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怀来县沙城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河北怀来县沙城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河北怀来县沙城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河北怀来县沙城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河北怀来县沙城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城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1.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现代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云南省元谋县,考古学者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项正确;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晚于元谋人,排除A项;蓝田人距今约近八十万年,晚于元谋人,排除C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排除D项。故选B项。2.“……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1929年又发现用火遗址。”据此可知,相关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1929年又发现用火遗址,B项正确;元谋人是在1965年的时候,在云南省的元谋县被发现的,当时是出土了两颗门齿化石,排除A项;河姆渡文化最早在1973年被发现,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排除C项;半坡遗址是1953年发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3.寒冷的冬天,能坐在热乎乎的灶炕上取暖。“他们”是哪种远古时期的居民,房屋样式是怎样的()A.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C.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半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能坐在热乎乎的灶炕上取暖”并结合所学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内有灶炕,且地处黄河流域,在冬天有利于防风保暖,C项正确;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不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排除A项;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但房屋内没有灶炕,排除B项;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不是干栏式房屋,排除D项。故选C项。4.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A.出现了相当明显的社会阶级分化 B.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C.用弓箭狩猎,学会了饲养家畜 D.尝试着培育野生稻等农业作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在五帝后期出现了相当明显的社会阶级分化,而不是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时期,A项符合题意;半坡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河姆渡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够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手工业发展;其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由于原始农业的发展,过着定居生活,故BCD都可能发生,排除BCD项。故选A项。5.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造官室,制作衣裳 B.部属创造文字,编出音律C.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缫丝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炎帝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项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6.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一副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家门而不入;八年于外,平定河汉江淮水患。”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炎黄大战蚩尤 B.炎帝发明历法C.神农尝百草 D.大禹治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三过其门,平成河汉江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理了水患,造福了人类。D项正确;炎黄大战蚩尤的地点是涿鹿,排除A项;“炎帝发明历法、神农尝百草”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7.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以及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们统治都残暴或腐败,最后导致王朝灭亡。故C符合题意;夏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排除A;皇帝此时尚未出现,排除B;处理犬戎部族的关系只适合西周时期,排除D。故选C。8.(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中说:“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司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把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太小小的诸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治制度A.禅让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先后封邦建国把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太小小的诸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诸侯的分封制,故选B;周代已经不存在禅让制,排除A;皇帝制到秦朝才出现,排除C;郡县制与分封诸侯不符,排除D。9.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假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甲骨文的特点是:像实物的形状,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由于甲骨文多为刀刻,极少数是写的,所以文字风格具有浓烈的刀笔味。甲骨文属象形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A项正确;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排除B项;会意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排除C项;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排除D项。故选A项。10.商朝是我国青铜器灿烂时期,生产规模大,工艺精美。谁是迄今为止发现最重的青铜器()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毛公鼎 D.象尊【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商朝是我国青铜器灿烂时期,其中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为止发现最重的青铜器,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这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它促进了社会进步,A项正确;生产工具而不是农业技术、水利工程、农业产量代表生产力水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2.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写道:“江水初荡橘(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 B.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C.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 D.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蜀人”“李太守”可知,诗中提到的“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在蜀地修建了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D项正确;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大禹,排除A项;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家们的主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的是商鞅变法,排除C项。故选D项。13.“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商鞅变法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一定是农业措施,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B项正确;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不能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排除ACD项。故选B项。14.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兼爱”“非攻”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B项正确;A是道家老子的主张,CD项都是儒家孟子的言论,排除ACD项。故选B项。15.下列选项中,对下表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诸子百家代表及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儒家:仁、礼、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墨家:兼爱、非攻;法家:注重法治和谐、法治、爱国、诚信、友善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古今思想南辕北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诸子百家的思想存在很多相似点,一脉相承,说明历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深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之一。故选项B符合题意;题干旨在说明诸子百家代表思想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影响,并不是强调百家争流派众多或禁锢思想,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诸子百家的思想出现在古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而我们今天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有本质区别,不能说认知一致,只能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继承和发展诸子百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某些合理成分,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6.根据如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评价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封建论》“始皇帝,自千古一帝也。”《藏书》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的制度,制定法律,是为了巩固统治,是千古一帝,历朝历代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D项正确;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是秦始皇的措施之一,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17.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首创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注意区分秦朝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得出答案。18.“尽管秦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和行政管理制度,但是它忘记了民心和民力,秦始皇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材料意在强调()A.军事形势将恶化 B.农民起义要爆发C.管理制度待完善 D.残暴统治失民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但是它忘记了民心和民力,秦始皇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可知,材料意在强调秦朝残暴统治失民心,最终导致秦朝灭亡,D项正确;材料的重点旨在说明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秦朝暴政,没有体现军事形势将恶化或管理制度待完善,排除AC项;材料并没有直接说明农民起义要爆发,而是强调暴政不得人心是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排除B项。故选D项。19.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A项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之后,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前中国王朝更迭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与题意不符;C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此前中国王朝更迭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与题意不符;D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与题意相符。故选D。20.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长安是今天的()A.北京 B.西安 C.南京 D.洛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西安被称为长安。B项正确;北京在西汉时期称“蓟县”。排除A项;南京在西汉时期称“秣陵”。排除C项;洛阳在西汉时期仍被称为“洛阳”。排除D项。故选B项。21.西汉初年经过统治者长期与民“休养生息”,中国古代出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后第一个治世局面()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A项正确;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B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时期的盛世局面,排除C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位时期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22.