科等认为:“高校体育社团

是指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基于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共同爱好和兴趣自

愿组成,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

促进成员个体发展、实现成员共同愿望、经批准成立、登记注册的,

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19]。张美玲认为:“大学生体育

社团是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并经过学校有关部

门批准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它是以共同的观念、追求目标为基础,

以体育运动为活动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的学生自愿参加的组

织”[20]。常颖认为,“高校体育社团是指在高校范围内,由大学生

自发组织的、自主参与的、以特定体育活动为载体的群众性体育组

织”[21]。以上的界定,对进一步探讨高校体育社团的定义具有积

极的启示作用。

3.2.2高校体育社团的位置

(1)在现有体育社团大分类中的位置。所谓体制内体育社团,是

指经各级人民府民部门依法核准登记成立,并由各级体育行

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体育社团。体制外体育社团则相反。依据

1998年9月25日,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

例》第三条之“下列团体不属于本条例规定登记的范围”之第三款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

部活动的团体”。在校园内活动的高校体育社团可不必在民部门登

记,也不需要体育行部门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2)双重上位概念

的形成。从概念间的关系来看,“体育社团”这一概念是将“高校体

育社团”的外延完全包含在自己的外延之中,“高校体育社团”仅仅

是“体育社团”外延的一部分,所以二者间是真包含关系,即属概

念与种概念的关系。同理,高校学生社团与高校体育社团也是属概

念与种概念的关系。或者说“体育社团”和“高校学生社团”均是

上位概念,“高校体育社团”则是下位概念。高校体育社团的位置奠

定了对其界定的前提条件。

3.2.3本文对高校体育社团界定的尝试

借鉴前人的研究,对高校体育社团定义如下:高校体育社团(指称

大学生体育社团),既是体育社团的一个类别,也是高校学生社团的

一个类别,它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它是由高校学生自

发组织、自愿参加、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并在

校园范围内活动的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在这个定义中,首先把“高

校体育社团”放在它的属概念“体育社团”和“高校学生社团”之

中,放在校园生活这一广阔的背景中。定义中“它是由高校学生自

发组织、自愿参加、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作为属性种差,揭示了高

校体育社团参加者的自愿性和同类相聚的属性;“以育人为根本目

标”作为功能种差,揭示了高校体育社团的宗旨及其作用;”在校园

范围内活动”是依据法的规定(《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其活

动范围的限定;“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是对高校体育社团外延的表

记。

3.3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及其走向社会的合法性困惑

3.3.1关于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方向的思考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其初始的主要动

机是培养大学生对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并随着技能的提高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奠定其终身体育的基础,从而形成了

“千校一面”的以单一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体的高校体育社团格局。

伴随着社会的进程和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探讨高校体育社团

的发展方向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认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只是高校体育社团的目标之一,但不是根本目标,其根本目标在于

育人,在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双重(社会与个人)培养目标。为此,高

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不能仅局限在管理、场地、经费、指导和提高运

动技能等方面的,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体育特有的功能,着眼于健

全人格,优良品德、人文素质和在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培

养(强烈的竞争意识、向既定目标不断攀进的能力、组织能力、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大学生的精神和品格

得到升华。在这一宗旨下,有必要考虑打破高校体育社团以单一体

育运动项目为主体的格局,逐步形成组织形式多元化、活动形式多

样化、活动目标育人化、活动内容社会化、生活化的格局,使高校

体育社团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乐园和育人的熔炉。

3.3.2高校体育社团走向社会的合法性困惑

在探讨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方向时,一些研究者提出,高校体育

社团可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寻求与企业的合作,获取经费支持,

以及开展服务项目,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的主张,而且,有些高校

体育社团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却面临

着合法性的困惑。高丙中先生指出,社团在理论上拥有四个获得合

法性的场域,分别是社会合法性、行合法性、治合法性和法律

合法性[22]。社团必须在府相关民部门登记注册,才能取得法

律的认可,成为合法组织。虽然,高校体育社团的自发性和自愿性

具备了社会合法性,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成立又具备了行合法性

与治合法性,但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其活动

范围被限定在校园内。如果走向社会,就面临着法律合法性的问题。

因此,高校体育社团要不要走向社会,应不应该走向社会,或者即

便走向社会,其法律合法性的问题如何解决等,将是留给高校体育

社团研究者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议题。

4结语

高校体育社团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育人

的熔炉,是实现高等教育社会与个人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目

前的社会与社会建设及高等教育、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等,

都会对高校体育社团的与发展波及影响。这预示着今后高校体育

社团的研究应放大视野,将其置身于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宏

观思考,并特别注重从实践中汲取素材,对高校体育社团进行深入

细致的考察。此外,美、日、英、法等发达的高校社团(包括体育

社团)悠久,在育人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我

们应进一步开拓这方面的研究,汲取有益的参考。

第三篇

1、高校体育馆营销管理概况

当前,高校体育馆的经营模式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很多的制度正在不断发展当中,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向

