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第页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高一历史导学案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规范完成学案,划出重要知识。【基础在线】——我主动,我学习,基础知识一定行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年,刘邦建立定都史称西汉2.文景之治: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尊奉的思想,采取“”政策。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3.王国问题的解决:原因: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措施:汉景帝评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二、西汉的强盛: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确立以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13个州,分设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②经济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③思想上:接受的建议,。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④军事上:地点措施意义北击匈奴汉武帝任用三次北击匈奴。夺取了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西域丝绸之路:汉武帝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西域都护府: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立,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南西南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三、东汉的兴衰1.王莽篡汉: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西汉灭亡。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年,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2.东汉兴衰①建立:年重建汉朝,定都史称东汉。②措施: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措施意义: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③东汉后期出现交替专权的局面,豪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率众起义,称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四、两汉的文化1.史学:两汉史学的代表性成就是《史记》叙述了约3000年历史,首创了题材。《史记》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2.文学:两汉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3.科技:项目时间成就地位医学战国至西汉《》奠定了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时《》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数学东汉《》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造纸105(东汉)改进造纸术拓展补充内容一、西汉初期的政治经济思想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1、汉初的思想思想:黄老之学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称为文景之治。2、汉初的政治概况: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2)选官制度:军功爵制(3 )地方制度:郡国并行制概况:在统一过程中,分封了七个异性功臣诸侯王,威胁到中央集权。汉高祖将异性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七国之乱:汉景帝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七国叛乱,诸侯王的政治、军事权力被收归中央。二、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中央官制内外朝制度(设立中朝)2、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地方制度(1)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以分割王国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中央的直接辖区日益扩大,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2)酎金夺爵:酎金,是汉朝祭祀宗庙祖先时,由地方诸侯所进献的黄金。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各地诸侯所进献的黄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借口,废列侯106人。3、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监察制度十三州刺史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分设刺史,(监督郡国长官)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进行巡视监察。4、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选官制度察举制——品德、才能影响: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需要;5、汉武帝时期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算缗;告缗】6、汉武帝时期思想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拓展补充: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政治方面:启用儒学之士参与国政;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方面:在中央兴办太学,使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从此教育被儒学家垄断;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合作探究】——我自信,我参与,展示点评我最行1、结合材料概括文景之治出现的背景、指导思想、措施、影响。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丈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材料三上常衣绨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史记·孝文本纪第十》材料三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志·食货志》2、结合材料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其作用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材料三(吴王)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司马迁《史记·吴王刘濞列传》3、根据材料,概括东汉衰败的原因材料一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史记·外戚世家》材料二(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司马彪《续汉书》材料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达标检测】——我积极,我巩固,知识应用展风采1.(2021年山东卷)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2.(2021年湖北卷)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A.君权削弱 B.中央集权 C.吏治腐败 D.豪强崛起3.(2021年广东卷)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4.(2021年湖南卷)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5.(2021福建卷)如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

A.存在大量戍边军民 B.生计方式受中原影响C.耕作方式日益完善D.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6.(2021年辽宁卷)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加强道德修养 B.追求政治利益 C.辨别大宗小宗 D.维护经济特权7.(2021年北京卷)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 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 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8.(2021年全国甲卷)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9.(2021年全国乙卷)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都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10.(2021年浙江卷6月)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11.(2021年浙江卷6月)《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A.推行科举制 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12.(2021年浙江卷1月)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孝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郡县制B.察举制C.铜镜制造于西汉 D.宣扬儒家伦理思想13.(2021年河北卷)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14.(2021年海南卷)《汉书·食货志》载:“民三年耕,则馀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这反映了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A.德政教化的成效 B.断狱决疑的能力 C.博闻辩智的才情 D.慎独律己的修养15.(2021年江苏卷)《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 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 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1.下表是秦汉时期铸币情况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自秦延续秦半两半两半两否文帝五年(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郡国五铢五铢五铢由郡国垄断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赤侧五铢五铢五铢(带红色镶边)由中央垄断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B.王国问题渐趋严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铸币制度日臻完善2.下表为汉代部分大司马大将军(中朝官员核心)概况,据此可知两汉时期姓名人物简介卫青西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卫青的外甥、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霍光西汉宣帝第二皇后霍氏的父亲(废黜刘贺)王莽西汉平地皇后王娥的父亲何进东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召董卓进洛阳)A.选官用官强调血缘关B.外戚政治具有两面性C.宦官势力仍被外威压制 D.中朝的设立威胁皇权3.对比分析下面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最能说明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A.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逐步解决C.中央行政制度进行了调整 D.西汉历代统治者积极开拓疆域4.如表信息可以集中用来佐证西汉前期《史记货殖列传》载,西汉初齐人刁间“逐渔盐之利”“起富数千万”西汉霍贺出土一件漆奁,器内底部有墨线绘印章,刻有篆书“桥氏”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据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文景之时,已出现所谓“中舨共侍约",即合伙做商贩所共同订立的契约A.统治者奉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B.政府无意推行盐铁官营政策C.个体工商业注意创新营销方式 D.个体工商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5.西汉之初,私授儒学者即已常见,汉武帝之后,逐渐出现一些经学世家,这些家庭世代修习儒家经典,家族子弟世代仕宦,逐渐发展为豪强大族。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①民众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②儒学成为进身入仕的阶梯③中央集权促进了思想繁荣

