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甘肃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得好价钱。”这段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开辟新航路的A.主观动机 B.技术条件 C.发现过程 D.历史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得好价钱。”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即对黄金的需求,因此是主观动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技术、过程和影响,排除BCD项。故选A项。

2.有学者在论及欧洲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说:“当教会要求人们受难和屈从但却不能阻挡瘟疫(黑死病)的蔓延时,人们的禁欲观念开始瓦解,自我救赎的行动开始出现。”这反映出当时A.人们开始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B.封建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质疑C.宗教改革具备厚实社会基础 D.理性精神成为时代主流思潮〖答案〗B〖解析〗根据“人们的禁欲观念开始瓦解,自我救赎的行动开始出现。”可以看出,随着黑死病的漫延,人们对教会的权威产生了怀疑,这也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了背景之一,B项正确;放弃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不是宗教改革,而且也不能体现社会基础厚实,排除C项;D项是启蒙运动,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英国民众既然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君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这一“有效的约束”A.废除了国王一切政治特权 B.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体现了“三权分立”精神 D.巩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B〖解析〗根据“英国民众既然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君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可得出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限制了王权,B项正确;A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C项是美国,排除C项;当时还没有工业革命,排除D项。4.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据此可知,宋朝时期()A.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经济重心南移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基层市场涌现〖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国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社会成员身份无关,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古代某一文明区域,先是受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侵犯,后来突厥人又在其土地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其数学创造被欧洲误解为阿拉伯人的成就。这一文明区域位于()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东方,一直打到印度西北部。13世纪突厥人在北印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德里苏丹国。古印度发明了0、1到9的数字,经由阿拉伯人学习传播到欧洲,被误解为阿拉伯数字。因此这一文明区域位于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D项正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位于西亚,排除A项;尼罗河位于北非,排除B项;黄河、长江位于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6.“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 B.英国是两党轮流执政C.英国的政治制度仍需完善 D.民主共和制度使政府效率低下腐败丛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可知,党派政治导致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而非民主共和制度,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英国是两党轮流执政;英国的政治制度仍需完善,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7.下列两幅图所示的资料是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的。这一主题是()A.大国的争霸 B.文明的碰撞C.侵略中的争夺 D.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子午线是为了划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侵略利益,1884年是欧洲列强为了瓜分非洲召开的会议,因此这两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侵略中的争夺,C项正确;这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瓜分侵略利益,并不是大国之间的争霸、文明的碰撞,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8.“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该诗反映的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五代十国D.辽宋夏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迄今并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的宋辽澶渊之盟以后,两国长期保持了友好状态,双方在边境互设榷场,发展商贸往来,所以材料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澶渊之盟以后,故D正确;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不可能出现“迄今并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的景象,排除ABC。9.下列两幅图所示的内容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情况。这说明该时期()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 B.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大跃进”运动成效显著 D.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工业总产值由1952年低于农业总产值到1957年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与“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关,由此可说明我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B项正确;1957年工业总产值高于农业总产值,不能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10.“军报记者”新浪官微评论中国的维和部队:“中国维和部队成员在世界上最贫穷、危险的国家和地区,守卫着和平和希望。他们不是太阳的后裔,他们是给大地带来光明的太阳。”材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日益活跃在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中C.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正稳步推进 D.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中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派出维和部队是参与联合国行动,因此可以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西的多边外交,A项正确;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并不是在周边邻国,因此不能说明日益活跃在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中和与周边国家推进睦邻友好关系,排除B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列两幅反映英国政权机构示意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在本质上说明了()A.责任内阁制形成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不断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英国政权机构的示意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了国王和议会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地位的变化,议会的权力逐渐大于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在本质上说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国王真正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在本质上说明了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未体现工业革命不断发展,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2.俄罗斯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取代”。这说明勃列日涅夫进行经济改革()A.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B.突破了斯大林时期的僵化体制C.未能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D.体现出废除指令性计划的意图〖答案〗C〖解析〗由材料“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取代”可知,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突破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C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时期的僵化体制,排除B项;A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AD项。故选C项。13.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下列赋税制度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A.