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29-294-2021 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_第1页
DB-T29-294-2021 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_第2页
DB-T29-294-2021 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_第3页
DB-T29-294-2021 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_第4页
DB-T29-294-2021 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DB

/T

2

9-2

9

4-

20

2

1备案号:J16246-2022

composite

2022-1-27

发布 2022-4-1

Technical

for

composite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TianjinDB/T

29-294-2021J16246-2022主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日期:

4

1

日2022

津津住建设[2022]8

号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发布《天津市装配式住宅各有关单位: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下达

2018

年天津市建设系统工〕

织专家评审通过,现批准为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T29-294-2021

4

1

日起实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1

日前 言根据《市建委关于下达

2018

年天津市建设系统工程建设地方2017〕520

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规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2.术语与符号;3.建筑设计;4.设备与管线设计;5.结构设计;6.制作与安装;7.工程验收。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钢筋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最大高度仅为

80m火问题;2.最大适用高度为

12m

的局限问题;3.采用“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结的使用功能,节约了混凝土用量。河西区气象台路

95

号,邮编:300074)。本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建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住总集团有限公司威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陈敖宜 陈志华 曹爽秋 乐

慈张锡治 丁永君 戎 贤 崔 萌张

涛 刘如意 许 斌 钱起潮高鹏举 俞 欣 王秋利 孙学华王小盾 张健新 张 建 杨新磊刘红波 赵秋红 周 婷 王传波梁国栋 王 辉 王 刚 巩志涛王

卉 杨志艳 赵汗青 张大奎仲

敏 柴恭芃 陈小波 陈婷婷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于敬海 张文龄 张守峰 王存贵左克伟 李文强 柳向东目 次1

.......................................................................................... 102 术语和符号..............................................................................

2.1

................................................................................................. 2.2

................................................................................................. 123 建筑设计..................................................................................143.1

......................................................................................... 143.2

..................................................................................... 143.3

......................................................................................... 153.4

......................................................................................... 163.5

..................................................................................... 164 设备与管线设计......................................................................184.1

......................................................................................... 184.2

..................................................................................... 184.3

......................................................................................... 194.4

................................................................................................. 195

结构设计.................................................................................. 215.1

......................................................................................... 215.2

................................................................................. 225.3

................................................................. 255.4

................................................................. 305.5

..................................................................... 335.6

................................................................................. 355.7

......................................................................................... 405.8

............................................................. 446

制作与安装.............................................................................. 466.1

......................................................................................... 466.2

................................................................................................. 476.3

................................................................................................. 487 工程验收..................................................................................517.1

......................................................................................... 517.2

......................................................................................... 527.3

......................................................................................... 53本规程用词说明............................................................................ 56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 57条文说明

........................................................................................ 59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2

and

.......................................................................2.1

...................................................................................................2.2 ...............................................................................................3 Architectural

Design.....................................................................3.1

.................................................................................................3.2Plane

....................................................................................3.3 Modular

..........................................................................3.4

............................................................................3.5

............................................................................4

and

Pipeline

.........................................................4.1

.................................................................................................4.2

Heating

.........................................................4.3

Supply

and

.................................................................4.4

.................................................................................5

Design..........................................................................5.1 .................................................................................................5.2 ....................................................................................5.3

of

............................................................5.4

of

Concrete

Specially

ShapedColumns

..............................................................................5.5

of

Concrete

Structure.........................5.6

.......................................................................5.7

of

System..............................................................5.8

Balcony

and

Panels................6 Production

and

Installation...........................................................6.1 .................................................................................................6.2 Production............................................................................................6.3...........................................................................................7 EngineeringAcceptance...............................................................7.1.................................................................................................7.2

Project......................................................................................7.3

Project

....................................................................................Explanation

of

Code

................................................

references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 总 则1.0.1

为在天津市住宅建造中合理应用装配式钢骨混凝土组合结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设防烈度

7

0.15g

8

0.20g)地区的新建与扩建住宅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规定。10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预制钢骨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component层,运至工地,在现场组装的构件。2.1.2 预制钢骨骨架

steel

-Reinforced

component于二层。2.1.3 装配式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 precast

concrete

连接,形成整体装配式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2.1.4钢骨混凝土异形柱

concrete

Speciallyshaped

在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内部沿柱肢中心线位置布置钢骨形成组合柱构件。2.1.5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

shear

在混凝土剪力墙内部沿墙肢内布置钢骨形成组合墙构件。2.1.6短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

leg

shear

structure钢骨混凝土墙的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5且不大于8的剪力墙,在混凝土墙内配置钢板和端部型钢组合的连续实腹钢骨剪力墙。2.1.7 长肢短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

leg

short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

8腹板长度不大于

500mm

型钢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2.1.8 长肢长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long

leg

long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钢骨混凝土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

