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1146.3-2018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_第1页
JT-T-1146.3-2018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_第2页
JT-T-1146.3-2018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_第3页
JT-T-1146.3-2018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_第4页
JT-T-1146.3-2018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220.40;13.020.3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146.3—2018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Part3:Inlandwaterwayplanning2018-08-29发布JT/T1146.3—20 Ⅲ 1 13术语和定义 1 25规划分析 36现状调查与评价 4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68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9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910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1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 1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目录及编制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附录B(资料性附录)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附录C(资料性附录)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D(资料性附录)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框架示例 附录E(规范性附录)环境影响报告书图件构成与要求 IⅢJT/T1146.3—2018 本部分为JT/T1146的第3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1JT/T1146.3—2018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JT/T1146的本部分规定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公众参与、评价结论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目录及编制要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16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3.13.23.3环境敏感区environmentalsensitiveareas2JT/T1146.3—20184总则4.1基本要求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目的、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等应符合HJ130的规定。4.2评价范围4.2.1空间范围4.2.1.1按照HJ130的要求确定评价的空间范围。在确定具体环境要素评价的空间范围时可参照现行有效的相应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4.2.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按以下内容确定:a)一般情况下,评价范围设定为航道常水位线两侧及弃土区周边200m;b)内河航道建设规划涉及通航建筑物及航运枢纽规划的,评价范围设定为通航建筑物及航运枢纽外侧500m;c)当评价范围临近环境敏感区时,评价范围适4.2.1.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按以下内容确定:a)一般情况下,评价范围设定为航道可能涉及或影响的水体(含水环境考核断面)及弃土区;b)当评价范围临近环境敏感区时,评价范围适当扩大。4.2.1.4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按以下内容确定:a)内河航道建设规划,评价范围设定为航道常水位线两侧各200m;b)内河航道建设规划涉及通航建筑物规划的,评价范围设定为通航建筑物外侧200m;c)内河航道建设规划涉及航运枢纽规划的,评价范围设定为枢纽外侧200m;4.2.1.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依据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确定。按照HJ19的的生态完整性要求适当扩大。4.2.1.6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应符合HJ/T169的要求。4.2.2时间范围评价的时间范围应包括整个规划周期,并以规划的近期为评价重点时段。4.3评价专题设置4.4评价工作流程评价的工作流程参见附录A。3JT/T1146.3—20185规划分析5.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b)筛选出备选的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给出可能导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发生变化的不同情景。5.2航道建设回顾性评价航道建设回顾性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b)上一轮航道规划的建设实施情况。包括不同河段的航道等级、特点,与航道相关的拦河水利舶情况;规划范围内航道开发建设现状与上一轮规划的对应关系。5.3规划概述规划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内河航道的空间范围和空间布局现状;f)与上一轮规划的对比分析。5.4协调性分析协调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给出规划的层级属性[如国家级、省(区、市)级],规划的时间属性(如首轮、调整规划,短期、b)筛选出与本规划相关的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经济与技术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并分析本规划与其相关要求的符合性;面的冲突和矛盾;d)通过上述协调性分析,从多个规划方案中筛选出与各项要求较为协调的规划方案作为备选方方案。5.5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从准确有效预测、评价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角度,分析规划方案中需4JT/T1146.3—2018b)针对上述不确定性的分析结果,筛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置针对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的多6现状调查与评价c)现状调查宜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历史和现状资料。