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六:古诗词综合训练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六:古诗词综合训练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六:古诗词综合训练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六:古诗词综合训练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六:古诗词综合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拟古其八陶渊明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①。饥食首阳薇②,渴饮易水③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路边两高坟,伯牙④与庄周⑤。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注释】①张掖、幽州:均为地名。②首阳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③易水:河流名,荆轲从这里出发刺杀秦王,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④伯牙:俞伯牙,古代音乐家,有“高山流水”的故事。⑤庄周:庄子,与好友惠施是旗鼓相当的论辩对手。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想象自己化身为武艺超群的少年侠士,持剑行游,立志劫富济贫,行侠仗义。B.诗人强调自己从张掖到幽州的漫漫长途,以行游之远比喻追求理想的艰辛与迫切。C.本诗选用易水、古丘等意象,与《归园田居》意象类型多有不同,蕴含情感也不同。D.本诗体现了陶渊明诗歌语言的典型风格,简洁流畅,平淡而淳厚,朴素中见绮丽。16.本诗多处使用典故,请任选两个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6分)15.A(诗中的形象并不是少年侠士,只是少壮远游。“武艺超群”错,厉的意思是性情刚烈。“劫富济贫,行侠仗义”错,“独行游”是虚拟的说法,诗人假托少年的远游,表达了一路追求理想的慷慨和知音难觅的激愤。)16.(1)化用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典故,诗人在壮游途中饿了就效仿伯夷叔齐采薇而食。表达了诗人不愿曲意逢迎,要保持个人气节的道德理想追求。(2)化用荆轲易水送别刺杀秦王的典故,诗人在壮游途中渴了就喝易水的江水。歌颂荆轲那诛暴扶弱、视死如归的忠烈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义”的道德理想追求。(3)化用俞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绝弦的典故/庄周失去友人惠子的典故。与知己惺惺相惜的俞伯牙和庄周却只见两座孤坟,表达了诗人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每点3分,典故1分,分析1分,情感1分,答到2点得满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苦寒行①(节选)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②诗,悠悠令我哀。[注]①《苦寒行》: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东山》:《诗经·豳风》中的名篇,汉毛苌说:“《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直写“太行”,交代行军地点,“北上”二字则表明行军走向,以此笼罩全篇。B.第二句文势一顿,发出“艰哉”的喟叹,先在心理上造成惊恐状态,避免了平铺直叙。C.“水深”以下八句节奏紧凑,展示行军意外受阻、栖宿无所等各个侧面,历历如画。D.诗歌感情真挚,描述了诗人亲历的军旅生活,把政治家的说教寓于具体情景描写之中。16.曹操本诗与《短歌行》都用“周公”之典,请比较其异同。【答案】15.D16.(1)相同点:诗人将自己理想抱负同周公事业联系起来(都借周公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怀),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2)不同点: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情感不同。①本诗:诗人以周公自比,寄寓着对长期征战不得归家的士卒的深切关怀。②《短歌行》:诗人以周公自勉,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展现宽广的政治胸怀。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杂诗(其一)曹丕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行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①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②[注]①天汉:指银河。西流:指银河由西南转向正西流转,表示已是夜深时分。三五:三指心星,即二十八宿之心宿。五指喝星,即二十八宿之柳宿。②中肠:指内心。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展转”“不能寐”“披衣”“彷徨”四个词语刻画了一个长夜难眠的游子形象。B.明月、雁南飞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本首诗这两个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与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相似。C.“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点题,“郁郁”“绵绵”写出了思乡之情的浓郁绵长。D.诗歌以欲飞却没有翅膀,想过河而无桥,只能以望风长叹、肝肠寸断收束全篇,余味悠长。16.陈祚明的《采菽堂古诗选》评价此诗“景中情长”,请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15.B[B项,“情感与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相似”说法错误。曹操《短歌行》中的这两句诗是写对人才的渴求,希望人才能够“择木而栖”:本诗中的“孤雁南飞”只是表达诗人的孤独寂寒之情。]16.①开头感叹“夜长”“风凉”实则隐含诗人的愁绪:人未见而神已出,酝酿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虽不明言,却真切可感。②七至第十句笔笔写景,却笔笔关情。“清波”“月光”“天汉”都是夜中所见清冷之景,而主人公仰观俯视的无所着落,体现出一种百无聊赖、寂寞孤独之感,与开端两句同样具有以景传情之妙。③“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描写秋虫的阵阵悲鸣送人耳鼓,失群的南飞孤雁闯入眼帘的情境,字字让人触物伤情,平添思怀愁绪。(6分,每点2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南梁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刘孝仪冠军①亲挟射,长平②自合围。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马肥。贤王皆屈膝,幕府复申威。何谓从军乐?往返速如飞!【注】①冠军:诸军之首,这里指汉名将霍去病。②长平:指大将军卫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起笔即将读者带入一场出击敌虏的宏伟战事之中,在纵横千里的背景上,展示两支雄师直捣匈奴的雄奇景象,笔力劲健,令人快意振奋。B.首联重点描写神勇过人的汉将形象,颔联呈现于读者眼前的则是万千汉骑的雄壮军容,展现了汉军将士们手控雕弓、足蹬壮骑的骠勇之态。C.颈联中,诗人分咏出击匈奴中敌我景象,叙我军语带夸耀之气,述敌虏则笔含嘲讽之意,画面交叠着一片降幡屈膝的颓容,笔法颇具映衬之妙。D.结尾是两句问答之语,“往返速如飞”既是对前句“何谓从军乐”这一设问的回答,又表达出了将士们渴望战争结束,迅速返家的急切心情。1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何谓从军乐”中“乐”的理解。【答案】15.D16.①乐在将士骁勇善战:霍去病、卫青两位将领亲袭敌虏,可谓雄姿英发,勇武过人;将士们手控雕弓,足蹬壮骑,亦是轩昂骠勇,军容壮盛。