8

置腹板长度在

的型钢。2.1.9 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 concrete

flexuralcomponent件,简称叠合梁、叠合板。2.1.10住宅建筑填充体

system包括住宅建筑的内装部品体系和套内管线体系。2.2 符 号E—混凝土弹性模量;E—钢筋弹性模量;E—型钢(钢管、钢板)弹性模量;fa、fa'—型钢(钢管、钢板)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钢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f、f'—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12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结构重要性系数。133建筑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面布置,并不宜采用转角窗。3.1.2 式宜

T

形、十字形或

L

形,墙肢厚度不应小于

250mm。3.1.3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肢厚不宜小于

200mm,肢长与肢厚之比不应大于

4。3.1.4 与装修设计的衔接。3.1.5 部或整体装配,并应采用防水、防滑、耐久的材料。3.1.6

隔墙设计应满足装饰及家电安装等对墙面强度和刚度的要求。3.1.7 结构的防火设计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相关规定。3.2 平面与空间3.2.1 抗震设计规范》GB

对结构规则性的要求。3.2.2

装配式住宅平面与空间设计应采用标准化与多样化相结合14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套型基本模块应符合标准化与系列化要求;2

套型基本模块应满足可变性要求;3

套型基本模块应具有部件部品的通用性;4

基本模块应具有组合的灵活性。3.2.3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全寿命期的空间适应性要求。平面宜简单规整,宜采用大空间布置方式。3.2.4

平面柱网和结构布置应遵循预制构件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符合装配化和工业化的原则。3.2.5 和管线要求合理确定厨房和卫生间的位置。3.2.6 部位。3.3 模数协调3.3.1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的模数协调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T398

的相关规定,主体结构宜采用扩大模数

2nM、

模数系列,建筑内填充体宜采用基本模数或分模数,分模数宜为

M/2、M/5。3.3.2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应通过模数协调实现主体结构和填充体之间的整体协调。3.3.3 的设计、生产和安装等应满足尺寸协调的要求。3.3.4 本参数》GB/T

和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JGJ/T262

153.3.5 寸系列》

和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JGJ/T263

3.4 设计协同3.4.1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应采用设计协同的方法。3.4.2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燃气、求。3.4.3 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协同的要求。3.4.4 息与部件部品的生产运输、装配施工和运营维护等环节衔接。3.4.5 装配式住宅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部件部品的生产施工图。3.5 隔墙与顶棚3.5.1 隔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隔墙应便于埋设各种管线;2

隔墙与主体结构应连接可靠,在地震时不应脱落;3

门框、窗框与墙体连接应可靠、牢固、安装方便;4

分户墙可采用加气混凝土条板或在双层隔墙板内加隔声材料,也可采用轻质砌块,并应设置必要的构造柱、圈梁和拉结筋,与主体结构牢固连结;165

分室墙可采用轻质墙板或轻钢龙骨石膏板墙。3.5.2 隔墙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物理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 分隔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应大于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Ctr)应大于

51dB。2)

2h应满足

0.5h~0.75h;3)墙体容重应不大于

。2

力学特征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主要材料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应小于

;2)

㎡且支承距离不应小于

3.0m;3) 厨房、卫生间隔墙应满足防水、防腐等要求。3.5.3顶棚应符合下列要求:1

2

当采用预应力叠合板或其它板底平整度较高的楼盖时,可采用刮腻子喷浆做法。174

设备与管线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应做到满足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的要求。4.1.2 线,并宜与隔墙结构系统相结合。4.1.3

水平管线应设置在楼板或垫层内,应做到“户内管线,本户”4.1.4 水、暖、电用量应分户计量和控制。4.2 供暖与通风4.2.1 供暖方式可为散热器供暖,也可采用低温地面或墙体辐射供暖。4.2.2 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

50

4.2.3 应与室内设施和家具协调布置。4.2.418止环境污染的构件。4.2.5 位置和条件。4.3 给水排水4.3.1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住宅设计的相关规定。4.3.2 污染的复合管材。4.3.3 位。4.3.4 须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4.3.5 应采用固定给排水管道的方法和措施。4.4 电气4.4.1 《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