资料应能够反映整个评价区域的环境6.2现状调查内容c)说明流域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已建设施造成的水文特征变化,明确评价区域的环境特点6.2.3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现状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6.2.4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5JT/T1146.3—2018e)文物资源和其他对区域经济社会有重要意义的资源的分布情况,并附相关图件;f)分析区域资源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6.2.5环境质量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地表水和地下水功能区划、各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源、子、地表水控制断面位置及达标情况,并附水环境功能区划图、控制断面位置图和监测点c)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e)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区,明确各类环境敏感区的类型、分布、范围、主要保护对象及相6.3现状分析与评价6.3.1资源利用现状评价根据评价范围内各类资源的供需及开发利用状况,分析区域资源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6.3.2环境与生态现状评价6.3.2.2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从区域自然生态特点和生态系统完整性、服务功能及生态安全等方面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识别区域现存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分析该敏感物6.3.2.3分析评价范围内已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类型、原因及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损失、环境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6.3.3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有效性和合理性。b)根据规划区现有内河航道的空间布局及主要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选择典型的敏感区域分析内河航道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评价区内内河航道工程的累积性、整体性环境影响。c)对于上一轮规划已经开展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调查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查意见中主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已经落实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分析其有效性,对未落实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说明原因。6JT/T1146.3—2018d)上一轮规划期内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执行情况、航道开发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相关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措施和效果;上一轮规划实施内河航道现状及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上一轮规划实施过程中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和效果。6.4制约因素分析6.4.1基于现状评价和规划分析结果,结合环境影响回顾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结论,重点分析评价区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6.4.2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参见附录B。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7.1基本要求7.1.1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资源与环境要素,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7.2环境影响识别7.3环境目标环境目标应根据以下内容确定:规划确定的目标;b)规划区域、规划实施直接影响的周边地域的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确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区域、行业的其他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参见附录C中的表C.1。8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分析施工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的特征,类比说明这类污染的一般影响范围;b)采用HJ2.2中推荐模式,在叠加环境现状本底值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实施后区域环境空气质7JT/T1146.3—2018c)结合节能减排有关政策,明确不同规划年限船舶的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测参数及基础数据。8.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2.1施工期的影响预测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施工期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的Ⅱ类及以上地表水体的内河航道建设规划采用定量的方式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明确规划内河航道疏浚b)评价区有底泥或土壤污染的,明确河道疏浚、开挖区域及弃方处置对水环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8.2.2运营期的影响预测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评价采用HJ/T2.3中推荐模式和类比分析等方法,或利用规划的水文、泥沙情势预测结论,分析说明规划实施后受影响河段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情况,对水资源空间分配、水文及泥沙情势变化的影响。重点明确:1)航道整治工程应分析说明评价整治河段的流速、流量和泥沙冲淤变化;分析河床演变情况;b)航运枢纽建设后,库区污染物稀释、扩散及降解能力有所变化,采用类比或数学模型预测分析下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的影响;c)采用类比或数学模型预测分析航道整治、航道维护性疏浚、航运枢纽建设、船闸改建、扩建施d)采用负荷分析法、类比分析法估算规划实施后航行区间的船舶生活污水、含油废水的产生和的相关要求;e)评价采用HJ610中推荐模式和类比分析等方法,分析说明规划实施后对地下水位、水质、水资源的影响。8.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规划实施施工过程产生的声环境影响,采用定性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测分析。b)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规划实施运营期产生的声环境影响,保证内河航道两侧声环境质量达标及周围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标。规划中内河航道既有固定声源又有流动声源时,应分别进行响评价。绘制典型预测与评价图件。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应符合HJ2.4的要求。8.4土壤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土壤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评价区土壤、河道底泥有污染的,应分析疏浚、开挖弃土处置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的影8JT/T1146.3—2018b)航运枢纽淹没区土壤侵蚀分析;c)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规划实施施工期及运营期的船舶垃圾种类及产生量,估算规划实施后船舶运营垃圾的产生和排放的总量,制订固体废物收集和处理处置方案。8.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5.1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根据航道规划实施对河流水域的占用和扰动,分析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的改变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方向与程度。分析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及结构、功能的改变情况。b)评价航运枢纽规划阻隔效应对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影响。