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1192-2018通航尺度核定测量技术要求_第1页
JT-T-1192-2018通航尺度核定测量技术要求_第2页
JT-T-1192-2018通航尺度核定测量技术要求_第3页
JT-T-1192-2018通航尺度核定测量技术要求_第4页
JT-T-1192-2018通航尺度核定测量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192—20182018-02-26发布IJT/T1192—2018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 25控制测量 36水深测量 57陆地要素测量 8其他要素测量 9制图 10质量控制和测量成果 JT/T1192—2018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1通航尺度核定测量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沿海通航水域通航尺度核定、通航水域监测和海图数据核实。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2319中国海图图式GB12320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GB12327海道测量规范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T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JT/T790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技术要求JT/T952海事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方法及要求JT/T954沿海港口航道测量技术要求IHOS44国际海道测量规范(IHOStandardsforHydrographicSurveys)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具备船舶航行条件且允许船舶航行的公共航行水域。3.2允许不同船舶航行的通航水域各类限定或设计的空间尺度。3.3通航水深depthofnavigablewater允许船舶航行的最浅水深。3.4允许船舶航行的最小水域宽度或船闸等建筑物的最小宽度。23.5通航水位waterlevelofnavigablewater3.63.84.2测量基准4.2.1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CGCS2000)。4.3.1测量前应收集测量相关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可靠性及精度情况分析,论证是否采用34.3.2测绘单位应按照JT/T954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4.4仪器检定5.1.1平面控制测量的最低平面控制基础应符合表1的规定。测图比例尺M最低平面控制基础的等级国家三等点(或GPSC级点)1:10000<M≤1:5.000国家四等点(或GPSD级点)国家一级点(或GPSE级点)5.1.2用于通航尺度核定测量的平面控制应符合表2的规定。测图比例尺M用于通航尺度核定测量的平面控制的等级>1:5.000国家四等点(或GPSD级点)1:10000<M≤1:5.000国家一级点(或GPSE级点)5.1.3平面控制网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4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相邻点间平均距离等同大地网精度等级水平分量(mm)垂直分量(mm)5二等三等5四等3一级“各级GPS网测量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的技术指标,以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等级测段、线路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平原山区三等四等注1:山区指高程超过1km,或线路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注2:K——线路或测段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m)。注3:L——闭合线路(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注4:R——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5等13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利用1年或1年以上连续水位观测资料通过潮汐调和分析的方法直接得到;d)相邻水位站潮汐日不等现象差异显著的,采用半潮差比法传算临时水位站深度基准5.3.3.2长期水位站平均大潮高潮面应采用1年或1年以上实测水位数据统计得到,规则半日潮取大潮期间每天2次高潮,日潮和混合潮取回归潮期间每天1次高高潮。5.3.3.3短期水位站平均大潮高潮面可由相关性良好的邻近长期站采用基于余水位订正法或回归分5.3.3.4临时水位站平均大潮高潮面可采用潮差比法由邻近长期或短期水位站传算确定。