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升高一初语文预习16现代文综合练习(二)-初升高语文衔接讲义(学生版+解析)_第1页
人教版初升高一初语文预习16现代文综合练习(二)-初升高语文衔接讲义(学生版+解析)_第2页
人教版初升高一初语文预习16现代文综合练习(二)-初升高语文衔接讲义(学生版+解析)_第3页
人教版初升高一初语文预习16现代文综合练习(二)-初升高语文衔接讲义(学生版+解析)_第4页
人教版初升高一初语文预习16现代文综合练习(二)-初升高语文衔接讲义(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现代文综合练习(二)综合练习01现代文阅读Ⅰ(2021·江苏扬州市·仪征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炼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如今,面对如此纷杂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固然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同时也给一些阻碍发展进程的势力提供可乘之机,而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人善于接受新文化,同时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在教育中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有了民族底气,有了文化底蕴,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材料二: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动,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练面前依旧无畏。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搞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C.材料二认为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传统文化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就来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D.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已任。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练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5.结合材料来看,先秦儒家思想中哪些部分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1·湖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检到一条旧鞋带林清玄从前,在一个小村落里,住着一群安居乐业的人,生活在平淡安逸中度过。村落里有一个老人,有一天,清晨六点,在路上散步,偶然看到地上有一条旧鞋带。老人弯下腰,仔细地端详那条鞋带,心想:“这鞋带虽旧,依然完好,捡回家去,说不定哪一天用得着呀!”老人细心轻巧地捡起鞋带,放进自己的裤袋里。老人的动作,被远远路过的一位老朋友看见了,他看见老人弯腰端详的样子和把东西塞进裤袋的动作,就判定了:老人一定是捡到钱了,而且为数不少,才会那样小心翼翼。他走到老人面前,不怀好意地问:“老王,你是不是捡到钱了﹖要请客啊!”“没有哇!我捡到了一条旧鞋带!”老王立刻把刚刚捡到的旧鞋带掏出来给朋友看:“呐!就是这一条。”“你不必骗我了,我又不是真要你请客,你只要老实告诉我捡到钱就好了。”“我没有骗你,我真的捡到一条鞋带。老李,如果我真的捡到钱,一定会请你吃饭,你一向知道我不是小气的人。”“你以前是不是小气,我不管!但现在捡到钱不肯告诉我,就是小气!”两人于是站到街上吵了起来,老王说得愈是认真,老李愈是不肯相信。最后两人愈吵愈凶,弄得不欢而散。第二天,老王捡到钱的事就在街上传开了。“老王在路上检到一大笔钱,却坚称是捡到一条鞋带。”“笑死人了!这年头,谁会在路上捡一条旧鞋带呢?”“听说老王捡到钱的那一天,蹲下来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捡起来,一定是一笔大钱啊!”“对呀!从捡到钱的那一天开始,老王就变了一个人,疑神疑鬼、神经兮兮的。”“更糟的是,老王以前还蛮慷慨大方,从捡钱那一天开始,变得很小气。”“所以,我常说钱会毁掉一个人,要是捡到钱的人是我,也可能就此毁了!”在街上,只要看到老王,本来热烈交谈的人,立刻变得沉默,看着老王:本来沉默的人,看他走过,就交头接耳地谈论。老王是一个性格刚毅耿直的人,不能忍受被冤枉、被误解、被扭曲。因此,每次遇到任何一个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就掏出旧鞋带给人看:“我捡到的就是这条鞋带!”但是,没有人相信他。到后来,老王掏出鞋带时近乎哀求:“请你们相信我,我捡到的真的只是一条旧鞋带!”愈是急切地哀求,愈是无人相信他。老王真的无法再思受了,三个月后的某一天,清晨六点,在他捡到鞋带地方旁边的一棵树上,他用那条旧鞋带上吊自杀了,树上钉着一张遗书:“那一天清晨六点,在这个地方,我真的只捡到这一条旧鞋带。"消息传开了,大家都感到惋惜:“唉呀!若真的捡到的只是旧鞋带,又何必自杀呢!真是太傻了!”“不过,用鞋带自杀,倒是第一次听到。”“但是,事情也不能看表相,我看老王是真的捡到钱,被谋财害命,生前被逼写下遗书。”“如果是被谋财害命,那么老李最可疑,只有他亲眼看到老王捡到钱。”“必然,那一定是一笔大数目呀!”“……”文本二:在成功的小小说的结构中,往往把“金子般的情节”放在结尾部分,好像相声抖包袱。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余味”,小小说篇幅有限,只有余味可以无限。杜甫有句诗“咫尺应须论万里”,这句话虽然说的是画,但说出一个艺术共通的道理,就是:艺术作品的篇幅总是有限,但意蕴深广却应该追求无边无际。余味无穷,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这是所有艺术最高的境界。小小说不仅要把“余味”拿来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也作为小小说自己重要的特征。——冯骥才《小小说特立独行》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从前,在一个小村落里,住着一群安居乐业的人,生活在平淡安逸中度过。”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安宁祥和氛国。B.本文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瑞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村民评价等正面、侧面描写手法刻画出了一个勤俭持家、小心谨慎、刚毅耿直的老王形象。C.本文善于制造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空来形成叙事的波澜,老李对老王的质疑使得大家平静的生活微波荡漾,大家对老王的质疑则让波澜激荡。而大家对老李的质疑最终将波澜推向高潮。D.本文小说的语言简洁准确,惜墨如金,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这样写便于快速推进情节,突出人物形象。