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学案例_第1页
哲学与人生教学案例_第2页
哲学与人生教学案例_第3页
哲学与人生教学案例_第4页
哲学与人生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一:

小李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刚从一家软件公司离职,来到另一家公司面试。他

非常想得到这份工作,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对面试官的提问对答如流。他看出

面试官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但他知道这个职位有很多人在争取。为了坚定面试

官对自己的意向,他提出可以拿出自己在原公司时开发的应用程序,相信对新的

公司会有价值。

思考:假如你是面试官你会录用小李吗?为什么?

案例二: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这两人各凭本事,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的

功夫,皆大有收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

不免感到几分羡慕,于是都到附近去买了一些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没想

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

话说那两位钓鱼高手,两人个性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

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

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

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决窍钓到鱼,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双方一拍即

合。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

回馈给他一尾。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

得的竟是满满一大萝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

声“老师”,备受尊崇。另一方面,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

务人们的乐趣。当大家圈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

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思考:

当你帮助别人获得成功一一钓到大鱼之后,自然在助人为乐之余而得到回馈。这

么美好的事情,有谁不愿意干呢?

案例三:

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

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儿都网在了网内。其中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

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有人对他说:

“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

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止。

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

翻飞之间,闹成一团,不一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所有鸟儿都

被捕获。

思考: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案例一:同病施同药,效果却不同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有一次给两个做小买卖的人看病。他们都是在路上被

大雨淋了,头痛、发烧、咳嗽、鼻子不通气。张仲景给他们每人开了一帖麻黄药。

第二天早上,一个病人吃了药,出了一身汗,病已好了一大半;而另一个人虽然

也出了一身汗,病却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细进行了分析研究,

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差不多,但一个人看病时没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

汗。没有汗的病人吃过药发了汗就好了;原来有汗的病人再吃发汗药,汗就出得

太多了。于是,他另换了一个药方,这个人吃药后病也很快好了。

思考: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说明什么?

案例二: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举行了一场电影招待会,

放映中国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总理批评这位工作人员不看对

象,对牛弹琴。周总理只要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你欣赏彩色歌剧

电影一一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译只作了3分钟的说明,观众便看得

如痴如醉,外国朋友高度赞扬这部中国戏剧片。

思考:从电影招待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什么启示?

案例三:随机应变的“烟灰缸”

浙江省一厂家曾生产了一种质地和造型均不错的烟灰缸,大量出口到美国、

加拿大、西班牙。过了一段时间,产品渐渐受到冷落,原来这些国家寓所里普遍

安装了电扇,电扇一开,烟灰就飞起来,很不卫生。

他们马上试制了一种口小、肚大、底深的新式烟灰缸,果然又受到欢迎,但

好景不长,销量再次下降,原来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有些国家的居民室内安装了

空调,主妇们嫌口小的烟灰缸不好清洗,为此厂家又设计出一种口大而底深的新

样式,再度占领了市场。

思考:烟灰缸重新占领市场说明了什么?

案例一:陶行知更名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1912年,他另取“陶知行”为名,次年将之用作

笔名。1917年留美归国后,他正式改名为“知行”。1927年,他又想改名为“行

知”。1934年7月16S,他发表《行知行》,终于公开宣布将名字由“知行”改

为“行知二陶行知改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陶行知先生为什么一改再改

自己的名字呢?

1910年他就读金陵大学时,开始研究并信奉王阳明的心学理论。王阳明反

对朱熹的“先知后行”的观点,认为“知行合一”。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

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王阳明还主张“知轻行重”,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谓

真知。”当时的陶行知,正是求知欲特别旺盛的青年。他发愤求知,目的就是为

了日后去笃行,去实现他的人生抱负:救国救民。当时的陶行知接受了“知行合

一”说。正因为如此,1912年陶行知先生又取名“陶知行”。

陶行知1914年秋赴美留学。留学期间,他确定了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他

师从约翰•杜威一一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的基

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本质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但含有辩证唯心主义成

份。实用主义哲学又属于“行动的哲学”,重视“行”。王阳明的哲学与杜威的实

用主义哲学同中有异。杜威论述了知与行的关系,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

这一观点表明“做学合一”,也即“知行合一";但''从做中学”强调“做”是“学”

的起点,即先“行”后“知”,与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不同。

1917年陶行知回国之后,正式改名为“陶知行”。

1931年11月陶行知先生在《思想的母亲》中写到:“我拿杜威先生的道理

体验了十几年,觉得他所叙述的过程好比是一个单极的电路,通不出电流。他没

有提及那思想的母亲,这位母亲便是行动。所以我要提出的修正是在困难之前加

一行动之步骤,于是整个科学的生活之过程便成了: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

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无穷。”陶

行知的“行动一一知识一一再行动”这一教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一一认

识一一再实践”实践观是完全一致的。

1934年7月16H,陶行知先生发表《行知行》一文,继否定“知行”观之

后,又否定“行知”观;将“行知”观发展为“行知行”观。他正式宣布将自己

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案例二:

小华是我校文秘专业高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在学期实习中,她被分到学校人

事办公室实习。一天,人事办公室老师外出开会,留下小华一个人在办公室录入

文件。这时候,小华的班主任王老师进来了。小华赶紧站起来,问:“老师,您

有什么事?其他老师都外出开会了。”王老师一听就很着急:“哎呦,我要办一个

事情,需要学校开个证明,证明都写好了,就缺盖个学校的公章。这可怎么办啊?”

小华一想:上次一个老师来盖印章,人事办公室老师在抽屉里拿出来印章就给盖

上了,王老师是自己班主任,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于是,她就试着拉开抽屉果然

找到了学校的公章:“王老师,我替您盖上吧。”王老师有点犹豫:“小华,这合

适吗?”

