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协调与技术管理_第1页
设计协调与技术管理_第2页
设计协调与技术管理_第3页
设计协调与技术管理_第4页
设计协调与技术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是在决策阶段形成的咨询成果和建设单位要

求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对拟建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项

目勘察设计文件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的过程。根据本项目工程咨询的

特点,包括工程勘察、测绘和规划、设计等环节。

勘察及测绘是根据建设工程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查明、分析、评

价拟建项目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岩土工程条件和地下埋藏

情况,编制建设工程勘察测绘文件的活动。本项目的勘察测绘工作包

括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和工程物探。工程勘察工作内容包括制订勘察

任务书和组织勘察咨询服务,本项目主要是指岩土工程勘察,出具的

工程勘察文件主要指对应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等

各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相关的专题报告;工程测量是为各种工

程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或生产)、运营(管理或使用)阶段,

应用测绘学理论和方法,提供目标位置、形状和大小保障和服务的活

动。本项目中是指土石方测量、规划放线或规划监测、现状规划确认

测量或竣工规划核实、建筑物面积实测、人防竣工测量等工作。工程

物探是解决土木工程勘察中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

方法,在本项目中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管线探测,探明埋深、管径、走

向等情况。

规划是指对项目进行较具体的规划或总体设计,综合考虑政治、

经济、历史、文化、民俗、地理、气候、交通等多项因素,完善设计

方案,提出规划预期、愿景及发展方式、发展方向、控制指标等。作

为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本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

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设计是根据建设工程规范、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拟建

项目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结

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

本项目的工程设计工作内容包括编写设计任务书、方案设计、初步设

计等设计咨询服务工作。设计文件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深度要求,在

内容深度上有所不同。

1勘察及测绘的工作任务、方法和措施

1.1工作任务

按照《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的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对应方案

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等各阶段,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

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并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地基处

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及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措施等提出建议。勘

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1.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

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1.1.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

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

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

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

体或软弱岩层,并出具岩石等高线图;

1.1.3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

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1.1.4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

利的埋藏物;

1.1.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性质和规律,提供地下水位及其

变化幅度,提出各区域准确的含盐量、酸碱度等;评价地下水对基础

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1.1.6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1.7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1.8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对地震液化进一步判别,对可

液化土层按抗震规范确定其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

1.1.9针对基坑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勘察,提供基坑渗透稳定性、

变形、降水效果等参数,提出支护、降水、防治和监测建议;

1.1.10结合地基预处理,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

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

允许变形等资料,对下一步基础设计及施工提出建议。

1.2工作方法

按照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拟建场地的特点,针对主要应解

决的岩土工程问题,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及方法为工程

地质测绘、工程钻探、工程测量、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室内土工试验、水质分析、工程物探、抽水试验、压水试验、注水试

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静力触探等手段。

1.2.1工程地质测绘

通过测绘将查明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它有关内容如实的反应在

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底图上。通过测绘了解场区土石体分布规律,岩土

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形成和空间变化,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物理地质

现象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发育条件等等。

1.2.2工程钻探

主要用以查明场区地层结构及分布情况,并进行孔内原位试验以

及原土样、扰动样、岩样的采取。

1.2.3工程测量

根据测量控制点,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测放工作由我公司专业测

量人员完成,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点为1985国家黄海高程基

准。

1.2.4标准贯入试验

在粘性土、砂土、残积土、全风化花岗片麻岩中进行试验,根据

N值,结合工程经验,室内试验及其他原位测试,对地基土的物理状

态、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砂土及粉土液化、成桩可能性等做出

评价。

1.2.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在碎石土、粗粒混合土、以碎块为主的风化岩中进行试验,结合

地区经验、室内试验及其他原位测试资料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

匀性和物理性质、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单桩承载力,判定地基土

的均匀性等。

1.2.6室内土工试验

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取得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以确定地基

承载力、桩基承载力等指标及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有关岩土工程参数。

1.2.7水质分析

用于判别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为建筑材料的防腐提供依

据。

1.2.8工程物探

孔内波速测试(VP、Vs)和地微动测试,用于评价场地土类型、

划分场地类别、提供场地卓越周期,为抗震设计提供参数。选取代表

性的岩芯进行波速测试,评价岩体的完整性。电测深法,用于测定基

岩埋深、划分松散沉积层序和基岩风化带,探测隐伏断层和破碎带,

探测地下洞穴和地下管线情况等。

1.2.9抽水试验、压水试验、注水试验

在第四系土层、残积土、全〜强风化岩中采用分层抽水、注水试

验,中风化岩石中采用压水试验,测定场地各地层的渗透系数,为地

下水控制提供设计依据。

1.2.10静力触探

根据工程地质分区,在具备静力触探条件的地区进行静力触探试

验,用以评价地基土承载力、变形模量以及其他物理力学指标,预估

单桩承载力,判定填土的均匀性及密实程度,判定液化土层的液化可

能性。

1.2.11十字板剪切试验

在场区的软土进行试验,测定土的不排水剪的抗剪强度、残余抗

剪强度和灵敏度,根据抗剪强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判定土的固结性

质。

1.2.12旁压试验

在预先打好的钻孔中对孔壁施加横向压力,测求地基土(粘性土、

砂土、残积土、风化岩)的力学参数。判定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变形

模量等指标,判定粘性土稠度和砂土的密实程度。

1.3各项保证措施

1.3.1质量保证措施

1.3.1.1工程质量目标

总体目标规划:按照规范规定和委托任务书的要求,勘察报告审

核通过率为100%,满足设计的各项要求。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严格

技术要求,以精密组织、精心作业、精湛工艺、精细管理的“四精”

精神组织施工,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速度的“四高”指导

质量管理工作。

1.3.1.2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建立在公司质量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下、项目经理负责的质量保

证体系。按照项目技术负责人、分项勘察工程技术负责人、技术员(施

工员)的层级,逐级审查落实质量控制工作的计划和组织情况,技术

员(施工员)和编录员对钻机、试验室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记

录和落实,同时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技术员(施工员)的质量工作进行

指导,对钻机、试验室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监控。

1.3.1.3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加强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并能与建设单位及有关单位有效协

