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泰纳文学发展三动因说_第1页
小议泰纳文学发展三动因说_第2页
小议泰纳文学发展三动因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议泰纳文学发展三动因说摘要:关于文学发展的原因,泰纳提出了著名的时代、环境、种族三要素理论。他将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为:种族是内在原因,环境是外在压力,时代是催化剂。本文结合中西方文学的发展对于泰纳提出的三要素理论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泰纳,种族,环境,时代,例证法国历史学家泰纳以写《英国文学史》而著名。在这本书的导言里,他提出文学的产生决定于时代、种族、环境三要素的理论。而其代表作《艺术哲学》则对三要素决定论作了更具体、透彻的解释。泰纳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构成精神文化的三个要素,也是艺术创造的三个原始力量。他指出,指出种族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原因,环境是文学发展的外在压力,时代是文学发展的催化剂。一、种族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原因泰纳所谓的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1]他认为这些由种族遗传下来的语言、宗教、文学、哲学中所显示出来的血统和智力的共同点。虽经许多世纪的变革,而其原始模型的巨大标记仍然存在。所以若研究一处的文学作品,必须首先考察作家的种族遗传因素。按照泰纳的理解,种族力量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如同种子之于植物一样,植物生长求良种。文学作品亦然,种族力量构成了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内部主源,是一种不受时间影响,在一切形势和气候中始终存在的恒量,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学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学的独特性质。法兰西人的祖先是高卢人,具有打仗勇敢和说话漂亮两大特性,这就使他们发展了两大天赋:一是尚武精神,二是文学天才。于是在法国文学中就出现了快乐俏皮、爱出风头、喜欢冒险、荣誉感强、责任心淡的人物形象。[2]无论是法国早期文学,还是后来的拉伯雷时代、莫里哀时代、伏尔泰时代的文学都是如此。从文学作品创作的角度而言,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由文学创作主体创作的。作家从属于一定的种族,鲁迅是汉族,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族。种族特性作为“原始地层”深深地镶嵌在作家的人生态度、性格、情感、理想之中,自然会影响作家的文学创作,从而在作品中显露出来。《诗经》与《伊利亚特》、鲁迅与托尔斯泰,确实显示出不同种族特性。即使是在两个种族的文学发生交互影响的情形下,种族特性依旧是稳固而鲜明的。鲁迅深受西方尤其是俄国文学影响,但他的《阿Q正传》、《祝福》等无疑是汉族的,绝不会被认为是俄罗斯的。二、环境是文学发展的外在压力作为文学发展之“外部压力”的“环境”要素,实际上被泰纳分作两个方面,即“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物质环境”主要是指不同族群在“气候”、“地理”等方面的自然处境。如同斯塔尔夫人的“南方”与“北方”之分一样,泰纳也是将“希腊民族与拉丁民族”作为一方面,以“日耳曼民族”作为另一方面。他认为这种“南方”和“北方”之间的深刻差异,首先就是因为他们所处环境的不同。如,居住在寒冷潮湿地带的种族,受忧郁感觉的困扰,倾向于狂醉、贪食,渴望战斗流血生活;而居住在可爱的风景区、明媚的海岸的民族,则向往航海或商业,偏爱社会的事物、雄辩术、科学发明、艺术等。社会环境是指国家政策、政治格局、军事战争、宗教信仰等。社会环境的变化会给新的文学提供契机,也可能会扼杀一种文学。法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同当时法国的“精神气候”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大变动时代,一方面有新兴资产阶级势力,一方面还保存有封建时代的风俗,这就形成一种尖锐冲突;资产阶级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才能、想象力;文艺复兴以来历次文化思潮(包括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提供了必要的根基。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乔治桑、司汤达、梅里美、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大仲马这样一些杰出作家。而这样的环境一旦解体,这种文学繁荣也就随之消隐。心理学上认为,人类后天生活的环境对人的性格、心理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作家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长,必定会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符合该环境的个性性格,他的作品也总要打上这种环境的烙印。成都的环境之于杜甫成都时期诗歌,巴金本人的家庭之于《家》,拜伦的漫游之于《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安史之乱”之于杜甫、李白的诗,19世纪法兰西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于《人间喜剧》等等,这些外部的环境要素都是这些作品产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三、时代是文学发展的催化剂时代指种族的文化传统在一定阶段或时期的情形,包括政治、哲学、宗教、艺术、社会心理等,这是种族特性与环境得以在其中发生影响的“印有标记的底子”。对于时代力量,泰纳采用由表层到深层的逐层剥析法。首先是持续几年就改变的流行生活习惯、思想、感情,这是时代的最表层含义,例如时装式样、打趣的方式、流行音乐;下面一层略为坚固一些,可以持续几十年,例如法国大革命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社会心理;第三层是非常广阔深厚的层次,例如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时期,往往要持续上百年或更长时期。换言之,时代是文学发展的催化剂是指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文学作品必然会显现这个时代特定的文化心理。[3]相应地,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上述各层特性的时代影子。首先是表现时行特征的时行文学,如流行小说、散文之类。中国70年代末期的“伤痕文学”是当时流行的对文革期间感伤心理的描绘。在当时是主流思想,因而产生了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宗璞的《弦上的梦》、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郑义的《枫》等一些优秀的“伤痕文学”作品。而随着这种心理的逝去,“伤痕文学”也失去继续流行的理由了。时行文学“所表现的是那种短时期的感情,只要风气稍有变动就会消灭”。另外一些作品相当于略为经久的特性,被当时公认为杰作,风靡一时,比时行文学能持续更长时期,但由于它所表现的特性依旧是短促的,因而在后代不会有多少艺术价值,只是文学史家们才会去垂顾它们。这大致相当于中国齐梁时代的“宫体诗”、五代“花间词”。泰纳所推崇的是那些能表现更持久、更深厚时代特性的作品,如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丹达尔《红与黑》、但丁《神曲》、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剧作等经典作品。泰纳认为,时代特性总是要经历更选和演化的。尽管如此,一个民族的本来面目依旧存在世代绵延,这是因为隐伏在最深层的“原始地层”种族特性。它好比地核,其它层次如环境、时代都是逐层铺上去的。任何时代的思想、心理状况都可在种族特性这一原始地层上找到其胚胎,因而它是一切特性中最有意义、最重要、离本质最近的。[4]显然,泰纳在对三元素关系的理解上是把种族特性置于最重要地位,称之为“内部原因”,属于内力。把环境叫做“外部压力”,属于外力。把时代称作“催化剂”。第一种力量偏重于生理遗传,第二种力量偏重于地理气候,第三种力量偏重于文化心理。三要素虽然并行列出,但泰纳对第三者尤为看重。例如《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这一人物虽然体现了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的时代特征,但更为了体现了蕴藏在英国民族身上的那种最深厚的原始地层——种族特性,这就是:“下起决心来又猛烈又倔强,纯粹是新教徒的感情,老在暗中酝酿的幻想和信仰就是引起改宗和期求灵魂得救的那一种,性格坚强,固执,有耐性,不怕劳苦,天生爱工作,能够到各个大陆去垦荒和殖民。”同时,这个人物除了种族特性以外,还代表了人生所能受到的最大的考验,代表人类发明创造的全部缩影。它说明,个人一旦脱离文明社会,就不得不把技术、工艺等重新建立起来。泰纳甚至断言,作品所拥有的这种特性愈深刻而持久,其地位就愈高。综上所述,泰纳认为,种族、环境、时代共同作用于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尤其是时代的因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任何作家都不能独立于种族、环境、时代之外进行创作,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不印上种族、环境、时代的影子。参考文献:[1]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