什一税 B.初税亩 C.两税法 D.租庸调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可知,这里涉及的赋税有谷物、布匹以及劳役,这与租庸调制相符,D正确;什一税是教会征收的税收,指的是收入的十分之一,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初税亩中主要征收的是粮食,不涉及力役,排除B;两税法未涉及力役,排除C。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名臣文天祥在抗元斗争被俘后为表明自己的心迹而写的诗。从当时士人的主流思想看()A.体现文天祥的功利思想 B.表现文人的责任感、使命感C.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D.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流〖答案〗B〖解析〗根据“留取丹心照汗青”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说明宋代理学的发展推动当时文人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B项正确;这两句诗体现了文天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是功利思想,排除A项;文天祥的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并不会阻碍民族之间的交流,排除CD项。故选B项。15.《湖北长江经济带历史地图》中,收录了一套1883年绘制的《湖广云贵旅行图》,该图制作精良,其中汉口地图的精度已经达到1/2000,它是日军工兵小田新太郎绘制的。这一事实表明日本()A.具有高超的绘图技术 B.特别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C.精确测绘中国地形地貌 D.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答案〗D〖解析〗日军工兵绘制的地图,精度足够高、时间又早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这体现了日本的侵略野心,说明日本很早就把目标对准了中国,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D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来日本绘图技术的水平,排除A项;B项显然不符合史料,日本关注更多的是在华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排除B项;C项夸大了对材料的理解,材料只是提到长江流域,而C项扩大理解到整个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16.“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A.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C.隔绝状态被完全打破D.移民促进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不能说明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说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故B项正确。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而非已经完全被打破,故C项错误。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17.如图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一览表。与表中粮食产量变化直接关联的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根据时间1953-1958年,可知这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项正确;斯大林执政时间是1924年到1953年,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是1964年到1982年,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政时间是1985年到1991年,排除D项。故选B项。18.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这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的书法家是()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祖冲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结合所学可知,东晋的王羲之擅长行书,并且他是《兰亭集序》的作者,C项正确;颜真卿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柳公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祖冲之是数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19.有史书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该制度创立于A.秦朝 B.汉代 C.北宋 D.元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由中央中书省分派机构管辖地方,称为行中书省,即行省制,题干内容体现了元朝行省制度,D项正确;秦朝时期地方实行郡县制,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郡县制,排除A项;汉代初期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后逐渐发展为州郡县,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项;北宋时期地方实行路州县,后有增加府,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元朝行省制度,不是北宋时期地方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0.“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故D项正确;A项的标志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排除BC两项。故选D项。21.1956年前后,中国农民们反映,“*###*领导农民办合作社,增产粮食,什么都好,就是不准搞副业不好”。据此可知()A.“一五”计划期间,存在“左”的倾向B.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某些弊端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比例失调D.农业合作化改变了所有制的结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前后(中国)。根据材料“1956年前后”“*###*领导农民办合作社,增产粮食,什么都好,就是不准搞副业不好”可知,1953年-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但“不准搞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某些弊端,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存在“左”的倾向,但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某些弊端,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某些弊端,未体现我国经济比例失调,排除C项;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2.《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A. B.C. 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及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两河流域的早期人类留下的文学珍宝,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书完整地保存下来,B项正确;A项是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不是楔形文字,排除A项;C项是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并非两河流域,排除C项;D项是古代中国的青铜铭文,排除D项。故选B项。23.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答案〗B〖解析〗牛顿提出观察实验方法,注重理性思维,为启蒙运动思想奠定科技基础,故B正确;A中全球性不符合史实;C中永恒性不符合物理学规律;D中与思想和科技关系不符。『点石成金』:本题关键要知道思想和科技相互关系,思想推动科技,科技推动思想。如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牛顿经典力学),经典力学推动启蒙运动思想产生,该思想推动进化论产生。24.面对民国成立后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的残酷现实,一场吸取西方文明,并把它当作武器,批判中国传统儒学,改造中国人“国民性”的运动发生了。这场运动是指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面对民国成立后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的残酷现实”“批判中国传统儒学,改造中国人‘国民性’的运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它是在袁世凯尊孔复古、恢复帝制的背景下发生的,打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以改造国人的“国民性”,故选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均发生在民国成立之前,故排除AB;五四运动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由于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而引起的爱国反帝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D。25.“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B.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C.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D.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924-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日本侵华势力的打击问题,A错误;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是在1933-193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发生在1912-191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26.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始因,他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保养者”,但又认为世界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上帝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它的活动同样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这段话体现了孟德斯鸠()A.