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阜南县2024—2025学年度高一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考生留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古代闻名词人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句(残月指农历二十五、二十六的月相),表达了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下图示意词人当晚所见月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月相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月球自转 B.月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2.词人视察到的月亮()A.位于东部天空 B.位于西部天空 C.与太阳此升彼落 D.与太阳同升同落【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亮,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月球绕地球做公转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使得地球上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干脆照耀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因此月相变更的主要缘由是月球公转,与月球自转、地球自转无关,与地球公转有确定联系,但不是主要缘由,B符合题意,解除ACD。故选B。【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残月指农历二十五、二十六的月相,词人视察到的月亮属于残月,依据所学学问,残月一般在下半夜升起,与太阳既不此升彼落、也不同升同落,解除CD;残月在下半夜升起,日出时被太阳光湮灭,月亮应从东边升起,因此词人视察到的月亮位于东部天空,A符合题意,解除B。故选A。【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变更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更,叫做月相。月相变更歌:初一新月不行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2024年9月,生物学家在约1500万年前的福建漳浦琥珀中发觉一朵绽放的银缕梅花朵,这是迄今为止发觉的首例银缕梅花朵化石。与其现生“后代”不同,这种新发觉的远古银缕梅生活在热带雨林中。下表为地质年头表,甲、乙、丙、丁为四个地质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纪寒武纪甲志留纪乙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丙白垩纪古近纪丁第四纪3.漳浦银缕梅花朵化石可能形成于()A.甲时期 B.乙时期 C.丙时期 D.丁时期4.漳浦银缕梅花朵化石形成时期,当地()A.气候较为干冷 B.气候高温高湿 C.为浅海区域 D.为高海拔山地【答案】3.D4.B【解析】【3题详解】依据地质年头依次推断,表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奥陶纪、泥盆纪、侏罗纪、新近纪,前三个纪处于距今1亿年前,而新近纪起先于距今2300万年,始终持续至258.8万年前。材料信息表明,在约1500万年前的琥珀中发觉首例银缕梅花朵化石,因此漳浦银缕梅花朵化石可能形成于丁时期,D符合题意,解除ABC。故选D。【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远古银缕梅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热带雨林处于气候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热带雨林不会产生于气候较为干冷环境,更不会产生于浅海区域或高海拔山地,因此漳浦银缕梅花朵化石形成时期,当地气候高温高湿,B符合题意,解除ACD。故选B。【点睛】依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依次,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头。“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头分期的第一级、其次级、第三级、第四级。从距今6亿年前起先至今,依次阅历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为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中生代,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为新生代。古生代之前还太古代、元古代。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可分成不同的温度层,中高温层位于顶部,而低温层位于底部,是飞鸟飞行的极限高度。同温层与其下大气层的边界,称为同温层底,同温层底的高度随季节和纬度的变更而变更。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同温层所处的大气层是()A.甲 B.乙 C.丙 D.丁6.若中纬度同温层底平均高度为X千米,则()A.低纬度同温层底平均高度小于X千米B.高纬度同温层底平均高度大于X千米C.中纬度同温层底夏季高度大于X千米D.同温层底高度由中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答案】5.B6.C【解析】【分析】【5题详解】依据图中气温变更和高度推断,甲为对流层、乙为平流层、丙和丁位于高层大气。材料信息表明,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图中显示,乙和丁两层气温具有上热下冷的特征,甲和丙则相反,解除AC;材料信息表明,同温层中下面的低温层是飞鸟飞行的极限高度,飞鸟只可能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对流层中飞行,因此同温层所处的大气层是平流层,不行能是高层大气,B符合题意,解除D。故选B。【6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并读图可知,同温层底就是对流层顶部,对流层顶部的高度即对流层的厚度,对流层的厚度低纬度厚,高纬度薄,中纬度居中,因此,若中纬度同温层底平均高度为X千米,低纬度同温层底平均高度大于X千米、高纬度同温层底平均高度小于X千米,A、B、D错误;对流层的厚度随季节发生变更,夏季对流运动猛烈,对流层较厚,若中纬度同温层底平均高度为X千米,则中纬度同温层底夏季高度大于X千米,C正确。故选C。【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低纬度厚、高纬度薄))、平流层(处于12千米与50千米高度之间)和高层大气(高度50千米以上)。下沉式窑洞又称“地坑院”(见左图),是在平坦开阔的地面上挖出一个方形大坑形成院落,然后再在深坑的四壁开挖窑洞居住。地坑院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冬暖夏凉,但夏季通风条件较差,为提高夏季居住舒适度,某地区对地坑院进行了改造(见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地区对地坑院进行改进利用的地理原理是()①出风口处大气升温快,气压低②出风口处大气升温慢,气压高③地坑院内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④地坑院内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若要进一步提高夏季地坑院的通风效果,可行的措施是()A.