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3·安徽·统考模拟预测)《资治通鉴》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鲜卑代人)八姓,自太祖以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勿充猥官,一同四姓。”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A.参照了魏晋的门阀士族制度 B.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的隔阂C.对选官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 D.通过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统治2.(2023·河北保定·统考一模)唐开元二十二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天宝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上述变化表明,唐朝(

)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 B.注重强化基层教化C.统治秩序土崩瓦解 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3.(2023·江西抚州·统考二模)从先秦的“雅言”、秦汉的“通语”到隋唐的“汉音”,通行语都是以现今河南洛阳、陕西关中地区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从隋朝开始,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这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政治中心决定官方语言C.南方的影响力上升 D.文化交融促进国家统一4.(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校考三模)唐高祖即位伊始,不仅颁布诏令废除苛捐杂税,还设置“常平监官,以均天下之货”。朝廷和地方储粮备荒,以义仓作为专门的救荒储备,并以常平仓丰年籴敛、荒年贱粜作为补充。唐政府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是(

)A.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 B.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C.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D.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5.据下表可知(

)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6.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7.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8.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9.(2023·山东·统考一模)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代户数永业田(奇)口分田(亩)应受已受未受应受已受未受天宝元年(742年)431180107510548207574063大历四年(769年)18540449117905411249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 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10.(2023·湖北期末)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这些措施的影响是()A.阻碍行省制的推行 B.消除了民族间冲突C.导致了剧烈的战乱 D.保障了晋长治久安11.(2023·湖南期末)《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12.(2023·四川泸州)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这一现象说明()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耕作技术迅速提高C.国内统一市场开始形成D.南北经济交流加强二、非选择题13.(12分)(2023·福建宁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大事简表(部分)唐大事简表(部分)开皇元年,行三省六部制。开皇九年,平陈,天下一统。开皇十二年,遣使均田。开皇十九年,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大业二年,始建进士科。大业四年,穿永济渠,北自涿郡。——据《隋书》等贞观元年,玄奘西行求佛法。贞观四年,灭东突厥,分其地为六州,四夷君长尊太宗为“天可汗”。贞观十五年,嫁文成公主于吐蕃。长安二年,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大历十四年,杨炎建议行两税。——据《新唐书》等根据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隋唐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3·安徽·统考模拟预测)《资治通鉴》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鲜卑代人)八姓,自太祖以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勿充猥官,一同四姓。”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A.参照了魏晋的门阀士族制度 B.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的隔阂C.对选官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 D.通过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统治【详解】根据材料“魏主雅重门族……自太祖以降,助著当世,位尽王……勿充猥官,一同四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所推崇的都是汉族的名门望族,并将鲜卑八姓贵族地位拔高,如同汉族士族一般有官员选任特权。这些措施是受到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矛盾问题,并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也并没有完全消除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是北魏政府对高门士族的界定,与选官制度的调整无关,此时北魏的选官制度依旧是九品中正制,排除C项;孝文帝结交汉族世家大族是为了缓和鲜卑贵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河北保定·统考一模)唐开元二十二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天宝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上述变化表明,唐朝(

)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 B.注重强化基层教化C.统治秩序土崩瓦解 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开元年间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这样做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到肃宗乾元元年,采访处置使改为观察处置使,材料中解释观察处置使是地方军政长官,这就说明这一时期,观察处置使同时具备监察权和地方管理权,实际上达不到对地方监察的效果,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变化,没有涉及基层管理,排除B项;C项不符史实,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C项;D项表述与题意矛盾,材料体现的是,到唐朝中后期,监察制度下已经达不到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效果,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江西抚州·统考二模)从先秦的“雅言”、秦汉的“通语”到隋唐的“汉音”,通行语都是以现今河南洛阳、陕西关中地区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从隋朝开始,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这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政治中心决定官方语言C.南方的影响力上升 D.文化交融促进国家统一【详解】根据材料“从隋朝开始,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可知,前面的朝代通用语都是北方方言,而隋朝开始,江南吴音也成为通用语,这体现南方的影响力上升,C项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后期,江南的吴音成为通行语是从隋朝开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苏州在隋朝不是政治中心,但苏州白话也成为通用语,排除B项;文化交融确实可以促进国家统一,但材料显示是先有隋朝,再有江南吴音成为通用语,与D项的逻辑关系相悖,排除D项。故选C项。4.(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校考三模)唐高祖即位伊始,不仅颁布诏令废除苛捐杂税,还设置“常平监官,以均天下之货”。朝廷和地方储粮备荒,以义仓作为专门的救荒储备,并以常平仓丰年籴敛、荒年贱粜作为补充。唐政府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是(

)A.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 B.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C.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D.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隋朝末年,隋炀帝暴政,民不聊生,唐高祖即位伊始,废除苛捐杂税,储粮备荒,调节市场,稳定物价,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百姓的生产和生活,而百姓所交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唐政府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是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B项正确;材料中的苛捐杂税,储粮备荒等措施均和抑制豪强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还是保障政府财政收入,排除C项;与隋炀帝暴政相比,唐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措施,确实塑造了政府的良好形象,但塑造形象并非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5.据下表可知(

)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详解】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又恢复,又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有弊端,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门阀观念的强化,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在唐时已被再度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6.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楷书盛行,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遒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形象化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字体,且篆书比较舒朗,具有曲线美,排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以适意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D项。故选B项。【点睛】本题围绕盛唐书法的时代气象和艺术风格创设情境,彰显了书法艺术承载的美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感受力和领悟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摘自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7.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河或自然河流附近,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排除A项;直到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唐代瓷窑选址优先运河和自然河流附近,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8.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详解】根据材料“唐人……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可知,唐朝在书法上受到南方书法的影响比较深,这可以反映出唐代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D项正确;虽然唐代有南方的影响,但不能说江南文化成为主流,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科举对行书的推动,排除B项;江左书法风格多是士人追求,与市民文化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山东·统考一模)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代户数永业田(奇)口分田(亩)应受已受未受应受已受未受天宝元年(742年)431180107510548207574063大历四年(769年)18540449117905411249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 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详解】根据材料“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唐朝中期受田户数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唐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出现无地可分的局面,导致均田制走向解体,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赋役制度有待调整,A项正确;中央政府权力减弱表现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但材料并未反映“国家严控土地交易”,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小农经济大量破产,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湖北期末)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这些措施的影响是()A.阻碍行省制的推行 B.消除了民族间冲突C.导致了剧烈的战乱 D.保障了晋长治久安[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西晋大量分封同姓王,同姓王担当政治、军事、地方等重要的官位,带来的后果是剧烈的战乱,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C项正确;当时郡县制并没有废除,暂时的分封没有阻碍郡县制的推行,排除A项;西晋的政治安排只是体现宗室内部的关系,与民族交融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这种做法不利于西晋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3·湖南期末)《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搜求古乐,理定雅乐,是为了通过艺术融合,使得鲜卑政权得到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认同,从而达到稳定政治秩序的目的,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打击北方士族势力,排除A项;取代少数民族俗乐、学习南方士族文化都是对材料内容的片面解读,不是孝文帝的真正目的,排除B、C两项。故选D项。12.(2023·四川泸州)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这一现象说明()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耕作技术迅速提高C.国内统一市场开始形成D.南北经济交流加强[解析]根据“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可得出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南北方经济交流加强,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排除A项;材料与耕作技术无关,排除B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12分)(2023·福建宁德)阅读材料,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