认为自然神论才是正确的宗教观 B.认为各种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宽容C.揭露和批判天主教会的罪行 D.明确反对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始因又认为世界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上帝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它的活动同样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可知,孟德斯鸠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但是也认为上帝同样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说明孟德斯鸠在以上帝的名义传播理性主义思想,揭露和批判天主教会的罪行,C项正确;自然神论才是正确的宗教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各种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明确反对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默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通制芯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通制政策,苏联将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二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摘编自《冷战风云》材料三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了欧洲和日本。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稳稳当当地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摘编自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1)材料一作者认为冷战的起源是苏联扩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答案〗(1)不同意。理由: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于苏联扩张。(2)具体体现:欧洲冷战: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和东欧成立*###*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亚洲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3)影响:促成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和合作;造成欧洲分裂和长期对峙;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的起源并不是苏联扩张的结果,因此对材料一的观点不同意。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于苏联扩张。(2)具体体现:欧洲冷战: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对抗,具体而言,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苏联和东欧成立*###*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亚洲热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美苏的干预下,亚洲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3)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促成美国对西欧援助和合作;根据材料“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可知,冷战造成欧洲分裂和长期对峙;根据材料“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稳稳当当地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可知,冷战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28.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西欧六国经济增长率为5%,日本的高达11.2%,都高于美国的4.1%。70年代初,就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美国为24.36%,欧共体为20.12%;就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而言,美国为13.4%,日本为6.4%,欧共体为33.7%。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但一些新独立的亚洲国家首先提出要独立于大国集团之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启发下,铁托等人萌发了组织不结盟运动的想法。材料三: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从宗旨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不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不结盟运动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之处。〖答案〗(1)变化:西欧六国、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都高于美国;欧共体的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美国的两倍多;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欧共体与日本实力增强,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影响: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领域具有高度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的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博弈;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其斗争是坚决彻底的。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形式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转到外交上的博弈;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转到经济上的竞争。〖解析〗【小问1详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西欧六国经济增长率为5%,日本的高达11.2%,都高于美国的4.1%”,可得得出西欧六国、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都高于美国;根据材料一“就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而言,美国为13.4%,日本为6.4%,欧共体为33.7%”,可得出欧共体的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美国的两倍多;结合所学知识,还可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欧共体与日本实力增强,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等角度进行归纳。【小问2详析】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三“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从宗旨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不同之处”,可以从宗旨、内容、形式等方面概括不同之处。性质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国家和日本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博弈;第三世界国家的斗争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其斗争是坚决彻底的。宗旨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不结盟运动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形式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转到外交上的博弈;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转到经济上的竞争。甘肃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得好价钱。”这段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开辟新航路的A.主观动机 B.技术条件 C.发现过程 D.历史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得好价钱。”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即对黄金的需求,因此是主观动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技术、过程和影响,排除BCD项。故选A项。

2.有学者在论及欧洲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说:“当教会要求人们受难和屈从但却不能阻挡瘟疫(黑死病)的蔓延时,人们的禁欲观念开始瓦解,自我救赎的行动开始出现。”这反映出当时A.人们开始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B.封建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质疑C.宗教改革具备厚实社会基础 D.理性精神成为时代主流思潮〖答案〗B〖解析〗根据“人们的禁欲观念开始瓦解,自我救赎的行动开始出现。”可以看出,随着黑死病的漫延,人们对教会的权威产生了怀疑,这也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了背景之一,B项正确;放弃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不是宗教改革,而且也不能体现社会基础厚实,排除C项;D项是启蒙运动,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英国民众既然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君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这一“有效的约束”A.废除了国王一切政治特权 B.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体现了“三权分立”精神 D.巩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B〖解析〗根据“英国民众既然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君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可得出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限制了王权,B项正确;A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C项是美国,排除C项;当时还没有工业革命,排除D项。