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8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8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8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8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8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1.自大运河修通之后,扬州作为运河、长江码头,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隋代设置的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辖境包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容在同一政区之内。江都郡的设置()A.受行省制度的影响B.意在防范分裂割据C.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利于市镇经济兴起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扬州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具有重要意义,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的设置是为了防范分裂割据,故选B项。行省制度是在元代时创立的,排除A项;据材料“将长江天险包容在同一政区之内”可知,具有“犬牙交错”特征,排除C项;扬州是重要都市,并非市镇,排除D项。2.隋朝社仓初为民办,不久便遭到破坏。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下诏:“本置义仓,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于后乏绝。又北境诸州,异于余处,灵、夏、甘、瓜等十一州,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若人有旱俭少粮,先给杂种及远年粟。”隋文帝旨在()A.增加粮食储备 B.维护社会稳定C.抑制豪强地主 D.防止灾荒发生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隋文帝下诏广设社仓,加强在灾荒之年的救济能力,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性,故选B项。广设社仓能够增加粮食储备,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广设社仓的目的在于加强在灾荒之年的救济能力,与抑制豪强地主无关,排除C项;社仓的设置并不能防止灾荒的发生,排除D项。3.(2024·茂名高三月考)“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 D.兴建洛阳城解析:选C。根据材料“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并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故选C项。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排除A、B两项;兴建洛阳城并不能开万世之利,排除D项。4.(2024·湛江模拟)唐太宗曾对臣下说:“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务相顺从……及天下大乱,家国两亡,虽其间万一有得免者,亦为时论所贬,终古不磨。”据此可知,唐太宗()A.宽减赋役,藏富于民B.鼓励进言,虚怀纳谏C.发展科举,广纳俊才D.增设宰相,集思广益解析:选B。据材料“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务相顺从”可知,唐太宗认为在隋炀帝的时代,内外众官,一团和气,臣下不敢直言君过,大家维持表面和平,表明其认为君王要善于接受反对意见,虚怀纳谏,故选B项。5.唐贞观五年(631年),皇太子举行冠礼,因“恐妨农事”,唐太宗不顾礼部官员的极力劝阻,改变了阴阳家所择日期,将冠礼的日期由春耕大忙的二月,改为秋后的农闲时期。唐太宗还将保证农时作为一项规定写入相应的律法明文。这表明唐太宗()A.善于虚心纳谏 B.倡导戒奢从简C.强调依法施政 D.注重休养生息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为了不误农时,修改皇太子的冠礼日期,并将保证农时作为一项规定写入法律,表明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注重休养生息,故选D项。6.据《新唐书·刑法志》记载:“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戒以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二十年间,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这一现象表明()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唐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C.唐玄宗试图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D.隋唐盛世的出现得益于君主开明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唐玄宗励精图治,亲自选拔治理地方的太守、县令,为国家稳定发展、经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可知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具体的法律内容,不能由此得出法律体系的完整,排除B项;唐玄宗时期大量设置节度使,还给他们统领军事、支配财政和监管州县的权力,排除C项;隋唐盛世的出现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并非得益于君主开明,排除D项。7.学者研究唐朝敦煌文书,发现西域地区于阗的民政由毗沙都督府管理,都督的另一称谓叫于阗王;唐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阗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于阗的这种治理模式()A.削弱了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B.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縻统治D.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时,中央政府在西域派驻军队,却保留于阗王的称号,给予其一定自治权,于阗百姓受都督府和镇守军共同管理,体现了唐朝政府对西域地区实行羁縻统治,故选C项。朝廷在于阗有驻军,对地方有一定管辖权,并不会削弱其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排除A项;西汉时期在边疆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排除B项;唐朝对边疆实行羁縻统治,对内地实行直接管理,并未实现一体化,排除D项。8.《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是唐王朝建立的目击者,其笔下的李渊是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而按照新、旧《唐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等的记载,李渊是一个碌碌无能之辈,且暮气沉沉,胸无大志。史书关于李渊不同形象的记载,可以说明()A.唐朝是一个开放时代B.历史目击者的记录更可信C.李渊完成了全国统一D.时代影响人们的历史认知解析:选D。题干提及与和李渊同时代的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不同,编订于唐朝以后的新、旧《唐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将李渊记载成平庸之辈,说明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对李渊这一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记载,故选D项。