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捡到的就是这条鞋带!”“我检到的真的只是一条旧鞋带!”两句话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一个“真的”语意呈现递进,活画出老王的悲苦状。B.文中老王的经历跟莫泊桑《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达感慨的那样——“人生真是古怪,真是变化无常啊。无论是害您或者救您,只消一点点小事。”说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C.小说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例如没有写到老王临终之前情形,这种手法在鲁迅小说《祝福》《孔乙已》中也有使用。D.“旧鞋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物象为线索是小说常用的手法,可以使情节更紧凑连贯。8.本文与鲁迅小说《祝福》有很多相通之处,试分析本文中的老李和《祝福》中的柳妈这两个次要人物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9.文本二强调“金子般的情节”放在结尾部分的效果,请结合文本一作简要分析。综合练习02(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1·邯山区新思路学本文化辅导学校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为什么86版《西游记》能“霸屏”三十余年,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童年欢乐,甚至沉淀为我们的集体记忆?1982年,《西游记》开拍后,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团队跑了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跋涉几千公里,光布景的美术设计图就画了几千张。众多特技,靠人工、人力,乃至冒险完成,如《大战红孩儿》一集,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的画面,是六小龄童裹上石棉衣被真的火烧;吊威亚的钢丝太细,六小龄童、马德华等都曾从空中摔下来过,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也许,这些细节能够说清,这部道具、特效都略显粗糙的《西游记》,为何能在人们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部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经典作品,离不开切磋琢磨的细功夫。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工匠精神”,往往意味着吃苦的决心、刻苦的努力、艰苦的付出和不苦尽不轻易甘来的过程。“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我们怀念过往经典,其实是在怀念那份做事、做人的匠心。这种匠心,不仅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正是这样的人,在脆弱而又珍贵的文物面前,他们用静心、细心、耐心日复一日地描画、纺织、修补、临摹,让人们看到工匠精神对守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会被此深深打动?这些普通人,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工作专注倾心,对细节追求完美,对技艺不断磨砺。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这样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让他们身上散发着光芒。“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坚定、踏实、严谨、敬业、精益求精……如果人人都能将这样的品质在内心沉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摘编自郝思斯《“工匠精神”何以动人》)材料二:当今世界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他们制造器物之精密,对待工作之严谨,那都是世界闻名的。前些年青岛突遭暴雨,城中积水却并不多,因此有人就传出这是德国人当年修造的下水管道之功劳。不论真假,都可以看出德国人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已经完全深入人心。德国不到一亿人口,为何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这当然要归功于他们身上的专注的工匠精神。很多人对德国人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甚至看起来有些呆板。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就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再微不足道的工作,每个人也都将其看得很重要。这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德国人自身的性格也很有关系。那么,除了专注让德国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能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那就是认真,他们生来都很倔强,凡事都本着“要么不做,要么做好”的原则。所以德国的公司两极分化很是严重,有的在泥潭中拔不出来,有的品牌在世界范围内饱受赞誉。但是德国从没有哪个公司是一夜暴富的,他们不会投机取巧,只要找准了自己合适的领域就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德国人从来都不相信有一夜暴富这么一说,首先他们的很多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所以成本肯定会高;其次,他们内心的工匠精神不允许其偷工减料。因此德国的产品普遍都很昂贵,但都非常经久耐用。德国人的追求是在赚钱的同时,又得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现在国人总是在说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问心无愧,就是第一要义。古代的工匠若是都投机取巧,哪还会有这么多的精美工艺品流传于世。除了专注与认真以外,德国能打造2300多个世界名牌的原因,就是头脑灵活。简单而言就是巧,他们不是只知道埋头苦干,而是适时地做出改变让产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当年中国古人发明的榫卯结构,就是为了让其具有更强的抗震性以及实用性。今天的德国,亦是如此。他们总是能够慧眼识珠地发现大众之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因此他们发明了很多的绿植设备以及农业工具,以方便人们的生产。而后再发挥专注的敬业精神,如此一来令世人满意的产品便生产出来了,根本就不愁销路。德国人没必要为了节省那点成本而破坏了“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只要它屹立不倒,德国的商品就总能畅销世界。