有关规定进行设计。4.4.2 4.4.3住宅智能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住宅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应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舒适的生活环境、快捷的信息通讯、优质的物业管理;2 的发展的需要;193 住宅智能化工程设计应有完整的设计文件;4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应符合现行天津市标准《天津市住宅建设智能化技术规程》DB/T

相关要求。20结构类型设防烈度7

度(0.15g)8

度(0.20g)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度(m)120100钢骨异形柱框架结构高度(m)1815钢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m)27215 结构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求:1 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2 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3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5 平面布置与立面布置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相关规定。5.1.2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住宅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

5.1.2

的规定。

m5.1.3

m5.1.3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住宅建筑的高宽比在

7

度和

821结构类型设防烈度7

度(0.15g)8

度(0.20g)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度(m)≤2828~70>≤2828~70>剪力墙四三二三二一钢骨异形柱框架结构高度(m)≤18≤15框架二二钢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m)≤27≤21框架二二混凝土剪力墙二一5.1.4 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应按表5.1.4

确定,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5.1.5

用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当住宅高度低于

时,可在下段部位采力墙。5.1.6梯间、楼梯间以及钢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剪力墙等结构应采用现浇混凝土。5.1.7 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长肢短型钢或长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宜选择预制钢骨骨架;2

短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和钢骨混凝土异形柱宜选择预制钢骨混凝土,也可选择预制钢骨骨架;3

梁宜选择预制钢骨混凝土梁,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梁。5.2结构计算分析22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

钢构件柱,梁节点板件,连接螺栓连接焊缝强度0.75柱稳定0.80组合构件和混凝土构件钢骨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0.7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0.85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0.8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2.1 结构设计基本理论应符合下列要求:1 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2 承重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3 当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规定,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设计;4 当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结构构件的裂缝等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规定,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准永久组合进行设计;5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设计。5.2.2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γ

1.0。5.2.3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公式计算:S

R/

(5.2.3)式中:

——

5.2.3采用;S

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结构体系△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1/1000钢骨异形柱框架1/600钢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1/800结构体系[θp]钢骨混凝土剪力墙1/120钢骨异形柱框架1/60钢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1/100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普通混凝土剪力墙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0.855.2.4

在风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不应大于表

的限值,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θ]

的限值。

5.2.55.2.6 楼板的自振频率不宜小于

5HzJGJ99

的相关规定。5.2.7 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的有关规定。5.2.8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的相关规定。5.2.9

建筑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以及螺栓等配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

的相关规定。5.2.10荷载、地震作用以及抗风和抗震设计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等规范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41

结构弹性阶段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构件刚度取值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相应规定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骨(型钢)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EI=EI+EI ()EA=EAA ()GA=GA+GA ()式中:EI,EA,GA—分别为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截面抗弯刚度、轴向刚度及抗剪刚度;EI,EA,GA—度、轴向刚度及抗剪刚度。2)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可将钢骨折算为等效混凝土面积计算方向平行的钢板面积。2 组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可取为

。风荷载作用下楼层位移验算和构件设计时,阻尼比可取为

0.02~0.04构舒适度验算时的阻尼比可取为

0.01~0.02。现浇剪力墙(含连梁)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相关要求。钢骨混凝土梁、钢骨JGJ138相关要求。5.3钢骨混凝土剪力墙设计5.3.1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L1

周边墙体可采用

T

形截面布置钢骨混凝土剪力墙;L2

剪力墙应根据建筑功能和整体抗侧刚度的需要布置长肢和25短肢钢骨剪力墙。在房屋内部可采用十字形等截面布置;3

长肢短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型钢布置在(图

5.3.1-1)阴影部分;4 长肢长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长度一般可取

在500mm~1000mm(图

);

5

短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肢长一般不应小于

,墙肢宽度不应小于

250mm(图

);6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应布置栓钉,其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本规程相关规定。26aT

bL

5.3.2钢骨混凝土剪力墙中钢骨的配置和承载力宜符合下列要求:1

;2

钢腹板两端翼缘可采用单翼缘或双翼缘;3

钢骨能承受剪力墙的部分剪力和轴向力,宜承受较大部分剪力墙的弯矩。5.3.3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可将钢板折算为等效混凝土面积计算其轴向、抗弯和抗剪刚度,可按本规程第

