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12023学年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期末联合调研高一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四个着丝粒 B.有四条脱氧核苷酸链C.有四条染色体 D.有四条染色单体【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A、一个四分体有2个着丝粒,A错误;B、一个四分体有4个DNA分子,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B错误;C、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C错误;D、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D正确。故选D。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则父亲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2个,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C.2个,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D.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答案】C【解析】【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A_×A_),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aa),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详解】设相关基因是A/a,表型正常的夫妇生出患病孩子,则丈夫基因型为Aa,A、a这两个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对应位置,丈夫的基因型为Aa,其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含有2个白化病基因,且这两个白化病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3.下列对孟德尔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提出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B.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设计了正、反交实验C.预测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过程D.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提出的核心假说【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这一概念,但并未涉及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关系,A错误;B、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设计了测交实验,B错误;C、预测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过程: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类型,C正确;D、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实验现象,D错误。故选C。4.基因型为Mm的某植株产生的含m基因的花粉中,有2/3的比例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为MM、Mm、mm的个体的数量比为()A.3:4:1 B.9:6:1 C.3:5:2 D.1:2: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Mm的植物产生的M和m两种花粉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2/3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M:m=1:1,而花粉的种类和比例为M:m=3∶1。【详解】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Mm的植物产生的M和m两种花粉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又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2/3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M:m=1:1,而花粉的种类和比例为M:m=3∶1,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为1/2M、1/2m,而花粉的种类和比例为3/4M、1/4m。因此该个体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MM的比例为1/2×3/4=3/8,Mm的比例为1/2×3/4+1/2×1/4=4/8,mm的比例为1/2×1/4=1/8。因此,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MM:Mm:mm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3:4:1,A正确,BCD错误。故选A。5.染色质(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较大区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可以是DNA片段,但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B.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细胞质内C.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D.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RNA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A正确;B、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质的线粒体、叶绿体中,B正确;C、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D、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6.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性染色体XY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C.玉米雌蕊的形成与X染色体有关,雄蕊的形成与Y染色体有关D.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没有性别差异,和常染色体的遗传相似【答案】B【解析】【分析】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XY型ZW型雄性的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Y常染色体+ZZ雌性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X常染色体+ZW生物实例人和大部分动物鳞翅目昆虫、鸟类【详解】A、XY型性别决定生物,Y染色体一般比X染色体短小,但是也有Y比X大的,比如果蝇,A错误;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B正确;C、玉米无性染色体,C错误;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有关,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仍然存在性别差异,例如Y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D错误。故选B。7.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使纯合腹部羽毛白色雌鸽与纯合腹部羽毛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腹部羽毛灰色,雄鸽均为腹部羽毛白色。下列有关分析和推断,正确的是()A.亲代雌雄鸽的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B.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不遵循分离定律C.若F1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2雌鸽中腹部羽毛灰色的比例为1/4D.若F2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3中腹部羽毛白色的雄鸽的比例为5/16【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显示,纯合腹部羽毛白色雌鸽与纯合腹部羽毛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腹部羽毛灰色,雄鸽均为腹部羽毛白色,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ZAW、ZaZa。【详解】A、纯合腹部羽毛白色雌鸽与纯合腹部羽毛灰色雄鸽交配,所得后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因而确定,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白色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ZAW、ZaZa,A错误;B、根据A项分析可知,控制腹部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说明相关基因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亲本的基因型为ZAW、ZaZa,F1的基因型为ZaW、ZAZa,则F1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2雌鸽中腹部羽毛灰色的比例为1/2,C错误;D、F1的基因型为ZaW、ZAZa,F2的基因型为ZAW、ZaW、ZAZa、ZaZa,该群体中卵细胞的基因型为ZA∶Za∶W=1∶1∶2、精子的基因型为ZA∶Za=1∶3,因此若F2的雌雄鸽自由交配,则F3中腹部羽毛白色的雄鸽的比例为1/4×1/4×2+1/4×3/4=5/16,D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发现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艾弗里实验说明引起细菌转化物质是DNAB.格里菲思实验说明肺炎链球菌的形态特征及功能是由其DNA决定的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肺炎链球菌时,细菌内会检测到放射性的32PD.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若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沉淀物中35S较高【答案】A【解析】【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死亡的肺炎链球菌含有使R型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引起细菌转化的物质是DNA,A正确;B、格里菲思实验说明死亡的肺炎链球菌含有使R型菌转化的转化因子,B错误;C、T2噬菌体只侵染大肠杆菌,C错误;D、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沉淀物中35S较高,与保温时间长短无关,D错误。故选A。9.