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1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2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3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4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汉相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掌握和积累

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2、学会抓住关键词阅读文言叙事散文;学会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过程与方法

3、略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关系;

4、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

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课前预习任务】

朗读课文至少两遍,结合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完成《鸿门宴》预习

学案。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

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2、关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

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

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

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

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人共订太初历。承继其

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辩白,

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

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12篇本纪,30

篇世家,70篇列传,10表,8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本纪

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是大事纪,书记礼、乐、音

律等。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史书〔通史)。书中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及帝

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汇编。书中对国家统治者敢于批判、

挖苦,同情农民起义,歌颂了我国人民的革命传统、群众的优良品

质和殊异才能。作者有极高的写作技巧,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表现了人物的重要特征,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经典点评

郑板桥评论:“《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

《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

“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作者着重

写他若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

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

“垓下之围〃:写项羽最后败亡,大方别姬,勇敢突围,斩将

杀敌,所向披靡,虽无自知之明,但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

自刎而死,凄怆悲壮,撼人心弦。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破秦军。此时的项羽,豪气满

天,“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

垓下之战当四面楚歌之时,项羽仰天长叹“天亡我也〃。

这是若何的痛断肝肠!项羽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4、背景知识

《鸿门宴》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出身于楚国

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

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同

为楚怀王所辖的主力军。项梁死,刘项分别战于黄河南北。楚怀王曾

与诸将相约,谁先入关,就是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一带消灭秦军主力,

刘邦则从黄河以南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

刘邦攻下咸阳后,吞并霸上,遣将把守函谷关,不纳诸侯,欲称关

中王。项羽听说后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它揭开了“楚汉战争〃

的序幕,这次宴会隐含杀机,是一场锋利复杂的政治斗争,“鸿门

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

5、文化常识: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

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

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

西向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6、课文解题

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它揭开了“楚汉战争〃

的序幕,这次宴会隐含杀机,是一场锋利复杂的政治斗争,“鸿门

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

7、字音字词大盘点

欲王wang关中飨xiang士卒为wei击破沛公军

嵋xiao山好hao美姬jlzou生说shui我

熟与君少长zhdng从百余骑ji奉卮zhi酒为寿

戮lu力而攻秦樊哙kuai范增数shud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ju6交戟”之卫士瞋chen目视项王

目眦zi尽裂按剑而跟ji沛公之参乘sheng

赐之彘zhi肩切而啖dan之如恐不胜sheng

人方为刀俎zfi何辞为wei道芷zhi阳

8、三台一中导学案p33—34知识梳理(一至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汉相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掌握和积累

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2、学会抓住关键词阅读文言叙事散文;学会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过程与方法

3、略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关系;

4、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

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教学层次设计】

一、导入,利用破釜沉舟和四面楚歌的成语典故导入;(约3分钟)

二、介绍司马迁及《史记》。(约2分钟)

三、检查预习学案完成情况;(约7分钟)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约12分钟)

五、略读课文,找出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填表,理清人物关系;

六、梳理文本情节,把握文本思路;(约12分钟)

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约3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3分钟)

1、情景设想:(板书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并在而这之间正上

方打上)这个问号里面,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需要我们解决

的几个。谁能说出与这两个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明确(七嘴八

舌):项羽、刘邦、楚霸王。

楚霸王就是项羽。同学们说的很对,主要就是这两个人。但其

中有一个人和这两个成语都有关,这个人是一一

明确:项羽。

2、那么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和主要故事内容

学生如果不能,出示ppt

明确:“破釜沉舟”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

207年,秦围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城。项羽受楚王之命率楚兵渡

过漳河,命令士兵砸碎做饭用的锅,凿沉了过河用的船,只带了够

三天吃的干粮。楚军被推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士兵们无

一不以一当十,奋勇向前,结果大败秦军,取得战争的胜利。后来,

人们就用“破釜沉舟〃表示不顾一切,下定决心干到底。

师问:司马迁是什么人

生1: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师:很好,讲得简洁、清楚。“畏缩不前”、"置之死地而后生〃、