5.2.10

条计算;2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和轴压比限值等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相关要求计算,其承载力应乘以

0.9

的系数;3

长肢短型钢和长肢长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中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相关规定计算;4

结构整体稳定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的相关规定;5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墙肢的稳定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27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的相关规定;6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翼缘端部,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稳定性验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相关规定计算。计算公式如下:(5.3.3)式中:N—剪力墙端部范围内暗柱的钢骨和混凝土承担的轴向力设计值,端部范围可按两倍肢宽面积计算;Φ—端部稳定系数;A—端部钢板(型钢)的截面面积;f—钢材设计强度;A—端部混凝土净面积;f—混凝土设计强度;A—端部纵向钢筋面积;f—钢筋强度设计值。5.3.4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

250mm;2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体中,钢骨件应在墙肢中对称设置;3

当建筑高度在

80m

以下时腹板厚度不宜小于

高度大于

时,腹板厚度不宜小于

;4

高层建筑钢骨端部可设计成双翼缘,双翼缘之间距离不宜小于

200mm。翼缘表面与混凝土边的净距不宜小于

120mm,不应小于

。翼缘两端与混凝土边的净距不宜小于

(图5.3.1-3)。5.3.5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配筋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

短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配筋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规范》JGJ138

中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相应要求,其宜小于

400mm,暗柱范围的箍筋应设置成封闭箍,钢筋穿越腹板28内的配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关规定(图

);aT

b

2

长肢短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在暗柱内以及墙体配筋等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相关规定;3

长肢长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中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相应要求,其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

0.4%,分布间距不宜大于

200mm,拉结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且均应与钢板可靠于

;4

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的相应规定。295.4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设计5.4.1 钢骨异形柱设计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截面形式可为

T

形、十字形、L

形,肢厚不应小于

200mm,肢长与肢厚之比不应大于

4

):aT

b L

2

钢骨在异形柱内应沿各肢中心轴线布置,钢骨腹板和翼缘厚度不应小于

,翼缘宽度不应大于

120mm,翼缘距离混凝土边距离不宜小于

100mm(图

);3

钢骨含量宜控制在

;4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轴压比限值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中型钢混凝土框架柱相关要求计算,其承载力应乘以

的系数。5.4.2 钢骨异形柱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以及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

相关规定计算,其中钢骨可细分成相应钢筋每一侧的偏压作用的承载力要求,其承载力应乘以

0.9

的系数;2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节点核心区抗剪承30载力计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相关规骨的作用,其承载力应乘以

0.9

的系数。5.4.3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的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同一截面内,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相同直径,其直径不应小于

,且不应大于

;2 内外折角和肢端处应设置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3

200mm,四级不宜大于

250mm,当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拉筋间距应与箍筋间距相同(图

);aL

bT

4

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5

异形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5.4.3-1

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

0.2,对于

T

形对称轴上凸出的肢端不应小于

0.4;31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mm)mm)二级纵向钢筋直径的

7

8三级纵向钢筋直径的

7

(柱根

8四级纵向钢筋直径的

7

(柱根

6

8)柱类型抗震等级二级三级四级中柱、边柱0.90.80.8角柱1.00.90.8

%

6

异形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

3%;7

异形柱应采用复合箍筋,严禁采用有内折角的箍筋。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

135°的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且不应小于

。当采用拉筋形成复合箍时,拉筋应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图

5.4.3-2);8

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表

的规定;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329

异形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肢距应满足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200mm,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25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设箍筋或拉筋约束;10

异形柱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1/6

三者中的最大值;2

1/3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

500mm;3)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以及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肢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

4

的柱取全高;4)二、三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取柱全高。 箍筋加密区的

级不应大于

10d

250mm,d

为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25%距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100mm。12

准和本规程相关规定。5.5 钢骨混凝土梁的设计5.5.1

钢骨混凝土梁的型钢,宜采用实腹型工字钢,钢板厚度

t不宜小于

,钢板宽厚比应符合表

5.5.1

5.5.133钢号b/tf

hw/twQ235≤23

≤107Q355、Q345GJ≤19

≤91Q390≤18

≤83Q420≤17

≤80

b5.5.2

型钢混凝土框架和转换

b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宜小于

100mm,且梁内型钢翼缘离两侧边距离

b、

之和不宜小于截面宽度的

1/3(图

5.5.2)。34

5.5.3 钢骨混凝土梁宽度应与剪力墙厚度相同。5.5.4 计规范》JGJ138

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的相关规定。5.6节点连接设计5.6.1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和异形柱的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上下节钢骨的翼缘与腹板连接宜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也可采用坡口焊接连接,均应达到等强连接要求;2

