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陈情表》教案(探究课型)_第1页
《第7课 陈情表》教案(探究课型)_第2页
《第7课 陈情表》教案(探究课型)_第3页
《第7课 陈情表》教案(探究课型)_第4页
《第7课 陈情表》教案(探究课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课前导学】一、课前阅读学会感恩,崇尚孝道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二、作者连线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尚书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为由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三、背景探寻悲恻动人的至性之言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晋武帝读后被其孝心感动,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再强征他做官,并赐他奴婢二人,令地方官供养他的祖母。四、文体知识表“表”是古代实用性文体的一种。从汉代开始,应用类的文体已经区分为章、奏、表、议等四种。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篇》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表”虽然也是一种公文文体,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只是臣子为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请求。因此,奏议类的公文是以议论为主的,章表类的公文则是以抒情为主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些著名的以“表”这种文体写作的文章,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如孔融的《荐祢衡表》、曹植的《求自试表》、诸葛亮的《出师表》。五、归纳整理1.字音①险衅(xìn) ②闵凶(mǐn)③祚薄(zuò) ④期(jī)功强(qiǎng)近⑤茕(qióng)茕孑(jié)立 ⑥优渥(wò)⑦刘病日笃(dǔ) ⑧犹蒙矜育(jīn)⑨过蒙拔擢(zhuó) ⑩责臣逋慢(bū)2.通假字(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2)常在床蓐 “蓐”通“褥”,垫子(3)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古今异义(1)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①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②有根据,站得住。(2)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3)臣之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4)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报答皇恩。今义:向上级报告。4.一词多义(1)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形容词,微少,微薄,浅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动词,迫近,靠近狐裘不暖锦衾薄 形容词,与“厚”相对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动词,鄙薄,轻视岁种薄田一顷余 形容词,贫瘠(2)少臣少多疾病 形容词,年轻,年纪小邻国之民不加少 形容词,数量少,不多自经丧乱少睡眠 动词,缺少,短少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副词,少顷,一会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名词,年轻人,青年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形容词,排行在后的(3)终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连词,相当于“又”无以终余年 动词,结束,度完愿乞终养 动词,终了,结束未果,寻病终 动词,死终继五国迁灭 副词,终究,终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形容词,全,整(4)当当侍东宫 动词,任,充当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副词,应当,应该木兰当户织 动词,面对着有大石当中流 动词,在,处在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动词,抵押,抵偿卿当日胜贵 副词,会,将会安步以当车 动词,当作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形容词,合适,恰当(5)则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年十岁则诵古文 连词,表承接,那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就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连词,表假设,如果,那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连词,表并列,就5.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臣少仕伪朝 做官②历职郎署 任职(2)名词作状语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向上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像犬马③则刘病日笃 一天天地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在外面,在家里(3)动词的使动用法臣具以表闻/拜表以闻 使……闻(4)形容词作名词①夙遭闵凶 忧患不幸的事②猥以微贱 卑微低贱的身份③凡在故老 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5)形容词作动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离6.成语(1)急如星火:像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2)伶仃孤苦:孤单困苦,没有依靠。(3)人命危浅: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4)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5)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6)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7)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形容孤独。(8)朝不虑夕:早晨不能为晚上的事预作考虑,形容处境窘迫,只能顾及眼前。7.文白对照eq\f(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坎坷,小时候就遭到不幸。刚生下来)eq\f(六月,慈父见背;,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eq\b\lc\[\rc\](\a\vs4\al\co1(背:违背,,抛弃。))eq\f(行年四岁,舅夺母,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eq\f(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想守节的志向。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病弱,亲自抚养我。)eq\f(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eq\b\lc\[\rc\](\a\vs4\al\co1(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eq\f(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eq\f(薄,晚有儿息。