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提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提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提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提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提升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2023·山东烟台)自唐朝以来,一批占有财富和良好文化教育者崛起形成“富民阶层”。但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没有任何特权。伴随国家赋税征收方式和乡里制度的变革,富民逐渐成为乡村控制的主要力量。“富民阶层”的形成()A.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C.成为基层治理的倚重力量D.表明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2.(2023·浙江温州)如图为清咸丰元年的一份户籍凭证。这份“凭证”()该户人家:曾祖、祖、父母、叔祖、伯祖、伯父、叔叔、子、媳、女、兄、嫂、弟、弟注意事项:举行保甲,专为稽查奸宄,凡钱粮词讼及别项事件不在其内,如有不肖生监及地棍藉端扰诈良民者,立即严孥究辨。媳、孙、孙媳,侄、侄媳、仆、奴、雇工、店伙……A.兼具户籍管理性质和维护社会治安需要B.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C.体现了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加强D.详列户籍人口,有利于政府征收人头税3.(2023·山西临汾)输籍法是隋代制定的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即由中央政府制定户等划分的标准,发到州县,各县依样确定户籍,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析出若干小户。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D.维护社会安定4.(2023·江西吉安)有学者指出,清代地方的保正、甲长不在编制,但却是“在官人役”“以供县吏之役使”。时人言保甲称“保甲……从而闻于州县,平其是非,则里党得其治,而州县亦无不得其治……天下无一家一人不治焉”。据此可知,清代()A.地方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基础B.保甲制承载了政府基层社会的治理C.州县长官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D.地方监察系统逐渐趋于严密和完善5.(2023·浙江舟山)据汉简可知,汉朝外出者必须向官府申请通关文牒“过所”:当乡啬夫审查无异后,具“请过所牒”呈报郡县;郡县受理核实拟“过所文”,郡太守、县令丞签发钤印“正过所”,发给行人随身携带,另存“副过所”以备查。据此可知汉朝()A.乡啬夫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B.乡啬夫与郡守、县令丞相互牵制C.地方基层管理流程清晰分工明确D.郡县是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6.(2022·辽宁期中)《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7.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这反映了 ()A.户籍制度起源于秦国B.中央集权制兴起C.宗法分封制彻底瓦解D.土地私有制确立8.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学”“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是由于()A.重建宗法制度需要 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9.西汉时期政府实行编户制度,将民户的一些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这一制度的实施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10.下图为秦汉郡县乡里组织图。据图可知,秦汉时期 ()A.官僚政治的发展走向完善B.地方行政机构分权明显C.制度变革消除了割据隐患D.地方治理体系基本形成11.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记载:“(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这表明()A.赈济的对象没有选择性 B.否定利用市场调节手段C.赈灾救助措施的多样性 D.富民没有参与灾荒赈济1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用乡亭什伍保甲作为纵向管理,用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作为横向管理,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服役、治安、教化等是纵横管理的交叉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的管理网络。这段材料意在说明中国古代 ()A.基层管理系统的独立性B.亲民睦邻色彩的自治性C.宗族组织溶于乡党里闾D.基层管理组织的严密性二、综合题13.(2023·河北武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朝户籍制度基本延续了秦代的户籍制度,以每年八月举行的户口调查为基础,全国各地都要“案户比民”,百姓无论老幼都必须集合到县城接受官吏的查验,以便“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汉代户口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民户家庭成员的情况,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与爵位等;其二是民户的财产状况,诸如土地、房屋、奴婢、畜产等。户籍编制完成以后,再将户籍逐级上报,接受上级政府和朝廷的检查。汉代的户籍制度依然非常严格,禁止随意迁徙,汉律中专设《户律》,凡是任意迁徙,隐瞒人数,户口上报不实,逃亡躲避赋税徭役者,均有严厉的惩处条文。——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材料二宋代户籍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户籍法律出现了编敕、编例,敕律并行的状态。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土地私有化程度的提高,户籍由士族身份世袭制开始向职业身份世袭制过渡,如主、客户之划分和客户入籍,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出现。