思考:你觉得小华的行为合适吗?她应该怎么办?

案例三:

于雪是公司主管销售的王副总经历的新上任秘书,她工作能力强,办事有效

率,经常受到王副总的夸奖。有一次,王副总要去外地出差十天,临行前,他嘱

咐于雪在工作中有什么事跟他电话联系。主管领导走后,于雪的工作一下子轻松

了很多。一天,主管市场的田副总经理来找王副总,当他知道王副总不在的情况

后,问于雪:“小于,你手头的工作忙吗?”于雪说:“不忙。”田副总说:“正好

这几天我们部门有个项目,急缺人手,我找你们王副总,就是想让他从你们这儿

抽调个人帮我几天,你不忙,就先帮我们几天吧。”于雪一想:反正主管领导不

在,自己闲着也是闲着,只要不耽误办公室日常工作,帮忙就帮吧,都是公司的

事,正好自己也可以多学一些东西。她就痛快地答应了。于雪的表现再一次受到

销售部同事们的赞扬,她很高兴。十天很快过去了,王副总出差回来了,于雪回

到销售部继续着自己的秘书工作。但是,敏感的于雪发现王副总对自己的态度有

些变化,变得不冷不热,还时不时地挑一些小刺。她觉得很委屈,但是不明白为

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处理和王副总的关系。

思考:你知道王副总对待于雪态度出现变化的原因吗?请评价王副总的行为,并

为于雪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案例四:丁谓修复宫殿

传说宋真宗在位时,皇宫曾起火。一夜之间,大片的宫室楼台变成了废墟。

宋真宗派丁谓主持修缮工程。当时,要完成这项重大的建筑工程,面临着三个大

问题:第一,要运来大量新土;第二,要运来大批木材和石料;第三,需要把大量的

垃圾清理掉。丁谓研究了工程之后,制订了这样的施工方案:

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

土备用,于是就解决了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于是

就可以利用木排及

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

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按这

个方案施工,取得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思考:丁谓的施工方案,如何取得了“一举三得”的效果?他运用了什么思维方

法?

案例一:埃里克•韦亨迈的人生目标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埃里克•韦亨迈是一位盲人,33岁的时候,他得了罕见

的视网膜疾病,以致双目失明。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出色的登山队员,并梦想要

登上世界第一高峰一一珠穆朗玛峰。失明之后,埃里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凭借着梦想和努力,他终于在2001年5月25日成功登上了世界之巅。当他登上

珠穆朗玛峰的一刹那,梦想成真了,很多人都为他欢呼,为他高兴。

案例二: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

“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

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几年来我每天与外界

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

辆劳施莱斯!”

案例三:

在一次追捕行动中,有一位年轻的警察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

3个月后,当他从医院里出来时,完全变了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

神的英俊小伙子,成为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鉴于他的功绩,纽约市政府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授予他许多勋章和锦旗。一

位记者采访他,问道:“你以后将如何面对所遭受到的厄运呢?”这位警察说:

“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从那以后,他不顾别人

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

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欧洲。

许多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那个年轻的警察在抓捕中起了非常关键

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为英雄,许多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称赞他是最

勇敢、最坚强的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之后不久,他却在卧室里割腕

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关于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让我活下

来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生

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思考:

1、年轻的警察为什么会成为英雄?

2、年轻的警察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自杀?

3、什么样的信念可以成为持久的人生动力?

有关理想与现实的名言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

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

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

热情、激情的大树。

----苏霍姆林斯基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

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

±……

——美国诗人惠特曼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孔明

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

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

——车尔尼雪夫斯基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

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一一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

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

是善、美和真。

——爱因斯坦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

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

的目标。

----列夫•托尔斯泰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

——罗曼•罗兰

案例一:“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掀

起了一场“黑色恐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上百万个人用户、企业局域网用户

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

“熊猫烧香”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熊猫烧香”的

幕后黑手李俊最终被抓获。

李俊交代,“最初我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后来有网友找我买木马,

我看靠这个能赚钱,就……”李俊不但设计了“熊猫烧香”病毒,还以自己出售

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将该病毒销售给了120余人,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

当李俊被捕的消息传到湖北省纲石技术学校一一李俊的母校时,老师们怎么

也想不到,破坏学校局域网的病毒“熊猫烧香”,竟然是他们的学生李俊搞的鬼。

“李俊很爱学习,尤其是学习计算机,到了痴迷的程度。”李俊的班主任胡毅老

师痛心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思考:李俊给了我们哪些教训?

案例二:青蛙成灾

上世纪初,澳大利亚科学家为了消灭甘蕉地里的害虫,特地千里迢迢从墨西

哥引进一批青蛙,放养在甘蕉地里。这批“新移民”一到澳洲,使大显身手,侵

害甘蕉的害虫被一扫而光。可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墨西哥因为有天敌,青

蛙的数量受到了控制,而到了澳洲则因为没有天敌的威胁,大量繁殖起来。它们

先是吃害虫,害虫吃光了,各种益虫自然难以幸免,到最后找不到食物,连纸团、

硬纸板、烟头等都成了囊中之物。有些青蛙分泌的毒汁越来越毒,有时会伤及人

和家畜。澳洲蛙灾至今仍在蔓延,它对澳大利亚的生态链已构成不可低估的威胁。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

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青蛙到了澳大利亚后大量繁殖并对人

和其他动物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原因就在于人们任意割裂了青蛙与天敌之间客

观存在的联系。此事例还告诉我们,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一旦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