,薄,很晚才有儿子。)eq\b\lc\[\rc\](\a\vs4\al\co1(门衰:家门衰,微。息:子。))eq\f(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eq\f(无应门五尺之僮,,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eq\b\lc\[(\a\vs4\al\co1(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eq\b\lc\\rc\](\a\vs4\al\co1(应门:照,应门户。))eq\f(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而)eq\f(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时常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不曾间断)eq\f(离。,和离开过。)eq\b\lc\[\rc\](\a\vs4\al\co1(废:废止。,离:离开。))eq\f(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到了晋朝建立,我又蒙受清明政治的教化。)eq\b\lc\[\rc\](\a\vs4\al\co1(清化:清明,的教化。))eq\f(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从前太守名逵的考察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名荣的又举荐我)eq\f(秀才。,为秀才。)eq\b\lc\[\rc\](\a\vs4\al\co1(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eq\f(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我因供养祖母之事没人来做,表示辞谢,没有接受任命。)eq\f(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eq\f(恩,除臣洗马。,的恩典,授职为太子洗马。)eq\b\lc\[\rc\](\a\vs4\al\co1(主:主持、做。郎,中:尚书省的属官。))eq\f(猥以微贱,,这样微贱的人,)eq\f(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皇帝恩遇优厚)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eq\f(臣具以表闻,辞,当时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表示辞谢,)eq\f(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不能就职。现在诏书又下,言辞急切而严厉,指责我有意)eq\f(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回避,怠慢上命。郡县的官员,层层逼迫,催我上路;州官)eq\f(门,急于星火。,登门催促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eq\b\lc\[\rc\](\a\vs4\al\co1(慢:怠慢、轻慢。,星火:流星的光。))eq\f(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我想奉命急速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暂时迁就自)eq\f(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己的私情,向长官申诉又得不到允许:我的处境实在是进)eq\f(退,实为狼狈。,退两难,十分狼狈。)eq\b\lc\[(\a\vs4\al\co1(告诉:申诉(苦衷)。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情状。狈,一种兽,旧说狈前))eq\b\lc\\rc\](\a\vs4\al\co1(腿短,时常要把前腿架在,狼身上,否则不能走路。))eq\f(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我想圣朝用孝道治理天下,凡属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eq\f(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尚且都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孤单困苦,更是不同寻常。)eq\b\lc\[\rc\](\a\vs4\al\co1(伏惟:俯伏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伏,俯伏。惟,想。矜:怜惜。育:养育。))eq\f(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况且我年轻时做伪朝的官,一直做到郎官,本来就希图官)eq\f(达,不矜名节。,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eq\b\lc\[(\a\vs4\al\co1(伪朝:对晋称被灭掉的蜀国。,宦达:官职显达。矜:自夸。))eq\b\lc\\rc\](\a\vs4\al\co1(名:名誉。节:节操。李密这样说是怕晋,武帝怀疑自己拒不出仕是以名节自夸。))eq\f(今臣亡国贱俘,,现在我是卑贱的俘虏,)eq\f(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极其渺小和浅陋,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命优厚,怎么敢犹疑不决,)eq\f(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而有非分的愿望呢?只因为刘氏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奄奄一)eq\f(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息,生命垂危,朝不保夕的地步。)eq\b\lc\[\rc\](\a\vs4\al\co1(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eq\f(臣无祖,我没有祖)eq\f(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祖孙二)eq\f(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一点心意是不愿放弃对祖母的侍奉而)eq\f(废远。,远远地离开她。)eq\b\lc\[\rc\](\a\vs4\al\co1(废远: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eq\f(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我尽忠)eq\f(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于陛下的日子还长,而报答刘氏的日子却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eq\f(私情,愿乞终养。,哺的心情,乞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eq\b\lc\[(\a\vs4\al\co1(乌鸟:乌鸦。据,说乌鸦能反哺其))eq\b\lc\\rc\](\a\vs4\al\co1(亲,所以常用以,比喻人的孝道。))eq\f(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我的辛酸悲苦,不单是蜀中人氏以及二州长官看到)eq\f(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并且了解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eq\b\lc\[(\a\vs4\al\co1(牧伯:牧,古,代称州的长))eq\b\lc\\rc\](\a\vs4\al\co1(官。伯,长。此指,太守逵与刺史荣。))