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技附有答案_第1页
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技附有答案_第2页
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技附有答案_第3页
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技附有答案_第4页
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技附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技[复制]您的姓名:[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的班级:[单选题]*○高三四班○高一一班○高一二班1.(2021·全国甲卷)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单选题]*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正确答案)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答案解析:【解析】材料中的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子则认为礼是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尽管对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只是一个赞同,一个批评而已,故选A;老子对礼是持否定态度的,他的主张并未迎合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排除B;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主张退回夏商周之前的社会当中去,C项不是老子的诉求,排除;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他们都主张退回到以前的社会当中去,故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2.(2021·全国甲卷)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单选题]*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正确答案)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辟召制度是察举制的补充,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之人,其运作是辟主根据民间呼声或自己的见闻,使出身草野没有机会入仕之人进入统治阶层。辟召制度是“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要保证其有效运作并加强中央的控制,这就需要监察体系的改进,故B正确;分科考试选官制指的是科举制,故A错误;郡国并行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和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察举制度和辟召制度是两种不同的选官制度,故D错误。3.(2021·全国甲卷)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单选题]*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说法错误。4.(2021·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单选题]*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田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故D项正确;井田制在战国改革变法中被废除,排除A项;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天子权威日益削弱,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直接体现对诸侯国君权力地位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5.(2021·浙江6月卷)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单选题]*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正确答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D.“郡”“国”并行答案解析: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周王又称“天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故A正确;西周嫡长子孙为天下大宗,故B错误;“天下为公”指的是禅让制,故C错误;“郡”“国”并行是在汉初,故D错误。6.(2021·浙江6月卷)《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单选题]*A.推行科举制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正确答案)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期间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令各郡国建立学校,由此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B正确;科举制开创于隋朝,故A错误;汉武帝即位后改“无为”为“有为”,一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故C错误;D项错在“重新确立”。7.(2021·浙江1月卷)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单选题]*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正确答案)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并拥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B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排除;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C错误;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年—前256年,D排除。故选B。8.(2021·广东卷)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单选题]*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正确答案)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答案解析:尚书台最早始于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当时只是尚书令,属中朝,是辅佐皇帝的近侍机构,用来制约以丞相为首的外朝,东汉时期,尚书令扩大成为尚书台,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知当时丞相势力旁落,相权发生转移,故选B项;尚书台的设立是为了制约相权和加强皇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尚书台的职能扩大,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尚书台的职能扩大,体现出行政效率的增强,排除D项。9.(2021·湖南卷)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单选题]*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正确答案)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答案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10.(2021·湖南卷)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单选题]*A.地方势力膨胀(正确答案)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答案解析: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载地方官吏的薪俸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和唐代中期后,地方节度使掌握财政权有关,即地方势力膨胀,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故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官员薪俸的降低,故C项和材料无关;高出部分是合法收入,不能说明地方官吏贪腐,故D错误。11.(2021·山东卷)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1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单选题]*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正确答案)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答案解析: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表现为裁撤一些官职,缩减官职的俸禄或者职权范围,所以其出发点应该是削弱王国势力,本质上是防止王国问题影响中央集权,所以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统一,故选C项;对王国职官的调整表现之一是精简行政机构,还有缩减俸禄和职权范围,所以精简地方行政机构不是其出发点,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下,王国的职官开支都是由王国自己支付的,与中央财政无关,排除B项;表格体现的是对王国职官的调整,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而不是要废除郡国并行体制,排除D项。12.(2021·全国乙卷)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

[单选题]*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正确答案)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答案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西汉末到东汉中期,长江以南的豫章、零陵等郡的人口成倍增长,而长江以北的代郡、太原、汝南等郡的人口却不同程度下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长江以南地区经济发展加速有关,故A正确;东汉时期豪强大族势力逐渐增强,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说明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错误;个体农耕经济衰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13.(2021·全国乙卷)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含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单选题]*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正确答案)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答案解析:材料信息是,宋代官府强调重农抑商,而苏辙则强调舍农工商贾而为士、郑至道则强调士农工商皆本业。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社会阶层流动较为增强,故C正确;这一情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国家的国策,故B错误;“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14.(2021·山东卷)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单选题]*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画本和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是服务于市民阶层的需要,所以这是书籍出版业商品化的程度加深的体现,故选D项;题干只提到了画本这一知识传播的载体,并没有与其他载体的比较,没法得出画本是主要载体的结论,排除A项;明中叶之后,理学和心学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而不是市民文化,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了画本的流行,这是市民阶层的需要,没有提到阶层的分化,排除C项。[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2021·山东卷)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