“以一当十”,多么形象啊。X说的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役一

生1齐):巨鹿之战。

师:巨鹿之战。时间是公元前207年。(在“破釜沉舟”的左下

侧板书巨鹿之战(前207年))

师:等到项羽凯旋,召见诸侯诸将,他们“无不膝行而前,莫

敢仰视”一一都爬着往前走,不敢抬头看项羽。巨鹿之战加速了秦

国的灭亡,项羽也以其勇猛威震诸侯,初步确立了其霸王的地位,

一步步走向其事业的顶峰。(在“破釜沉舟〃和“"之间画上向上的

斜箭头)

3、谁再来谈一下“四面楚歌”

明确:“四面楚歌”也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2

年,项羽被刘邦围在了垓下,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刘邦又使用攻

心术,让士兵在夜里唱起了楚地的歌谣,使项羽以为楚地全被汉军

占领,而丧失了斗志,最后败退到乌江,刎颈自杀。后来人们就用

“四面楚歌”表示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提示:刚刚讲的就是楚汉战争的最后决战一一垓下之围。至此,

身经七十余战未曾败北的西楚霸王以悲剧而告终。(在“四面楚歌”

的右下板书垓下之围(前202年);在“"与‘'四面楚歌”之间画上

向下的斜箭头)

教师语:同学们算一下从巨鹿之战到垓下之围,有几年时间5

年。是啊,短短五年的时间,项羽便由令诸侯“莫敢仰视〃的霸王

陷入绝境,最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身首异处。是其兴也暴,其亡也

速。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另一段“极得意

文字”一一鸿门宴。(板书鸿门宴)“鸿门宴”可以说是项羽兴于巨

鹿而败于垓下的转折点,通过学习,我们能不能把这个问号拉直,

把它变成感慨号。

首先,咱们先来认识认识课文的作者一一司马迁及其巨著《史

记》。1点开幻灯片)

二、介绍司马迁及《史记》。(约3分钟)

关于《史记》

《史记》全书共()篇,包括1)本纪、0世家、0列传、

1)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表达了上起黄帝,下到

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

一部,鲁迅赞誉它为“()〃

本纪(12)表达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30)表达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70)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8)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三、检查预习学案。〔幻灯片展示如下内容)(约7分钟)

㈠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抽1学生答复,生答完,师显示正确答案)

欲王wang关中飨xidng士卒为wei击破沛公军

峰xiao山好hao美姬jizou生说shui我

熟与君少长zhSng从百余骑ji奉卮zhi酒为寿

戮lu力而攻秦樊哙kuai范增数shub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jue交戟ji之卫士瞋chen目视项王

目眦zi尽裂按剑而跑ji沛公之参乘sheng

赐之彘zhi肩切而啖dan之如恐不胜sheng

人方为刀俎zti何辞为w6i道芷zhi阳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约12分钟)

五、略读课文,找出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填表,理清人物关系。

[约3分钟)师:大家的神情告诉教师,大家很享受这个故事,那

么现在请大家略读课文,完成ppt中的两个表格(幻灯片)。给大家

三分钟时间。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填一下,有没有自愿的来的(教师

巡视,两分钟后说,填好了的同学可以找旁边也填好了的同学交流

一下。)

表一:楚汉人物比照表

籍贯主帅谋士武将间谍兵力

汉刘邦(40多岁)张良樊哙曹无伤10万

楚项羽(20多岁)范增项庄项伯40万

表二:人物关系表

六、梳理文本情节,把握文本叙事脉络。(约12分钟)

1、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鸿门宴的经过,并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

标题。

全文故事情节可分为三大局部,即宴会前,宴会上,宴会后。

明确:

宴会前:无伤告密一范增进言一项伯夜访一张良献策一项伯说情

宴会上:刘邦谢罪一范增举玦一项庄舞剑一樊哙闯宴~义责项羽

宴会后:刘邦逃席一张良留谢一项王受璧一范增愤骂一诛杀无伤2、

现在我们就把课文分成三局部,分别为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

同学们以前后桌四个人为一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

①课文按宴会前、中、后若何分段

②宴会前局部记叙了哪几件事

③宴会中记叙了哪几件事

④宴会后记叙了哪几件事

3、大家对课文是若何分段的

明确:1、2段是宴会前;3、4段是宴会中;5、6、7是宴会后。

4、宴会前主要讲了什么事

明确: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献策,项伯说请。

5、宴会中讲了什么事

明确: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宴,义责项羽。

6、宴会后讲了什么事

明确: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

小结:梳理课文思路后,我们发现,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

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

击刘邦开场,到刘邦最终被放走完毕;以曹无伤告密开场,以曹无

伤最后被诛杀完毕;以范增劝说项羽开场,到范增怒骂项羽完毕。

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局部,但构造却

十分严谨,前后照应十分严密,可以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的故事。

七、作业设计

1、三台一中导学案p33——34

八、【板书设计】

鸿门宴司马迁

破釜沉舟四面楚歌

巨鹿之战(前207年)垓下之围(前202年)

宴会前:无伤告密一范增进言一项伯夜访一张良献策一项伯说情

宴会上:刘邦谢罪一范增举玦一项庄舞剑一樊哙闯帐一义责项羽

宴会后:刘邦逃席一张良留谢项王受璧一范增愤骂一诛杀无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学会分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典型的细节描写;掌握归纳人物个

性与历史事件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3、在分析课文情节的过程中,学会梳理古代记叙散文的叙事脉络;

4、朗读法和问答导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

胜项败的原因;探究“性格决定命运〃在楚汉战争中的表达。

【教学层次设计】

一、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约35分钟)

二、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约35分钟)

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①“王(wang)关中”②"说(shui)关羽"③“好(hao)美

姬⑴)"④"为(w©)击破沛公军”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②“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o)

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③“成五采”、"为(w6i)龙虎","成"、“为"都有"变成”、

“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3.提问为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一段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2)项羽接获曹密报后,当即大怒,一个“怒〃字你可以看出

哪些信息?

(3)刘、项双方兵力若何,介绍兵力与驻地有什么作用?

明确:

(1)无伤告密、项羽大怒、范增定计

(2)项羽自己想做皇帝。从我们之前讲到过的“破釜沉舟”的

成语典故我们知道,项羽击退了秦军的主要力量,他觉得自己功不

可没;再者,项羽是将门之后,而刘邦呢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项

羽自觉出身上高人一等,自然就看不起刘邦了;项羽想做皇帝,刘

邦他也想啊,狭路相逢,必然有一方要败退下来的。

(3)点明双方驻地与兵力,说明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必

要的插叙为下文人物活动做铺垫。

4、小组讨论!项羽要打刘邦的原因和范增支持项羽打刘邦的原

因一样吗项羽为什么要打,范增为什么支持项羽打

明确:项羽要打是因为刘邦触犯了项羽的尊严,使项羽大怒;

范增支持项羽打刘邦是因为范增看出刘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①古今歧义: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

故。

“公岂敢入乎"“敢”,能够。

“固不如也。"“固”,本来。

②通假: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接纳,准于入内。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③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

(友善〕。

“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用,编造名册。

"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2.第二段的教学,讨论课文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第二段一共写了哪几件事

2、项伯一个若何的人?

3、事情败露,刘邦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刘邦和项羽是若何决策的?

5、第一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1、项伯夜访、项伯说情、张良献策

2、项伯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是间接支持中华民族统一事业

的功臣.然而项伯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自己个人利益的考虑,虽然间

接到达了快速统一的目的,但是完全忘记了民族大义,只能说是一个

自私自利的小人.

