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训练完整版本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0B/3C/wKhkFmaAoOqAXjfRAALE6fcmnhw872.jpg)
![肌力训练完整版本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0B/3C/wKhkFmaAoOqAXjfRAALE6fcmnhw8722.jpg)
![肌力训练完整版本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0B/3C/wKhkFmaAoOqAXjfRAALE6fcmnhw8723.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的目的是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肌力训练对预防患者的肌肉萎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有明确作用。
【目的】
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预防患者的肌肉萎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适应证】
1.失用性肌萎缩: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萎缩: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萎缩。
3.神经源性肌萎缩: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无力: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
6.正常人群:健康人或运动员的肌力训练。
【禁忌证】
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较差、病情不稳定者等。
【仪器设备】
肌力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在器械训练时,有哑铃、沙袋、实心球;弹性阻力装置;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等长肌力训练装置;等速肌力训练装置等。
【操作程序】
1.训练原则应根据患者肌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肌力训练方式;
(1)肌力1级时,采用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
(2)肌力2级时,强调助力运动训练。
(3)肌力3级时,强调主动运动训练。
(4)肌力4级时,强调徒手和器械抗阻训练。
(5)耐力较差的肌肉群,强调肌肉耐力训练。
2.徒手抗阻训练
(1)根据患者功能受限程度,确定适宜的抗阻运动形式和运动量。
(2)患者取舒适体位,尽最大努力在无痛范围内完成训练。
(3)阻力置于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
(4)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或抗阻力。
(5)训练中应给予有力的语言指令,增加训练效果。
(6)每一运动可重复8~10次,间隔适当休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3.器械抗阻训练:适用于肌力3级以上者,分为等长抗阻训练、等张抗阻训练和等速抗阻训练。
(1)等长肌力训练:肌肉等长抗阻收缩时,肌张力明显升高,但不产生关节运动。主要适用于关节不能或不宜运动时(如关节石膏或夹板固定、关节创伤、炎症或关节肿胀等情况)的肌力训练,以延缓和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操作程序:
①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运动强度。
②阻力负荷:杠铃、沙袋、墙壁或力量训练器等。
③运动时间:肌肉等长收缩时间10s,休息10s。
④重复次数:重复10次为1组,每天可做若干组训练。
⑤训练频度:1~4次/日,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⑥多点训练:训练中选择多个不诱发疼痛的关节角度作为训练点,以避开诱发疼痛的关节角度。
(2)等张肌力训练:训练时作用于肌肉上的阻力负荷恒定,产生关节运动。适用于发展动态肌力和肌肉耐力。等张肌力训练包括向心性训练和离心性训练,肌肉主动缩短,使肌肉的两端相互靠近为向心肌力训练;肌肉在收缩逐渐延长,致使其两端相互分离为离心肌力训练。操作程序:
①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运动强度。
②阻力负荷:沙袋、哑铃、墙壁拉力器、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或专用的肌力训练器等,也可利用自身体重。
③运动强度:以渐进抗阻训练法为例,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称为10RM值。用10RM的1/2运动强度运动,重复10次,间歇30s;再以10RM的2/3运动强度重复训练10次,间歇30s,再进行10RM运动强度重复尽可能多次,2~3周后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10RM的量。
④训练频度:1次/日,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3)等速肌力训练:在专门的等速训练器上进行训练。训练前设定运动速度、间歇时间、训练组数和关节活动范围等。训练中运动速度不变,但遇到的阻力则随用力的程度而变化,以使运动肢体肌肉的肌张力保持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最好训练效果。等速肌力训练的操作程序:
①训练仪器:Biodex、Cybex、Kin-Com、Lido等。
②训练前准备:开机,根据训练要求,安装相应的训练器械。
③体位: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④关节活动角度设定:通常可设定全关节活动角度,对于肌肉、肌腱、韧带愈合早期、关节术后或关节病变时则宜选择限定关节活动范围。
⑤训练方式:分为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训练。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训练。
⑥运动速度: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时,常选用的运动速度为:60°/s、90°/s、120°/s、150°/s、180°/s、180°/s、150°/s、120°/s、90°/s及60°/s共10种运动速度。
⑦训练次数:每种运动速度收缩10次,10种运动速度共收缩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
根据肌肉功能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
⑧间歇时间:可在训练前预先设置每种运动速度之间和每个训练单位之间的休息时间。每种运动速度之间通常间歇15s,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每个训练单位之间的间歇时间为3~5min。
⑨训练频度:1次/日,每周训练3~4次,根据患者情况,持续数周。
4.肌肉耐力训练:发展肌肉耐力的训练强调较轻负荷,较长时间内多次重复肌肉收缩。常用的方法有:
(1)等张训练法: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即为10RM值。用10RM的50%量作为训练强度,每组练习10-20次,重复3组,每组间隔1min。亦可采用5cm宽、1m长的弹力带进行重复牵拉练习。弹力带的一头固定于床架或其他固定物上,反复牵拉弹力带直至肌肉疲劳,1次/日,每周练习3~5天。
(2)等长训练法:取20%~30%的最大等长收缩阻力,作逐渐延长时间的等长收缩练习,直至出现肌肉疲劳为止,1次/日,每周练习3~5天。
(3)等速训练法:选择快速运动速度,然后作快速重复运动。每次重复运动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每组间休息3~5min,直至出现肌肉疲劳为止,1次/日,每周练习3~5天。
【注意事项】
1.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及时调整运动量。
2.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不应强调单个肌肉的肌力训练,以免加重肌痉挛;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则需重视肌力训练,以多肌肉运动或闭链运动方式为主。
3.在无痛和轻度疼痛范围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听课评课记录
-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名师听课评课记录(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生物医药产业园监理合同(2篇)
- 电力价格调整合同(2篇)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7.1 谁先走》(3)-北师大版
-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练习》听评课记录5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听评课记录1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总复习2-北师大版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听评课记录
- 必修3《政治与法治》 选择题专练50题 含解析-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 二零二五版电商企业兼职财务顾问雇用协议3篇
- 课题申报参考:流视角下社区生活圈的适老化评价与空间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 《openEuler操作系统》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成因及治理
- 道教系统诸神仙位宝诰全谱
- 中国经济转型导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三版 Book 2 unit 8 教案 讲稿
- 村务公开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