(摘编自《德国工匠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举《大战红孩儿》的例子,旨在说明《西游记》的道具略显粗糙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B.每一个特技,每一帧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这就是86版《西游记》“霸屏”的原因。C.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们看到了匠人身上的匠心,看到“工匠精神”在某些方面的意义。D.材料二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打造出2300多个世界名牌,是因为德国人专注认真,举世闻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部经典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往往和作者吃苦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等是分不开的。B.工匠们如果能将坚定、敬业、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沉淀于心,定能干出一番业绩。C.德国人具有工匠精神,制造出来的产品都非常经久耐用,所以德国的产品都很昂贵。D.德国的产品讲究实用性,德国人总能发现大众的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A.柳青在皇甫村扎根14年,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才创作出鸿篇巨制《创业史》。B.焦菊隐先生50年代导演《龙须沟》,带着全组演员用心观察生活将近一年。C.京剧大师李少春每次演出前吊嗓子时,都要仔细把剧场每一个座位走一遍看一遍,看手一颤的这个力度,观众能不能明白。D.从小被学校老师称“智障”的爱因斯坦,发挥聪明才智,最终证明了自己是天才。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5.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造”更好地畅销世界,材料二能给我们哪些启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1·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装在套子里的人(俄)契诃夫有一个新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他站住,瞧着我。“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我上您这儿来,是为要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别里科夫等了一会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接着说:“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我在这儿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来;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您到底要怎么样?“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沙维奇。您是青年人,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唉,这么马马虎虎!您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人家经常看见您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现在呢,又骑什么自行车。校长会听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请您躲开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华连卡是别里科夫遇到的“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表现了华连卡的孤独。B.别里科夫用自己的世界观来辖制柯瓦连科、华连卡和其他所有人,是十恶不赦的人。C.柯瓦连科不尊重上司,别里科夫抬出了校长、督学来劝告他时,柯瓦连科并不买账。D.柯瓦连科是小说中塑造的正面人物,他穿绣花衬衫、骑自行车,是阳光向上的形象。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柯瓦连科说自己是“正大光明的人”,别里科夫也自诩是“正人君子”,两个“正”相互映衬,既刻画了人物形象,也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B.小说结尾用“结束了……结束了……”的排比句,增强了行文的节奏感和层次性,同时也表明别里科夫恋爱失败和死亡之间的必然联系。C.小说运用反复的手法来增强语气,表现别里科夫内心的焦急和劝说的努力,如“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十分十分小心才成”等。D.别里科夫恋爱失败,一个月后死亡,整个过程充满戏剧性,但其中细节的刻画依然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如华连卡看到他摔下来的狼狈相而大笑。8.夸张是讽刺作品常用的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9.你认为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综合练习03(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1·齐河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可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就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但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今后为适应科学动向,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世界建筑工程对于钢铁及化学材料之结构愈有彻底的了解,近来应用愈趋简洁。形式为部署逻辑,部署又为实际问题最美最善的答案,已为建筑艺术的抽象理想。今后我们自不能同这理想背道而驰。我们还要进一步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如同致力于新文学的人还要明了文言的结构文法一样。表现国家精神的途径尚有许多,“宫殿式”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的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拿自己的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筑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验、明清的牌楼以及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并加以聪明地应用。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选自梁思成《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有删改)材料二: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效果。