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十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十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十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十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十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专题十文言文阅读(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太宗①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②,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③,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加以太宗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由是官吏多自清谨。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④常空,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皆不赍粮⑤,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节选自《贞观政要·政体其次》)【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②踊贵:指价格上涨。③嗟怨:嗟叹怨恨。④囹圄(língyǔ):监狱。⑤赍(jī)粮:携带粮食。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阡陌交通交通:__交织相通__(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__与人世隔绝的地方__(3)饥馑尤甚甚:__严峻__(4)雅好儒术雅:__很,特殊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A.欲穷其林其得人心如此B.不足为外人道也锐精为政C.渔人甚异之太宗自即位之始D.皆出酒食行旅皆不赍粮【解析】A.代词,那/代词,代指太宗;B.介词,对、向/动词,治理;C.代词,代看到的景象/助词,的;D.副词,全、都。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2)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百姓虽然四处奔跑找寻食物,但没有一个人嗟叹怨恨,无担忧安分分。5.【甲】文中的桃花源人和【乙】文中的大唐子民都过着华蜜安康的生活,但其形成的缘由各不相同,请简要概括。桃花源人是因为逃离战乱,与世隔绝。大唐子民是因为唐太宗体恤民情,心系天下,实行了从谏如流、任用贤官,改革除弊、惩治贪腐等有力措施。【乙参考译文】太宗刚即位那几年,接连发生旱灾、霜灾,粮价上涨,加之突厥进犯骚扰,州县更加不得宁静。太宗忧心百姓,细心治国理政,提倡节俭,广布恩德。当时,从京城到河东、河南、陇右一带地区,饥荒更为严峻,甚至到了要一匹绢才能够买一斗米的境地。百姓虽然四处奔跑找寻食物,但没有一个人嗟叹怨恨,无担忧安分分。到了贞观三年,关中一带大丰收,百姓一个个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竟然没有一个人逃散。太宗获得人心竟到了这种程度。加上太宗擅长听取看法,特殊宠爱儒家学说,真心诚意寻求有才能的人,任用选拔贤能的官吏,废除旧制度的弊端,往往由一件事,触类旁通,建立了许多好制度。太宗痛恨贪官污吏,有徇私舞弊、接受贿赂行为的,没有一个得以赦免。在京城以外贪赃枉法的官员,太宗都会派人调查状况,依据他所犯罪行进行严厉惩处。因此,官员大多清正廉洁,谨慎行事。出门旅游或做生意的人,也不会碰上小偷强盗,监狱常常是空的,家门也不用上锁。又加上年年丰收,一斗米才卖三四文钱,旅行都不用携带粮食,在路途中就可以获得补给。在崤山以东的乡村,行人经过,确定会受到热忱的款待,有时动身还有东西赠送。这些事情都是从古至今没有的。(二)【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①。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②阃奥③。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⑤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行穷也。(选自柳宗元《石涧记》)【注释】①两涯:两岸。涯,水边。②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③阃(kǔn)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④跣:光着脚。⑤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敏捷坐具。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大约__(2)悄怆幽邃邃:__深__(3)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阴:__指山北__(4)道狭不行穷也穷:__走到终点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B.乃记之而去涧之可穷者C.其岸势犬牙差互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D.潭西南而望由渴而来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儿)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2)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水面宁静如布铺在水面上,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流响声像是弹琴声。4.石涧和小石潭的水都特殊清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点的?请举例分析。两文都是从侧面写水的清澈。【甲】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乙】文中的“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表明游鱼和水中石头清晰可见,从侧面说明水的清澈。【乙参考译文】巡游、整修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分之一,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有的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面宁静如布铺在水面上,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流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子,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鳞甲般的石块,都遮挡在交椅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踪迹来到这里吗?得意的日子,与石渠相同。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巡游的地方还有好几个。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终点。(三)【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①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②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③,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④,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学记》)【注释】①庸:功劳。②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③目:纹理不顺处。④从容:同“舂容”,即撞钟。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知其旨也旨:__味美__(2)学学半学:__同“学攵”,教化__(3)师逸而功倍逸:__安闲,这里指费劲小__(4)相说以解说:__同“悦”,快乐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A.又从而怨之B.叩之以小者则小鸣C.其此之谓乎D.石青糁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2)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他)先从简洁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进行处理。4.两文都谈学习,但两文所表达的观点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甲】文的主要观点是教学相长。【乙】文主要是说学生自己要擅长学习,擅长提问;老师要擅长引导,要因材施教。【乙参考译文】擅长学习的人,能使老师费劲不大而效果好,并能归功劳于老师。不擅长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老师。擅长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一样,(他)先从简洁的地方下手,然后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进行处理,(先问简洁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时间久了,相互快乐地就解决了问题。不擅长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擅长回答问题的人(对待问题)就像(对待)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提的问题简洁,回答问题的方式就简要),用力大,钟声则大(提的问题困难,回答问题的方式就详细),等到钟声从容地响,这样以后声音才好响尽(等提问者理解从容后,再深化解说,留给提问者充分回味和消化的时间,尽可能使其深切体会,产生共鸣)。不会回答问题的人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都是进行教学的方法。(四)【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出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选自韩愈《医说》)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有时__(2)才美不外见见:__同“现”,表现__(3)善计天下者计:__谋划__(4)其知所以为天下乎知:__智谋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马之千里者不视天下之安危B.而伯乐不常有脉病而肥者C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知所以为天下乎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善医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脉不病,虽瘠不害。脉象(显示)没有疾病,即使瘦也不会危害生命。4.两文分别论述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什么观点?【甲】文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