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38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_第1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38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_第2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38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_第3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38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_第4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38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8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化命题点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2024海南]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气,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 (A)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限制B.变更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持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解析由材料中“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等信息和所学学问可知,西周初年,统治者通过分封同姓诸侯驻扎各地,实现了对各地的监察和统治,这有助于加强对新拓版图的限制,A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分封制,而不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B项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始皇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对地方的限制,而不是选举部落贤人为王,D项错误。2.[2024.1浙江]谈及个人的政治志向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解析“封建亲戚”反映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B项是秦统一后推行的郡县制度,故解除。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项解除。D项所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影响,故解除。3.[2024河北]有学者探讨简牍发觉,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殊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 (A)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解析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殊要求“别书相报”,由此可知,上级对下级的限制力有限,存在下级不细致回应上级文书的现象,即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汉代官吏的管理水平,故B项解除;材料中的现象与汉代交通无关,与集权的程度有关,故C项解除;材料中的现象与秦汉治国思想无关,故D项解除。4.[2024山东]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样。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动身点是(C)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心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解析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样,这使王国力力膨胀;后来统治者削减王国职官数量、降低王国职官地位,其目的是减弱王国力力,便于中心限制地方,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故C项正确。由材料中“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信息可知,“精简地方行政机构”是材料中调整的表现而非动身点,解除A项;郡国并行制下,王国官员俸禄由王国支出而非中心,解除B项;西汉统治者并未废除郡国并行制,且这也不是材料中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进行调整的动身点,解除D项。5.[2024湖北]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京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B)A.君权减弱B.中心集权C.吏治腐败D.豪强崛起解析汉顺帝征召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故汉顺帝下诏责问地方郡县。这种责问方式是中心对地方的问责,凸显中心对地方的限制,体现了中心集权,故B项正确。6.[2024海南]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D)(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解析材料涉及的是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百石卒史一事,图示反映的是东汉政府处理此事务所阅历的一般流程,从中可看出东汉政府在处理政务时,各级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反映了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故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东汉一朝处理政务的整体流程,没有与之前朝代的中枢权力做对比,因而无法体现中枢权力的渐渐扩大,解除A项;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巩固一般涉及君权与相权、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博弈,材料未体现此方面的信息,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务运作的流程,而非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规范,解除C项。7.[2024全国卷甲]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特地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C)A.减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解析据材料“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可知,分封的诸王在地方上势力很大,从而威逼到中心集权,而唐朝后期在京城集中安置诸王,这减弱了诸王的权力,凸显了专制集权,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藩镇的相关信息,故A项解除;唐后期分封体制早已瓦解,故B项解除;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渐渐崩溃,故D项解除。8.[2024山东]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D)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起先参加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加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渐渐限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支配解析依据表格材料的叙述以及唐朝政治制度演化的史实分析,翰林学士从“备君主顾问”到“正式参加朝政决策”,权力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分割了其他集团的权力,故D项正确。从表格材料以及所学学问可知,翰林学士并没有限制决策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翰林学士,并未包括全部文官,B项材料依据不足,解除;依据史实可知,翰林学士渐渐参加朝政决策,不利于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故C项错误。9.[2024重庆]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B)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解析由“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可知,枢密使具有储存文件职能;由“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可知,大臣的奏章可通过枢密使呈给皇帝,皇帝的诏令可通过枢密使传达给中书门下施行。由此可知,枢密使类似皇帝秘书机构,B项正确。由“贮文书而已”可知,枢密使不负责军事事务,A项错误。当时的枢密使地位并不在中书省之上,C项错误。由“初不置司局”可知,枢密使未设下属机构,D项错误。10.[2024天津]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A)A.强调顺承前制B.反对改制创新C.意在减弱藩镇D.丢失决策大权解析据材料“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及此后“下礼官参议”可知,唐武宗强调借鉴以前的做法,即在礼法方面,让群臣协商后再确定,故A项正确。命题点2中国近代政治制度11.[2024全国卷Ⅲ]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由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B)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袁世凯主见由清帝委任自己组建政府,孙中山对此表示反对,据此可以看出双方在政府组建的主导权上存在分歧,故选B项。这一时期双方都赞同“共和体制”,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是否要进行社会革命,解除C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依据当时双方的约定,清帝退位后临时大总统的人选是袁世凯,解除D项。12.[2024.6浙江]视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D)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须要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依据材料中“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可以看出,边区参议会产生边区政府,边区政府产生边区高等法院,三者并非并立制衡关系。×D项正确②当时边区政权结构中有边区参议会、边区政府,而且边区政府的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材料中的时间是抗日斗争时期。×④边区的政权建设适应了当时抗日斗争的须要,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13.[2024全国卷甲]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确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A)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C.代表依据地社会全体意志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解析由“1939年”可知,本题的时间背景为抗日斗争时期;由“由议会选举政府,确定施政方针”“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民主专政”可知,这种政权是依据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既保证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又团结了广袤的中间力气和一切赞成抗日的民主子士,孤立了顽固派,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种政权形式具备新民主主义特征,故A项正确。抗日斗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日,抗日依据地形式上照旧在国民政府的管辖下,解除B项;“社会全体意志”说法错误,解除C项;边区政府并未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解除D项。14.[2024新课标卷,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抗日斗争成功后,依据党中心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接着实行抗日斗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这次选举产生了17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解放斗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缘由。(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主动作用。(8分)解析第(1)问,解题思路如下图所示:第(2)问,解题思路如下图所示:答案(1)内战爆发,国共关系裂开,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人民革命的对象;1949年初,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歼灭;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成功,为选举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做打算。(7分)(2)内战前,接着抗日斗争时期的选举制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气,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解放斗争后期调整了选举制度,明确区分“人民”“敌人”,有利于集中力气打击敌人,巩固解放区政权,为新中国成立做打算。(8分)命题点3中国当代政治制度15.[2024.6浙江]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B)A.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气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施政纲领,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成功,A项错误;1999年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C项错误;1949年中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D项错误。16.[2024天津]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