调,对本工程施工进度、质量进行严格管理,由公司质量管理委员会

在项目开工前对本项目质量控制机构进行构建和质量技术交底,确定

项目预期达到的质量目标,明确由项目经理全面履行职责,负责本工

程钻探、试验、资料整理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本着优化配置、便于

决策,更好地为建设单位服务的原则,为确保按期、优质地完成本工

程,我单位将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班子承担本次勘察任务。并采取以下

措施:

1.3.1.4人员组织措施

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各

分项勘察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实行三级质

量管理体系,即分项勘察技术负责人一一编录组一一班组兼职质量检

查员,形成自上而下的工程质量检查网络。各级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均

由会管理、懂技术、有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赋予质量检查

人员工程质量一票否决权,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力度。

加强IS09001标准学习,从思想上提高全体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

的质量意识,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切实按技术要求实施,

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责任、始终围绕质量目标进行工艺的质

量控制。

强化教育和培训,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开展工程质量教育,提高

全员质量意识。首先是要把工程质量教育形成制度,使之贯穿于施工

的全过程。其次是职工的岗前教育和半年教育面要达到100%,使各

级人员在对工程质量的理解上、认识上树立全新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观

念。要认识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不断提高施工工艺及工程质量的水

平。

1.3.1.5责任制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将质量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施工队、

班组长,实行工程质量奖罚经济责任制。

由公司质量管理委员会构建项目质量控制机构,进行质量技术

交底,确定项目预期达到的质量目标:争创省部级优秀工程、开展

QC小组活动。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技术质量工作,提出钻探、编录要

求和施工工艺,同时负责技术质量方面外部协调,保证工程质量验收

合格率达100%,并按期提交各工点勘察报告。

由分项技术负责人负责各分项的技术管理工作,随时检查各分

项施工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监督各日志记录人员严格执行有

关规范及作业指导书,确保各道工序优良。

由编录员负责监督各机台施工质量,严格按照委托单位要求及

勘察设计要求,按回次详细记录,确保原始记录的准确可靠。记录内

容、格式及定义严格执行有关规范,描述内容要求详细、准确,书写

要求认真仔细、整齐清晰。严格控制回次进尺,监督机台对岩芯的保

存,以备检查验收日志。随时记录钻进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钻进过程

中若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应及时向工程负责人汇报,并采取

有效的补救措施。记录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意离开机台。

由测量人员负责每个钻孔的测放工作,准确定位放孔,实测孔

口标高,复核存在问题的勘探点。

机长严格按照钻探技术要求及日志记录人员的要求进行钻探施

工,确保钻探质量。在钻进过程中遇有异常情况,及时向记录人员汇

报。机长务必做到:

钻机准确到位;

钻探回次进尺在作业指导书允许范围内;

采芯率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

各机台施工人员听从机长指挥,各项操作严格按施工规程进行,

确保钻探质量。

试验人员准确采集原始数据,及时分析,检查试验中不合理的数

据,并通知分项技术负责人,以便做及时修正。试验室人员应按照相

关规范执行。

内业整理人员应每日到负责工程的现场,对土层划分有感性认识,

减少层位划分的人为因素。内业整理时应全面分析钻探、静力触探、

试验数据,划分土层做到依据充分,切合实际,分析数据应准确合理。

1.3.1.6规章制度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单位工程开工以前,必须由主管工程师向全

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包括对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方案、技术

标准、测量方法、结构几何尺寸及与其它工程的相互关系、施工注意

事项等。使全体人员在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质量标准的情况下投入施

工。

工序“三检”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班组之间实行“三检”制度,

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工程质量奖罚制度。项目经理部拟建立质量奖励基金和提取质量

保证金,用于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奖励。对凡是达不到工程质量目

标的单位和个人、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施工中出现不重

视工程质量的现象和行为实施经济罚款。通过经济杠杆作用,激励约

束,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创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密切协作配合,共同创建优质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单位对工

程技术质量工作的要求,定期汇报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工作情况,随时

接受建设单位的质量工作检查。在工程咨询部的统一领导下,与设计、

监理等部门密切合作,及时解决有关工程施工技术质量诸方面的问题。

认真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及时办理各种检查签证手续,尊重并接受监

理工程师的意见与监督指导。教育所有施工人员尊重和服从建设单位、

监理、设计和质检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与建设单位一道共同创建优质

工程。

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全面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积极开展QC小

组活动是职工参加工程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质量管理

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有效形式。因此,我们根据企业的方针政策、结

合本合同段工程的特点,围绕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消耗、文明施工、

为用户服务的宗旨开展活动。严格按照PDCA循环工作程序作业,做

到目标明确、现状清楚、对策具体、措施得力、并及时组织检查总结,

达到有效地控制工序,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认真分析质量通病的存

在原因,积极采取预防对策,有效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

杜绝工程质量事故,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1.3.1.7后勤保证

场所取土样由运输车辆统一收集,车辆司机应及时有效地防止土

样在运输过程中扰动。

后勤人员应及时提供技术人员所需的计量工具,并保证其准确可

靠。

1.3.1.8效果检查措施

对现场制定的质量管理办法,由分项技术负责人进行不定期的检

查,发现弄虚作假的班组、技术员,应及时纠正,并给予经济处罚,

处罚力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罚款金额为50〜1000元,对情况严重

者,责令退出本工地,并通报批评。对严格执行质量办法的机组、人

员给予奖励,奖励金额为50〜1000元,并通报奖励。

L3.2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1.3.2.1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生产以现行考核指标为依据,达标率为100%,确保无重大

伤亡安全事故。分别就施工安全措施、设备、施工操作、安全教育、

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方面,设立安全责任岗位,建立健全安全保证

体系。

1.3.2.2安全保证组织体系

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设专职安全员2名,专职负责现场安全管

理工作。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全员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一安管部,

专职安管人员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

施工前后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增强全员的

安全生产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明确安全

生产目标。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指定的专职安全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保证人

员落实。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制度建设,每日对现场进行巡视检查,

对机械设备、安全操作程序进行检查的项目、内容、标准应做出规定;