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这些年,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选自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国家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会导致国家的文化衰落,甚至消亡。B.在最新法的结构原则下,无论何种材料都可能创造出富于风格趣味的“国际式”建筑。C.中国建筑从出现就尊重自然,这与西方近来倡导的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是一致的。D.现在用西方模式建造的许多民居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没有了温馨融洽的邻里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才能提炼其中包含的中国质素。B.我们的传统习惯和趣味有很多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可以在建筑上呈现出来。C.中国建筑比西方建筑更抗震,是因为中国人造房子用的卯榫结构具有减震功能。D.中国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大连水世界公园修建了一座威尼斯水城,连意大利最著名广场的“塔楼”也在其中,许多外国游客都慕名前来参观。B.苏州博物馆的片石山墙和假山景观与附近的江南园林交相辉映,黑白两色的建筑色调更是体现出了江南民居的特点。C.广东省开展不规范建筑名称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去洋名。如“保利拉菲小区”“圣地亚哥公馆”等都在要求整改之列。D.山西临汾斥巨资修建了外貌逼真的“天安门”,还在尧庙广场建造了高50米的华门,当地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门”。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为迎接“世界建筑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以“新时代的建筑如何传承传统精神”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1·广州市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遍野荆花厉周吉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000多亩山场。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这里的6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这办法真好!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县城参加一个培训,就当场把任务安排了下去,有负责挖荆棵的,有负责整理定型的,有负责网上宣传的……等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王亮兴冲冲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几乎没有一点进展。王亮气得随手拿起一块山石,奋力扔出去,山石落地时惊得一只正在打盹的瘦狗落荒而逃。“我算是知道你们受穷的原因了,思想跟不上,行动也跟不上!你们不知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半个月的时间有多么重要……”王亮把村主任张凯一顿好训,“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你们在这件事上,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张凯沉默了许久,才解释说:“那天您事先没和我们交流就宣读了脱贫方案,因为您是上级刚派来的,大家都没好意思直接提反对意见,其实荆棵值钱的事村里人早就知道,不过以前谁也没想把荆棵刨出来卖钱。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张凯说完,王亮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了几耳光还难受。转眼间,荆花遍野的夏天来临了。这天,王亮和张凯爬上村东的一个山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整个山野到处是淡紫色的荆花,微风徐来,荆条轻摆,花间蝶飞蜂舞,鸟鸣啁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他们禁不住相视而笑。原来,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亮是县里派到崮崖村的书记,他的责任是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但是这个村的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B.通过艰辛的实地考察,王亮找到了将荆棵加工成盆景出售的脱贫方案,但是最终方案没有得到村民们的赞同,他觉得很难受。C.王亮迫切地想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但他太急于求成了,并没有了解村民的真正愿望,导致村民们不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D.小说紧扣农村扶贫的主题,既表现了村民们的善良、质朴,也表现了扶贫干部们的艰苦、执着和睿智,传达出美好的愿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王亮爬山坡,“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引出下文,叙写发现荆棵的价值、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B.小说运用语言、心理、动作等方法来侧面塑造扶贫干部的形象,将其置身在农村典型环境之下来凸显脱贫致富的主题。C.文中写王亮绞尽脑汁帮村民找到致富办法,村民却“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这样的安排一波三折,增加了情节波澜。D.结尾采用留白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让找到致富方法的农村生活富有诗意美,升华了小说主题。8.小说中有多处关于“荆棵”的描写,请分析其作用。9.小说中有两个脱贫方案,第一个失败了,第二个成功了,请结合失败和成功的原因谈谈本文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给你的启示。综合练习04(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1·广东深圳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常有人问:科幻文学“姓科”还是“姓文”?不少人认为科幻文学“姓文”,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看法显然不合理。首先,科幻不是儿童专利,大量的科幻作品超出了儿童的理解范围,显然更适合成人阅读。不同年龄的人都需要科幻来激发对先进科技的向往。其次,让科幻“姓文”,等于捏造出“文学科幻”这一生硬的概念。