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背诵默写古诗词,并引导学以致用。悠悠()怆然()涕()岱宗()决眦()凌()吟鞭()遮()拄杖()叩门()豚()箫鼓()缘()衣冠(

)天涯()yōuchuànɡtìdàizìlínɡyínzhēzhǔkòutúnxiāoyuánɡuānyá读准字音壹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燕昭王黄金台上招贤纳士

“幽州台”即“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的象征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诗歌体裁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诗人。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作者简介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攸宜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贤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理解诗意古人:指古代贤明的君主。来者:指后世的贤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合作探究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时间角度“古人”:燕昭王一类的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未来的燕昭王一类的明君。

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2、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空间角度

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诗人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不禁“怆然涕下”。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对“悠悠”一词作出赏析的?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孤寂郁闷之感。4.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贤明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诗歌意境?奠定了怎样的情感基调?

这首诗通过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对贤明君王的渴盼。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7.这首诗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诗人融情入理,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主旨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时间的绵长登楼眺望——空间的辽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板书设计贰望岳杜甫五岳之首-----泰山五岳

西岳华山

东岳泰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中岳嵩山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时,官左拾遗,世又称杜拾遗。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其诗沉郁顿挫,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背景资料整体感知诵读诗歌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宗:指泰山。夫fú:语气助词,舒缓语气。未了:不尽。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整个齐鲁大地上,都可以望见它那青翠的山色。理解诗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割:分

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在同一时间,阳光使山南山北成为亮暗分明的两面。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眦:眼眶。决眦:极力张大眼睛。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

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那时将会看到众山都很渺小,尽在眼底。合作探究1.这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泰山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望近望细望俯望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立体地勾勒出泰山的壮美。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写泰山的景物写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2.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占地面积之广、气势之大。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个字。

“钟”字意思是集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夸张手法,泰山如刀一样把照临的阳光切断,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4.赏析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诗由静景转为动景,此句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现的画面。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让人心胸也为之荡漾;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6.全诗没有一个“望”字,怎么能说是“望岳”呢?

全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其实句句都有“望”的意思,而且“望”的角度还不同,“望”贯穿全篇。8.《望岳》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哲理,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这首诗中蕴含的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7.说一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9.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全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主

旨远望——巍峨高大近望——神奇秀丽细望——心胸坦荡俯望——勇攀绝顶望岳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板书设计:叁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飞来,故名。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诗人简介写作背景

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文题中的“登”是攀登之意。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相传东晋时,古印度僧人慧理曾称这座山峰像天竺国的灵鹫山,“不知何以飞来”,因此得名“飞来峰”和“灵鹫峰”。解

题整体感知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诵读诗歌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译文:“我”登上高高的飞来峰,峰顶耸立着千丈高塔,听说每当清晨雄鸡报晓的时候,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理解诗意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我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站在山峰塔顶的最高处。浮云:飘浮于空中的云,古人常以它比喻奸邪小人。缘:因为。理解诗意合作探究1.第一句“飞来山上千寻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千寻”——夸张手法。突出了塔之高峻。

赏析诗句2.“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赏析诗句3.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

“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4.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①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②不怕浮云挡住我的眼睛,是因为我站得高的缘故。6.说一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衍生意义。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7.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有哪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

”相似。与杜甫的《望岳》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借登临飞来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为实现理想而勇往直前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主

旨高山之塔雄鸡高唱红日喷薄

写景充满生机不畏浮云身在高层议论、抒情抱负不凡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远大理想和抱负)}}}板书设计肆游山西村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因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被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整体感知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诵读诗歌

游山西村

题山西村:山西边的村子。游:游玩。题意:到山西村游玩。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不要。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足鸡豚(tún):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清,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理解诗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理解诗意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理解诗意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若许:如果允许。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理解诗意合作探究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

“足”是“充实,丰盈”的意思,“足”字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村民热情好客的淳朴品质。1.赏析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展现的画面,并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画面: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3.赏析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在遇到挫折,身处逆境时,要充满信心,振作起来,就能摆脱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4.说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衍生意义。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写乡村民俗古朴。村民淳朴、热情而好客。春社日即将到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穿着简朴的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5.请赏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6.请赏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村民的热情好客

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8.“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诗人写此诗时被排挤回乡,好像已无出路,但他坚信,只要爱国信念坚定,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诗人在诗中通过描写山西村的山水风光,暗示深刻哲理:事物的发展总有曲折,只要努力,光明就在前方。9.如何理解《游山西村》一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主

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及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

景色: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村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哲理: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困境中蕴含着希望板书设计伍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所作诗文,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组诗《己亥杂诗》等,皆为其代表作。著有《龚自珍全集》。

他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诗人简介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期间,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作者写此诗时,心情很不平静,无限哀愁在心头。政治腐败,官场黑暗,诗人的理想抱负无法实现,诗人才愤而辞官。他的辞官不是消极的逃避,不是去寻求自身的安乐,而是要寻求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国效力,全诗表达了这种感情。背景资料整体感知已亥是指年份,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题目的意思是:已亥年写的一首诗。

题解: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诵读诗歌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译文:满怀离愁别绪,在白日西斜的时候告别北京城。吟诗扬鞭,奔向遥远的东方。理解诗意浩荡:无限。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愿培育出更多新的鲜花。理解诗意落红:落花。合作探究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是离别京城、告别好友的忧伤。

用“浩荡”、“白日斜”来烘托离愁,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同时“白日斜”隐喻当时国势渐颓。另一方面,是离开令人窒息的黑暗朝廷的喜悦。总之,这两句诗使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2.请描述诗歌“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展现的情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3.诗的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斜”“天涯”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拟人、比喻,移情于物,以落花自喻,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说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6.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三种心境?(1)离京的忧伤(2)回归的喜悦(3)积极的人生态度

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中心主旨比喻明志:己亥杂诗叙事抒情:离开京城愁绪万千

无私奉献不畏困难落红护花关心国家板书设计课堂练习

1、《登幽州台歌》写出了作者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写出时间之久远的词是:______,______;写出空间之广大的词是:_______。3、把个人置于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表达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