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 B. 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水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3.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H2SO4=CuSO4+H2↑置换反应B.氢气做高能燃料2H2+O22H2O化合反应C.电解水2H2O2H2↑+O2↑分解反应D.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置换反应4.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A.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B.点燃氢气时,先检验其纯度,后点燃C.实验室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先把点燃的铁丝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后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或少量沙子。5.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核电荷数 B.电子数c.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6.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不向水中丢垃圾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7.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C.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D.“普通水”含有氮分子8.2019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的主题。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A.鼓励乘坐公共交通 B.提高资源利用效益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倡导环保低碳生活9.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为()A.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10.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11.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1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伴随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1)甲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果实验失败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_____;(2)乙同学:想用镁条来代替红磷做实验,老师告诉他这种方法不是较好的方法,因为镁条在空气中不仅可以和氧气反应,也可以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请写出镁和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3)丙同学:打算用铁丝代替红磷来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但结果实验也失败了,请你说明理由:_____。14.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不过量),然后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实验后,对“无色溶液”继续探究。(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含有那些溶质?(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溶液中只含有NaOH一种溶质乙同学猜想:溶液中含有NaOH、Na2CO3和Ca(OH)2两种溶质丙同学猜想:溶液中含有NaOH、Ca(OH)2(表达与交流)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1)__________。(活动与探究)请评价乙同学的猜想(2)___________。甲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若无明显现象即可得出自己猜想正确的结论,请对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评价(3)_________。请你选择与甲同学使用的物质不同类别的另一类物质,验证丙的猜想,则你选择的试剂是(4)_______。(解释与结论)若通过实验证明甲和丙同学的猜想都是错误的,则无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5)_______。(归纳与总结)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在选择化学试剂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是(6)_______。15.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若利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用C作发生,你认为C装置的优点是_____。(3)欲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用图_____中(填字母序号)16.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否则水槽中的水将变成紫红色;收集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置F的__________________(填“m”或“n”)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已满。(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发生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检验该气体的方法(简述操作步骤、现象)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图G排水法收集并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水上方一层油的目的是________,若广口瓶中留有少量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影响对二氧化碳体积的测定。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冬季是H1N1流感的高发季节,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请计算:(1)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2)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最简整数比);(3)87g莽草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18.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将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计算:(1)生产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______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有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现象;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________反应。(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实验操作、生成物的种类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其中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时_____,丙中生成物的化学符号是______,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A、此图为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错误;B、此图为混合物: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B错误;C、此图为混合物:由两种单质组成,故C错误;D、此为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正确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分类2、B【解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C.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D.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选项错误,故选B。3、C【解析】

A、铜不能与酸反应,故选项错误;B、条件是点燃,故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缺少沉淀符号,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选项错误;故选:C。4、D【解析】

A、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防止气密性不好,浪费药品,故A正确;B、为防止爆炸,做氢气可燃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后点火,故B正确;C、为防止水倒流,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故C正确;D、为防止铁燃烧生成固体溅落瓶底,引起集气瓶炸裂,点燃铁丝前,应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或少量沙子,故D错误。故选D。5、A【解析】试题分析: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者质子数。故选A.考点:元素的概念6、B【解析】A、不向水中丢垃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D、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7、A【解析】

普通水往往因为含有较多的杂质离子硬度较大,由于氧气能溶于水而使水中含有氧气,则氧元素会以化合态及游离态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加热会使水中含氧量减小。【详解】A、除去氧气后的水中还有氧元素,因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B、由于氧气能溶于水,所以水中含有氧气的分子,故此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故此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氮气能溶于水,所以水中含有氮气的分子,故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掌握水的组成并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对选项进行分析与判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C【解析】

A、鼓励乘坐公共交通,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温室效应”加剧,同时还会产生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倡导环保低碳生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9、C【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C。10、D【解析】

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可知信息:镓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可知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69.1.其单位为1,而非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11、C【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方法进行分析。【详解】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制取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方法错误,符合题意;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A【解析】

解: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有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一定反应前后伴随化合价的升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几乎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3Mg+N2Mg3N2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解析】

(1)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果实验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几乎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2)镁条可以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镁和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Mg+N2Mg3N2;(3)用铁丝代替红磷来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但结果实验失败了,理由: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点睛】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结可燃物要求是足量且产物是固体;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1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或氢氧化钠过量)生成溶于水的碳酸钠,碳酸钠又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氢氧化钠。不正确,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在溶液中能反应,不共存。不正确,若碳酸钠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通入二氧化碳也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合理即可〕Na2CO3NaOH所加试剂只与被检验物质反应出现明显现象。【解析】

(1)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或氢氧化钠过量)生成溶于水的碳酸钠,碳酸钠又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氢氧化钠;(2)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这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3)甲猜想不正确,这是因为若碳酸钠过量,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通入二氧化碳也无明显现象;(4)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碳酸钠是盐,可以用碳酸钠溶液验证丙的猜想,这是因为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反之则不含有氢氧化钙。(5)若通过实验证明甲和丙同学的猜想都是错误的,则无色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化学式分别是Na2CO3、NaOH;(6)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在选择化学试剂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所加试剂只与被检验物质反应出现明显现象。15、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bF【解析】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发生装置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故填: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2)装置C滴加液体的仪器是注射器,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可以使滴加的液体随加随停,可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故填: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3)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短管进入;故填:b;(4)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用排水法来收集;故填:F。16、长颈漏斗酒精灯A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Cn夹紧橡皮管,往长颈漏斗注入水,若在长颈漏斗未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即气密严密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不会【解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仪器名称:a是长颈漏斗、b是酒精灯。(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需要加热,应选用发生装置A,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否则水槽中的水将变成紫红色;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收集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C。若用F装置收集,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要长管进,空气从短管排出,故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置F的n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已满。(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查发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橡皮管,往长颈漏斗注入水,若在长颈漏斗未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即气密严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该气体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若用图G排水法收集并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水上方一层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若广口瓶中留有少量空气不会影响对二氧化碳体积的测定。【点睛】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万能瓶收集氧气,收集氧气要长管进,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水上方一层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7442:5:4042g(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