虽然文学作品可能牵涉科学问题或理念,但文学离不开幻想,本身就带有幻想之意,无论这种幻想科学与否。如果在“文学”后再加一个“科幻”,纯粹是画蛇添足。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姓在前名在后,科幻“姓科”可谓名正言顺。首先,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科学和文学有时是矛盾的——文学可以虚构,但科学不可以。虚构是文学的生命,却是科学的大忌。科学必须讲究事实证据,尤其要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如果科幻传播的知识不是科学的而是虚构的,那就是伪科学,后果极为严重。让科幻姓“科”,就是强调其传播科学、普及科学的重要职责。其次,可从幻想的角度来看:人类分分秒秒都在想象,但只有极少想象是科学的。科学和文学都需要想象,不过,科学的想象要讲究事实证据和逻辑性,要基于科学的理论或假说,根据已有研究结果进行发挥、创造;而文学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很明显,在科幻文学中,科学的想象才是主要的,文学的想象只是辅助。科学的想象当然应冠以“科学”之名,以区别于那些不具有科学性的想象。让科幻“姓科”,“科幻文学”这一概念才能更好地兼顾其科学性和文学性。(摘编自王佃亮《科幻文学“姓科”还是“姓文”》)材料二:科幻文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觉世新民”的实用目的。从那时起,科幻文学就背负起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的启蒙重担。中国科幻文学“科普化”的倾向一直延续至20世纪90年代才有了转变。在刘慈欣、韩松等一批作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科幻小说创作迎来了又一轮高潮。这批作家都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和科学训练,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与此同时,他们普遍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视科学普及为科幻文学的主要社会功能。为刘慈欣乃至中国科幻赢得世界性声誉的《三体》系列,就是这一波科幻创作浪潮经过长时间积累结出的硕果。与那些明确以科普为己任的小说相比,《三体》系列在知识含量和理论深度上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它没有那种解释说明过多、思想情感干涩的“科普风”,所以,它既富有科学的内涵,又饱含艺术的美感。《三体》的超越性还在于,它的科学幻想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以扣人心弦的叙事,对物理学、宇宙学和社会学的终极命题进行追问,从而达到了令人惊讶的思想深度。这是那些仅仅聚焦于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性课题的科幻小说,几乎从未费心去思索的。启发读者求索这样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普及这一功利性的要求。《三体》代表的创新科幻逐渐由小众圈子的探索,走向相对大众的流行,这只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才有可能发生。在过去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这一特定历史情势下,科幻文学不得不承担普及科学、传播知识的重任。但这也束缚了作家想象力的飞扬,桎梏着科幻美学的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时代发生改变,文学也会随之改变。一方面,随着基础教育的全面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互联网新媒体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应用越来越便捷,年青一代拥有更多、更自由的渠道去获取各种知识与信息。在这种情形下,科幻文学不需要越俎代庖来担当科普的重任了。另一方面,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欧美和日本的科幻小说通过各种渠道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共同培育了一批新生代的科幻迷。这些科幻迷对西方科幻文学谱系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对前沿的科技成果也有一定的涉猎。他们不仅可以接受《三体》里那些宏伟幻想,也为“超越科普”的科幻创作提供了足够多的预期读者。(摘编自吴岩《科幻文学“姓科”还是“姓文”:也谈<三体>的超越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科幻文学并不是写给儿童看的,作品的内容深度更加适合成人,因此不能将科幻文学归属于儿童文学。B.科幻文学所传播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为此创作者必须讲究事实证据,尤其要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C.科学和文学都需要想象,科学的想象理性严密,文学的想象感性灵动,二者虽然有差异,但可以兼容。D.新生代的科幻迷对西方科幻文学谱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了解,对前沿的科技成果也有所涉猎。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出现又一轮高潮,这与创作者科学素养的提升、文学理念的更新等因素密切相关。B.《三体》为中国科幻赢得世界性声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超越性,比如不再被“科普风”局限,不再具有科学普及功能。C.有着科学普及目的的科幻小说更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性课题,而极少关注物理学、宇宙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终极命题。D.得益于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超越科普”的科幻文学逐渐走向大众,这在封闭的年代是难以实现的。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王晋康的《古蜀》将科学幻想和中国神话中的昆仑神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B.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从生物学的角度对珊瑚进行了专业性的介绍。C.清风的《十年后的中国》的主人公发明了一种可以战胜欧美列强的光。D.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以银河帝国的崩溃和重生追问人类未来的发展逻辑。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对于科幻文学创作的方向,材料一与材料二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1·全国高一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街头巷尾之伦理许地山在南口那边站着一个巡警。