eq\f(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希望陛下怜恤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eq\f(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微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我活着应当为陛 )eq\f(首,死当结草。,下献出生命,死后也当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eq\b\lc\[\rc\](\a\vs4\al\co1(矜悯:,怜恤。))eq\f(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eq\f(拜表以闻。,上表,奏报陛下。)eq\b\lc\[\rc\](\a\vs4\al\co1(不胜(shēnɡ):不尽。犬马怖惧之情:这是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拜表:拜上表章。))【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这一句中的深刻内涵?答:答案这句话中有对晋武帝的最高颂词,更有作者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沐浴”一词隐喻作者犹如禾苗蒙受雨露滋润而茁壮成长。武帝担心作者以侍奉祖母为借口,实在是对新朝持反对或观望的态度;作者更担心如果措词失当会引起武帝疑虑将有杀身之虞。“奉圣朝”,臣仆称君之词,“沐浴清化”,臣仆无比感激新朝的话,称呼和感激都能使晋武帝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宠臣对君主说话,因而心弦为之一弛。“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又作为一个过渡引导到“陈情”上来,以下具体地陈述“沐浴清化”的事实:一是太守推举作者为“孝廉”,二是刺史荐拔作者为“秀才”,更重要的事实是“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新朝建立,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答:答案李密曾入仕“伪朝”,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要回避也回避不了。而且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由李密自己把窗户纸捅破,来一个“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3.李密是从哪些角度来打动皇帝的?答:答案①诉说苦难的身世,六月丧父,四岁离娘,孤苦伶仃,身心俱伤,令人同情。②体现祖孙两代相依为命的人间至情。孤独无靠的祖母含辛茹苦地养大孙子,孙子成人之后,力辞多次征召,苦求允许终养祖母,祖孙二人生死相依,其情可悯。③如实告白自己在无法割舍的祖孙亲情与朝廷非陨首不能报答的恩遇之间的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并说明,自己的辞官奉养正是遵循皇上倡导的孝道。④力避气节嫌疑,表达对朝廷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铭刻在心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尤其是表示一旦终养祖母,愿意为皇上尽节效忠以报答知遇之恩。⑤表明自己的辛酸苦楚人神共知,暗示皇帝的处置有很大的社会反响,关乎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4.作者写《陈情表》的目的是“陈情”,但文中的“情”比较复杂。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共写了几种感情?答:答案本文交错出现了几种感情:处境狼狈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恩遇的忠敬之情,对祖母的孝顺之情。如奉诏,则是不顾相依为命的祖母;如顺私情,陈述苦衷又不允许。况且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果坚持不从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怀疑为坚守名节,蔑视当朝,恐怕要被视为心怀不满、图谋复辟的贼子贰臣了。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后,李密便语带感激地表达出以“我”“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待遇,“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的忧惧之情,理在情中。作者把前两种情感掩入对祖母刘的孝情之中,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九十有六”的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病榻之前唯有他一人常“侍汤药,未曾废离”。在下文中,作者又一次对这种感情作了照应:“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此情之下,要让李密撇开祖母远去,实在是天理良心所不容的。作者就是这样将感情真真切切地表露出来,在他人听来既合乎情,又达于理。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答:答案①本文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通过句式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就是通过内容上的对立,写出了作者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母孙二人的两情依依,相辅相成,突出了作者的拳拳之心。②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有力地突出了作者先尽孝后尽忠的思想,入情入理,令人感动。“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通过缓急相宜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武帝答应先尽孝后尽忠的不胜感激之情。6.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我的观点:观点一: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观点二: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作者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了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拓展延伸】一、百变素材(一)“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李密因为懂得感恩,你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你创下了人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间感恩的传奇。自幼失去父母是你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你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你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你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你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你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二)孝义从《陈情表》中我们动容于李密对君主对祖母的忠孝,同时也感慨晋武帝司马炎能宽和豁达彰显以孝治天下的恩德。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新,世代传承。“孝”是我们的美德,是长辈心中温暖的花。从小就是孤儿的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成年之后,倚在祖母的病榻前,悉心照顾,极尽孝道。