)[单选题]*图1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正确答案)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16.(2021·湖南卷)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单选题]*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正确答案)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答案解析:西晋时期官员可占据土地,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减少。而均田制之下普遍授田,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反映出这一时期自耕农数量反复,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族,官员也不一定是世族,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的变化,没有涉及到选官制度,排除C;田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保证国家税收,开发土地是其作用,排除D。17.(2021·湖南卷)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单选题]*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根据“用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行政效率,排除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赈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18.(2021·广东卷)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单选题]*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答案解析:由材料“元政府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知元代的赋税政策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因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广泛种植木棉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材料强调的是元代赋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排除A项;木棉提举司属于政府机构,和私营棉纺织业无关,排除C项;元政府设木棉提举司是为了中央政府征收赋税的需要,材料并未涉及到财政管理权限下移到地方,排除D项。19.(2021·广东卷)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单选题]*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题干信息: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流域风格的青铜器。这说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推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周边文化向中原地区的传播,排除A项;只从“应国”一个国家无法得出“各诸侯国”都维护周礼的普遍性结论,排除B项;宗法制度崩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且青铜器一般是礼乐制度的象征,和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排除C项。20.(2021·浙江1月卷)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孝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单选题]*A.郡县制B.察举制C.铜镜制造于西汉D.宣扬儒家伦理思想(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题干信息: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流域风格的青铜器。这说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推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周边文化向中原地区的传播,排除A项;只从“应国”一个国家无法得出“各诸侯国”都维护周礼的普遍性结论,排除B项;宗法制度崩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且青铜器一般是礼乐制度的象征,和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排除C项。21.(2021·浙江1月卷)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单选题]*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正确答案)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答案解析: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正确;当时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管,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D排除。故选A。22.(2021·浙江1月卷)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单选题]*A.①③(正确答案)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正确;当时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管,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D排除。故选A。23.(2021·浙江6月卷)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单选题]*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材料信息是,宋代禁止官员“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这说明宋代加强了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故D正确;秦代就已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故A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不能说明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故B错误;材料和“市的设立废止”没有关联,故C错误。24.(2021·浙江6月卷)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右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单选题]*A.①B.②C.③(正确答案)D.④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素纱禅衣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由图判断,该遗址位于③,故C正确;①是北京地区,②是苏州、上海地区,④是广州地区,故ABD错误。25.(2021·全国甲卷)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单选题]*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正确答案)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答案解析:材料中的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子则认为礼是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尽管对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只是一个赞同,一个批评而已,故选A;老子对礼是持否定态度的,他的主张并未迎合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排除B;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主张退回夏商周之前的社会当中去,C项不是老子的诉求,排除;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他们都主张退回到以前的社会当中去,故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26.(2021·全国甲卷)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弑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单选题]*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正确答案)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答案解析: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反对当时社会盛行的婚姻论财的做法,试图维护维护原有的宗族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材料显示当时的理学家仍非常重视婚姻中的宗族观念,而非淡化,排除A;理学家的这些主张试图维护原有的封建伦理观念,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而非背离,排除C;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主张维护原有的婚姻习俗的,他们是反对婚姻习俗发生变革的,排除D。27.(2021·全国乙卷)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流行()[单选题]*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正确答案)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答案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善书的内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儒家思想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所以善书的流行是在强化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选B;理学的主导地位在南宋就已经得到确立,排除A;儒家思想就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所以“阻碍”的说法错误,排除C;善书的流行是强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冲击,排除D。28.(2021·广东卷)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单选题]*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正确答案)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答案解析:根据“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婉言矩行’等意”可知明代生员的服饰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科举制是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排除B;根据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日益固化,排除C;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从限定,排除D。29.(2021·湖南卷)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用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单选题]*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根据“用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行政效率,排除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赈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30.(2021·山东卷)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人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单选题]*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正确答案)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答案解析:儒家学者认为礼乐能够促成社会和谐,而墨家认为礼乐不利于国家治理,反映了两者代表不同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不同,B正确;两者的差异不是文化取向上的差异,排除A;C是表象,排除;D与题无关,排除。31.(2021·湖南卷)如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

《冰嬉图》(乾隆时期)[单选题]*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正确答案)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答案解析:依据史实,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滑冰运动(“冰嬉”)。这项“冰嬉”运动延续了几个朝代经久不衰,到了清朝已经成了民间普遍的文体娱乐活动。八旗官兵主要由满、汉、蒙三个民族构成,多民族共同参与该运动,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C正确;追求神韵意趣是文人画的特征,宫廷画呈现出雍容华贵、吉祥、富丽堂皇的特点,A排除;嬉戏图不属于军事训练,因此不能由此得出清朝军事训练废弛,排除B;生活奢靡与滑冰活动无关,排除D。32.(2021年6月浙江选考)学习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判断下列有关清代科技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使用支撑式指北罗盘用于方向测定B.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正确答案)C.避暑山庄、圆明园的营造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术D.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古今图书集成》答案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开始使用支撑式指北罗盘用于方向测定,明代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清代的避暑山庄、圆明园的营造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术,清代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部书是《古令图书集成》。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33.(2021年1月浙江选考)我国古代一部著作有《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书末附有《活字印书法》,系统记录木活字印刷的新成就。后人盛赞此书:“文章尔雅,绘画亦皆工致。”此书作者是()[单选题]*A.王祯(正确答案)B.沈括C.毕昇D.葛洪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书》是元代王祯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一部农学著作,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主要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34.(2021年6月浙江选考)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单选题]*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由材料信息“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可知,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故A错误;兵马俑不能体现实用性,故B错误;“民本”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材料没有民本意识的信息,故C错误。35.(2021年6月浙江选考)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