9.唐朝前期诗人陈子昂在《答洛阳主人》一诗中,抒发了不凡的气概:“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这折射出唐朝前期()A.士人建功立业的情怀B.科举考试提升了儒生文学修养C.文学主题世俗化明显D.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艺术形式解析:选A。据材料“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良城璧,三陟平津侯”可知,陈子昂盼望面见圣上,为君主献良策,以实现自己的官场抱负,这折射出士人建功立业的情怀,故选A项。材料中陈子昂通过诗句表达个人的抱负,没有涉及科举考试,排除B项;世俗化反映市民阶层的情感,而陈子昂的诗歌是表达文人的抱负,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诗歌的“主流”地位,排除D项。10.(2024·广东预测模拟)下表呈现了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的具体情况(部分),由此表可知,唐朝()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唐玄宗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羯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A.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B.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具有灵活性C.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D.致力于民族地区经济开发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有“战争”“和亲”“设置机构”“册封”等方式,体现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故选B项。材料中除了对东突厥采用军事手段之外,更多的是和平方式,排除A项;表格中只有与东突厥交往是战争方式,不能说明战争不断,排除C项;表格中的交往方式没有涉及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排除D项。11.《唐六典》记载,“凡军、州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有“安西二十屯,疏勒七屯,焉耆七屯,北庭二十屯,伊吾一屯,天山一屯”。唐代屯田()A.有利于稳定均田制 B.强化君主专制集权C.主要基于边防军需 D.导致了藩镇的崛起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唐朝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在边疆实行屯田,据此可知,唐代屯田主要基于边防的军需,故选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屯田制,排除A项;据题干可知,唐政府实行屯田制在于满足边防之需,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藩镇割据与实行屯田制无关,排除D项。12.唐宪宗元和(806—820年)中期,朝廷以东南“是税赋之地,与关右诸镇及河南、河北有重兵处,体例不同”,而大量裁罢其军额。宪宗即位初年,东南型九镇藩帅皆曾一易或数易。广德元年至乾符元年,东南型藩镇动乱仅十二起,占该时期全部藩镇动乱数量的百分之七。据此可知,唐朝采取的措施()A.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维系了国家统治体系C.扭转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违背了官员任用制度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朝廷通过裁撤军队、更换藩帅等措施来维持东南地区的稳定,保障了国家的赋税收入,维系了国家统治体系,故选B项。经济重心的南移与经济格局的演变有关,材料中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排除A项;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变,排除C项;唐朝采取的措施维系了国家统治体系,并没有违背官员任用制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4·深圳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所属民族越来越多,唐太宗积极慎重地采取了若干措施。在各族聚居区“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各族官员在待遇地位上则更无薄厚之分,不搞什么重汉轻蕃。一般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同新的行政机构结合并存,于阗、龟兹等地保留国王称号,突厥、回纥首领仍称可汗等,唐太宗给他们下诏时也自称皇帝天可汗。吐谷浑一再骚扰边州并扣留中央代表,太宗竟先后十次派人“谕以祸福”,直到最后不得已才派兵予以平定。特别是十多万突厥人安居塞上各地,与汉人一起耕牧近十年之久,相互间结下深情厚谊。以至要离开这里时,多怀依恋之情“不肯出塞”。——摘编自《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集》(1)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从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概括。第(2)问从民族矛盾、国家统一、完善治理、为贞观之治创造条件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措施:设置羁縻府州;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各族传统习惯;不轻易对少数民族用兵。(2)积极作用:缓和民族矛盾,出现了民族关系相对和睦的新局面;巩固了国家统一;完善国家治理模式;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创造条件。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摘选自史书所载唐代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人物事迹唐太宗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魏征十三年,阿史那结社率作乱,云阳石然,自冬至五月不雨,征上疏极言曰:“臣奉侍帷幄十余年,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不失……今旱熯之灾,远被郡国,凶丑之孽,起于毂下,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惧忧勤之日也。……”疏奏,帝曰:“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李元轨霍元轨,初为蜀王,徙封吴王。太宗尝问群臣曰:“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征对曰:“臣愚昧,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上曰:“朕亦器之,卿以为前代谁比?”征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间、平也。”由是宠遇弥厚徐坚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武则天时年号),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等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解析:依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