“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当我们的长辈风烛残年,或卧病在床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颗孝心去温暖长辈的心,做他们心中温暖的花朵。(三)忠与孝“忠”“孝”是一组矛盾体。古人认为:忠孝不能两全。李密辞官的最强大的理由就是一个“孝”字,先尽“孝”再尽“忠”。在现代社会,忠孝依然有鲜活的生命力。“忠”“孝”不是一组矛盾体,而是于国于家的两种责任。当然,现代意义的“忠”不是封建社会的“愚忠”。二、技法学习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说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融情于事法,是指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此法要点是将浓郁的感情集于笔端,表面看是冷静的记叙,而实则表现了作者真挚细腻的感情,特别要抓住传神的关键细节,重笔渲染,使人可感可触,产生强烈的共鸣。迁移运用请写一个片段,运用融情于事的手法表达对父亲(或母亲)的爱。【示例】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夜晚,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忽然眼前一片漆黑,电扇也不转了,整个屋子里又闷又热,原来是停电了。妈妈帮我点了蜡烛,我勉强可以做作业。看着我的汗水从额头流到鼻尖,妈妈有点心疼了。这时,我身后吹来了一阵清凉的风。我好奇地转身一看,原来是妈妈在给我扇扇子。风是凉的,可是我的心却是暖的。经过半个小时的艰苦奋斗,我写完了作业,躺在床上,妈妈还在给我扇着。三、考点链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出作者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概括作者对某些人物或事物的态度,把握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倾向;并能用历史的眼光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进行客观的剖析、评价。此项要求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件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其基础是要弄清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文中的其它内容,或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单纯罗列。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方面有赖于对作者、对有关历史背景的了解,但主要的还是从文章本身去体会、把握。明示的观点和态度,阅读时注意确认即可;如果作者只叙事,观点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就要分析概括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斥责、讽刺;对文中所写的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2)“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现形式。有的表现直露而明显,有的隐晦而含蓄;有的分散,有的集中;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有的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3)怎样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①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②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③要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观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对点训练】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分层训练]中第12题。四、悦读心赏情深理切至情至性——李密《陈情表》赏析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闻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他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不是好讲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谨慎的言词书写表文。李密辞诏的目的就在于为祖母养老送终,为此他寻找出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所以李密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他在文中还申明自己作为故旧遗老,现在不奉诏决非是忠于前朝,而是实属无奈,是为尽孝而难以远行的,因此反复强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特蒙“国恩”,“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等,以表自己对当今朝廷的感情,同时表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报答皇恩的诚心。如果不如此婉转陈辞,一味地辞不奉诏,那么作为表文的特殊读者——晋武帝在心理上就绝难承受了。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怜悯孙儿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正因为此,作者才与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同时,作者还怀着怜悯之情,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单无依的境况。第一段写她“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写她病情“日笃”,第三段则写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凡此都充分地表明一位晚辈对长者的关切与怜爱。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当然他所摆给晋武帝的实情,均染上了浓郁的感情色彩,使晋武帝感到李密强调的孝是真孝,而不是不仕晋的托辞,这便是作者所拟想达到的写作效果。为了更深一层地打动晋武帝,李密还尽力渲染自己的处境与遭际。开篇便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然后就在这一悲调中泣诉自己早年失去父母,孤弱多病,家不盛,族不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惨状,诏书特下本是件好事,大可受宠若惊,然而他告诉晋武帝,正是由于诏书切峻,祖母病情加重,反使他处于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境地;接着勾画出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状况。由于李密所陈述的情况充满了感情色彩,果真使晋武帝为之动容。晋武帝阅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没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足见《陈情表》所体现出的“情”的力量。《陈情表》的语言艺术也是大可称道的。作者采用了不少排比、对偶句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内容。如“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长幼、内外皆无来显示自己的孤苦伶仃。又如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对句表明李密的孝名与才名并传。再如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则表示了作者誓报恩德的冰心诚意。《陈情表》的写作多用四字句,杂以参差句,语言练达,朗朗上口。