两宋册籍名目繁多,地籍与户籍分离,户籍赋税功能分化,从“两税版籍”到“丁口账簿”及至“五等丁产簿”等,这些册籍记载的内容各有偏重,都是宋朝征税派役的依据。此外,两宋实行保甲制编户,“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民”代“兵”,察纠非违,维持治安,强化了封建国家对乡里社会的控制,削弱了乡里社会的自治色彩。——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户籍制度相对汉代户籍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户籍制度在政治和社会控制方面的功能。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2023·山东烟台)自唐朝以来,一批占有财富和良好文化教育者崛起形成“富民阶层”。但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没有任何特权。伴随国家赋税征收方式和乡里制度的变革,富民逐渐成为乡村控制的主要力量。“富民阶层”的形成()A.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C.成为基层治理的倚重力量D.表明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解析:材料“伴随国家赋税征收方式和乡里制度的变革,富民逐渐成为乡村控制的主要力量”体现的是“富民阶层”成为基层治理的倚重力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因此C项正确,A项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的主要阶级仍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并未发生根本变化,D项排除。故选C项。2.(2023·浙江温州)如图为清咸丰元年的一份户籍凭证。这份“凭证”()该户人家:曾祖、祖、父母、叔祖、伯祖、伯父、叔叔、子、媳、女、兄、嫂、弟、弟注意事项:举行保甲,专为稽查奸宄,凡钱粮词讼及别项事件不在其内,如有不肖生监及地棍藉端扰诈良民者,立即严孥究辨。媳、孙、孙媳,侄、侄媳、仆、奴、雇工、店伙……A.兼具户籍管理性质和维护社会治安需要B.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C.体现了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加强D.详列户籍人口,有利于政府征收人头税解析:根据材料“凭证”内容可知,户籍凭证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户籍人口,一部分是注意事项,这兼具户籍管理性质和维护社会治安需要,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户籍凭证兼具户籍管理性质和维护社会治安需要,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排除B项;没有对比,无法得出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加强,排除C项;D项只体现了户籍管理内容,没有体现维护社会治安,排除。故选A项。3.(2023·山西临汾)输籍法是隋代制定的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即由中央政府制定户等划分的标准,发到州县,各县依样确定户籍,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析出若干小户。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D.维护社会安定解析:根据材料中对输籍法的表述可知,这种确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可以把隐匿户口强制登记,从而拆析出若干小户,这样就导致了户数的增加,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A项正确;材料同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维护社会安定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江西吉安)有学者指出,清代地方的保正、甲长不在编制,但却是“在官人役”“以供县吏之役使”。时人言保甲称“保甲……从而闻于州县,平其是非,则里党得其治,而州县亦无不得其治……天下无一家一人不治焉”。据此可知,清代()A.地方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基础B.保甲制承载了政府基层社会的治理C.州县长官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D.地方监察系统逐渐趋于严密和完善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清代,保正、甲长不在编制,但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地方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故B项正确;地方宗族关系是地方家族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在封建官僚政治下不是执政的基础,排除A项;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地方官员不可能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的,排除C项;保甲制度不属于地方监察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浙江舟山)据汉简可知,汉朝外出者必须向官府申请通关文牒“过所”:当乡啬夫审查无异后,具“请过所牒”呈报郡县;郡县受理核实拟“过所文”,郡太守、县令丞签发钤印“正过所”,发给行人随身携带,另存“副过所”以备查。据此可知汉朝()A.乡啬夫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B.乡啬夫与郡守、县令丞相互牵制C.地方基层管理流程清晰分工明确D.郡县是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解析:依据材料“汉朝外出者必须向官府申请通关文牒”“乡啬夫审查无异”等等可以看出,基层管理流程分工明确,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乡啬夫的职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权力的制约,排除B项;郡县不是基层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辽宁期中)《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通过清查和登记全国人口,有利于国家加强对人口的控制和管理,并削弱贵族势力,故B项符合题意,正确;编户齐民制度是按照地域管理百姓的方式,不是向亲缘的转变,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政府了解基层人口变化,不利于新兴地主隐匿人口,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不会因户籍管理制度的推行而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7.