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中的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越大,热稳定性越强C.具有A个碱基对、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完成第n次复制需(A-m)(2n-1)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某细胞(DNA均被15N标记),在供给14N的环境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15N的细胞可能有2、3、4个【答案】D【解析】【分析】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而C和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所以C和G的含量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详解】A、大肠杆菌拟核中的DNA为环状结构,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B、由于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C和G的含量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因此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与(G+C)越大,热稳定性越弱,B错误;C、由题可知:共2A个碱基,腺嘌呤有m个,胞嘧啶有(2A−2m)÷2=A-m个,完成第n次复制时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A-m)2n-1个,C错误;D、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某细胞(DNA均被15N标记),在供给14N的环境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则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都含15N,若再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条被15N标记的染色体和4条不被15N标记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因此,产生4个子细胞,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个数可能有2、3、4个,D正确。故选D。10.玉米2号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与来自的突变),若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可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B.基因A1和A2编码的蛋白质可能相同C.基因、A2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花粉中D.A1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数有害性、不定向性。【详解】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后不一定会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因此基因A1与A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B正确;C、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基因A1与A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体细胞中,但正常情况下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错误;D、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以基因A1突变成基因A2,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造成的,D正确。故选C。11.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为三倍体,不可育B.图甲的变异对生物的影响不大C.图丙所示的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图丙和图丁都能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乙为染色体数目变异,丙是基因重组,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图乙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多了一条染色体,为三体,不是三倍体,A错误;B、图甲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该变异对生物影响较大,B错误;C、图丙表示基因重组,是由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或互换)导致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C正确;D、图丙为基因重组,丁为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易位,丙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D错误。故选C。1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说法正确的是()A.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B.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的患病机理相同C.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病D.红绿色盲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隐性遗传病【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含有患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体内可能没有致病基因,A错误;B、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一条,而猫叫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缺失,二者的患病机理不相同,B错误;C、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遗传病,不分显隐性,C错误;D、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13.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将某桦尺蛾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A、B两个区域,A地是煤炭工业重镇,B地是闭塞的山区,数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区域SS(%)Ss(%)ss(%)A80182B2890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B地S基因的频率为6%B.A地的大部分s基因突变为S基因,故S基因的频率升高C.从上述材料可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从上述材料可知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题干中的数据可知,A地种群内S的基因频率=80%+18%×1/2=89%,B地种群内S的基因频率=2%+8%×1/2=6%,A正确;B、A地是煤炭工业重镇,环境污染严重,A地大部分浅色个体因为不适应环境如被天敌捕食而被淘汰,故S基因的频率升高,B错误;CD、A地是煤炭工业重镇,环境污染严重,黑色的桦尺蛾个体数量多,控制黑色的S基因频率较高,而B地是闭塞的山区,环境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浅色的桦尺蛾个体数量多,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较高,由此可推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C、D正确。故选B。14.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C【解析】【分析】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有害突变也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新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B错误;C、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正确;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错误。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15.已知控制某种生物的四对不同性状的相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可验证基因A/a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测交,可验证基因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可验证基因A/a与基因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基因型为AaEe的个体测交,可验证基因A/a与基因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可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而可验证基因A/a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B、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测交,由于D和d为等位基因,因而可验证基因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a和D、d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而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基因型为AaEe的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均等,因而可验证基因A/a与基因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C。16.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玉米(2N=20)细胞减数分裂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应取该植物的花药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上面的图像C.图①、②、③、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其中细胞②中有10个四分体D.与图⑥细胞相比,图④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加倍【答案】ACD【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题图分析:①是MI前期,②为减数Ⅰ前期,③是MI后期,④MII后期,⑤是MⅠ中期,⑥是MII中期。