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词句。【课后练习】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B.零丁孤苦 通“伶仃”,流离失所的样子。C.常在床蓐 通“褥”,垫子。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通“殒”,死。解析A项,应为“可忧患的事”;B项,应为“孤独的样子”;D项,不是通假字。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听臣微志 听:听从。B.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祚:家门,家庭。C.而刘夙婴疾病 婴:绕。D.不矜名节 矜:矜持。解析A项,应为“准许,成全”。B项,应为“福分”。D项,应为“自夸”。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同的一项是()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⑧庶刘侥幸,保卒余年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①②④⑥ D.③⑤⑦⑧解析①“不行”古义指不能走路,②“成立”古义指成人自立,④“告诉”古义指申诉,⑥“私情”古义指个人的感情。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薄雾浓云愁永昼 世情薄,人情恶B.主人何为言少钱 少壮工夫老始成C.当窗理云鬓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D.纸上得来终觉浅 衣带渐宽终不悔解析D项,均为副词,终究,终归。A项,形容词,不厚/形容词,浅薄;B项,形容词,不多/形容词,年轻;C项,动词,对着/介词,在。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B.eq\b\lc\{(\a\vs4\al\co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eq\b\lc\{(\a\vs4\al\co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D.eq\b\lc\{(\a\vs4\al\co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解析A项,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看见。B项,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C项,都是介词,因为。D项,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连词,就,那么。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A.历职郎署 B.则刘病日笃C.臣具以表闻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解析B项,和例句为名词作状语。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答案B7.下列对作者及写作背景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情:陈述情况。表:表明自己不愿意出来做官的心愿。B.李密(224—287),又名虔,字令伯,蜀汉西晋间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C.李密博览多通,机警辩捷。早年曾任蜀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曾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D.晋武帝立太子,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而李密却因祖母年老,须亲自奉养,遂上《陈情表》固辞不受。解析表:一种文体,属于奏疏一类,是古代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请的报告。答案A8.对《陈情表》一文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是李密因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时不能应征,向晋武帝陈述衷情的表。B.文中陈述本人遭遇不幸,处境艰难,当时官府登门征召,而祖母疾病日重,自己进退两难,从而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和祖孙相依为命的苦衷,最后乞求终养。C.《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司马炎,西晋的开国皇帝)的,是为了达到“暂时不就小职而最后任大职”的目的。D.文章在排除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刘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解析并非要任大职,而是“辞而不就职”。答案C9.填空。(1)文中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2)文中申诉自己未敢违逆君命,但又不能离开祖母的进退两难境地的句子是:,;,。(3)文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4)文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5)文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泷冈阡表①欧阳修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②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③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有删节)【注】①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②矧:(shěn):况且。③剑: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B.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C.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D.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解析原文标点应为: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答案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B.皇考:对已死的父亲的敬称,意同先考,只是更显庄重,皇并无皇家皇室之意。C.卜吉:安葬。丧俗中,葬地和葬日皆由卜筮来决定,若吉,方能行事,故称安葬为“卜吉”。D.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解析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答案D12.【考点链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父亲在公堂审理刑事案件“屡废而叹”,表现了他在执法中既怀仁德之心,又严格依法办事。B.欧阳修父亲为人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奉养父母很孝顺,在父母去世后还常涕泣感念;对孩子寄予厚望,叮嘱夫人将来要把自己留下的话告诉孩子。C.欧阳修母亲在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她在贫困中抚养教育欧阳修,常把丈夫生前事讲给他听;在他为官后仍不忘教育他为官处世的正确态度。D.欧阳修能够成为宋朝名臣、文学家,是与他经受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父母尤其母亲的身传言教分不开的。解析“在公堂审理”错。答案A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夫人守节自誓,居贫,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