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旋回及大地构造演化_第1页
威尔逊旋回及大地构造演化_第2页
威尔逊旋回及大地构造演化_第3页
威尔逊旋回及大地构造演化_第4页
威尔逊旋回及大地构造演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地构造学与区域构造学课时作业:威尔逊旋回及大地构造演化2012级地球化学二班***2012060302**

一、请详细叙述威尔逊旋回及各阶段不同地区地质特征。要点:什么是威尔逊旋回?分为哪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变形、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有哪些具体表现?回答什么是大陆边缘,有哪些类型,利用威尔逊旋回和板块构造解释不同类型的大陆边缘形成—演化的背景。请详细展开论述。什么是威尔逊旋回?大陆岩石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彼此分离与拼合运动的一次全过程。即大陆岩石圈由崩裂开始、以裂谷为生长中心的雏形洋区渐次形成洋中脊、扩散出现洋盆进而成为大洋盆,而后大洋岩石圈向两侧的大陆岩石圈下俯冲、消亡,洋壳进入地幔而重熔,从而洋盆缩小;或发生大陆渐次接近、碰撞,出现造山带,遂拼合成陆的过程。=1\*GB3①分为几个阶段?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落期→终结期→遗痕期各阶段具体表现阶段实例主导作用特征形态典型火山岩典型沉积变质作用胚胎期东非裂谷抬升并扩张裂谷拉斑玄武岩溢流,碱性玄武岩中心少量沉积作用可忽略幼年期红海,亚丁湾扩张陆间海拉斑玄武岩溢流,碱性玄武岩中心陆架与海盆沉积,可能有蒸发岩可忽略成年期大西洋扩张有活动中脊的洋盆拉斑玄武岩溢流,碱性玄武岩中心,但活动集中于大洋中心有丰富的陆架沉积少量衰退期太平洋收缩有俯冲边缘的洋盆边缘的安山岩及花岗岩、闪长岩大量源于岛弧沉积物局部广泛终结期地中海收缩并抬升残留海盆边缘的火成岩及花岗闪长岩大量源于岛弧沉积物,但可能有蒸发岩局部广泛遗痕期喜马拉雅山收缩并抬升年轻山系少量红层广泛(据马宗晋等,2003)否存在分割板块的俯冲-碰撞缝合带。通过地质综合研究已经提出古、中元古代秦岭地区处于裂谷构造体制统治的论断。基于岩石地层单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也支持秦岭地区古、中元古代构造主体属于裂谷性质。唯一争论是关于扬子北缘中-新元古代西乡群是形成于板内或者岛弧构造环境的问题。近年在新资料和新数据基础上的研究,有根据地证明该群基性火山岩属于大陆溢流玄武岩,应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这就排除了新元古代之前北秦岭与扬子板块间存在板块分割界面的可能,从而证明在古、中元古代期间北秦岭仍为扬子板块的组成部分。分布于秦岭群与华北陆块南缘之间的宽坪群(1142Ma±),其变拉斑玄武岩主体显示T-MORB型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已被证明属于扬子洋幔源区派生产物,应为北秦岭或扬子板块组成部分。通过对该群变质碎屑岩Nd同位素和锆石年龄研究及其物源区的地球化学判别,一致证明该群原始碎屑岩为南侧秦岭群提供的碎屑(为主)和北侧太华群提供的碎屑的混合产物,表明沉积的近源性质,并且暗示在宽坪盆地形成时以秦岭群为基底的北秦岭微陆块必定围限着该盆地的南缘。这种情况意味着:(1)宽坪盆地底部虽然主要由洋脊型玄武岩组成,但它不应是开阔洋盆,而只应是边缘海盆;(2)当时以秦岭群为基底的北秦岭微陆块已位于同华北陆块仅一水之隔的不远的地方;(3)作为扬子板块组成的宽坪盆地底部的洋型地壳当时已与华北陆块接触,表明扬子板块(洋壳部分)可能在宽坪盆地打开之前就已与华北陆块对接。然而,迄今在华北陆块南缘尚未发现中元古代早期由扬子板块俯冲-碰撞造成的岩石组合。虽然该构造单元的熊耳群火山岩系(1650±26Ma)[5]曾被认为属于安第斯山型大陆边缘弧岩浆活动的产物,但是后来更多的证据确定它为板内裂谷环境中的岩套[40,11]。因此,宽坪盆地形成之前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是怎样拼合的尚待进一步研究。宽坪群火山-沉积岩系于晋宁期遭受强烈的变质,标志着该盆地的闭合。从此北秦岭最终与华北板块焊合在一起,并于新元古代商-丹洋盆打开后转变成为华北板块的大陆边缘构造单元。玄武岩类幔源区的研究已经揭示,古元古代早期地幔热柱就开始在北秦岭之下活动,并一直延续到新元古代,而后自中元古代始有亏损地幔源区岩浆作用的参与。在南秦岭和扬子陆块北缘同样的研究已经证明,古元古代陡岭群和古-中元古代神农架群变玄武岩显示出来源于亏损地幔源区的特征,而中-新元古代碧口群、火地垭群(铁船山组)、西乡群和耀岭河群变玄武岩均被确定有来自地幔热柱源区岩浆的参加。这些信息表明,地幔热柱活动北早南晚,有随时间自北而南推移的趋势。地幔热柱活动是造成秦岭岩石圈多次破裂产生洋域的热动力因素。地幔热柱随时间自北而南的推移,首先导致新元古代商-丹洋盆的形成及该区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迭次的洋陆相互作用,而后造成晚古生代勉-略洋盆在南秦岭和扬子陆块北缘之间发展形成,使南秦岭成为一个独立活动的微板块。随着时间推移,扬子板块最北缘依次裂解出微板块,然后一一拼接于华北板块,这就构成了秦岭复合造山带的重要动力学特征。=5\*GB3⑤参考文献:=1\*GB3①威尔逊旋回定义:百度百科ttp:///view/696723.htm=2\*GB3②威尔逊旋回各阶段图标:马宗晋等,2003=3\*GB3③大陆边缘定义:百度百科/view/175591.htm=4\*GB3④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南秦岭中-晚元古代火山岩性质与前寒武纪大陆裂解.中国科学,1996,26(3):237~243=5\*GB3⑤张宗清,张国伟,付国民,等.秦岭变质地层年龄及其构造意义.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