4.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据此可知,宋朝时期()A.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经济重心南移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基层市场涌现〖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国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社会成员身份无关,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古代某一文明区域,先是受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侵犯,后来突厥人又在其土地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其数学创造被欧洲误解为阿拉伯人的成就。这一文明区域位于()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东方,一直打到印度西北部。13世纪突厥人在北印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德里苏丹国。古印度发明了0、1到9的数字,经由阿拉伯人学习传播到欧洲,被误解为阿拉伯数字。因此这一文明区域位于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D项正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位于西亚,排除A项;尼罗河位于北非,排除B项;黄河、长江位于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6.“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 B.英国是两党轮流执政C.英国的政治制度仍需完善 D.民主共和制度使政府效率低下腐败丛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可知,党派政治导致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而非民主共和制度,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以致卖官鬻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英国是两党轮流执政;英国的政治制度仍需完善,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7.下列两幅图所示的资料是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的。这一主题是()A.大国的争霸 B.文明的碰撞C.侵略中的争夺 D.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子午线是为了划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侵略利益,1884年是欧洲列强为了瓜分非洲召开的会议,因此这两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侵略中的争夺,C项正确;这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瓜分侵略利益,并不是大国之间的争霸、文明的碰撞,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8.“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该诗反映的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五代十国D.辽宋夏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迄今并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的宋辽澶渊之盟以后,两国长期保持了友好状态,双方在边境互设榷场,发展商贸往来,所以材料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澶渊之盟以后,故D正确;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不可能出现“迄今并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的景象,排除ABC。9.下列两幅图所示的内容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情况。这说明该时期()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 B.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大跃进”运动成效显著 D.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工业总产值由1952年低于农业总产值到1957年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与“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关,由此可说明我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B项正确;1957年工业总产值高于农业总产值,不能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10.“军报记者”新浪官微评论中国的维和部队:“中国维和部队成员在世界上最贫穷、危险的国家和地区,守卫着和平和希望。他们不是太阳的后裔,他们是给大地带来光明的太阳。”材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日益活跃在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中C.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正稳步推进 D.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中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派出维和部队是参与联合国行动,因此可以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西的多边外交,A项正确;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并不是在周边邻国,因此不能说明日益活跃在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中和与周边国家推进睦邻友好关系,排除BC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列两幅反映英国政权机构示意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在本质上说明了()A.责任内阁制形成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不断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英国政权机构的示意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了国王和议会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地位的变化,议会的权力逐渐大于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在本质上说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国王真正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在本质上说明了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未体现工业革命不断发展,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2.俄罗斯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取代”。这说明勃列日涅夫进行经济改革()A.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B.突破了斯大林时期的僵化体制C.未能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D.体现出废除指令性计划的意图〖答案〗C〖解析〗由材料“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取代”可知,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突破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C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时期的僵化体制,排除B项;A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AD项。故选C项。13.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下列赋税制度体现孟子这一思想的是A.什一税 B.初税亩 C.两税法 D.租庸调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可知,这里涉及的赋税有谷物、布匹以及劳役,这与租庸调制相符,D正确;什一税是教会征收的税收,指的是收入的十分之一,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初税亩中主要征收的是粮食,不涉及力役,排除B;两税法未涉及力役,排除C。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名臣文天祥在抗元斗争被俘后为表明自己的心迹而写的诗。从当时士人的主流思想看()A.体现文天祥的功利思想 B.表现文人的责任感、使命感C.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D.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流〖答案〗B〖解析〗根据“留取丹心照汗青”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说明宋代理学的发展推动当时文人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B项正确;这两句诗体现了文天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是功利思想,排除A项;文天祥的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并不会阻碍民族之间的交流,排除CD项。故选B项。15.《湖北长江经济带历史地图》中,收录了一套1883年绘制的《湖广云贵旅行图》,该图制作精良,其中汉口地图的精度已经达到1/2000,它是日军工兵小田新太郎绘制的。这一事实表明日本()A.具有高超的绘图技术 B.特别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C.精确测绘中国地形地貌 D.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答案〗D〖解析〗日军工兵绘制的地图,精度足够高、时间又早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这体现了日本的侵略野心,说明日本很早就把目标对准了中国,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D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来日本绘图技术的水平,排除A项;B项显然不符合史料,日本关注更多的是在华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排除B项;C项夸大了对材料的理解,材料只是提到长江流域,而C项扩大理解到整个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16.