他看是个“街知事”,然而除掉捐项,指挥汽车,和跟洋车夫捣麻烦以外,一概的事情都不知。那一头来了一个盲人,一手扶着小木杆,一手提着破柳罐。他一步一步踱到巡警跟前,后面一辆汽车远远地响着喇叭,吓得他急要躲避,不凑巧撞在巡警身上。巡警骂他说:“你这东西又脏又瞎,汽车快来了,还不快往胡同里躲!”幸而他没把手里那根“尚方警棍”加在盲人头上,只挥着棍子叫汽车开过去。盲人进了胡同口,沿着墙边慢慢地走。那边来了一群狗。它们一面吠,一面咬,冲到盲人这边来。他的拐棍在无意中碰着一只张牙咧嘴的公狗,被它在腿上咬了一口。他摩摩大腿,低声骂了一句,又往前走。“你这小子,可教我找着了。”从胡同的那边迎面来了一个人,远远地向着盲人这样说。盲人已经两天没回家了。他蓦然听见叔叔骂他的声音,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叔叔走过来,拉着他的胳臂,说:“你这小子,往哪里跑?”盲人还没回答,他顺手便给他一拳。盲人“哟”了一声,哀求他叔叔说:“叔叔别打,我昨天一天还没吃的,要不着,不敢回家。”叔叔一面骂,一面打,把盲人推倒,拳脚交加。破柳罐也摔了,掉出几个铜元,和一块干面包头。叔叔说:“你还撒谎?这不是铜子?这不是馒头?你有剩下的,还说昨天一天没吃,真是该揍的东西。”他骂着,又连踢带打了一会。盲人想是个忠厚人,也不会抵抗,只会求饶。路东五号的门开了。一个中年的女人拿着药罐子到街心,把药渣子倒了。她想着叫往来的人把吃那药的人的病带走,好像只要她的病人好了,叫别人病了千万个也不要紧。她提着药罐,站在街门口看那人打他的瞎眼侄儿。路西八号的门也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黄脸丫头,提着脏水桶,望街上便泼。她泼完,也站在大门口瞧热闹。路东九号出来几个人,路西七号也出来几个人,不一会,满胡同两边都站着瞧热闹的人们。他们当中怎么没有一个人走来把那人劝开?难道看那盲人在地上呻吟,无力抵抗,和那叔叔凶狠恶煞的样子,够不上动他们的恻隐之心么?盲人嚷着救命,至终没人上前去救他。叔叔见有许多人在两旁看他教训着坏子弟,便乘机演说几句。这是一个演说时代,所以“诸色人等”都能演说。叔叔把他的侄儿怎样不孝顺,得到钱自己花,有好东西自己吃的罪状都布露出来。他好像理会众人以他所做的为合理,便又将侄儿恶打一顿。盲人的枯眼是没有泪流出来的,只能从他的号声理会他的痛楚。他一面告饶,一面伸手去摸他的拐棍。叔叔快把拐棍从地上捡起来,就用来打他。棍落在他的背上发出一种霍霍的声音,显得他全身都是骨头。叔叔说:“好,你想逃?你逃到哪里去?”说完,又使劲地打。街坊也发议论了。有些说该打,有些说该死,有些说可怜,有些说可恶。可是谁也不愿意管闲事,更不愿意管别人的家事,所以只静静地站在一边,像“观礼”一样。叔叔打够了,把地下两个大铜子捡起来,问他:“你这些子儿都是从哪里来的?还不说!”盲人那些铜子是刚在大街上要来的,但也不敢申辩,由着他叔叔拿走。胡同口的大街上,忽然过了一大队军警。听说早晨司令部要枪毙匪犯。胡同里方才站着瞧热闹的人们,因此也冲到热闹的胡同去。胡同里的人,都到大街上看热闹去了。这里,盲人从地下爬起来,全身都是伤痕。巡警走来说他一声“活该”!他没说什么。(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街知事”,巡警“除掉捐项、指挥汽车,和跟洋车夫捣麻烦以外,一概的事情都不知”,说明他是个出工不出力的人。B.盲人本就可怜,连作为亲人的叔叔都不去关心、爱护他,而是变本加厉地盘剥他,这就更加凸显了人们的自私与冷漠。C.看热闹的人们本来就不关心盲人是否可怜,也不在乎盲人的叔叔演说的内容是否真实,他们只是一群无聊的看客。D.“他没说什么”,不仅照应了前文“盲人想是个忠厚人,也不会抵抗”,也写出了盲人被侮辱,被损害早已成为习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到盲人被巡警骂、被狗咬,细致地表现了盲人这一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可怜,也烘托并渲染了悲惨的气氛。B.“幸而他没把手里那根‘尚方警棍’加在盲人头上”中的“尚方警棍”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号起到了讽刺的作用。C.“棍落在他的背上发出一种霍霍的声音,显得他全身都是骨头”,这句话与上文叔叔控诉他有钱自己花,有好东西自己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小说撷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展现了街头巷尾的各色人等的众生相。小说叙述冷静客观,但字里行间有作者情感的表露。8.小说发生地在“街头巷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9.小说除盲人外,还集中写了群像,请结合作品分析这类人的特征。综合练习05(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1·河北保定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传统的宏观经济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统计部门的业务采样数据,这些数据时效性差、样本量小、差错率高,在这些数据上开展抽样统计监测分析,分析结果的精准度也往往不够高,而经济大数据除了政务统计数据,更多的是商务平台数据、搜索引擎数据、网络爬虫数据、智慧物联数据,等等。这些数据,源于开放性的互联网,体量巨大、来源广泛;这些数据,捕捉的是微观经济活动,颗粒度小、时效性强。在这些“海量数据”上开展全量数据分析,能将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更精准地挖掘出来,还可以进一步运用到市场分析、形势研判、政策模拟、效果反馈等宏观经济监测事项中,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实时跟踪和结构特征的精准研判。在经济新常态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正逐渐步入结构调整的深水区,宏观经济预警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传统的宏观经济预测方法不仅受限于采样数据的缺陷,而且面临小样本推断的瓶颈,而在经济大数据范畴内,利用大数据技术更易构建经济先行指标体系,从而更易构建多维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复杂性预测,这使得大数据正成为突破传统预测方法瓶颈的一个重要手段,在GDP、失业率、通胀率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上已有成功的应用。大数据预测方法往往具有比传统经济预测更好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这往往能为宏观经济预警赢得更长的窗口期,从而能为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赢得更多的战略机遇。近年来,我国每一次宏观调控都面临规避全球经济冲击、对冲世界经济下行的考验。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宏观经济决策机制,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已成为全球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共同焦点。过去,宏观经济决策主要是经验决策模式,而在大数据时代,“让数据说话”是大数据的精华所在,通过大数据可以实时监测经济运行轨迹,可以超前预测经济发展走势,大数据正逐渐成为辅助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手段。