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出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章节目录(节选)。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是汉高祖。汉高祖时期,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因此题干书中章节目录(节选)可知,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汉高祖,A项正确;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都是汉朝的皇帝,但不是他们建立的汉朝,排除BCD项。故选A项。23.他一改王朝之初“无为而治”的政策,加强集权和对经济的控制,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地位。他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地位,故B正确;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故A错误;隋炀帝和唐太宗时期,儒家已经是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故C、D错误。综上故选B。24.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此举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使西汉国力达到鼎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题干材料是汉武帝政治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是汉武帝思想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国力开始达到鼎盛,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5.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B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6.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地方豪强独霸一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东汉中央政权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A项正确;东汉中后期显著政治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中大将篡夺皇位,不符合东汉史实,排除B项;农民起义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并不是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排除C项;地方豪强独霸一方,是地方上的,不属于中央政权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27.请为下列地图选择合适的名称()A.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B.丝绸之路示意图C.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 D.西汉形势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沿路线图可知,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再到大秦(欧洲),这是丝绸之路路线,B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最远到达大月氏及西域各国,排除A项;题干地图是陆上丝绸之路,不是海上航路,排除C项;题干地图是陆上丝绸之路,西汉形势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8.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在此设置了()A.丞相 B.西域都护 C.太尉 D.御史大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ACD是秦朝的中央官职,排除。故选B项。29.某同学喜欢用简表来归类概括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记忆。请为以下简表选择最恰当的主题()类别内容科技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史学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宗教佛教传入,忍受苦难,来世幸福道教兴起,修身养性,得道成仙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灿烂的两汉科技与文化C.三国时期的科技发展 D.异彩纷呈的南北朝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可知,“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反映的两汉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改进于东汉;《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著的史学巨著,佛教传入的时间是西汉,因而表格知识体现的主题是灿烂的两汉科技与文化,B项正确;百家争鸣体现的是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不同思想主张,排除A项;图表中的信息没有体现三国时期的科技发展,排除C项;图表中的信息没有体现南北朝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30.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这体现了他重视()A.养生防病 B.辨证施治 C.望闻问切 D.强身健体【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可知,如果一个人能注意保养身体及时发现自己身体细微变化,就可以不让病邪干扰经络正常运行,体现了张仲景重视的是养生防病,故A正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但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辨证施治,故B错误;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由扁鹊发明的,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强身健体,故D错误。综上故选A。31.对秦汉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最恰当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时期;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开放与革新时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A.七国之乱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八王之乱【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曹操的《蒿里行》,内容记述了东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抓住关键词“曹操”,他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ACD三项不符合题意。33.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而这只是暂时的分裂,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部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34.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下列关于这一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B.蜀国的丝织业兴旺C.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C有关三国的叙述不正确,因为三国时期曹操已经去世,曹操属于东汉末年人;而选项ABD叙述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是正确的,因为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区的联系。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35.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宗室诸王的措施导致曹魏孤立而亡。因此西晋一改曹魏对待兄弟子侄的严密监视的做法,大肆封同姓诸王,并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种做法的恶果是()A.八王之乱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七国之乱【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量分封同姓王。这些诸侯王势力强大,在晋惠帝时,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诸侯王先后起兵,出现了八王之乱,沉重打击了西晋的统治,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C项是秦末农民大起义,D项发生在西汉时期。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36.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战役,下列对这次战役描述正确的是()A.该战役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 B.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该战役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淝水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公元4世纪末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前秦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声(选项C不符合题意),带领军队南下;东晋团结一致,从容应战,打败前秦军队,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选项B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北方陷入混战状态,南方安定发展(选项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37.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晋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睿 D.司马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317年,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东晋建立时,司马睿倚重王导为丞相,王敦专政军事,C项符合题意;司马炎是西晋开国君主;司马睿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38.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①梁②陈③宋④齐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420年——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④①②。故选D。39.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促使前秦迅速强大起来,建立前秦的民族是()A.羌族 B.氐族 C.匈奴族 D.鲜卑族【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了前秦政权;苻坚在位期间锐意改革,实力不断增强,统一了黄河流域,B项正确;前秦是由氐族建立的,而羌族建立了后秦,匈奴族没有建立过大一统的政权,鲜卑建立了北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40.都城建康(今南京)“梁都之时,户二十八万。西石头城,东至倪塘,南至石子冈,北过蒋山,南北各四十里”。以每户5口计,建康已是拥有140万人口的世界罕见的大城市。这说明()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北方是全国经济重心C.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D.各民族出现了大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重点叙述都城建康人口众多,从人口变多的细节突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北方是全国经济重心、南方政权更迭频繁,排除BC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民族出现了大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41.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 B.巩固自身统治C.结束分裂局面 D.加速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北魏政权是鲜卑族建立的,其统治者追溯初祖时将自己视为黄帝的后裔,并在政治层面强调对黄帝的祭祀,甚至改姓元氏,这体现了北魏统治者认祖归宗于华夏始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政权合法性,巩固自身的统治,故B正确;AD是客观影响,不是目的,排除;北魏并没有结束分裂割据,故C错误。42.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长安地处关中,迁都长安不便于统治,A项排除;494年,孝文帝为便于统治和学习中原汉族文化,将都城迁到洛阳,B项符合题意;应天是明朝朱元璋时期的都城,C项排除;燕京是宋朝时北京的名称,D项排除;故选B。43.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A.柳公权B.颜真卿C.王羲之D.苏轼【答案】C【解析】【详解】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选项A不符合题意;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选项C符合题意;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44.我国古代众多的石窟艺术中(如下图),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浮雕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影响极大的()A.民族文化 B.儒家文化C.佛教文化 D.道教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片石窟中所雕塑的是诸多佛像,也就是说当时的塑像、壁画和浮雕大多都是反映的是和佛教有关的作品或者艺术珍品,C项符合题意;需排除不符合题意的ABD三项。故选C。45.下列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①中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②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③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④社会上佛教盛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包括: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科技发展,佛教盛行。所以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共10分)4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