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这反映了 ()A.户籍制度起源于秦国B.中央集权制兴起C.宗法分封制彻底瓦解D.土地私有制确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户籍是国家征收赋税和派发劳役的重要依据,户籍制度的实质是中央加强对百姓管理的工具,因此材料中秦献公整编户籍反映出当时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兴起,故选B项;户籍制度起源于秦国的说法不准确,材料中的内容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排除A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彻底瓦解都是在秦朝建立之后,排除C项;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时期就逐步确立,材料中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赋役制度,未体现土地私有制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8.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学”“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是由于()A.重建宗法制度需要 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解析:材料“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义仓”“义学”“义冢”等体现了儒家思想的观念,由此可知儒学已深入社会生活,故D项正确。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张载、欧阳修等众多学者倡导“宗法”“敬宗收族”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并不是要重建宗法制度,故A项错误。9.西汉时期政府实行编户制度,将民户的一些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这一制度的实施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户制度能使国家掌握人口的真实情况,为征发赋役提供依据,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故选A项;编户制度是国家治理的举措之一,不会直接加重普通民众负担或增强国家财力,故排除B、D两项;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掌握人口真实情况只是其中一个目的,C项中“旨在”表述错误,故排除。10.下图为秦汉郡县乡里组织图。据图可知,秦汉时期 ()A.官僚政治的发展走向完善B.地方行政机构分权明显C.制度变革消除了割据隐患D.地方治理体系基本形成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秦汉时期在地方主要推行郡县制,形成地方基层治理体系,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项正确。秦汉时期是官僚政治发展时期,并未走向完善,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地方分权,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1.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记载:“(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这表明()A.赈济的对象没有选择性 B.否定利用市场调节手段C.赈灾救助措施的多样性 D.富民没有参与灾荒赈济解析:宋代救荒之法大致有五种,这充分体现了宋代赈灾救助措施的多样性,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赈济的对象是有选择性的,主要针对灾荒人群,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说明利用了市场调节手段,故B项错误;“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说明富民参与灾荒赈济,故D项错误。1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用乡亭什伍保甲作为纵向管理,用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作为横向管理,兵籍制度以及与其匹配的服役、治安、教化等是纵横管理的交叉点,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的管理网络。这段材料意在说明中国古代 ()A.基层管理系统的独立性B.亲民睦邻色彩的自治性C.宗族组织溶于乡党里闾D.基层管理组织的严密性解析:根据材料“用乡亭什伍保甲作为纵向管理,用宗族组织、村落组织的自治自管作为横向管理……从而真正构成了控制基层乡里社会的管理网络”,说明中国古代在基层进行了严密的管理,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基层管理组织的严密性,不能反映基层管理系统的独立性,排除A项;B项不能完全概括材料意思,只强调了材料其中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C项也不能完全概括材料意思,只强调了材料其中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二、综合题13.(2023·河北武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朝户籍制度基本延续了秦代的户籍制度,以每年八月举行的户口调查为基础,全国各地都要“案户比民”,百姓无论老幼都必须集合到县城接受官吏的查验,以便“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汉代户口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民户家庭成员的情况,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与爵位等;其二是民户的财产状况,诸如土地、房屋、奴婢、畜产等。户籍编制完成以后,再将户籍逐级上报,接受上级政府和朝廷的检查。汉代的户籍制度依然非常严格,禁止随意迁徙,汉律中专设《户律》,凡是任意迁徙,隐瞒人数,户口上报不实,逃亡躲避赋税徭役者,均有严厉的惩处条文。——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