对限期整改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反馈信息,坚决落实。强调和规定施

工机组进行安全自检。

严格执行操作规章制度,注重安全考核,落实安全责任制,开展

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激励先进。

1.3.2.2安全保证措施

由安全员负责制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结

合安全生制度和有关制度规定,经常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整改,如发现

严重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指令停止施工,并立即报告项目经理处理

后方可继续施工。

现场全部施工人员必须配备安全帽、防护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

须系好安全带。

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健全和落实工程安全责

任制,切实做好“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

和文明施工。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技术操作培训合格后方

可进入现场进行施工。各工序施工前均应由施工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

1.3.2.3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建设文明工地。积极开展文明施工窗口达标活动。

1.3.2.4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健全管理组织。在施工现场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工程师、施

工队长、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消防、保卫、材料、环保等管理

人员为成员的施工现场文明管理组织。该组织的职责是检查监督我方

现场施工班组的文明施工工作。

健全管理制度。持证上岗,现场施工人员除“小工、杂工”外,

各岗位都必须持证上岗,特别是关键、特殊岗位。施工现场作好施工

日记,并应写明文明施工的内容。其他文明施工自检、教育、会议,

专业资料都做到齐全。

1.3.2.5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按照施工计划的安排,把施工现场的人、事、物进行调查,不需

要的坚决清理出场手,如身体不适,施工技能差的人员;现场的垃圾

渣土,各种多余的周围材料,报废和多余材料;职工个人生活用品等

清理出场。整理目的是创造最佳的施工现场环境,增大了作业面积,

而且培养了员工的良好作风,提高效率。施工现场保持清洁,环境卫

生,这不仅是文明施工的要求,也是施工质量的要求。材料、机具摆

放按图定位,做到一目了然。

1.3.3进度与工期保证措施

1.3.3.1人员、设备投入充足

按照计划投入足够的设备,配备充足的技术人员;并在施工一周

以后检查设备的充足程度,当预期工期有滞后的可能时,应及时增加

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确保工期按时完成。

1.3.3.2任务分解

给每台钻机分配钻探任务,分配原则为就近、按片施工,减少钻

机搬迁时间,机台采用2班制,每周安排施工计划,并及时上报进度,

当该钻机的施工进度滞后时,有项目经理协调本部的施工力量,以加

快某区段的钻探施工。

1.3.3.3交叉作业

1.3.3.3.1实行边放孔边钻探的方法

1.3.3.3.2钻探与土工试验交叉进行,土工试验争取把当天的常

规试样做完,尽量减少试样积压。

1.3.3.3.3钻探施工的同时,进行内业资料的整理,完成相应剖

面的绘制工作。

1.3.3.4加强计划工作

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钻探人员的计划、时间观念,各钻探队严格

按钻探进度网络计划合理组织资源,按计划工期按时完成各分组分项

工程钻探任务。

1.3.3.5签订保证工期的责任状

加强岗位责任制和岗位技术培训,提高钻探人员的操作技能,与

各工班签订保证工期的责任状,激发工人的劳动热情,实行定位、定

量、定时、定质的奖罚经济责任制。

1.3.3.6每日检查进度

将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分解到各钻探队的进度计划中,各钻探队

按日计划分配到各班组,做到每周有计划安排,每天有检查总结,次

日有改进。

1.3.3.7做好配件、材料采购工作

按工作计划提前做好各种钻探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及钻探机具和

人力资源的组织到位,尽可能减少停工待料及辅助工作时间。

1.3.3.8提前预测

作好钻探条件发生变化的预测及其措施计划的提前准备工作,以

减少条件变化造成的时间损失。

1.3.3.9钻探试验同时进行

精心组织钻探,合理安排作业面,作好交叉钻探的协调管理工作,

采取多作业面同步组织钻探。

1.3.3.10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安全、质量管理,避免质量返工及安全事故发生而拖延工。

1.3.3.11做好各部门协调工作

做好生产组织的内部协调管理及协调好与外部各方面的关系,尽

可能减少各种停滞时间。

2规划阶段的工作任务、方法和措施

2.1工作任务

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上一层次规划要求的

基础上,直接对建设项目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并为下一层次

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2规划编制的内容、

2.2.1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

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

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

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

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2.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2.2.1组织编制机关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

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

组织编制。

2.2.2.2编制单位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

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

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2.2.2.3编制要求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

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

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

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2.2.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2.2.3.1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2.2.3.2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2.2.3.3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

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2.2.3.4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历

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

界限等控制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构

应当依法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

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公告

的时间、地点及公众提交意见的期限、方式,应当在当地主要新闻媒

体或政府信息网站上公告。

2.2.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

列内容: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

面图;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竖向规划设计;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2.2.4.1基础资料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要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等资料。

2.2.4.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2.2.4.2.1规划说明书

现状条件的分析;

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用地布局;

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竖向规划;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平均层数、容积

率及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绿地率、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2.2.4.2.2图纸

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

关系;

规划地段线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T/2000,标明自然地形

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

质量等;

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

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

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

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

竖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

程,室外地坪规划标高;

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各类市政

共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

构筑物位置;

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模型或鸟瞰图。

2.3规划咨询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2.3.1规划咨询的原则

为保障咨询质量和效果,规划咨询应坚持客观中立、统筹兼顾、

现实可行的原则,坚持“独立、公正、科学、可靠”的服务宗旨,因

地制宜地选择与规划咨询项目相匹配的咨询机构、咨询专家和咨询方

式。

2.3.2规划咨询的目的

规划咨询的目的主要包括方案择优、技术裁量和利益平衡。

2.3.3规划咨询的方法

规划咨询工作应根据具体规划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

行综合分析评价,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中

观/微观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术经济分析与社会综合

分析相结合,资料分析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必要性分析与充分性分析

相结合,政策分析与环境分析相结合,机制调整分析与制度创新分析

相结合,单项分析、层次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对象分析和比较分

析相结合,正向目标分析与逆向问题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

析相结合等。

2.3.4规划研究

规划研究主要针对上述各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城

市(乡)规划等进行编制和相关研究服务。

规划研究一般采用逻辑框架法加以汇总和综合,开展规划研究的

逻辑框架要做到:

研究规划目标;

确定实现规划目标需要直接实现的目的;

明确规划的主要任务,即规划产出;

提出规划应采取的措施,即规划投入。

2.3.5规划顾问

规划顾问主要为了更好地辅助规划编制,从第三方角度针对整体

或专项相关内容提供的咨询服务,一般可分为决策咨询、管理咨询和

技术咨询三个层面

2.3.5.1决策咨询

通常在规划编制之前进行,主要通过高水平科研、咨询机构的深

入研讨和相关各领域专家的“头脑风暴”来集思广益,为规划的编制,

尤其是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等宏观规划的编制提供思路和参考。

2.3.5.2管理咨询

在规划管理过程中通过规划咨询对项目进行技术复核等,实现规

划技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相对分离,是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到

一定阶段后提高城市管理质量与效率的必然要求。规划咨询在降低行

政审批强度、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能够避免行政审批权力过大而产

生的其他问题,增强公平和公正。

同时,规划的制定过程还是协调各方利益的过程,随着经济形式

迈入“新常态”,市场建设及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维护公共利益显

得尤为重要。咨询顾问作为中介机构,始终站在第三方立场协调各方

关系,能够使各级规划更易于为公共目标服务、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2.3.5.3技术咨询

规划方案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技术性问题,通过引入规划咨询对相

关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为各项规划设计要点提供专业建议,为规划的

科学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提高城乡规划编制的质量。

同时,由于规划主管部门并非完全规划专业出身,对于规划方案

审查审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性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第三方

规划咨询的介入可以辅助承担行政审批中的指标核算等一系列技术

性内容,咨询机构将按照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流程和特点,对规划设

计方案进行解读和优化,并整合到一份符合行政审批要求的咨询报告

中。通过此种方式加强了技术与管理的衔接,提高了各级规划的可操

作性,有助于推动规划管理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2.3.6规划评估

规划评估是对已提出的各级规划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实施与修改

意见和建议的咨询服务。规划评估是规划动态实施机制的一个重要环

节,通过规划评估可以有效地检测、监督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并得

到相关的反馈信息,从而为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规划管理提出修

正、调整的建议,使规划运行进入良性循环。

2.3.6.1规划评估的内容

规划评估按内容主要分为三类:对规划编制成果的评估、对规划

实施过程的评估以及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针对三个方面分别有相

应的评估重点与方法。

2.3.6.2规划评估的程序

基于上述规划评估内容,依据科学的评估流程,研究分析影响、

编制成果、实施效果和规划过程的因素,进而提出评估结果和优化建

议。规划评估程序可总结为:

明确评估目的与目标;

评估准备:选取评估指标、构建评估体系、确定评估方法;

资料收集:进行相关机构座谈、相关专家访谈、实地调研;

数据与信息分析:编制规划成果评估、规划实施过程评估、规划

实施效果评估;

评估结论:总结评估结果、分析影响原因、提出相关建议。

2.3.6.3规划评估的要点

规划评估不仅仅是对规划实施进行检测评价,更应该为本地区未

来调整的方向进行战略研究规划,规划评估应关注以下要点:

2.3.6.3.1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过程;

2.3.6.3.2关注空间尺度与时间序列;

2.3.6.3.3关注规划技术的发展变化;

2.3.6.3.4关注规划的延续性。

2.3.7规划评估的方法

规划评估通常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通过数据和模型等

对实施结果与目标蓝图的契合度进行实证分析,也可通过定性描述来

说明规划是否为决策提供依据以及是否坚持公正与理性,在规划评估

方面,既要注重技术理性与社会理性的融合,也要注重被评估规划与

其他相关规划的融合。

3设计协调与技术管理的工作任务、方法和措施

3.1设计与技术管理阶段工作任务

3.1.1规划专业

3.1.1.1合理布局,动静分区。

3.1.1.2合理布置路网,组织交通,保证人、车交通流畅。

3.1.1.3根据地形设计标高,保证地表排水通畅,道路坡度适宜,

同时做到土方平衡,节省造价。

3.1.1.4精确测算日照,达到规划标准,顺利通过规划部门的报

审工作。

3.1.1.5合理布置管线,保证与市政管线的良好衔接。

3.1.1.6根据地形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营造良好景观。

3.1.2建筑专业:

3.1.2.1建筑方案尽量功能分区合理,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空间环

境,室内设计将对通风,采光,照明综合统一考虑。

3.1.2.2流线设计简捷通畅,处理好人员疏散问题,创造良好的

防护措施。

3.1.2.3充分考虑师生的使用需求,结合教学特点,合理安排功

能空间。

3.1.2.4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确保疏散流线舒畅、疏散距离合理,

保障人身安全。

3.1.2.5建筑面积随设计深入,不断核算,直至最终结果。

3.1.2.6建筑节能方面根据国家规范,并与甲方充分沟通后选用

最为经济的节能保温措施,公司配有建筑节能分析软件,全部节能计

算软件化。

3.1.3结构专业:

3.1.3.1精确计算设计荷载,取值严格按照荷载规范,具体荷载

具体输入,既要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固,又不做无谓放大。

3.1.3.2根据建筑功能确定受力简洁合理、造价经济的结构形式,

并于设计前召开总工级别方案讨论会,多方案比较,选取最为合理、

安全、经济的结构方案。

3.1.3.3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及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选用经济合