【详解】A、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B、由于精子的形成是连续的,因而可以取该植物的花药制成临时装片,能观察到上面的图像,B正确;C、图①处于减数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③、⑤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其中细胞②,即减数第一次分类前期中有10个四分体,C错误;D、图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而DNA数目为20;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为20,D错误。故选ACD。17.下图表示人体内有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发生在神经细胞中只有图中的过程乙B.甲、乙两个过程都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C.甲、乙均需要解旋酶,均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D.甲、乙两个过程都可以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答案】BC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DNA复制过程,表现出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图乙为转录过程,该过程是以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详解】A、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因而该细胞中不能发生甲过程,而乙过程为转录过程,在几乎所有的活细胞中都会发生,即可以发生在神经细胞中只有图中的过程乙,A正确;B、甲过程为复制,该过程中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进行的,而乙过程为转录,转录过程中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B错误;C、甲过程需要解旋酶,而乙过程不需要解旋酶,这两个过程中均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错误;D、甲为DNA复制过程,乙为转录过程,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半自主性细胞器、甲、乙两个过程也都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但人体没有叶绿体结构,D错误。故选BCD。18.下图为中心法则的相关图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b、d所需的原料相同B.过程b和c为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C.如果DNA上具有原癌基因,则合成的蛋白质可抑制癌细胞的无限增殖D.如果DNA上发生甲基化,基因表达和表型可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遗传【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c为翻译过程,d为逆转录过程,e为RNA分子复制过程。【详解】A、过程b、d产物分别是RNA和DNA,所需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B、过程b(转录)和c(翻译)为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B正确;C、如果DNA上具有抑癌基因,则合成的蛋白质可抑制癌细胞的无限增殖,C错误;D、如果DNA上发生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D正确。故选BD。1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或探究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含6个碱基对的DNA结构模型时,需要准备磷酸和脱氧核糖的连接物11个B.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同一小桶中放置的两种小球数量必须相同C.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经卡诺氏液处理后再放入冰箱冷藏室内诱导培养D.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模拟联会过程时,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答案】AC【解析】【分析】1.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2.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制作含6个碱基对的DNA结构模型时,首先需要构建12个脱氧核苷酸,其中包括了12个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连接物,6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单链中还需要5个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因此构建6个碱基对的DNA结构模型时,共需要准备磷酸和脱氧核糖的连接物12+10=22个,A正确;B、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桶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因此同一小桶中放置的两种小球数量必须相同,从两个小桶中各取一个小球并记录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C、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先放入冰箱冷藏室内诱导培养48~72小时后,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处理固定细胞形态,C错误;D、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模拟联会过程时,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这里的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代表的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AC。三、非选择题20.图1为某动物体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图3是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c细胞中四分体的数目为________个。(2)图1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_______,细胞d的名称是________。(3)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1中__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所代表的时期;图1中的_____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Ⅲ时期,处于图3中的_______时期。(5)图2中可表示无同源染色体时期的有_______。(6)图3中BC段变化的原因_______,FG段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___。【答案】(1)①.a、b、c、e②.0##零(2)①.a②.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3)a、c(4)①.I②.d③.HI(5)II、III、IV(6)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②.b、e【解析】【分析】分析图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图2:Ⅰ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Ⅱ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Ⅲ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0:1,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V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0:1,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析图3:AF段表示有丝分裂,FI段表示减数分裂。【小问1详解】同源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于母亲,一条来源于父亲,故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e。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不含四分体,因为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小问2详解】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故图1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a。细胞d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正移向细胞两极,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细胞d的名称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小问3详解】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1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所示的分裂现象。【小问4详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其染色体数为2n,故对应图2中的I时期。图2中的Ⅲ时期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1中的细胞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3中的HI时期(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小问5详解】无同源染色体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而图2中Ⅰ时期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Ⅱ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Ⅲ时期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V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图2中可表示无同源染色体时期的有II、III、IV。【小问6详解】图3中BC段变化的原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对数也加倍。FG段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1.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所示:个体的基因型性状表现(跟色)四显(AABB)黑色三显一隐(AABb、AaBB)褐色二显二隐(AaBb、AAbb、aaBB)黄色一显三隐(Aabb、aaBb)深蓝色四隐(aabb)浅蓝色若有一对黄色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1)他们所生子女中,基因型有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种。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2)他们所生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其中杂合子占_____。