“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A.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C.隔绝状态被完全打破D.移民促进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不能说明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说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故B项正确。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而非已经完全被打破,故C项错误。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17.如图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一览表。与表中粮食产量变化直接关联的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根据时间1953-1958年,可知这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项正确;斯大林执政时间是1924年到1953年,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是1964年到1982年,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政时间是1985年到1991年,排除D项。故选B项。18.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这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的书法家是()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祖冲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结合所学可知,东晋的王羲之擅长行书,并且他是《兰亭集序》的作者,C项正确;颜真卿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柳公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祖冲之是数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19.有史书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该制度创立于A.秦朝 B.汉代 C.北宋 D.元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由中央中书省分派机构管辖地方,称为行中书省,即行省制,题干内容体现了元朝行省制度,D项正确;秦朝时期地方实行郡县制,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郡县制,排除A项;汉代初期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后逐渐发展为州郡县,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项;北宋时期地方实行路州县,后有增加府,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元朝行省制度,不是北宋时期地方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0.“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故D项正确;A项的标志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排除BC两项。故选D项。21.1956年前后,中国农民们反映,“*###*领导农民办合作社,增产粮食,什么都好,就是不准搞副业不好”。据此可知()A.“一五”计划期间,存在“左”的倾向B.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某些弊端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比例失调D.农业合作化改变了所有制的结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前后(中国)。根据材料“1956年前后”“*###*领导农民办合作社,增产粮食,什么都好,就是不准搞副业不好”可知,1953年-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但“不准搞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某些弊端,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存在“左”的倾向,但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某些弊端,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某些弊端,未体现我国经济比例失调,排除C项;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2.《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A. B.C. 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及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两河流域的早期人类留下的文学珍宝,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书完整地保存下来,B项正确;A项是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不是楔形文字,排除A项;C项是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并非两河流域,排除C项;D项是古代中国的青铜铭文,排除D项。故选B项。23.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答案〗B〖解析〗牛顿提出观察实验方法,注重理性思维,为启蒙运动思想奠定科技基础,故B正确;A中全球性不符合史实;C中永恒性不符合物理学规律;D中与思想和科技关系不符。『点石成金』:本题关键要知道思想和科技相互关系,思想推动科技,科技推动思想。如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牛顿经典力学),经典力学推动启蒙运动思想产生,该思想推动进化论产生。24.面对民国成立后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的残酷现实,一场吸取西方文明,并把它当作武器,批判中国传统儒学,改造中国人“国民性”的运动发生了。这场运动是指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面对民国成立后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的残酷现实”“批判中国传统儒学,改造中国人‘国民性’的运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它是在袁世凯尊孔复古、恢复帝制的背景下发生的,打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以改造国人的“国民性”,故选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均发生在民国成立之前,故排除AB;五四运动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由于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而引起的爱国反帝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D。25.“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B.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C.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D.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924-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日本侵华势力的打击问题,A错误;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是在1933-193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发生在1912-191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26.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始因,他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保养者”,但又认为世界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上帝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它的活动同样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这段话体现了孟德斯鸠()A.认为自然神论才是正确的宗教观 B.认为各种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宽容C.揭露和批判天主教会的罪行 D.明确反对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始因又认为世界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上帝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它的活动同样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可知,孟德斯鸠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但是也认为上帝同样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说明孟德斯鸠在以上帝的名义传播理性主义思想,揭露和批判天主教会的罪行,C项正确;自然神论才是正确的宗教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各种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明确反对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默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通制芯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通制政策,苏联将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摘编自《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二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摘编自《冷战风云》材料三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了欧洲和日本。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稳稳当当地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摘编自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1)材料一作者认为冷战的起源是苏联扩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