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学文化鉴赏与学习专题题组训练16孙子算经学生版_第1页
高中数学数学文化鉴赏与学习专题题组训练16孙子算经学生版_第2页
高中数学数学文化鉴赏与学习专题题组训练16孙子算经学生版_第3页
高中数学数学文化鉴赏与学习专题题组训练16孙子算经学生版_第4页
高中数学数学文化鉴赏与学习专题题组训练16孙子算经学生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孙子算经》一、单选题1.《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木长几何?”,意思是:用绳子去量一根长木,绳子还余尺,将绳子对折再量长木,长木还剩余1尺.问长木长多少尺(

)A.11尺 B.10尺 C.6.5尺 D.6尺2.“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中的“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现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将1到2024这2024个自然数中被3除余2且被5除余4的数依据从小到大的依次排成一列,构成一个数列14,29,44,…,则该数列的项数为(

)A.132 B.133 C.134 D.1353.孙子定理是中国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组的方法,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其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这个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2至2024这2024个整数中能被4除2且被6除余2的数按由小到大的依次排成一列构成一数列,则此数列的项数是(

)A.165 B.166 C.169 D.1704.“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最早可见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1852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将该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此定理讲的是关于整除的问题,现将到这个数中,能被除余且被除余的数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该数列共有(

)A.项 B.项 C.项 D.项5.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载有一道数学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依据这一数学思想,全部被3除余2的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组成数列,全部被5除余3的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组成数列,把与的公共项从小到大排列得到数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6.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西方人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现有这样一个问题:将1到200中被3整除余1且被4整除余2的数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

)A.130 B.132 C.140 D.1447.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1到500这500个数中,能被3除余2,且被5除余2的数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这个新数列各项之和为(

).A.6923 B.6921 C.8483 D.84818.“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现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将1到2024这2024个自然数中被5除余3且被7除余2的数依据从小到大的依次排成一列,构成一个数列,则该数列的项数为(

)A.58 B.59 C.60 D.619.《孙子算经》一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60颗,人别加3颗.问:五人各得几何?”其大意为“有5人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数构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问5人各得多少个橘子?”依据上述问题的已知条件,则分得橘子最多的人所得的橘子数为(

)A.15 B.16 C.17 D.1810.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作《孙子算经》中,对同余除法有较深的探讨,设为整数,若和被m除得的余数相同,则称和对模m同余,记为.如9和21除以6所得的余数都是3,则记为,若,,则的值可以是(

)A.2024 B.2024 C.2024 D.202411.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作《孙子算经》中,对同余除法有较深的探讨.设a,b,为整数,若a和b被m除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和b对模m同余,记为.若,,则b的值可以是(

)A.2024 B.2024 C.2024 D.202412.《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上面记载了一道出名的“孙子问题”,后来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算书九章·大衍求一术》中将此问题系统解决.“大衍求一术”属现代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组问题,后传入西方,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现有一道同余式组问题:将正整数中,被3除余2且被5除余1的数,按由小到大的依次排成一列数,则281是第几个数(

)A.18 B.19 C.20 D.2113.“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利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2至2024这2024个数中能被3除余1且被5除余1的数按由小到大的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A. B. C. D.14.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作《孙子算经》中,对同余除法有较深的探讨,设为整数,若a和b被m除得余数相同,则称a和b对模m同余,记为,若,则b的值可以是(

)A.2024 B.2024 C.2024 D.202415.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作《孙子算经》中对同余问题有了较深的探讨.设,,为正整数,若和被除得的余数相同,则称和对模同余,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B.C.若,,,则D.若,,则16.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问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1到200这200个数中,能被4除余2,且被6除余2的数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an},则这个新数列各项之和为(

)A.1666 B.1676 C.1757 D.264617.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载有一道数学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值剩二,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依据这一数学思想,所以被除余的自然数从小到大组成数列,全部被除余的自然数从小到大组成数列,把和的公共项从小到大得到数列,则(

)A. B. C. D.二、多选题18.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下卷有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现有如下表示:已知,,,若,则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整数为(

)A.8 B.128 C.37 D.23三、填空题19.我国古代闻名的数学著作中,《周碑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孙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级术》和《纠古算经》,称为“算经十书”,某老师将《周碑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经算术》、《级术》和《纠古算经》6本书分给4名数学爱好者,其中每人至少一本,则不同的支配方法的种数为__________.(用数字回答)20.《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在《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有物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问物几何?即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求这个整数.设这个正整数为a,当时,符合条件的全部a有_______个.21.《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别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其意思为:“有依次为第一等,其次等,第三等,第四等,第五等的5个诸侯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个数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问5人各得多少橘子.”依据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其次等诸侯分得的橘子个数是______.2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载有一道数学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里的几何指多少的意思.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求正整数N,使N除以3余2,除以5余2.依据这一数学思想,今有由小到大排列的全部正整数数列{an},{bn},{an}满意被3除余2,a1=2,{bn}满意被5除余2,b1=2,把数列{an}与{bn}相同的项从小到大组成一个新数列记为{cn},则cn=______.23.我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数学探讨成果,《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缉古算经》5部专著是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数学文献.某中学拟将这5部专著分成两组(一组2部,一组3部)作为“数学文化”课外阅读教材,则《九章算术》与《孙子算经》不在同一组的概率为___________.24.“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1至2024中能被3除余1且被5除余1的数按由小到大的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此数列的项数为___________.25.“物不知数”是中国古代闻名算题,原载于《孙子算经》卷下其次十六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它的系统解法是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大衍求一术中给出的.大衍求一术(也称作“中国剩余定理”)是中国古算中最有独创性的成就之一,属现代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组问题,已知问题中,一个数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则在不超过4200的正整数中,全部满意条件的数的和为______.26.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依据这一数学思想,全部被3除余2的正整数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组成数列,全部被5除余2的正整数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组成数列,把数列与的公共项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组成数列,若,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27.“物不知数”是中国古代闻名算题,原载于《孙子算经》卷下其次十六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它的系统解法是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大衍求一术中给出的.大衍求一术(也称作“中国剩余定理”)是中国古算中最有独创性的成就之一,属现代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组问题.已知问题中,一个数被除余,被除余,被除余,则在不超过的正整数中,全部满意条件的数的和为___________.28.《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在《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数”问题: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求这个整数.设这个整数为,当时,则符合条件的全部的和为____________.29.“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