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800字】_第1页
【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800字】_第2页
【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800字】_第3页
【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800字】_第4页
【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8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开题报告登记表姓名院、系(所)专业名称攻读学位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拟定学位论文题目: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以建始县《黄四姐》为例开题报告主要内容(1.选题意义和应用前景;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3.研究内容、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预期目标;4.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现有研究基础;5.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6.参考文献。):1.选题意义和应用前景伴随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而辉煌的历史进程,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历史、传承历史的过程中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时代风雨的洗刷,文化遗产已经充满了深厚的历史韵味,成为我们铭记过去、展望未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开始越来越关注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建立遗产名录、抢救、修缮等方式进行保护与传承。然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却面临着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对数量、规模众大的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如何实现城乡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如何改进文化遗产的展出方式,满足人们加强对传统文化了解的要求等问题。信息技术与网络的迅速发展,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长足进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即通过数字化技术,以记录保存的方式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促进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存,并且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所公平地享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92年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MemoryoftheWorld”)项目,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倡导文化遗产数字化。我国也于1996年启动了一项名为“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工程,由此开始了将文化资源转为数字化资源的进程。数字技术通过采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据库、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以计算机及网络为基础的系统,将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图像、文字、视频、声音以及三维数据信息等纳入系统,通过提供数字化的保存、存储、组织与检索等途径,建立数字化的文化遗产展览院与博物馆,来促进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目前,我国在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技术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技术保护尚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故而,如何在融媒体时代下应用数字技术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并通过新的方法与途径来加以阐释、赋予其新的涵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黄四姐》原名《货郎歌》,起源于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老村村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后与当地民俗“喜花鼓”结合后成为当地一种重要的歌舞形式,经常在结婚、生子“打喜”等场合表演传唱,以示庆贺和欢乐。几十年来,新生态《黄四姐》不断被加工改编,发展成了一首节奏明快、生动欢乐的爱情歌曲,而原生态《黄四姐》依然保持其本真面目在当地艰难地生存着。因此,探究《黄四姐》在融媒体时代下的传播,对于保护本土文化基因和拓宽非遗传播渠道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以建始县《黄四姐》为例,研究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以期对其他非遗的传播提供可借鉴之处,加快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而延续中华文脉。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国外研究现状:CaryKarp提出建设虚拟数字博物馆为非遗展示提供平台;Yuan-wuShi等探索3D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数字博物馆构建中的应用;MarcelloCarrozzino等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数字化展示中的应用;KeijiYano、WoongChoi等以“虚拟京都”项目为契机,运用GIS、3D建模等技术构建了京都祗园节中的虚拟花车游行展示系统;MuqeemKhan提出利用运动传感技术在博物馆构建一个非遗体验式学习系统;MuqeemKhan和PennydeByl探讨了增强学习(AugmentedLearning)技术在非遗展示中的应用;FranciscoGuimaraes介绍了增强现实与跨媒体叙事技术在里斯本街头艺术展示中的应用;MarcelloCarrozzino等设计了一个3D虚拟交互平台,用于展示意大利的传统技艺青铜塑像铸造古法的整个流程。在非遗数字化信息传播方面,非遗的活态性决定了非遗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也有学者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非遗数字信息传播,切合当前网络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CristinaCarameloGomes和MariaLuisaCosta探讨了以用户为导向的非遗网站的数字传播策略;SaifuddinKhalid和SaifulAlamChowdhury探索了社交媒体在孟加拉国非遗知识表示和传播中的应用;AlessandroPozzebon和SilviaCalamai探讨了智能设备在非遗信息传播中的应用;G.Cozzani等人以欧盟发起的以保存和传承非遗知识的在线学习传播平台i-Treasures为例,调查了传感器技术、语义多媒体分析等技术在非遗教育和传播中的作用;SaptarshiKolay提出将游戏、动画等方式用于印度传统艺术和手工技能的传播,以此吸引和教育年轻人,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复兴。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同样值得去探索。国内研究现状:李晓东(2004)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时代延续性、传承性与变化性、活态性和非一致性;贺学君(2005)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民间性、生活性和生态性;王文章(2006)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刘壮、牟延林(2008)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自我体认、非物质性、动态传承、人类的创造力等特征特点;李昕(2008)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是:活态性、生态性、传承性、变异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即动态性(活态性),包容性(共享性),代表性(排他性)及以社区为基础的集体认同性特征,从定义和特征可以看出,相较于文字、图片,视频和直播能够生动、贴切地向人们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也决定了其传播的有效性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播方式。张书云(2017)在《拯救老手艺路在何方非遗“研培计划”清华样本启示》中对清华非遗团队在开展的实践活动中的非遗网络直播进行了介绍,并对传承的直播风格进行了描述。从专业词汇的电视直播风格向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挖掘非遗传承人和技艺背后的故事的转变。网络直播激活了非遗传承人的互联网思维。