②乐在装备弓强马壮:雕弓燥硬,强劲有力;征马健硕,纵横驰骋。③乐在敌虏屈膝投降:敌军迫千汉军的强大威势,即便是贵族贤王也只得屈膝投降。也乐在战事速决速胜:将士们痛快激战,往返如飞,战役胜得干脆利落。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秦州杂诗(其一)①杜甫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16.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答案】15.C16.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漂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度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六、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咸阳①西门城楼晚眺许浑②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③。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渭水寒声昼夜流。【注】①咸阳,今属陕西,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里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②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以怀古、田园诗见长。③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抒情写景。其中“蒹葭”,暗用《诗经•秦风•蒹葭》的诗意,表达思念心绪。B.“山雨欲来风满楼”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时的情景,景致凄迷,意远而势雄。C.颈联写近景,诗意转折,鸟下绿芜,蝉鸣高树,其自在悠闲的神态冲淡了诗人内心的愁怨。D.尾联融情于景,以不变写变,与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16.这首诗以“愁”字统领全篇,体现了中国文人登高而悲的文学传统,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登高远眺引发了哪些“愁”?【答案】15.C16.①思念家乡之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诗人登楼远望,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就像家乡江南的汀洲一般,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愁。②国势动荡之愁。“山雨欲来风满楼”,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紧张凄迷的情景引发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忧虑。③世事沧桑(昔盛今衰)之愁。颈联写昔日的秦苑汉宫,杂草丛生,枯叶凋零,唯有鸟雀栖息,秋蝉哀鸣,引发了诗人的世事沧桑之叹和怀古之愁。④颓势难救之愁。“渭水寒声昼夜流”,当年的繁华盛事早已不在,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渭水昼夜无语奔流的景象,让诗人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愁。七、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街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D.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一脉相承。(2)本诗中“月”这一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A(2)①以眼前之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②以眼前之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之苦;③将昔年赏中秋之月的愉悦与今年赏中秋之月的孤苦对比,进一步突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途中晓发唐·崔曙晓霁长风里,劳歌①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注:①劳歌:忧伤、惜别之歌。15.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长风里”紧承题目的“途中”,虽是早晨雨过天晴仍令人感到有些凄清。B.颈联写行途中登高回望,家乡一切都看不见了,当看到与家乡类似之景时更生悲情。C.尾联承上联再写远望,因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视线,家乡的树林更加不可望到了。D.诗人吟唱出“劳歌”是源于“赴远期”,由于此次离乡后归来遥遥无期,心生忧伤。16.分析颔联所写的意象及其作用。【答案】15.C16.轻云、满月。以景写情:轻云归海,犹如游子归家,归心似箭。月满,象征着团聚,不肯下山,也似游子对家乡的依依不舍,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家的依恋,不忍远离的心情。【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本诗思想内容和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双眼”错,尾联意思是故乡远得看不见了,何况还是在落花时节。不是“因纷纷落花遮住了诗人的视线,家乡的树林更加不可望到了”。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颔联“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意象有轻云、满月。颔联写出发途中之景,诗人借“云”和“月”两个意象写自己羁旅的心境。“云轻”“月满”是因,而“归海疾”“下山迟”是果,表达了诗人不忍离去的感受。云轻,由长风生发而来;月满,由劳歌才能感觉。归海的轻云,犹如游子归家,归心似箭;月满,象征着团聚,月儿依依不肯下山,也似游子对家乡的留恋。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关山月严羽今夜关山月,偏能照马鞍。卢龙征戍客,圆缺几回看。遥想金闺里,应悲玉露寒。黄沙三万里,何日是长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选取景物开篇,以细小的角度交代整体的大环境,“关山月”说明地点为边关塞上。B.月光照“马鞍”,同时也照在行军驻守的将士身上,即下句中的“卢龙征戍客”。C.“玉露”点明季节,其实闺中人悲秋之感的根源在于对远在边关将士的思念。D.诗人善于选取意象来描绘边塞景象,月光、玉露、黄沙等意象凸显了边关环境的美好。16.后人评价严羽的边塞诗“在辽阔苍茫的边塞意象中抒发对时空转换的感慨,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5.D16.①选取关山月、银鞍、卢龙征戍客这些边塞中的典型意象,通过时间转换,表达对边疆将士长期戍守边疆的同情与赞美。②选取金闺人、玉露等意象,通过空间变换,抒发对天下有情人无法团聚的同情与悲哀。③选取黄沙三万里、长安等意象,通过空间变换,抒发对朝廷对边塞将士漠不关心的批判。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宝应二三进士见送乞诗王安石少喜功名尽坦涂,那知干世最崎岖。草庐有客歌梁甫,狗监无人荐子虚。解玩山川消积愤,静忘岁月赖群书。惭君枉盖如平昔,不笑谋生万事疏。[注]本诗作于王安石晚年隐居钟山之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乞诗”指向他人索求诗歌,又称求诗、请诗、索诗,具有交际的功能。B.首联写出了一个经历宦海沉浮、世事沧桑的老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感悟。C.颔联运用诸葛亮和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遗憾与愤慨。D.诗人惭愧于自己隐居钟山、远离朝政,不能继续为朝廷效力,报答君王。16.诗人回忆了自己从前的经历,却又说“静忘岁月”,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15.D[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