上下节的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焊接连接和套筒灌浆连接等;3

上下节连接的部位宜在楼层标高以上

处。5.6.2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和异形柱与钢骨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

的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采用刚接形式连接;2

钢骨混凝土梁预制时,钢骨上翼缘以上混凝土不浇筑,露出主筋和箍筋,以利楼板钢筋插入梁内;3

钢骨混凝土墙或异形柱的翼缘上设置悬臂工字钢,与预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4

钢骨混凝土墙或异形柱应预埋主筋并甩出,与预制钢骨混凝土梁的外露主筋,采用机械连接,也可采用焊接连接;5

连接部位后浇段应采用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填实封闭。355.6.3 钢骨与混凝土的抗剪连接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抗剪连接件的设计与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组合设计结构规范》JGJ138

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的相关规定;2

钢骨混凝土梁的抗剪连接件可采用栓钉和槽钢抗剪件;3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和剪力墙的抗剪连接应采用栓钉,并符合下列要求:1) 栓钉抗剪承载力

N可按下列公式计算。(5.6.3

-1

)μ=

1(γ<1.6

) (5

.6.3-2)μ=1.501

-0.

3131γ

(γ≥1

.6

) (5.6

.3-3)γ=d/t (5

.6.3-4)式中:μ——修正系数;γ——栓钉直径与钢板厚度之比,简称径厚比;d——栓钉直径;t——钢板厚度;2) 栓钉数量公式中采用的剪力值宜采用钢板部分承受的剪力值;3)

栓钉直径与钢板厚度比不应大于

1.60

且不应大于

Φ16

4d

;4) 钢板两侧栓钉应上下交叉设置,交叉距离不宜小于

5

1/5

板跨且不小于

适当加密;5)在栓钉与钢板焊接正式施工前,应进行其焊接样品的栓钉抗剪承载力试验,并确定相应焊接工艺;6)

当住宅高度大于

36

高不宜小于

300mm,间距不应大于

(图

5.6.3)。

5.6.4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栓钉排列及腹板开孔的构造示意(图5.6.4),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孔径直径宜大于等于

Φ12;2

竖向孔中心间距

150mm;3 X

Y

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

的相关规定。37

y

向腹板在

X

轴两侧各

为中心冲孔,yX

向腹板在距

Y

为中心冲孔,孔径为,Φ12,竖向间距为150mm。5.6.5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栓钉排列及腹板开孔的构造示意(图5.6.5)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孔径直径宜大于等于

Φ12;2

竖向孔中心间距

150mm;3 X

Y

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

的相关规定;4 X

Y

200mm处开孔,当肢端设置暗柱时,距肢端

处开孔,其余孔中心间距为

200mm,已使箍筋穿越通过。38

X注:为使箍筋穿过腹板,Y

向腹板在

X

轴两侧各

为中心冲X孔,

向腹板在距

y

200mm、400mm

以及距肢端

200mm、400mm冲孔四排,竖向间距

150mm。5.6.6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和剪力墙的基础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和《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的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础应全部采用现浇混凝土,应做成刚接柱脚,钢骨在基

2

埋入式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3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埋入深度不应小于异形柱钢骨截面长边尺寸的

2.5

倍;4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埋入深度构造不应小于型钢长度的2.0

395

在柱脚部位和柱脚向上延伸一层的范围内宜设置栓钉,其直径不宜小于

,其竖向及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0mm;6

钢筋应插入基础底部,并应满足抗震锚固长度,其下端做成直钩()放在底板钢筋网上。5.7 楼盖设计5.7.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下列三种形式:1

钢筋桁架楼承板,混凝土浇筑后底板应可拆卸;2

叠合楼板;3

标准化铝合金模板工具式快拆支撑模板体系。5.7.2

叠合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

的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

;2

宜采用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和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等;3

当叠合层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应封堵;5.7.3

2

5.7.3(a

2

的四边向板设计(图

5.7.3(b5.7.3(c))。40a b

5.7.4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板端和板侧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