王文权、于凤静(2019)在《非遗网络直播中政府部门角色定位的思考——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中认为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传播,直播+非遗具有强劲的优势,提出政府部门应调整角色定位,在非遗网络直播中发挥其规划师、培训师、助力者和评估师的作用,促进民族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阎敏(2019)在《“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创新研究》中通过对比“微信公众号+非遗”、“网络直播+非遗”两种新媒体非遗传播模式,对新媒体传播范围、用户数量、用户参与和互动以及传播主体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传播内容文化内涵缺失、传播效能持续性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组建志愿者传播团队、深耕传播内容、打造届次化新媒体传播活动等方面着手,构建新媒体与非遗之间持续良性互动的传播模式。叶丹、戴旸(2020)在《以网络直播为途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中认为网络直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促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的转变,分析了非遗直播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非遗直播内容广度与深度不足、非遗直播受众范围有限的问题,提出持续推进非遗直播系列活动、加强非遗直播内容建设、不断丰富非遗直播形式的策略。3.研究内容、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预期目标研究内容:融媒体优势明显,本文从总结现如今融媒体环境下非遗的传播现状入手,以《黄四姐》为主要研究对象,思考融媒体的特点与非遗的属性有机结合,发挥融媒体优势,又能有效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的传播又能同时引起大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动关心、传播甚至发扬传承。具体内容如下: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3主要研究内容1.4研究设计与方法2.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的概述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价值.2.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2.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2.3《黄四姐》的起源以及介绍2.3.1《黄四姐》的起源2.3.2《黄四姐》的传承载体2.3.3《黄四姐》的艺术特点2.3.4《黄四姐》的价值意义3.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的传播现状及问题3.1融媒体时代下《黄四姐》的传播现状3.1.1线下传播现状3.1.2线上传播现状3.2融媒体时代下《黄四姐》传播问题3.2.1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3.2.2民众缺乏对非遗的了解保护积极性低3.2.3专家学者指导咨询监督作用未能很好发挥3.2.4社会力量影响力不足保护效果差强人意第4章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的传播对策4.1政府层面4.1.1转变政府职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4.1.2出台政策条例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制度.4.2民众层面4.2.1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引导4.2.2发展《黄四姐》多种文化产业4.3社会力量层面4.3.1制定平台运营策略,加强《黄四姐》受众4.3.2媒体加强互动,提高受众参与度第5章结论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1)如何利用现有的媒体渠道,建立起与《黄四姐》相契合的传播方式。(2)如何使用充分发挥融媒体的特点,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能够广而传播,引起公众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关注。(3)通过融媒体对《黄四姐》文化的传承,达到了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如何进一步发挥融媒体的性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预期目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的分析,总结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传承中的问题,梳理解决问题的办法。4.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现有研究基础研究方法:由于本文的研究将会融合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诸多前沿理论和方法,拟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在论文选题确定之初,便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论文开篇便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与提出过程,并针对《黄四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为论文的写作、理论研究的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来设计《黄四姐》的保护方案奠定了完备的基础。其次,采用创新研究的方法,结合论文开篇理论研究的基础,对《黄四姐》的特征及现有的传承方式进行分析归纳,并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手段,创新性的为《黄四姐》的数字技术传承设计了方案。最后,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数字技术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拓宽道路。技术路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的概述绪论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的传播现状及问题融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四姐》的传播对策结论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我国是具有极强历史价值的国家,历史悠久,不仅有大量的文化遗产,而且还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文化价值和内涵的集中体现。通过构建立体化媒体传播渠道,培养全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传播渠道的三维结构,利用网站,移动互联网,博客,微博,建立起文化意识的穿透力,从而积极管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仅仅在口头上。现有研究基础:借用学校图书馆和数字资料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对选题展开研究。5.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2022年10月10日——2022年10月20日确定导师,选题2022年10月21日——2022年11月31日开题2023年12月1日——2023年3月20日第一稿2023年3月21日——2023年4月20日第二稿2023年4月21日——2023年5月10日第三稿2023年5月11日——2023年5月18日论文答辩6.参考文献KarpC.DigitalHeritageinDigitalMuseums[J].MuseumInternational,2004,66(1-4):157-162.ShiY,HaoJ,SunS.TheDigitalProtection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TheConstructionofDigitalMuseum[C]//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AidedIn-dustrialDesignandConceptualDesign,2008:1196-1199.CarrozzinoM,Scucces,Leonardi,etal.Virtuallypreservingtheintangibleheritageofartistichandicraft[J].JournalofCulturalHeritage,2011,12(1):82-87.YanoK,NakayaT,IsodaY,etal.VirtualKyoto:4DGISComprisingSpatialandTemporalDimensions[J].JournalofGeog-raphy,2008,117(2):464-478.ChoiW,FukumoriT,FurukawaK,etal.VirtualYamahokoparadeinvirtualKyoto.[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GraphicsandInteractiveTechniques.SIGGRAPH2010,LosAnge-les,California,USA,July26-30,2010.PosterProceedings,2010:1.KhanM.MUSE:UnderstandingTraditionalDances[C]//IEEEVirtualRealityConference,2014:173-174KhanM,BylP.PreservingourPastwithToysoftheFuture[C]//ProceedingsoftheAsciliteConference2011.Hobart,2011:718-728.GuimarãesF,FigueiredoM,RodriguesJ.AugmentedRealityandStorytellinginheritageapplicationinpublicgardens:CaloustGulbenkianFoundationGarden[C]//DigitalHeritage,2015.I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