在院中铺设大量石质地板 B.在出风口种植高大树木C.扩大出风口的面积 D.在院内种绿植【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依据所学学问,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为了改善通风条件,应让进风口和出风口产生确定温差,进风口须要大气升温较慢,近地面形成高压,出风口处须要大气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方向形成气压差,利于通风,①正确,②错误;夏季我国普遍高温,为了避暑,出现了下沉式的窑洞地坑院,地坑院内下凹,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④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依据所学学问,要进一步提高夏季地坑院的通风效果,应进一步的加大温差。在院内种绿植,使得与进风口的温差加大,风力越大,D正确;在院中铺设大量石质地板反而减小了温差,A错误;在出风口种植高大树木,会阻挡气流,B错误;扩大出风口的面积,不会影响温差,C错误。故选D。【点睛】“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窟用来居住,应选择在降水较少,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地下不易出水的地方。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且高度角在地平线下18°以内时,天空照旧会有不同程度的光亮,这种现象发生在午夜与日出之间时称为曙光,发生在日落至午夜之间时则称为暮光。曙暮光发生时,天空与地平线之间可能出现金色至红色的光泽。下图为曙光和暮光存在区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曙暮光的主要形成缘由是()A.干洁空气中氮气体积占比最大 B.大气中存在水汽和杂质C.大气中污染物较多 D.太阳直射作用强10.视察曙暮光的最佳天气为()A.晴天 B.阴雨天 C.风沙天气 D.大雾天气【答案】9.B10.A【解析】【9题详解】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且高度角在地平线下18°以内时,太阳光虽然不能干脆照耀到地表,但可以照耀到视察者所在地上空的大气,由于在确定高度上的大气中存在水汽和杂质,这些物质会散射太阳光,使得天空照旧出现不同程度的光亮,这就是曙暮光,B符合题意;大气中污染物也会起到空气中水汽和杂质的散射作用,但空气特别的干净的时间和地点也会出现曙暮光,因此大气中污染物较多不是曙暮光的主要形成缘由,解除C;曙暮光的形成,与干洁空气中氮气体积占比最大、太阳直射作用强等无关,解除AD。故选B。【10题详解】大气的散射效果与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密度有亲密联系,当水滴和尘埃过多时,太阳光很难穿过大气到达观测者的上空,且散射光会被不断减弱,使得曙暮光变得不明显,因此视察曙暮光的最佳天气为晴天,不是阴雨天气、风沙天气、大雾天气,A符合题意,解除BCD。故选A。【点睛】由于曙光起先与暮光终了的标准不同,常分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晴朗日子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角度大约为7度时,民用曙光起先和暮光终了;大约12度时,航海曙光起先和暮光结束;当大约18度时,天文曙光起先和暮光终了。曙暮光持续的时间在赤道最短,随纬度增加而增加。我国华北某地区有春季放风筝的习俗,下图示意春季某日该地甲、乙、丙、丁四个聚落近地面气压场分布状况,其中甲为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时刻四个聚落中()A.甲的气压值最高 B.乙的风速小于丁C.丙的风筝向东南飘 D.丁的风向为偏北风12.图示时刻四个聚落中最不相宜放风筝的是()A.甲聚落 B.乙聚落 C.丙聚落 D.丁聚落【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据图结合所学学问,图中等压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故甲位于低压中心旁边。可画出丙风向,丙东侧为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大致由丙向甲,再受到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丙吹西北风,风筝向东南飘,C正确;甲位于低压中心旁边,A错误;乙丁的等压线密集程度相当,B错误;丁的风向为偏南风,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由上题可知,甲聚落位于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不适合放风筝,A正确;乙丙丁聚落均有确定的风,较为适合放风筝,BCD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面临太平洋。从2024年8月24日起,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起先排入太平洋,此举除了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峻破坏外,还会通过水循环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严峻影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核污染水有害物质进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是()A.② B.④ C.⑤ D.⑥14.核污染水有害物质进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最少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3A14.D【解析】【13题详解】据图,结合所学学问,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地下径流、⑥为下渗。当海水受到阳光的热蒸发作用时,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也会被带入蒸发的水蒸气中。这些放射性物质成为水蒸气的一部分,然后被大气中的气流传播。在大气中,水蒸气会被风带着传输。核放射性物质通过水汽输送的过程,可以被风流带入陆地地区。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并凝合成雨水或降雪时,核放射性物质也会与降水一同下落到地表。所以核污染水有害物质进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是水汽输送,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夏季以吹海风为主,冬季以吹陆风为主,而春季和秋季为季风转换期。依据上题可知,核污染水有害物质进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是水汽输送,而冬季盛行风向与有害物质向陆地输送方向相反,最不利于污染物进入我国,因此核污染水有害物质进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最少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合着陆、下渗和径流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赶海”是指人们在落潮时,到滩涂或礁石上采集海产品。