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数学同步高分突破讲义(人教A版2019)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生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中数学同步高分突破讲义(人教A版2019)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生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中数学同步高分突破讲义(人教A版2019)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生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中数学同步高分突破讲义(人教A版2019)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生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中数学同步高分突破讲义(人教A版2019)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证明存在性:设a,b,c不共面,过点O作OA=过点P作直线PP'平行于OC交平面OAB于点P'在平面过点P'作直线P'存在三个数x,y,z,使得OA'=xOA=x∴OP∴p唯一性:设另有一组实数x',y则x∴x−∵a,b,c不共面,∴x−故实数x,y,z是唯一的.2基底若三向量a,b,c不共面,我们把特别地,如果空间的一个基底中的三个基向量两两垂直,且长度都为1,那么这个基底叫做单位正交基底,常用{i,j,k}表示.由基本定理可知,对空间中的任意向量a,均可以分解为三个向量xi3推论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

若x+y+z=1,则点P,A,B,C四点共面.【题型一】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典题1】若{a,A.b+c,b,b−c 【典题2】已知非零向量a=3m−2n−4p,b=(x+1)m+8n【典题3】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点E,F分别是SA,BC的中点,点G在棱EF上,且满足EGGF=12,若SAA.13a−12b+16巩固练习1(★)已知O,A,B,C为空间四点,且向量OA,OB,A.OA,OB,OC共线 C.OA+OB与OC共线 D.2(★)(多选题)下面四个结论正确的是()A.空间向量a,b(a≠B.若对空间中任意一点O,有OP=16OAC.已知{a,b,c}D.任意向量a,b3(★★)如图所示,在四面体O−ABC中,OA=a,OB=b,OC=c,点M在A.12a−23b+124(★★)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M为AA.12a+12b+c 【题型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典题1】如图,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典题2】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G为△ABC的重心,点M在PG上,且PM=3MG,过点M任意作一个平面分别交线段PA,PB,PC于点D,E,F,若PD=mPA【巩固练习】1(★★)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1AB=∠A1AC=60∘(1)用a,b,c表示2(★★)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D1,BD的中点,点G3(★★★)如图,在底面ABCD为菱形的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1)用向量AA1,AD,AB表示向量MN;(2)求证:4(★★★)已知四面体中三组相对棱的中点间的距离都相等,求证:这个四面体相对的棱丙两垂直.已知:如图,四面体ABCD,E,F,G,H,K,M分别为棱AB,BC,CD,DA,BD,AC的中点,且|EG|=|FH|=|KM|.求证AB⊥CD,AC⊥BD,AD⊥BC.5(★★★)已知正三棱锥P−ABC的侧棱长为2,过其底面中心O作动平面α交线段PC于点S,分别交PA,PB的延长线于点M,N,求1PS+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证明存在性:设a,b,c不共面,过点O作OA=过点P作直线PP'平行于OC交平面OAB于点P'在平面过点P'作直线P'存在三个数x,y,z,使得OA'=xOA=x∴OP∴p唯一性:设另有一组实数x',y则x∴x−∵a,b,c不共面,∴x−故实数x,y,z是唯一的.2基底若三向量a,b,c不共面,我们把特别地,如果空间的一个基底中的三个基向量两两垂直,且长度都为1,那么这个基底叫做单位正交基底,常用{i,j,k}表示.由基本定理可知,对空间中的任意向量a,均可以分解为三个向量xi3推论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

若x+y+z=1,则点P,A,B,C四点共面.【题型一】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典题1】若{aA.b+c,b,b−c 【解析】对于A,若向量b+则b+即&λ+μ=1&−λ=1,解得λ=−1,μ=2故向量b+c,对于B,若向量a+b,a−故向量a+b,对于C,若向量a,则a+b=λa+μ(故向量a,a+对于D,若向量a+b,a+故向量a+b,故选:B.【典题2】已知非零向量a=3m−2n−4p,b=(x+1)m+8【解析】∵m、n∵a//b,故存在λ≠0即(x+1)m∴&x+1=3λ&8=−2λ&2y=−4λ,解得:&x=−13&y=8【典题3】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点E,F分别是SA,BC的中点,点G在棱EF上,且满足EGGF=12,若SAA.13a−12b+16【解析】因为SG==1=1故选:B.巩固练习1(★)已知O,A,B,C为空间四点,且向量OA,A.OA,OB,OC共线 C.OA+OB与OC共线 D.【答案】D【解析】由于向量OA,OB,所以O,A,B,C四点共面,故选:D.2(★)(多选题)下面四个结论正确的是()A.空间向量a,b(a≠B.若对空间中任意一点O,有OP=16OAC.已知{a,b,c}D.任意向量a,b【答案】ABC【解析】对于A:空间向量a,b(a≠0,对于B:若对空间中任意一点O,有OP=16OA+13对于C:已知{a,b,c}是空间的一组基底,若对于D:任意向量a,b,c满足(a⋅b)⋅c=a故选:ABC.3(★★)如图所示,在四面体O−ABC中,OA=a,OB=b,OC=c,点M在A.12a−23b+12【答案】B【解析】连接ON,∵N是BC的中点,∴ON∵OM∴MN故选:B.4(★★)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M为A.12a+12b+c 【答案】D【解析】∵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CM=−AD=−1故选:D.【题型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典题1】如图,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求证】如图,设CD=CB=CC1=a,令CDCA∴C又a⋅a=∴CA1⋅BD同理可证CA又C1B∩BD=B,C1∴CA1⊥【典题2】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G为△ABC的重心,点M在PG上,且PM=3MG,过点M任意作一个平面分别交线段PA,PB,PC于点D,E,F,若PD=mPA【证明】如图示:连接AG并延长交BC于点H,由题意可令{PA故PM=3连接DM,因为点D,E,F,M共面,故存在实数λ,μ,使得DM=λ即PM−故PM=(1−λ−μ)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知14故1m【巩固练习】1(★★)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1AB=∠A1AC=60∘(1)用a,b,c表示【答案】(1)A1【解析】(1)因为△ABC为正三角形,点M为△ABC的重心,所以N为所以AN=所以A1(2)设三棱柱的棱长为m,则A1所以A12(★★)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1)求证:EF⊥B1C;(2)求【答案】(1)略(2)51【解析】(1)证明设DA=则EFB1∵EF=−1∴EF(2)解由(1)知EF=12又|EFEF⋅=1cos⁡∴EF与C1G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如图,在底面ABCD为菱形的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1)用向量AA1,(2)求证:D,M,B(3)当AA1AB【答案】(1)MN=AB+AD−【解析】(1)MN=证明:(2)∵DM=AM∴DM=N解:(3)当AA1AB证明:设AA∵底面ABCD为菱形,则当AA1AB∵AC1∠A∴A∴AC4(★★★)已知四面体中三组相对棱的中点间的距离都相等,求证:这个四面体相对的棱丙两垂直.已知:如图,四面体ABCD,E,F,G,H,K,M分别为棱AB,BC,CD,DA,BD,AC的中点,且|EG|=|FH|=|KM|.求证AB⊥CD,AC⊥BD,AD⊥BC.证明设AB=则EG=FH=KM=∵|EG∴(−a∴a∴4a又b=∴AC⊥DB∴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