(3)他们所生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4)若子女中黄色眼的女性与另一家庭浅蓝色眼的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眼小孩的概率为_____。若这对夫妇已生下一个浅蓝色眼男孩,那他们再生一个非浅蓝色眼孩子的概率为_____。【答案】(1)①.9②.5③.基因的自由组合(2)①.5/8②.4/5(3)黑眼:黄眼:浅蓝色=1:2:1(4)①.1/6②.3/4【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题图可知:眼色的性状表现与基因型中相关的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属于因基因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表现型改变。【小问1详解】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决定的,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黄眼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后代会出现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9种,表现型为黑眼、褐眼、黄眼、深蓝眼、浅蓝眼共5种。【小问2详解】这对黄眼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眼色为黄眼,其子代中与亲本表现型不相同的后代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比例分别为1/16、2/16、2/16、2/16、2/16、1/16,故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6+2/16+2/16+2/16+2/16+1/16=5/8,杂合子为AaBB、AABb、Aabb、aaBb,所占比例为4/5。【小问3详解】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4种纯合子:AABB黑眼、AAbb黄眼、aaBB黄眼、aabb浅蓝眼,他们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都是1/16,故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黄眼:浅蓝眼=1:2:1。【小问4详解】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子女中的黄色女性的基因型有三种可能,分别是AaBb、AAbb、aaBB,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分别是为1/4、1/16、1/16,则妻子的基因型是AaBb的可能性为2/3,而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故它们生一个浅蓝色眼小孩的概率为2/3×1/4=1/6。若这对夫妇已生下一个浅蓝色眼男孩,可以确定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再生一个浅蓝色眼孩子的概率1/4×1=1/4,,非浅蓝色眼孩子的概率为1-1/4=3/4。22.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家系图,其中一种病是血友病,用等位基因B/b表示,另一种病用基因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系谱图中信息可判断血友病为_______病,另一种病是______染色体___遗传病。(2)I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II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已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是1/10000,Ⅲ11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两病都患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3)若调查血友病的发病率,应在_______中(填“患者家系”或“广大人群”)随机调查。若调查的男女数目相等,血友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1%,则在女性中女性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4)若Ⅲ11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Y,不考虑基因突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答案】(1)①.乙②.常③.隐性(2)①.AaXBXb②.1和2③.1/808(3)①.广大人群②.1.98%(4)其母亲或者其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解析】【分析】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知,甲病和乙病均为隐性遗传病,因为Ⅰ1和Ⅰ2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Ⅱ5,因此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中显示甲、乙两病中有一种病为血友病,血友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乙病为血友病。【小问1详解】根据系谱图中信息可判断血友病为乙病,因为乙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乙病表现的遗传特征符合,另一种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为甲病。【小问2详解】I1号表现正常,但生出了患两病的儿子,因而可判断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II7号两病均患,其相关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对于甲病,其致病基因来自双亲,而对于乙病,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即II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致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已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是1/10000,即aa在人群中出现的概率为1/10000,则a的基因频率为1/100,A的基因频率为99/100,则Ⅰ3和Ⅰ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2×1/100×99/100÷(1-1/10000)=2/101;II7号的基因型为aaXbY,则Ⅲ11的基因型为AaXBXb,Ⅲ11与正常男性(A_XBY)结婚,生一个两病都患孩子的概率为2/101×1/4×1/4=1/808。【小问3详解】若调查血友病的发病率,应在广大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中该病的发病率;若调查的男女数目相等,血友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1%,即Xb的基因频率为1%,则在女性中女性携带者的概率是2×1%×99%=1.98%。【小问4详解】若Ⅲ11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Y,而II7号的基因型为XbY,II8号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不考虑基因突变,则该异常个体的出现可能是异常的精子(XbY)和正常的卵细胞(XB)结合造成的,也可能是异常的卵细胞(XBXb)和正常的精子(Y)结合形成的,因此可能的原因是其母亲或者其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23.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合成RNA聚合酶,该酶可以使病毒的核酸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相关过程如图1所示,图2是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最先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填“复制”或“转录”或“翻译”),RNA(-)通过过程_______(填“复制”或“转录”或“翻译”)合成新病毒的遗传物质,只有_______(填“RNA(+)”或“RNA(-)”)才能作为该病毒翻译的模板链。(2)与转录过程相比,该图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_。(3)科学家研究得知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据此分析,能否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来探究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是蛋白质?_______(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4)图2中①所示的氨基酸为_______。(相关密码子:丝氨酸UC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结构②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5)图中的tRNA,由_______(填“三个”或“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其上的GAU称为_______,若合成某蛋白质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最多由_______个氨基酸组成(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答案】(1)①.翻译②.复制③.RNA(+)(2)U-A(3)①.不能②.因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时,病毒蛋白质和RNA(通过胞吞作用)一起进入人体细胞,无法确定放射性来源(4)①.异亮氨酸②.从右到左(5)①.多个②.反密码子③.200【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tRNA分子比mRNA分子小得多,分子结构也很特别:tRNA链经过折叠,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相邻的碱基。每个tRNA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做反密码子。DNA、RNA的碱基数与合成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关系:基因中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氨基酸数=6∶3∶1。上述比例关系是建立在基因中全部碱基都参与指导蛋白质合成基础之上的。【小问1详解】分析题图可知,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首先以RNA(+)为模板进行翻译产生RNA聚合酶,合成的RNA聚合酶催化病毒核酸的大量复制。RNA(+)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通过过程c,生成与其碱基互补配对的RNA(+),该过程属于RNA复制。由图可知,生成RNA聚合酶是以RNA(+)为模板进行的,病毒蛋白质也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得到的,mRNA与RNA(-)碱基互补配对,可推知其与RNA(+)部分碱基序列相同,因此可推知,只有RNA(+)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