下图为2024年4月11日长江口旁边潮汐水体流速、流向数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长江口涨潮时的水流流向大体是向()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16.从平安性等方面考虑,该日长江口最适合赶海的时间段为()A.2—4时 B.8—10时 C.11—14时 D.21—23时【答案】15.A16.B【解析】【15题详解】长江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涨潮时海水由海洋流向陆地,流向大致为由东向西,结合图中方向标可知,右侧为东,左侧为西,即自右向左的箭头表示正确的涨潮时潮水流向,由图中流向箭头的指向可知,涨潮时海水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赶海是指人们在落潮时,到滩涂或礁石上采集海产品,长江口落潮时,海水大致由西向东流,11——14时的海水由东向西流,为涨潮,C错误。2——4时,由涨潮转为落潮,潮水水位高,不适合赶海,A错误。8——10时,由落潮转为涨潮,水位最低,适合采集海产品,B正确。21——23时,已经涨潮,D错误。故选B。【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涨落称为潮,夜间的涨落称为汐,总称“潮汐”。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例如,钱塘江大潮最佳观潮时间大约是八月十五前后。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纳木错地处青藏高原,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40平方千米,最深处超过120米,是西藏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水体更新周期较长。为了疼惜纳木错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并在湖东南岸建立科考观测探讨站。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纳木错的水圈结构产生了巨大变更。下图为纳木错流域位置示意图及局部景观图。(1)说出纳木错流域不同形式的水(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主要的空间分布位置。(2)从水循环角度,简析纳木错重视水体疼惜的缘由。(3)纳木错科考站以太阳能为供电能源,简析其合理性。【答案】(1)气态水集中分布在近地面大气层中;液态水主要存在于河流和湖泊中;固态水以冰川或积雪的形式存在于山地高海拔处。(2)纳木错属于内流湖,水量补给有限;流域封闭,蒸发是湖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但因海拔高,气温低,湖泊蒸发微弱,湖泊水体更新周期较长。(3)当地海拔高,大气透亮度高,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解析】【分析】本题以纳木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水体的分布、水循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学问点,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学问的实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气态水集中分布在近地面大气层中;液态水主要存在于河流和湖泊中;固态水以冰川或积雪的形式存在于山地高海拔处。【小问2详解】纳木错属于内流湖,水量补给有限,湖泊自净实力较差;纳木错流域封闭,无河流流出,无法通过径流排泄,蒸发是湖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但因海拔高,气温低,湖泊蒸发微弱,湖泊水体更新周期较长。综上所述,纳木错的水体一旦污染,就很难修复,因此纳木错特别重视水体疼惜。【小问3详解】纳木错科考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淡薄,透亮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纳木错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太阳能资源丰富;纳木错科考站旁边生态环境脆弱,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对周边环境影响小。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气象气球是用橡胶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球皮,充以氢、氦等比空气轻的气体,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探测平台,可以用来测量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气象气球在5000米高空的运动轨迹,a点为气球的初始运动位置,b点为气球一重要数据采集点,M、N两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1)在下图中画出b点的大气受力状况。(2)说出气球在飞行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变更,并说明推断依据。(3)比较M、N两点气压的凹凸,并说明推断依据。【答案】18.19.变更:先变大后变小。依据:气象气球在单位时间内飘过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说明气象气球所经地区的风速先变大后变小,故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是先变大后变小。20.M点气压值高于N点。依据:气象气球大致沿等压面运动,其运动轨迹反映了等压面的状况;M点等压面对上(低压)凸,应是高压区;N点等压面对下(高压)凸,应是低压区。【解析】【分析】本题以气象气球的运动轨迹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大气受力分析、气压梯度力影响因素、气压的比较等学问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驾驭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实力有确定要求。小问1详解】北半球水平运动的大气会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且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由于是高空中的风,所以不考虑摩擦力,平衡时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据此绘图如下:【小问2详解】每个观测点都是经过了单位时间,这表明每相邻两点之间经过的时间一样,所以彼此之间的距离越远说明受气压梯度力越大,据图中所示气象气球在单位时间内飘过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说明气象气球所经地区的风速先变大后变小,故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是先变大后变小。【小问3详解】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M位于图中等压面下方,所以气压值高于等压面上各点,而N位于等压面上方,所以气压值低于等压面上各点,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