大数据辅助宏观经济决策可以提高宏观经济决策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各级宏观经济决策部门要摒弃“拍脑袋决策”的旧思维,要养成“用数据决策”的新理念,让“用数据决策”贯穿宏观经济决策的全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大数据辅助宏观经济决策并不是要完全取代宏观经济经验决策,而是要建立“搜集数据——量化分析——经验实证——决策优化”的决策新路径,并最终建立宏观经济经验决策和数据决策深度融合的科学决策模式。(摘编自黄文林《用大数据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材料二:目前,大数据发展正进入从概念推广到应用落地的关键时期,大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蕴藏着巨大价值,经过深入挖掘并加以应用,能够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从根本上说,我国大数据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认识和思维层面,即源于对大数据的内涵、大数据价值产生的规律认识不清。数据量大是大数据具有价值的前提,当数据量不够大时,它们只是离散的“碎片”,人们很难读懂其背后的故事。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加,达到并超过某个临界值后,这些“碎片”就会在整体上呈现出规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据背后的事物本质。数据关联是大数据实现价值的基础。运用大数据解决的问题通常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个体、多视角,单纯的数据量的积累不一定能让人认识事物的全局,只有将不同侧面、不同局部的数据汇聚起来并加以关联,才能产生对事物的整体性和本质性认识。计算分析使大数据最终产生价值。只有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工具进行大数据分析,才能使大数据产生价值,完成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和决策的转换。大数据价值链包括数据采集、流通、储存、分析与处理、应用等环节,其中分析与处理是核心。如果只存储不分析,就相当于只买米不做饭,产生不了实际效益。广泛使用可以使大数据产生倍增效益。大数据及其产品具有易复制、成本低、叠加升值、传播升值等特点,能够被广泛、重复、叠加使用,具有较高的边际效用和正外部性。同一组数据不仅可以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以较低成本提供给不同使用方,使单一数据服务多个主体;而且还可以针对不同目的、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使单一数据产生多样价值。因此,大数据能够一次投入、反复使用,产生倍增效益,有利于提升各行各业应用数据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摘编自徐宗本、张宏云《让大数据创造大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较于政府统计部门的业务采样数据,互联网经济大数据具有多、广、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更精准。B.大数据预测对宏观经济有良好的预警作用,在一些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如失业率、通胀率等)的预测上已取得一些成果。C.大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认清它的内涵及其价值产生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大数据发展,促进其从概念推广到应用落地。D.数据量超过某个临界值后,数据就会呈现出规律性,表现出巨大价值,可以起到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经济大数据源于开放的互联网,通过捕捉微观数据反映宏观经济现象,起到了“摄像头”的传用。B.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创新治理模式,使大数据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C.大数据来源广泛,但价值密度较低,很难直接获取价值。只有关联各种数据,才能产生实际效益。D.大数据拥有者可以把数据提供给多个主体,用于不同目的,使其效益倍增,无需征得用户同意。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在港口,基于5G的港机远控等应用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在矿山,5G无人矿卡降低了人员伤亡风险。B.购物网站搜集用户的浏览信息、购买信息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消费者喜好的产品,从而提高用户的回购率。C.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企业客户在各类信息平台上的痕迹,金融机构能够预测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为央行调控货币总量提供参考。D.近年来有些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诸如订酒店、外卖等,不同用户获得的价格信息大相径庭,熟客的价格偏高。4.请简要概括大数据价值产生的规律。5.材料一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请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1·黑龙江牡丹江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君子固穷[日]井上靖当晚,我们就在原野上的一个小村子过夜。这一天途经的所有村庄都荒无人烟,不知是上面命令他们撤离的呢,还是自己逃离家园的,总之,所有的村落都如同蝉蜕,剩下一具空壳,令人惊栗。第二天拂晓出发,傍晚抵达颍水支流岸边。这两天基本上按照子贡制定的方案行走,再往前就要进入河间地带,颍水、汝水的支流一条又一条地横亘在我们的面前,而且几十年未遇的大洪水正在泛滥,淹没了所有的道路,使我们进退不得,举步维艰。当晚,我们在颍水支流的岸边过夜。第二天,一个对这一带地形熟悉的年龄最大的随从给我们带路,溯河而上,走了小半日,涉水过河。野宿一夜,然后又走了七八天,虽然绕点弯路,终于抵达蔡国古都上蔡。我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曾经来过上蔡一次,这次跟随孔子重访上蔡,看到古都荒芜黍离,心头禁不住伤感悲切。这天夜里,我们在原野上宿营,不料遭到一伙吴国溃军的袭击,把马车、粮食、甚至连本来就不多的衣服、棉被等洗劫一空。孔子为了振作大家的精神,操起琴来。大家都默然无声地倾听着琴声。“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可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呵,可悲呀,我们这些被征入伍的士兵,从早到晚没有半点闲暇。”不知是谁用低沉的声音合着琴声吟唱起来。一股难以言状的悲哀撕裂着疲惫不堪的这一群人的心胸。只听孔子说道:“吴国军队把我们的东西抢得一千二净,我们现在唱出了他们的悲哀。他们被征入伍,驱上沙场,又兵败溃逃,饥饿难奈,才抢劫我们的。他们这样跑到陈国内地来打仗,还能不能平平安安地活着回到祖国去呢?”