项伯于险难中不忘朋友,有恩图报,不辞辛苦,表现出了一种高尚

的仁德情怀,这是极为可贵的,但他忽略了两个问题:

一是秦灭后刘邦与项羽已成一对生死对手,自己身为楚军高级

将官,当朋友之谊与政治利害相冲突时,终究应把什么放在首位;

二是要让张良离开霸上,可以找出多种借口,未必一定要把实情

相告知.当真话有泄露军机之嫌时未必不可以说些善良的谎话.项伯

对两个问题显然均未考虑,他把朋友之谊凌驾于政治关系之上,也没

有说谎话的准备,因而向政敌之友泄露了自己军中最高机密.

结论:重义而不分敌我,迂腐,毫无原则的人。

3、与张良商量对策,拉拢项伯,刘邦先“奉卮酒为寿,约为婚

姻”,再用一番谎话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项伯被拉过去,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

公"张本。

5、文章先交代刘、项两军驻地,力量比照,事件的起因及双方

的幕后活动。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曹无伤的告密,这是矛盾的“导

火线”。二是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他有“欲王关中”的野

心,再加上当时颇能蛊惑人心的“望气”说法,说刘邦有“天子气”,

劝项羽急击勿失,这是“火上浇油”,使矛盾进一步激化。三十项

伯夜访张良,紧张的形势开场有了转机。四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

拉拢项伯。刘邦先“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再用一番谎话为自

己的行为辩护。项伯被拉拢过去了,为下为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

时“以身翼沛公"张本。五十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

二、作业设计

1、三台一中导学案p40--41:随堂训练1至4小题。

三、【板书设计】

鸿门宴

司马迁

无伤告密一范增进言一项伯夜访一张良献策f项伯说情一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比照衬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3、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

格特点;

4、朗■法,问答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1过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

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教学层次设计】

一、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约35分钟)

二、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约1分钟)

二、(引入第三段的教学)

1.指名认读生字(见前课预习作业),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丛百余.强〔从:使...从;骑:一人一马。)

数目项王(目:以眼示意,名词作动词用。)

耳为所虏,(且:将;为所:为……所,”为"后省略行为主动

者。)

客何为者1何为:为何,干什么;者,代词,“何为”前面省

略了判断词。

三、课文第三段讲解,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三段一共写了哪几件事

2、沛公是若何谢罪的?

3、宴会上,席间座次是若何的,你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4、席上有三次峰点和落点,本段出现两次峰点,是哪两次?

5、找出文中的典故并说明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刘邦谢罪项王设宴项庄舞剑

2、言必称将军戮力意味是战友

说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

说明自己莫大的幸福以满足项羽的虚荣心

项羽的愤怒归咎小人的挑拨

(观点):谢罪并不诚心。

(论述):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

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

都出于“不自愿〃,幸运而已,但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

人”!

3、按古代礼仪,君臣相对,君面南,臣面北;宾主相对,宾面

东,主面西;长幼相对,长面东,幼面向。宴席四面设座,面东最

尊,次为面南,再次为面北,面西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

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

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的力量悬殊。

4、范增举玦,项庄舞剑

5、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们外表上做某事

心中却另有所图。

“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

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讲解翻译课文第4自然段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注意把握樊哙的语气语调,感知宴会中

的紧张气氛。(引入第四段的教学)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第四段一共写了几件事

2、此段在情节上的起落若何?

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刻画这一人

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4、樊哙和刘邦的讲话有什么区别,可以看出樊哙是一个若何的

明确:

1、樊哙闯帐樊哙义责项羽

2、三落:称壮士赐酒彘肩赐坐

3、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

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

多,却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文“邦,更突出了张良。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

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

一切全由张良筹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4、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白,

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首

先申明自己“死且不避”,继而陈述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

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而后明确指

出怀王有约在先,沛公虽然先入咸阳,却又“还军霸上,以待大

王来”,言沛公"劳苦而功高”,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实为“亡秦之续耳"。

从策施上看,二者区别也明显。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全〃,樊

哙义责项羽是“以攻为守”。

可以看出,樊哙不光勇武强悍,气势逼人,还能言善辩,以理

服人。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点金训练:p36-----37页。1-------5小题。

【板书设计】

鸿门宴司马迁

无伤告密一范增进言一项伯夜访一张良献策一

项伯说情一刘邦谢罪一范增举玦一项庄舞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比照衬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3、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

格特点;

4、朗桂法,问答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1过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

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教学层次设计】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约1分钟)

二、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约25

分钟)

三、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行文技巧,探究比照手法衬托人物形

象在课文中的运用;(约17分钟)

四、课文总结及作业布置。(约2分钟)

【教学过程】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约1分钟)

二、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

请同学们齐读第5-7段。

(一)梳理文段。

(2)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每段分别写了哪几件事

2、第五段的行事箴言和课内成语分别是什么?