理的构件断面,混凝土标号,混凝土含筋量和相应的构造措施,并综

合建筑特点做谈论分析及多方案比较。

3.1.3.4部分主要受力构件采用新型高强度钢筋,大幅减少钢筋

用量。

3.1.3.5根据建筑功能特点选用适当但可靠的新材料、新技术、

减少传统结构形式的综合造价。

3.1.3.6建筑、结构、设备、电气及装修等专业在设计过程中通

力配合,提前预留预埋,避免后期穿凿,从各个环节上减少浪费和返

工。

3.1.3.7对整个项目的的设计进行通盘考虑,处理措施及材料选

用尽量统一,从整体设计到细节减少因不统一而造成的浪费。

3.1.3.8根据地勘报告及建筑结构特点选取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

措施和基础形式。

3.1.3.9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在确保结构安全稳固耐用的基础上,

降低工程造价。

3.1.3.9.1各单体结构标准层完成配筋后,将配筋白图打印交付

甲方算量。预算钢筋、混凝土的有关指标。中间检测发现异常经济指

标时,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范的条件下,设计人进行设计调整优化,

直至满足限额设计指标为止,我方不以任何理由拒绝。

3.1.3.9.2基础设计方案及现场因特殊地质构造造成的基础处理

应在满足结构设计及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方案对比、论证并与甲方及

时沟通、确认。确保在特定技术条件下的经济合理。

3.1.3.9.3新技术的选用必须进行专项论证,与甲方及时沟通、

取得一致后方可采用。

3.1.3.9.4其他未尽事宜严格按照国家及当地的规范、标准、规

程执行。

3.1.4电气专业:

3.1.4.110/0.4K变配电系统

3.1.4.1.1电源:由市政引来10KV高压进线,10kV市政高压电

缆穿保护管埋地敷设,在园区负荷中心位置设变配电室,最大限度缩

短低压配电线路长度,减少线路电能损失。

3.1.4.1.2用电负荷等级:主要通道照明、主要设备用电,机电

操作间、照明、主要通道照明、应急疏散照明为二级负荷,其它负荷

均为三级负荷。

3.1.4.1.3变压器选择:变压器均选用低损耗高效率的干式变压

器,在各变压器的低压母线上均安装带自动调节装置的电容器组进行

无功功率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以减少配电系统的

损耗,变压器绕组均采用D-ynll型接线。

3.1.4.2低压配电系统

3.1.4.2.1变配电所的低压出线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和的形

式,接地保护采用TN-C-S系统,节省线缆数量,降低成本,又可保

证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3.1.4.2.2各单体内普通负荷采用YJV电缆,消防负荷采用

NH-YJV电缆;外网电缆采用合金电缆,节约铜资源、合理利用金属

资源,降低电缆造价,至各单体电缆采用穿保护管埋地敷设。

3.1.4.2.3生活水泵及中水泵等采用变频调节控制,根据水泵扬

程和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水泵的转速,从而调节水泵运转所需的功率,

达到节能的目的,其他水泵、风机等动力机组,功率较小者采用直接

起动的控制方式,大功率动力机组,则采用软起动或星/三角形起动

等作为其降压起动的主控设备,既使机组起动平稳,又节约电能。

3.1.4.2.4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CO浓度监测装置,

风机采用定时控制;电梯机房、电子信息机房等场所设置温度检测装

置,根据温度上下限设定相关风机的联动运行工况。

3.1.4.3照明系统

3.1.4.3.1照明分为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照明标准严格按《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设计。

3.1.4.3.2普通照明采用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方式,并合

理利用天然采光,有条件时配合建筑设计光导照明系统,在报告厅、

会议室等大空间处设调光系统形成节能,舒适的照明系统。

3.1.4.3.3功能房间采用三基色直管荧光灯(T5管),并配高效

电子镇流器,灯具按使用条件采取分区、分组控制;走廊、楼梯间等

公共部位采用LED光源灯具,同时楼梯间灯具采用声光控节能延时开

关控制,选用低能耗或无能耗的开关电器,最大限度地节约电能,满

足节能要求。

3.1.4.3.4应急灯及疏散指示灯须设置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

作的保护罩,连续供电时间应不少于30min。

3.1.4.4避雷与接地系统

3.1.4.4.1本工程根据规范规定,按二级防雷考虑。屋顶接闪器

采用①10镀锌圆钢,沿建筑物屋脊,檐口等明敷,并组成不大于10m

X10m的网格。

3.1.4.4.2利用混凝土柱筋作为下引线,上部与接闪器焊接,下

部与基础钢筋网焊接。

3.1.4.4.3利用建筑物结构基础板内上下两层主筋通长焊接成闭

环做自然接地极。

3.1.4.4.4各单体均做总等电位联结,由室外引入的所有金属管

道、建筑物金属结构、铠装电缆金属外皮等,均应通过-40X4热镀锌

扁钢及管卡经MEB箱连接。

3.1.4.4.5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3.1.4.5通信接入系统

本工程有线电话通信系统全部采用市内直线电话的通信方式,在

园区设置通信弱电机房,内设置模块局、光远端传输设备,作为全校

电话通信中心,公用通信网支持本工程内用户各类信息通信业务。

3.1.4.6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是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本工程信息网络系

统要满足通用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并为用户专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打下

基础。

3.1.4.6.1本工程信息网络系统采用综合布线。

3.1.4.6.2信息网络系统以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物理支撑。系统通

过局域网实现,采用三级星级结构,建立网络主干1000M,1000M到

楼,100/10M到桌面。

3.1.4.6.3与通信系统共用弱电机房,内设置城市网核心层

1000M主干交换机。

3.1.4.7综合布线系统

各楼均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支持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传输的

要求,并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经

济性。布线系统具有高速和宽带的传输能力,能满足城市内外信息传

输的需要。

3.1.5设备专业:

3.1.5.1给排水暖通系统

给水系统:根据各单体情况,确定合理的系统分区,充分利用市

政给水系统余压。既保证系统稳定安全,又使供水设备初投资和运行

费用经济合理。采用新型环保、耐久性管材。

根据项目实际水质情况和使用要求,确定水质净化措施以及是否

设置直饮水供应系统。

排水系统:选用合理的排水方式和新型管材,结合工程实际使用

情况选用管径,做到经济与实用兼顾。适当位置可以采用特殊单立管

排水系统。较传统的双管系统,设专用通气管节省一根通气管,节省

空间。

根据规定和环评报告要求确定是否设置中水处理、回用系统。化

学实验室的排水应经过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

雨水系统:确定合理的雨水排除方式,结合聊城气候和项目场地

情况合理确定重现期,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保证建筑屋面和城市场地

的雨水及时、有组织排出。

消防系统:按最新规范合理、安全设计。

集中采暖系统:系统分区合理,根据工程定位和建设方意见确定

合理的采暖形式,大致分暖气片采暖和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两种。

采暖系统热源宜纳入区域集中供热管网,无条件时宜设置校内集

中采暖系统。中小城市热环境设计中,当具备条件时,应进行技术经

济比较,优先运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冷热源。

采用节能措施和设备,采用新型环保材料。采暖系统应实现分室

控温;宜有分区或分层控制手段。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空调系统。当不设置空调时,应设置