5

倍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

5.7.4(a));2

1

面积,且直径不宜小于

,间距不宜大于

,在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15

倍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

(b));2

当板端和板侧为钢骨混凝土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图

5.7.4(c));2)叠合板的上部负筋应穿过钢骨的预留孔,贯通连接,当仅41抗震锚固长度的要求。a b

5.7.5

5.7.5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d

为附加钢筋直径;2

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间距不宜大于

250mm。42

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预制板;3-后浇层内钢筋;4-附加钢筋5.7.6

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度不宜小于

200m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

的相关规定。5.7.7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1 桁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2

300mm,间距不宜大于

;3 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小于

;4 桁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7.8 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应设置抗剪构造钢筋:1

4.0m

时,距支座

1/4

跨范围内;2

4.0m

1/4

短跨范围内;3 悬挑叠合板;4

悬挑板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锚固范围内;435

5.7.9

叠合板的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设置的抗剪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

400mm筋直径

d

不应小于

;2

马镫钢筋宜伸到叠合板上、下部纵向钢筋处,预埋在预制板内的总长度不应小于

,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

。5.8 预制楼梯、阳台和空调板5.8.1 预制楼梯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楼梯间外侧墙体与建筑外墙平齐时,平台板、梯梁宜为且平台板的厚度不宜小于

120mm,预制梯板与现浇墙体之间应每层设置连接件;2

预制梯板宜采用一端设置固定铰、另一端设置滑动铰,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相关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120mm

0.15%算确定且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梯板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

250mm;2)预制楼梯在支撑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不应小于

100mm;3)预制楼梯设置滑动铰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3

预制梯梁应搭置于剪力墙或预制梁上,其构造做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相关规定。445.8.2 定:1

当板底为构造钢筋时,其钢筋锚固应符合本规程第

5.7.4条第一款的规定;2

当板底为计算要求配筋时,钢筋应满足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图

5.8.2

456制作与安装6.1 一般规定6.1.1程施工规范》GB50755

的相关规定。6.1.2 验收规范》GB50205

的相关规定,钢骨和其它钢构件的制造、运输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

的相关规定。6.1.3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相关规定。6.1.4 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的规定。6.1.5 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

的规定。6.1.6

技术控制。6.1.7 保护、堆放及运输方案等内容。6.1.8预制构件工厂制作的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结构构件制作、开孔、螺栓及栓钉固定、安装等精度不46应大于

;2

钢骨的端部坡口应采用机械坡口,坡口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

钢骨的垂直度每层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6.1.9 预制构件施工现场安装平面与竖向误差不应大于

。6.1.10

预制构件运输安装时应采取临时补强措施,并应进行吊装验算,确保构件、机械和人身安全。6.2 制作6.2.1

预制构件模具和预埋件的允许偏差等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的相关规定。6.2.2 制定合理的振捣成型操作规程。6.2.3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的要求。6.2.4 要求,且不应小于

。6.2.5等方法制作粗糙面。6.2.6 预制构件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2

预埋构件应朝上,标识宜朝向堆垛间的通道;3

构件支垫应坚实,垫块在构件下的位置宜与脱模、吊装时的起吊位置一致;4

重叠堆放构件时,每层构件间的垫块应上下对齐,堆垛层47覆的措施;5

堆放预应力构件时,应根据构件起拱值的大小和堆放时间采取相应措施。6.2.7 墙板的运输与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靠放架堆放和运输构件时,靠放架应具有足够的承

80°2

当采用插放架直立堆放或运输构件时,宜采取直立运输方式;插放架应由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支垫稳固;3

采用叠层平放的方式堆放或运输构件时,应采取防止构件产生裂缝的措施。6.3 安装6.3.1

装配式结构施工前应根据预制构件的类型和部位等设计要

全措施等。6.3.2 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JGJ46的有关规定。6.3.3 预制钢骨混凝土构件的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于住宅预制钢骨混凝土构件宜按一层高为一节在工厂内制作;482

500mm

处,上节构件下部应露出

150mm

裸型钢,下节构件顶部从楼板底至连接部位处均为裸型钢,以利钢骨焊接和钢筋连接;3

现场安装时上下节钢骨应采用坡口焊或螺栓连接,且应等强连接,钢筋可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4

连接部位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6.3.4预制钢骨骨架的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预制钢骨宜按二~装固定钢骨的相关钢筋;2上下节单元构件连接部位宜在楼层标高处以上500mm