孔子一说完,子路又唱起来。“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唱完以后,子路说道:“刚才我唱出了我们的悲哀。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这样子在旷野上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呢?”是啊,这正是我们的悲哀。正像歌词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但已经在原野上流浪三天了。过后想起来,我们在原野上的流浪多少还有点精神上的宽裕感。第二天,所有的随从都分头出去筹集粮食,到了傍晚,只有三个人带回一些,其他人都拖着疲倦的身子一无所获、空手而归。这一带的村庄也全剩下一个空壳。入夜,大家围坐一团。晚饭后,有几个人又唱起歌来。“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在旷野流离失所?”年轻人两三个两三个地轮流着唱歌跳舞,他们大都当过兵,歌声唱出了他们痛苦的心情。一夜过后,第二天起来一看,除了三四个年纪大的随从外,其他人早已无影无踪,不辞而别、中途逃脱了。“年轻人全跑了。”一个没走的随从说,听说前头到处都是陈国的军队,大家害怕抓丁,连夜逃跑了。孔子一行一下子冷落下来,失去了生气。我们在河间地带艰苦地往西走去。西行、西行,但困于陈国,怎能顺利西行!搞不到一粒粮食,偶尔经过一两个荒村,翻箱倒柜,就是能找到吃的,也非常有限,大家每人一份,平均分配。这么点东西自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我们就这样挪动着,大概离开陈国国都后八九天的样子,我们摇摇晃晃地到达一个村庄,大家实在支撑不住,一个个都倒下去动弹不得了。我们仰面躺下,发现头顶上伸展覆盖着巨大的桐树枝柯,浅紫色的花朵缀满枝头,在我们这些流亡者看来,显得那么怪诞虚幻又富丽艳美。不记得是到达村子的当天还是第二天傍晚,太阳已经坠落,余晖还在四周荡漾返照。我躺在桐花舒放的树下,子路、子贡、颜回都在离桐树不远的池畔或坐或卧地聚在一起。孔子也端坐在桐树底下,不知道什么人给他找来一块毛皮铺垫着。这时,突然——我是这样感觉的,子路站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到孔子跟前。孔子正用指甲弹拨乐器,琴声悠扬动听。“君子亦有穷乎?”子路没好气地甩了一句,好像他在生气,也许他真的在生气。如果大家这样子不明不白地饿死在这里,那我们以前的所作所为算是什么呢?子路一定发火了。而且,孔子这样的人忍饥挨饿,这无论如何使他感到悲哀和气愤。“君子亦有穷乎?”子路又问了一遍。孔子停止了弹琴,把脸转向子路,说道:“君子固穷。”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口气坚定,使大家吃了一惊。他又紧接着说:“小人穷斯滥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人穷困的时候就会紊乱,不能自己约束自己,而君子就不会紊乱。令人肃然起敬。我站起来,又重新端坐好。子贡也站起来,走到我跟前,正襟危坐,低沉地“啊”了一声。我觉得,这是对孔子的赞叹、是对孔子的赞仰,听了孔子这句话,得到最大的满足,什么饥饿死亡,再也无所畏惧。这使我感动,子贡、还有子路又怎能不深受感动呢?子路对着孔子深深地俯首,然后使劲地扭转过身子,张开双手,开始缓慢地、富有节奏地摇摆起来。那时,子路大概哭了。“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一想起老师的这句话,饥饿算得了什么?!饿死又算得了什么?!子路感到高兴——不如说他深受感动,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起来。我自己又一次痛感到再也离不开老师。对于饥饿,即使饿得筋疲力尽,孔子所表现出的凛然之态实在壮美,令人倾倒。第二天,子贡想法筹集到几天的粮食,大家才幸免挨饿。(节选自井上靖《孔子》,本文标题为命题者所加)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到孔子一行人所经过的村庄荒无人烟,根据后文孔子一行遭遇吴国溃军的袭击等内容,可知是战争导致村民背井离乡。B.小说重点描绘了孔子困于陈蔡间的两个情节,一是遭遇抢劫后,人们唱歌表达情绪,二是大家饥饿得无法行走时,孔子开导学生。C.小说都是通过子路的问话来表达随行人员对颠沛流离生活的厌倦和不满,物质生活的困顿逐渐引发孔子的部分学生对孔子的厌恶。D.小说多次写到军队,意在表现时代的动荡,以及孔子一行人遭遇到的艰难境地,凸显出孔子始终如一地追求理想的高贵品质。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怎能顺利西行”一句道出了人们的焦虑,前途渺茫,随行人员已经或逃走或拒绝前行,为下文写孔子“君子固穷”的言论作了铺垫。B.小说中“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孔子的随行人员,“我”回忆着往事,偶尔能从回忆中跳脱出来,对往事作了一些恰到好处的简评。C.小说写随行的人们饥饿得已经走路困难,或坐或躺着,心生怨愤,只有孔子依然端坐着弹琴,形成了强烈对比,突出了孔子坚毅的形象。D.小说采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孔子的形象,既描绘了孔子在危难面前的从容镇定,也写到了人们在受到孔子感化后的表现。8.本文的叙事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本文三次写到不同的人唱歌,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专题15现代文综合练习(二)综合练习01现代文阅读Ⅰ(2021·江苏扬州市·仪征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确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那些精华的东西,让人不能不爱它,也无法离开它。它是我们慈祥的老祖母,是我们睿智的老祖父,是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是风流倜傥的大诗人,是炎黄子孙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先进文化建设之渊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金石。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炼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如今,面对如此纷杂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固然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同时也给一些阻碍发展进程的势力提供可乘之机,而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人善于接受新文化,同时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在教育中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有了民族底气,有了文化底蕴,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材料二: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动,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超脱世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