民营化发展的趋势,随着其发展,将会出现差额管理、全额管理以

及经营承包责任制等多种的方式。高校体育馆的经营管理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的管理:企业专业化的管理、在体育馆下设立后勤部门的

管理和场馆中心的管理等。目前,各个高校的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

虽然都有所不同,但是在实质上的差别不是很大,距离真正市场化

的管理差距还是很大的。主要是因为其营销的方式还比较的单一,

管理的理念也比较的落后,很少会为体育馆做经营策略分析来扩大

其市场的影响力,即便是有些高校采取了一些经营手段,但是其方

式方法也是很有限的,根本就没有形成多形式、多种渠道与多层次

的系统进行高效益的运营。在高校的体育馆中,提供专业的服务形

式是很少的,比如:没有一些专业的健身指导教练等,这样就很难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就达不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高校体育馆

的营销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以满足现今社会的需要。

2、高校体育馆社会化服务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受

到的教育也在不断的加强,文化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身体的健康

已经成为了一个关注的重点问题,而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使人们的

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人们现今已经很愿意在体育运动上进行消费。

现今,已有的社会体育设施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们的日常需求,所

以高校体育管的开放,对于现今紧张的体育设施的供应有一定的缓

解作用,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同样也可以增加学校的收益,这样一

举两得。虽然,高校体育馆的开放可以更好的为广大的人们服务,

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问题要考虑。首先,体育场馆的开放必然会吸引

大量的人民群众来进行运动,这样就会加快体育设施的消耗、老化,

会增加学校在体育设施上的投入。其次,高校体育馆对外开放,

导致人流量的增加,这将会影响的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同样也会影

响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另外,中国在开放式体育设施策上还缺乏

刚性,这样高校体育馆的开放式服务在施行上就更加的困难。第四,

高校体育场馆提供的有偿服务的形式比较的单一,这样就导致消费

者的数量不足。第五,高校体育场馆向人民群众提供有偿的体育服

务,但是现今的管理水平还不是很健全,相对来说管理的水平不是

很高。社会的参与性不是很充足,从而导致了学校体育场馆经营模

式固步自封,一成不变。高校体育场馆一般都是由体育教学单位的

后勤人员进行兼管,并没有受过专门专业的培训,这在一定的程度

上导致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经营的落后。第六,当前高校体育馆

开放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满足不了现今时代的发展。

现今,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依然是靠客户上门探询或者是电

话询问的方式进行场地的预定,这种低水平的被动服务和当前的社

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已经不相适应了,这样不仅会导致高校体育

场馆流失了一部分客户,而且也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经过研究表明,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的程度与高校体育场馆所取得

的经济效益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而开放的程度和有关部门对高校体

育场馆社会化性质的认识有一定的关联。高校体育场馆是服务于学

校体育教学的,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体育活动的场所,高校的设立

是以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为主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而高校体

育场馆的设备都是由提供的,这样就可以确定高校体育场馆所提

供的服务不是私人产品。当下,许多的社会企业、社区都希望组织

形式多样并且内容丰富的体育比赛,从而丰富职工和居民的文化生

活。此外,社会上的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日常的需

求,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服务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具有

充足的体育设备和良好的师资力量,体育的锻炼需要相关的体育场

所,也需要讲究科学的训练的方式。高校拥有一批高学历、高水平

的体育教师,又具有先进、专业的体育设备和体育场馆。高校体育

场馆的场地器材资源和人才资源为全民健身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高校体育资

源进入市场和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避免了高校体育资源的

浪费,也为高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全民健身计划的

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的作用。

3、高校体育馆品牌营销模式

3.1、高校体育馆品牌营销实行收益管理模式

收益管理的模式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价格合理定位的一种策略,

在价格定位的时候,要先进行市场的调研,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确定

市场的行情,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在针对不同服

务的不同时间段的需求来进行价格合理的定位,从而实现最大化的

收益,当前,此种管理模式已经被运用在各种服务性行业当中。在

高校体育馆的经营过程中,其内在的条件很适合使用收益管理的模

式,其自身的条件有:首先,场馆具有相对稳定的容量,并且可以

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划分;另外,在消费者使用场馆的时候,

可以提前进行预约;还有高校的体育馆具有固定投入的成本比较高,

而运行变动的所需花费比较低的特点;再者,体育场馆的需求时间

不是很稳定,在使用的高峰期,可以根据情实际情况适当的提高价

格,以此提升其收益,在使用的空闲期,可以低价的出租,这样也

可以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当前,高校体育馆在经营的过程中,已

经逐渐的向着收益管理的模式进行发展,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高校体育馆在面向社会实行收益管理的模式时,要针对不同的客户

不同的需求,进行精确的统计、预测,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确定

市场的动态,以便于管理的控制。其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要针对

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来确保收益的平衡,这样比较新颖

的管理模式在高校体育馆的运用,将会使高校体育馆社会化服务的

发展更加的迅速。

3.2、高校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