电风扇。相关辅助用房宜设空调系统。

其他空间内设备、设施布置注意整体性效果,如房散热器布置不

应防碍家具的布置等。

采取经济、有效的通风措施,保证教学、行政办公用房及服务用

房的室内空气中C02的浓度不超过15%o

3.1.5.2合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条件下的设

计技术方案

3.1.5.2.1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主要用于城市公

共场所等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刷、洗车等。

地面雨水截污渗透系统:将不透水地面改换成透水地面。譬如:

在人行道上铺设透水性方砖,步道以下设置回填砂土、砾料的渗沟、

渗井;采用透水性路面技术,修建透水性沥青路面或混凝土透水路面;

沿着排水道修建渗透浅沟等。

3.1.5.2.2给排水工程

选用优质管材,在管道铺设时,采用先进技术,质量好且经济环

保的管材。室外排水管材优先采用PE管材,该管材组织密致,管壁

薄,重量轻,具有使用寿命长、施工简便快捷、投资经济等优点,且

接头内壁通畅,水利条件好;给水管材采用PP-R管等新型管材及配

件,有效解决一般钢铁管容易生锈,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

放出,导致供水二次污染的情况。

如生活给水需二次加压的情况,结合市政部门意见,优先选用无

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在市政管网压力的基础上直接叠压供水,节约能

源,还具有全封闭、无污染、占地量小、安装快捷、运行可靠、维护

方便等诸多优点。

3.1.5.2.3新风系统

如使用方实际情况允许,建筑物内可选用新风净化一体机提供新

风。新风净化一体机可用于对室内做单向送风系统,持续将新鲜空气

输送到室内的同时,标配的过滤系统可杜绝室外污浊空气进入室内,

有效降低空气中PM10、PM2.5,保证送入室内的空气洁净清新。

3.2设计阶段工作方法

合同签订起一周内,根据合同要求全面开展相应服务工作。

其中规划策划、设计管理、市场调研、招标任务书编制等技术型

工作,在接到甲方具体项目工作要求的二个工作日内,组织成立项目

小组,开展各项工作。

专家评审组织、手续申报和变更、工程招标和设备材料采购等联

络协调工作在接到甲方具体项目工作要求的一个工作日内,启动各项

工作。

另外,以严格的要求保障设计水平及图纸质量的高标准:

3.2.1前期控制

3.2.1.1各专业设计人员与建设单位人员及时对接,充分了解方

案的意图,在方案论证与方案调整阶段有效的发现并解决方案中存在

的问题,与各方保持及时的沟通。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2.1.2相关专业对接(如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机电、

室外工程(含景观、绿化、管网、道路等);

3.2.1.3与委托人配合制定项目初步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及各专业

设计任务书。明确技术要求,预防常见问题;

3.2.1.4前期根据国家及本地规范要求完成对经济技术指标的控

制。避免后期图纸设计的反复工作。

3.2.2过程控制

3.2.2.1制定项目例会制度,在设计过程中及时对各专业进行沟

通,定期向委托人汇报工程设计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

3.2.2.2单位内部总工评审制度,根据项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难

点问题,定期组织各专业总工进行评审会,以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各种

问题,为工程制定最优的设计方案;

3.2.2.3除了项目总设计师外,各专业设置专业负责人,对各专

业的技术协调及技术统一负责,确保项目设计中各个环节保质保量、

顺利按时进行。

3.2.3成果控制

3.2.3.1根据国家标准及单位设计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各专

业所有图纸分别进行逐级校对、审核、审定。严格把控出图质量,确

保高标准的图纸质量;

3.2.3.2将设计合格的图纸按照专业类别统一装订,保证设计成

果的完整性;

3.2.3.3对审查各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及时沟通、修改,保证用

以图纸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

3.2.3.4积极配合施工图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确保设计图纸

的顺利落实;

3.2.3.5派人配合施工各阶段的现场服务工作,严格确保图纸的

实施性。

3.2.4要点指导

3.2.4.1项目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负责本阶段的具体工作。

3.2.4.2在前期或方案阶段,往往甲方的需求并不明确,各负责

人必须通过与甲方的沟通以及对项目的分析使需求明确化。该阶段需

要结构、设备和电气专业的配合(如帮助甲方确定结构形式、采暖空

调方式、影响建筑或规划整体构架或布局的因素等)。

3.2.4.3现场踏勘:现场踏勘是明确项目要求的重要手段。应做

好周围环境、地形、地貌及已有建筑的调查和记录,往往需要一些测

量和拍照工作。

3.2.4.4评审招标任务书:招标任务书的内容往往有较大差异,

需深入研讨,明确要旨。并对一些要求含糊之处通过答疑澄清,以避

免误解。对招标要求的一些细节应明确。

3.2.4.5《项目要求评审表》经本专业负责人审阅后作为方案设

计工作的依据。甲方的工程项目委托书与评审表的内容应一致。因该

阶段往往甲方不能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项目的要求,故填写《项目要求

评审表》以充分识别甲方要求从而尽量避免因前期考虑不周或漏项而

给后期设计造成的麻烦。

3.2.4.6如果提供评审的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发生变化,项目负责

人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修改相关文件(如合同、设计计划、设计输

入),并将已变更的要求及时通知有关的设计人员。

3.2.5组成项目组和任务下达

3.2.5.1专项方案设计管理流程

(详见下页)

建设单位

确定功能要求(10日内)