处;3 现场安装时上下节钢骨应采用坡口焊或螺栓连接,且应等强连接;钢筋可采用搭接或焊接;4 安装模板后,浇筑混凝土。6.3.5 收规程》JGJ18、《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

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有关规定。土开裂的措施。6.3.6 术规程》JGJ107

的有关规定。6.3.7 后浇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构件结合面疏松部分的混凝土应剔除并清理干净;2

模板应保证后浇混凝土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并应防止漏浆;3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洒水润湿结合面,混凝土应振捣密实;4

1000m49

3

组标准养护试件。6.3.8临时固定措施。6.3.9 受弯叠合构件的装配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板端部的搁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

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施工方案设置临时支撑;3

施工荷载宜均匀布置,并不应超过设计规定;4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结合面的粗糙度及预制构件的外露钢筋;5

叠合构件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507 工程验收7.1一般规定7.1.1 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装配式结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有关规定。7.1.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有关规定。7.1.3 GB

50205

的有关规定。7.1.4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有关规定。7.1.5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

的有关规定。7.1.6 楼承板》JG/T

的有关规定。7.1.7 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要求提供文件和记录外,尚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1工程设计文件、预制构件制作和安装的深化设计图;2

预制构件、主要材料及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51录、抽样复验报告;3

4

钢骨螺栓连接和焊接的施工检验记录;5

钢筋部分连接的施工检验记录;6

后浇混凝土部位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文件;7

后浇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报告;8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文件;9

装配式工程的其他文件和记录。7.2 主控项目7.2.1 后浇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结构技术规程》JGJ1

有关要求。GB/T50107的要求进行。7.2.2 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的有关规定。JGJ

18

的规定确定。检验方法:检查钢筋焊接施工记录及平行加工试件的强度试验报告。7.2.3 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107

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按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107

的规定确定。52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构件中心线对轴线位置竖向构件(柱、墙)10尺量检查水平构件(梁、板)5梁、柱、墙、板底面或顶面±5构件标高柱、墙<5m水准仪或尺量检查构件垂直度柱、墙梁≥5m

且<10m5经纬仪或全站仪量测≥10m10520构件倾斜度板端面5垂线、钢尺量测相邻构件平整度梁、板底面抹灰钢尺、塞尺量测梁、板底面不抹灰5报告。7.2.4 GB

50661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的要求进行。7.2.5 GB

50017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的要求进行。7.3 一般项目7.3.1 装配式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表7.3.1

中的规定。

柱、墙侧面外露3柱、墙侧面梁、板不外露5±1010构件搁置长度板、梁、柱、墙10尺量检查位置宽度±5尺量检查墙板接缝中心线位置±5±5尺量检查楼板预制构件长度墙板±4钢尺检查梁、柱±5楼梯±5阳台±5楼板±5预制构件宽度梁、柱、楼板±5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阳台±5楼梯±6墙板±3预制构件厚度梁、柱±5墙板±3楼梯±3楼板±5预制构件对角线差墙板5钢尺量两个对角线楼板5表面平整度楼板、梁、柱、墙板内表面52m

靠尺和塞尺检查墙板外表面3

10%

10%

5m

10%

547.3.2 外墙板接缝的防水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按批检验。每

1000m外墙面积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1000m时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每

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少于

10m。检验方法:检查现场淋水试验报告。55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反面词采用“”;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56引用标准名录1《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

50002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6《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10《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13《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15《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1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17《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18《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19《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46832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2《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3《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能试验方法》GB/T807772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572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2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182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33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462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553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803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32《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33《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34《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35《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25636《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JGJ/T26237《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JGJ/T26338《钢筋桁架楼承板》JG/T

36839《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

40《天津市住宅建设智能化技术规程》DB/T29-2358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DB/T29-294-2021J16246-20222022 天 津59制定说明《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的制定,经专家论证修改后制定。规程包括: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建筑设计、4

设备与管线设计、5

结构设计、6

制作与安装、7

工程验1.确定了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框架结构在

7

8

度抗震设防房屋最大适用高度;2.确定了各类结构的抗震等级;3.规定了钢骨混凝土结构整体计算的相关要求;4.规定了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和异形柱构件计算的相关要求;5.规定了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和异形柱构件的构造要求;6.提出了钢板与栓钉连接的计算公式和相关构造要求;7.提出了构件制作和安装的相关规定;8.偏差规定以及检验方法。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60目 次1

.......................................................................................... 6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