8.5.2水生生态的影响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预测不同发展情景规划内河航道施工期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影响主要来自航道施工、炸礁工b)预测不同发展情景规划内河航道运营期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影响主要来自船舶污水排放;c)明确规划实施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程度。重点分析航道整治对鱼类(特别是珍稀保护鱼类、特能带来的影响。8.5.3陆域生态的影响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对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b)预测不同发展情景规划对陆域植被的影响,估算生物量损失;8.5.4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结合规划航道与各重要生态敏感区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重要生态敏感区的保护要求,分析规划对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保护对象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并绘制相应的预测与评价图件。8.6环境风险评价8.6.1环境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除内河航道水域船舶溢油风险事故外,根据规划内河航道运输主要货种,选择液体化学品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作为评价对象;b)根据近5年历史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对典型案例的研究,识别规划内河航道的环境风险源;c)核算最大可信事故率下的风险事故源强。8.6.2环境风险影响预测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根据内河航道空间布局、环境敏感区分布、主要环境风险事故内事故高风险区分布情况;b)预测典型事故情景下环境风险事故对水环境、环境空气等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评价环境风险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d)调查区域现有风险防范体系、应急设备条件,分析事故应急能力的适应性,提出不同情景下的应急预案。8.7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9JT/T1146.3—2018b)评价规划实施前后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分析说明评价区生态系统的变化8.8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及污染物总量控制8.8.1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评估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利用水平,分析土地资源供需平衡,明确土地利用效率。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规划实施利用的土地资源量,重点判定区域土地资源对规划实施的支撑b)涉及航运枢纽的规划,宜通过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水资源配置分析结论,说明规划实施后水资源变化情况,重点关注位于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容量不足的区域。8.8.2污染物总量控制估算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大气和水中主要污染物增量,评价其是否符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规划实施不能满足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时,提出区域污染总量控制的消减方案,明确总量平衡的渠道。9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9.1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分析并明确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的规模是否处于区域资源承载力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之内,分析对土地利用与生态格局的影响是否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明确本次规划的规模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b)规划应以保证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水平及维护水资源利用为原则。结合实施规模(如疏浚等工程的规模大小,航运枢纽回水区域等)及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评价规划对环境敏感区和敏感生物的影响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c)从规划航道与重要生态敏感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人居环境等环境敏感区的空间布局关系e)采取航运枢纽或依托水电梯级方式提升航道等级的,重点从枢纽建设对淹没区的社会、土地资源影响和水环境、流域生态影响结论,说明枢纽空间布局及建设规模的环境合理性。从流域角度论证建设时序及衔接方式的环境合理性。JT/T1146.3—2018c)规划方案中配套建设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实施后,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仍无法支9.2.2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要求9.2.2.2应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9.2.2.3应图表结合说明。9.2.4“三线一单”管控要求c)航运枢纽改变水文情势,应提出调整下泄流量、改变运行方式等确保下游生态用水的措施及d)应提出航运枢纽污染物接收或处置的建议。10.1.4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JT/T1146.3—201810.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0.2.1预防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选址、选线及工程活动避开环境敏感区域、防止对环境敏感物种影响的措施;提出采少资源(主要为土地资源、水资源)占用的方案(如优化占地类型、岸坡防护、限制施工范围等);提出节能减排要求。b)提出选择合适的施工时段、时序和生态影响小的施工工艺措施要求,规避和降低施工对鱼类产卵的影响。a)对不同生态系统和受影响的重要物种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坝构筑等)。重点从维护河流几何形态、基床结构、水文流态等方面提出减少生境破坏和减缓对物种影响的措施。c)航运枢纽阻断洄游性鱼类通道、改变水文流和鱼类产卵需求的措施。从流域角度提出联合调度以满足生态流量要求的措施。d)结合影响程度和方式,提出建立野生保护动物栖息地保护区、营造适宜鱼类产卵生境的建议措施。f)提出节约土地资源、生态护坡、生态护岸、生态修复、生境替代等保护陆域植被尤其是珍稀保护植物的措施要求;提出施工临时占地恢复的措施要求;提出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恢复措施要求。10.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风险事故形势,结合区域事故应急体系的现状和规划,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b)明确事故风险污染的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并根据内河航道的特点和有关要求提出内河航道应急物资装备的建设方案建议。10.4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其他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对航行船舶的准入条件提出原则性要求,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b)针对规划实施对基础设施、渔业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控制性要求及补救措施。