3、结合全文,体会比照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4、探讨:很多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

天下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明确:

1、沛公脱险张良留谢刘邦锄奸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生杀的权利掌握在别人手中,自己处在别宰割的地位。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讲)大礼节不必防止小小的责

备。

3、比照中写人物

(一)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能言善辩

注: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

此也!”

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有觊觎帝位的野心。但我们会发现,两

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狂妄自大,一个含而不露。性

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命运的不同。

(二)

范增——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知道夺项王天下者必为沛公。

但项羽未听取其意见,致使他的谋略失败。

张良——忠诚不二,老练多谋。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配合默契,

使刘邦变被动为主动,脱离险境,逃归营地。

(三)

项伯——项羽季父,把项羽要击沛公军消息夜告张良。项羽知

道后不但不追究,反而还“许诺”。

曹无伤——使人向项羽告密。由于项羽轻易泄露后被刘邦诛杀。

(四)

项庄——项羽手下武士,按范增意欲刺杀沛公,由于项伯阻绕

未得逞。

樊哙——沛公手下武士,张良意护沛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

使沛公转危为安。

(1)第一组主帅:

项羽pk刘邦提在主帅的对决中,双方各有若何的表现反映出若

何的性格特点谁将在对决中胜出

要点提示:

(1)项羽。

①行为表现:无伤告密(大怒),决意伐刘一一项伯说情(许诺),

容许善遇一一沛公谢罪(留饮),自愧设宴一一范增举佩(默然),纵容

刘邦一一项伯翼蔽(不应),继续纵容一一樊哙闯帐(称赞),赐坐赐酒

一一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②性格特点: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

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

不善用人。

(2)刘邦。

①行为表现:为之奈何(惊)一一求救张良(问)一一拉拢项伯(谋)

一一谢罪项羽(奸)一一脱身独去(识)一一留良代谢(周)。

②性格特点: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辩、头脑清醒、善

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点评: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邦的表现要略胜一筹,从

而化被动为主动。

⑵第二组谋士:

范增pk张良提作为双方阵营中的决策人物,二人在斗争中的表

现若何

要点提示:

(1)范增。根据刘邦人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

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击杀刘邦,项王不应。

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

了解。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缺乏与谋!夺项王天

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此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可

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急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

方,其后果被刘邦利用。他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

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一方面由于他的年龄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对

时事观察和对项羽的忠心。

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

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庄。

骄横急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2)张良。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鳏生之计,

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

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张良的话语、行

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

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

点评:从智谋上来看,二人不相上下,但范增输在了项羽不采

纳他的意见,更为致命的是他用错了项庄,并让刘邦脱逃。

(3)第三组武士:

项庄pk樊哙提这组对决,谁的表现更为抢眼、形象更突出?

要点提示:

⑴项庄。

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有勇无谋,

被动。

(2)樊哙。

忠诚。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请人,与之

同命。”

勇武。“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人,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形象。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踞”,

惊呼:“壮士!”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暴,真乃英雄本色。

能言善辩,大方陈词,痛责项王,说来头头是道,有勇有智,

骂得项羽“未有以应〃,只好赐坐。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

战。

点评:樊哙以绝对优势胜出。

(4)第四组内奸:

项伯pk曹无伤提司马迁是若何刻画项伯、曹无伤这一组人物形

象的

要点提示:

(1)项伯。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的拉拢,

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人乎”这有什么不

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完全是替刘邦说话。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

展指责。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

得击”。

谋略:夜访张良、竭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