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习目标】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特点和价值;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习重难点】重点华文化在交流中的发展。难点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知识结构】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两汉至宋明(佛教传播)(1)过程两汉: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佛教出现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①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③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3)局限: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明末清初时期(近代科学)(1)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2)《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3)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3.19世纪中叶后(西方文化)(1)传播渠道的增加①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③清政府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④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2)救亡图存的呼声①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②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4.20世纪早期(民主科学)(1)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文字与思想的外传(1)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2)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3)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4)大约在4世纪以后,公众号:高中历史教研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2.社会制度外传(1)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2)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3)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4)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3.四大发明的外传(1)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2)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落。(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4)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4.中国文化传入周边地区(1)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2)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5.中国文化传入欧洲(1)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知识拓展】1﹒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救亡图存,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达标检测1.宁波保国寺《寺志》记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该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A.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 B.佛教与儒家文化相互融合C.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 D.中国文化对外辐射力增强2.公元前4世纪以来,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朝鲜在汉字基础上创立本国文字谚文;隋唐以后,儒学传入朝鲜成为官学;始建于14世纪的景福宫是朝鲜王朝的王宫,它的结构和样式是中国皇宫的翻版。材料说明()A.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和传播 B.朝鲜文化与中华文化本质上的趋同C.外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动力 D.中华文化回馈朝鲜文化的文化现象3.1920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广州、上海、长沙、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工人高呼“劳工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举行了纪念活动,参加人数达五六万。工人阶级的活动说明()A.显示了工人阶级开始觉醒 B.共产党指导了活动的开展C.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民主 D.思想力量转化为现实力量4.中国士人惊觉“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并逐步接受“以强弱定文野”的观念,从长期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到承认自己成了边缘的野蛮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这一现象首次显现于()A.明末士大夫与欧洲传教士接触交流时B.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时C.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的情状中D.晚清政府洋务派推行的洋务新政期间5.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印度羯若鞠阇国和波里夜呾国国王,“吠奢(舍)种也”;邬阇衍那、掷枳陀国和摩醯湿伐罗补罗国国王,“婆罗门种也”;秣底补罗国、信度国国王,“戍(首)陀罗种也”。高级种姓下降为农为工的记载也不在少数。这表明()A.玄奘著作的记载违背历史史实 B.七世纪时印度种姓制度已解体C.古代印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