当相邻水6.1.2水深测量精度应满足IHOS-44特等或一等A要求,具体指标要求见表56JT/T1192—2018表5水深测量精度及要求特等一等A平面精度(95%置信度)测深精度(95%置信度)"a=0.25m;b=0.0075a=0.5m;b=0.013系统探测能力能发现1m³以上特征物水深≤40m时,能发现2m³以上特征物;水深>40m时,能发现水深值10%以上的特征物100%海底扫测应进行100m水深之内应进行测量方式多波束扫测能达到探测能力的扫测方式注1:特等水域包括泊位、港池、航道等航行水深受限通航水域和碍航物。注2:一等A水域包括锚地、定线制、航路、推荐航线等自然水深通航水域。"测深精度公式中各变量含义:△——测深精度,单位为米(m);a——系统误差,单位为米(m);b——测深比例误差系数;d——水深,单位为米(m)。6.1.3定位设备的数据更新速度不应小于1次每秒,定位精度应符合表5平面精度要求。6.1.4检查线应均匀布设在海底平坦区,测线方向应垂直于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不应小于主测深线总长的5%。6.1.5检查线应涵盖不同日期测量的测线,且应覆盖不同作业组的测线。6.1.6主检测线比对点应选择图上距离不超过1mm的水深点,水深不符值应满足表5测深精度要求。6.2水深改正6.2.1使用测深仪时,应进行水深改正。水深改正数应以仪器改正数、声速改正数、吃水改正数(静态和动态吃水之和)和水位改正数的代数和确定,并应按式(1)计算:6.2.2仪器改正数为测深仪本身所固有的测深误差,可通过测深仪专业检定单位测定。新仪器或仪器维修后应在使用前测定,且应每年进行8h的稳定性试验验证。6.2.3仪器改正数通过测深检查板和声速仪进行验证时,应按式(2)计算:6.2.4单波束测深时,测区水深小于20m可采用检查板测定声速改正数;测区水深大于20m应采用实7水位应精确至0.01m。6.3水位观测6.3.2岸上水位站水位观测中误差不应大于0.02m,海上定点站水位观测综合误差不应大于0.05m。6.3.4采用基于余水位订正的潮位推算时,应对推算水位推算精度进行定点验证,验证时间不少于30d,其比对结果应满足表6的要求。水位比对值(m)占比对总点数(%)d≤0.10d≤0.20d≤0.30注:d——水位比对值,观测值与推算值之差的绝对值。6.3.5当测区内高程异常变化和深度基准面变化可以忽略时,可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卫星测高获取8JT/T1192—20186.4.2.2用于通航尺度核定测量的多波束测深系统测深精度应优于0.05m,综合测深精度应满足表56.4.2.3虚假水深数大于有效水深的15%,且数据难以处理时,应重测。程宜设为拖鱼至海底高度的10倍。6.4.3.7目标位置计算应充分考虑拖鱼高度、拖缆长度和航向等,或通过交会方法解算目标最或然6.4.4.1浅地层剖面仪探测分辨率应优于0.3m。6.4.4.2固定安装和舷挂式安装位置归算误差应小于1.0m,拖曳式安装位置归算误差应小于缆长的10%,换能器入水深度应大于0.5m。9坡外图上10mm。6.5.1.4采用双频测深仪进行适航水深测量时,测线间距不应大于5m;采用全覆盖浮泥层探测设备6.5.2.2港池测量应测至规划设计边线外50m或建筑物边沿,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应按6.5.1测量。6.5.2.3港池测量图应根据规划设计标注不同功能水域名称和6.5.3.2非疏浚的航道水深应测至航道两侧边线外50m;疏浚的航道应测出疏浚水深、挖槽宽度、设6.5.4.2锚地应测至锚地范围线外100m。点位中误差邻近地物点间中误差固定航行目标轮廓清晰明显的地物及海岸线转折点轮廓不明显地物注:隐蔽地区或特殊困难地区点位中误差和临近地物点间中误差要求可放宽至按上述指标的3/2。7.1.5测站点可充分利用各等级控制点。等级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按控制测量要求7.2.6海岸线至水深零米线间的干出滩可采用地形测量或水深测量方法测定,并应测定干出滩的性上0.8mm,高程或干出高度互差不应大于0.4m。干出高度可采取直接量取水面高度,并进行水位改正8.1.1.2灯塔等固定助航标志的位置应采用灯光中心或构筑物的物理圆心位置,采取偏心观测时应8.1.2.1浮动助航标志可先测量水上标体位置.再次测量结果互差不大于20m。差不大于2m,并满足下列要求:JT/T1192—2018b)采用水下声学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测量时,应先在航标沉石上安装水下信标,并进行声速等8.2.1水深在100m以内的水域应探测海底表层底质;底质点密度应为图上25cm²一点;锚地、停泊8.2.3表层底质探测可采用多管式重力采样器或蚌式采样器。使用采样器等器具取样应停车定点8.2.4采用测深仪、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等间接底质探测方式反演底质时,应进行物理取样20mm~25mm。度不应小于1.5m,柱状采样站数应占表层样站数的1/10以上。声学特性等8.3.6回转流应用海流计定点测验,并应定深3m:工作船舶吃水大于3m时,海流计定深应大于测船吃水1m;海流计每次在水中停留时间应为5min~10min,也可按有关设备的具体技术操作规程执行。9.1.2图上主要要素绘制精度应符合表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