④豪强世家垄断了学术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6.《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文景时期城市经济时写道,在通邑大都,大到车船,小到瓜果蔬是共菜,无论是海中特产,还是地下珍异,全国各地生产的重要物产都应有尽有。其种类之丰同时富,令人叹为观止。由此推知,当时A.经济政策客观上适应了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思想未能付诸实施C.民营手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 D.区域分工与专业化程度加强7.长沙马王堆汉墓(约为文帝时期)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篇年表,采用“秦一张楚”的纪年顺序,而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采用“秦楚之际”的纪年表述,但只把项羽列入帝王本纪,而把陈胜列入世家。东汉班固的《汉书》则将陈胜和项羽都统一编入列传之中。对此变迁的合理解释是A.史家对秦末史实的考证不断接近真实B.司马迁对农民起义军有着同情和认可C.儒家思想的正统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D.传统史学体例和编年方式逐渐规范化8.下图汉画像石展现的是西王母和奇禽异兽、周公辅成王、乐舞、庖厨、出行等场景,构成一幅兼容并包、涵育万象的美学图景。后汉王延寿也说两汉的雕塑绘画是“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忠臣孝子,贤愚成败,靡不载叙”。这反映汉代艺术A.恪守“厚人伦、美教化”信条 B.儒家思想和浪漫情怀交融并存C.关注现实,充满市民生活气息 D.古朴稚拙,展现民族融合气度9.下表是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和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年,三辅地区(今关中平原一带)和三河地区(俗称关东或“山东”,崤山以东黄河流域一带)户口统计表,据此推知东汉时期汉平帝元始二年汉顺帝永和五年户人口户人口三辅地区(关中)6471802436360107741523860三河地区(关东)75458627702884617992383188三河与三辅比率%116.6154.8428.6454.9(注:以三辅地区为100)——据《汉书•地理志下》与《续汉书•郡国志一》记载A.政府重视发展山东经济 B.经济中心逐渐东移C.大量人口由西往东迁移 D.豪强地主经济发展10.如图是四川彭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优戏图》,描绘的是三位优人集体演出,舞姿各呈风采。该作品体现了A.汉代戏剧演出的丰富多样 B.汉代社会发展的整体风貌C.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发展 D.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11.汉武帝时期,桑弘羊主持的财政改革对盐的生产实行民制官收政策,在市内设官吏定点销售,在不设市的小邑和乡村,特准中小商人在交纳重税的条件下分销给消费者。此举意在A.推动制盐业的繁荣 B.统一盐价稳定市场C.控制盐业增加收入 D.打击商人消灭割据1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据此,对董仲舒的主张,下面理解最准确的是A.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文化的一统促进政治的一统 D.儒者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13.关于如图汉长城说法正确的是①汉武帝打败匈奴后开始大规模修筑②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③是代表当时军事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杰作④是汉王朝强大国力的体现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4.《史记平准书》中留下了西汉时期“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的记载;《汉书严延年传》中也有“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的记录。这种现象A.影响了汉代治国方略的调整 B.改变了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埋下了王国割据问题的隐患 D.源于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15.有学者指出,“在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为此,西汉政府A.贯彻无为思想与民休养生息 B.命令郡国岁举孝和廉各一人C.实行郡县和封国并行的体制 D.重用品秩低的官员加强皇权1.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设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这些措施A.缓和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B.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旨在缓解郡国制度的问题 D.体现了边疆治理的灵活性2.姬昌(周武王之父)是否称王在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士人长期关注的大问题。唐朝刘知己、张守节、梁肃等认为姬昌应该没有称王。宋朝大儒欧阳修指责文王受命称王的观点是“妄说”。明清质疑的记载就更多了。这表明A.禅让制产生的正统思想受到重视 B.封建社会儒学思想观点源远流长C.历史研究过程总是反反复复进行 D.社会发展历史研究日渐受到重视3.众多研究报告表明,汉代冶铁技术的总体水平的确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其它各文明区。下列项中与汉代冶铁有关的信息有①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②铁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③西汉出现水力鼓风装置

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4.陵县是指统治者为修建、保护帝陵和祭祀而设的特殊的县。西汉在长安周边设置陵县,并大量移民徙居。徙入陵县者,高祖时为齐、楚大姓,燕、赵、韩、魏之后及豪杰兼并之家;武帝时是郡国豪杰及赀三百万以上的;宣帝时是郡国吏、民赀百万以上和丞相、将军、吏二千石。这一举措旨在A.强化皇室独尊地位 B.笼络各地豪强势力C.防范地方割据势力 D.保持统治集团稳定5.东汉时期,民间碑刻对远古祖先的书写多追溯祖先源头或姓氏由来,内容玄远不经;对近世祖先的描写则强调支系流布,但未必真实;对父祖的书写则以官职的有无和高低为准,如实书写。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长期稳定 B.经学世家崛起C.历史记载断裂 D.官僚政治确立6.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边疆少数民族“寻根问祖”:闽越、瓯越是越王勾践的子孙;匈奴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西南滇国是战国传说人物庄踽(楚庄王的后代)建立的。这样,西汉帝国版图内的所有族群彼此都血脉相连。这些记载A.较为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的原貌 B.旨在为汉武帝歌功颂德C.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观念 D.有强烈的尊华攘夷观念7.西汉初,丞相选用列侯(列侯:一种爵位,在中央任职)充任,汉武帝时不用列侯为相,而是在确定丞相后才封侯,东汉光武帝则干脆废除丞相封侯的制度。这一变化A.极大削弱了地方诸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