3.2.5.2要点指导

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必须有国家规定的执业资格。专业负责

人原则上只设一人,必须有国家规定的执业资质。以下情况下可设多

个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

合作设计时,我公司人员任主要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合作

方人员任次要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

包含若干子项的大型项目,可按子项设多个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

责人;

设计分公司需要公司有关设计部门托管时,公司有关部门任主要

项目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设计分公司人员任次要项目负责人和副专

业负责人。

如果出现多个负责人的情况,技术方案和重要设计参数必须由正

负责人确定;产品交付时(包括变更),必须正负责人签字盖章;正

负责人签字在前,副负责人签字在后。

如果因项目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或项目组主要成员(项目负责人或

专业负责人)变动应再次更改下达任务。

3.2.6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须在规划策划、总体规划等前期各项工作以

及项目开发建设运作模式,研究项目推进方案等工作中对工作的重点、

难点和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工作中遇到困难便可有所

准备,有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3.2.6.1工作重点和难点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中对技术要求部分的描述,工作重点主要是规划方

案整合、指标调整,开发前期方案编制,项目地块、重点建设项目、

道路市政管线、房屋建筑、绿化节点等方案编制,项目建设发展研究

等。也就是规划策划和设计管理两个方面。

3.2.6.1.1特色鲜明、规划策划是重点

通过合理的规划集聚人口,同时还要在策划工作中兼顾城市整体

框架要求、城市色彩、城市形象等问题,这些问题相叠加,就对规划

策划工作提出了极高的技术要求,需要统筹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平

衡各方得失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2.6.1.2管理界面碎、设计管理工作繁琐

与策划工作相同,后续的设计管理工作由于同样需要在特色、合

理性、城市形象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因此也会极为繁琐。而且,涉及

安置用房的设计,设计管理工作还需要在水、电、暖、户型设计、外

立面设计等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管理,其管理界面更加琐碎,因此是

工作中的另一项难点。

3.2.6.2风险分析

工作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防违控违、土地征收和各项审批程序繁琐

缓慢等几个方面,需在工作中尽量避免。

3.2.6.3工作对策

在前述重点、难点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现提出以下工作对策:

3.2.6.3.1做好技术层面的技术管家工作

在规划策划、设计管理、技术咨询等工作中,安排充足的专业技

术力量,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全力做好甲方的技术管家。

3.2.6.3.1.1规划策划

3.2.6.3.1.1.1注重城市整体

策划工作初期,加强规划资料的收集、与有关单位的座谈、项目

自身及周边情况的勘察等基础工作,首先从城市整体层面确定项目策

划的宏观方向和要求。

3.2.6.3.1.1.2兼顾项目可操作性

策划工作中,做好运作成本与项目收益的核算,在确保项目可行

的基础上,合理的确定规划用地性质和各项规划指标。

3.2.6.3.1.2设计管理

3.2.6.3.1.2.1全方位的设计管理服务

针对繁多、琐碎的设计管理界面,依托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优势,

配备全面的设计管理专业人员,做好各项工作。

3.2.6.3.1.2.2协助做好社会调研、妥善安置征拆迁户

利用自身积累的社会资源,辅助开展现状摸底、民意调查等调研

工作,制定合理的安置方案,在源头上为实施工作的提供技术保障。

3.2.6.3.1.2.3合理应用先进技术解决技术难题

结合项目情况合理使用数字城市、BIM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解

决工作中遇到的各项目技术难题。

3.2.6.3.2有效的技术沟通和协调

在相关手续办理工作中,投入足够的人力,做好技术工作的解答

和服务,积极、及时的与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沟通衔接,争取各方的理

解与支持,循序渐进的推动工作进展。

3.2.6.3.3高标准进行技术控制

以高标准、严要求、创精品的设计理念严格把控设计各个阶段的

质量,在施工各个阶段对现场和业主进行信息收集,针对施工建设各

阶段的特点增派或调整技术力量,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

量。

3.3设计与技术管理的措施

3.3.1工程设计与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一直把设计质量和信誉放在首位,坚持用户第一、质量第

一、信誉第一的质量方针。公司内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措施,特别

是通过IS09000认证以后,质量控制措施更加完善、更加严格,具体

为七阶段控制。

项目承包后进行策划,安排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人员进行施工图

设计、校核、审核及施工图方案评审、校核、审核时间表。

由各专业总工组织各专业技术委员会成员对方案进行评审,即进

行多方案比较,优选最佳方案。

各专业根据评审结果进行施工图设计,各专业互提条件,并填写

专业交接卡,避免设计中的错漏碰缺。

项目设计完成后首先由相应资质人员进行校核,校核图纸的各项

内容是否一致,选用的规范、规程、标准图等是否齐全,合理,是否

现行有效。

3.3.1.1前期策划(项目咨询)阶段

3.3.1.1.1项目咨询工作

着重于项目方案设计前期的设计准备工作。包括前期策划、概念

性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户型设计、立面设计)等。

3.3.1.1.2前期策划

3.3.1.1.2.1根据确定的项目发展阶段进行设计计划的编制,要

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项目发展计划对设计进度的要求;

3.3.1.1.2.2项目设计计划一般由设计进度表和工作计划设想组

成;内容应包括设计各阶段内容时间安排;

3.3.1.1.2.3计划需提交项目发展计划会议加以讨论和确定;

3.3.1.1.2.4项目设计计划要全面,细致并有可实施性;

3.3.1.L2.5项目设计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作实施情况或随

项目发展实施情况及时加以调整;

3.3.1.2专项施工图设计管理流程

(详见下页)

3.3.1.3设计变更工作流程

3.3.1.4设计周期及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在历年的省级以上优秀设计评选中均有多项设计获得较

好奖项。在众多重大项目中也有多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

这些优秀设计的取得源自我公司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雄厚的设计实力。

我公司将安排公司最具经验的设计师团队参与本项目的设计工

作,并最大力度的支持本项目顺利进行,高质量的完成设计任务。确

保本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设计。

3.3.1.5针对本项目制定如下具体控制措施:

3.3.1.5.1方案控制

在项目方案阶段,高度参与方案,协助外方设计单位根据国家、

地方规划建设管理相关规定、规范提出合理性优化建议,确保项目从

方案阶段便具备申报优秀设计的基础。

3.3.1.5.2设计控制

以高标准、严要求、创精品的设计理念严格把控设计各个阶段的

质量,从设计水平和图纸质量上满足并高于省级以上优秀设计的各项

技术要求。以确保本项目获得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

优秀的设计师团队保证项目成为优秀设计。该项目设计团队中的

设计师均为从事过多项大型项目,有着丰富经验的设计精英,有多人

曾获得过多项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他们的设计经验和业务水平确保

本项目获得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

公司多级评审制度确保项目的优秀性。针对大项目,我公司凭借

雄厚的设计实力为项目提供最大化的公司共享资源,多级评审、专题

研究,确保项目的最优化设计,以确保本项目获得省级以上优秀设计

奖。

公司人才资源共享调配机制确保项目的优秀性。针对大项目,在

公司范围内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调配机制,固定的项目设计团队背后有

全公司专业总工、优秀设计师的全力支持,可以随时调配集中解决项

目中产生的技术难题,确保项目的合理化设计。以确保本项目获得省

级以上优秀设计奖。

3.3.2设计与技术进度保证措施

3.3.2.1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

在安排实施计划时,应注意留有余地,关键工序在保证均衡生产

的前提下,不应安排过紧、过满,要有后期调整余地,并注意紧松结

合原则。

公司各职能部门监控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保证项目部各项管

理落实到位。

按总进度计划排月计划,按月计划排周计划,按计划保进度。

加强设计动态管理,作到均衡生产。在设计过程中要随时掌握设

计进度情况,根据已暴露的矛盾,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平时

要认真科学地对设计做出预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保证主体

计划基本平衡的基础上,以原有计划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设计变化

的需要。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要果断及时,措施得当,以免造成浪费及

延误工期。

抓紧大好设计季节,计划紧凑安排,必要时采取两班或三班倒作

业,对控制工期的控制点,要从人力、财力、物力各方面优先保证,

各种配套计划一定落实做到设计“好季节多安排,冬雨季节灵活安排”。

3.3.2.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根据本工程的技术难点和环境特点,精心细化实施性设计组织设

计,科学组织设计。采用先进工艺进行各道工序设计。对重点工序,

准备应对各种情况的设计方案预案,做好设计中的技术准备工作。

杜绝方案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使整个设计过程时时处于受控状

态。积极大胆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设计程序要合理,避免重复作

业和互相干扰,从方法上和工艺上寻求加快设计进度的路子,充分发

挥科技生产力作用,加快设计进度。

充分发挥机械化设计的优势,能安排机械设计的就不用人力设计,

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加快设计进度。

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数量程度,使控制工

期的部分工序,在单位工作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

3.3.2.3从设备方面来保证工期

机械设备是设计生产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确保工程按期完成的

关键所在。为此,我们根据工程任务量和工期要求,在配齐、配足各

种机械设备(含车辆)的同时,留有充分余地,备足备用和替换设备。

其保障措施是:

设计总监部成立设备管理领导小组,队设专职机械设备管理员。

负责机械设备管理、调配、考评及负责设备保养、维修等日常工作。

加强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所有设备操作员

必须持证上岗。

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通过日常的维修保养,充分提高设

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上场的机械设备的完好率确保100%。

备用设备和替换设备,按封存标准封存,并进行轮换保养,备用

发电机安装就位,确保可随时启用。

替换下来的机械设备,立即组织抢修,达到完好标准后封存。

备用和替换设备与正常投入设计的机械设备同时进场。

3.3.2.4从材料方面来保证工期

现场配备足够的运输汽车,随时满足工程运输需要。

按工期要求合理配置设计资源,对关键线路上的工序通过加大机

械、设备、人员投入方法来保证,有计划、有秩序的调配好劳动力、

材料、设备。

3.3.2.5从做好设计保障工作来保证措施

协调好与附近群众的关系,充分利用我公司各地的设计经验,把

工作做到前面,以减少对群众的干扰,为设计全面展开创造条件。

细致了解掌握当地水文天气等方面的信息,制定可行的特殊季节

设计措施,合理安排设计顺序,落实到位,保证进度。

切实落实设计安全防护措施,以安全保进度。

保证设计质量,避免因反复报检、返工等质量原因影响工程进度,

抓质量、促进度是目前保证工期的有效手段。

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设计机械化

作业程度。做好设备的选型和配件供应工作,贯彻高效耐用和宜修的

原则;型号宜少不宜多,备足易损件。

加强材料供应工作,避免因停工待料而影响工期。

3.3.2.6从资金方面来保证工期

本公司现有资金充足,不会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而耽误工期。为保

证项目部的运作资金及时到位,我公司对本工程的资金将专款专用,

有计划、有准备、合理地使用资金,使资金能有效地服务于本工程建

设任务。

3.3.2.7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根据甲方对项目的工期要求,我公司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工作计

划,如若我公司中标:我公司将按照业主安排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与

业主协商签订合同协议书;在时间就是效益的今天,“速度”历来是

我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优势,多年来我公司培养了一

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专业设计力量。在多次赶进度的攻

坚战中,我公司经受了考验,赢得了业主的广泛赞誉。根据项目特点,

我公司将制定严密周到的网络设计计划,加班加点,确保按照建设单

位要求的时间提交全部设计文件。技术过硬、专业配套的技术人员,

先进、精良的设备,100%的计算机出图,严密、周到的时间安排,再

加上科学、精心的管理,将有力地保证项目的设计工作进度。

项目由项目总负责人全面负责,公司总建、总工参加设计全过程。

在建立以项目总负责人组织实施设计的基础上,建立各专业负责人负

责制度,针对该项目计划各设计阶段、各专业的设计进程及要求,做

好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评审、专业交接、专业校审、专业会签

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保证本设计紧张、有序

地进行,为保证设计进度,每周召开一次例会。

我方承诺按合同要求日期内完成咨询、规划、建筑、市政、景观

等成果,后续服务阶段(即规划成果通过审批后)直至方案通过政府

主管部门审批。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