10.5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可达性分析在采取一系列减缓措施以后,对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的环境保护目进行可达性分析。基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10.6规划方案中建设项目的环保要求规划方案中建设项目的环保要求包括以下内容:a)明确规划方案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针对具体建设项目提出环境JT/T1146.3—2018b)在充分考虑规划编制时设定的资源、环境基础条件随区域发展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具体简化建议。11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11.1基本要求11.1.1应针对规划的不确定性提出管理行跟踪监测。11.1.2跟踪评价取得的数据、资料和结果应能够为规划的调整及下一轮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并为规划实施区域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依据。11.2跟踪评价方案11.2.2跟踪评价方案主要内容包括:a)对规划实施全过程中已经或正在造成的影响提出监控要求,明确需要进行监控的资源、环境要素及具体的评价指标,提出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结果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估的主要内容;b)对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提出分析和评价的具体要求。12公众参与人员以规划涉及的部门代表和专家为主。12.1.2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方案,应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12.2公众参与结果意见统计分析及答复对公众参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结论。处理公众参与的意见和建议时13评价结论13.2评价结论内容应包括:a)内河航道建设规划概述及分析,规划与环境评价互动过程与结果;b)评价区域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敏感性、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资源利用现状,明确对规划JT/T1146.3—2018e)规划要素的优化调整建议;f)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g)公众参与意见和建议处理情况;h)总结论。1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目录及编制要求14.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目录及编制框架参照附录D执行。14.3环境影响报告书图件构成与要求参照附录E执行。JT/T1146.3—2018(资料性附录)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如图A.1所示。收集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收集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及规划背景等资料规划研究阶段成果反馈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和制约因素确定评价范围和重点确定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内河港口现状及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筛选成果反馈预测与评价规划的环境合理性论证“三线一单”清单分析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场踏勘,初步分析与评价环境准入、环境管控与空间管制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规划方案初步分析规划方案调整或修改规划优化调整建议规划报批阶段规划编制阶段众与公参委托图A.1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JT/T1146.3—2018(资料性附录)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见表B.1。表B.1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制约因素分析是否构成制约因素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岸线资源水产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林业资源文物资源环境质量与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土壤与底泥环境风险重要环境敏感区生态敏感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JT/T1146.3—2018(资料性附录)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见表C.1。在评价工作中宜根据内河航道特征合理选择并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表C.1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类型资源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0⁴m²)P规划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0⁴m²)P环境质量大气环境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保证航道区域及敏感点大气环境质量达标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t/年)P大气环境污染因子排放达标率(%)P区域及敏感目标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P水环境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保证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不低于现状船舶污水排放总量(万t/年)P规划实施引起的水质超标面积(10⁴m²)P船舶含油污水接收处理率(%)K水环境各项指标达标率(%)P声环境控制噪声排放水平,保证航道噪声排放达标、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标航道两侧噪声排放达标率(%)K固体废物控制固体废物产生量,实现固体废物零排放船舶固体废物产生总量(t/年)P船舶固体废物收集处理率(%)K生态保护生态敏感区符合生态敏感区管控要求,不影响生态敏感区主导生态功能占用生态敏感区的航道长度(m)P规划实施造成生态敏感区环境质量超标的面积P环境风险饮用水源风险事故对饮用水源的影响可控,保证区域供水的安全及风险防范能力规划后环境风险事故概率(%)P溢油风险事故最大可信事故规模(t)P危化品风险事故最大可信事故规模(t)P事故综合控制清除能力(t)P风险防范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达标率(%)P注:P为预期性指标,K为约束性指标。JT/T1146.3—2018(资料性附录)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框架示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框架层次及编号示例如图D.1所示。前言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1.2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1.3评价依据1.4评价范围1.5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6相关功能区划及环境标准1.7环境敏感区分布及保护要求1.8评价技术路线2.1航道建设回顾性评价2.2规划概述2.3规划的协调性分析2.4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3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概况3.2污染物排放与治理概况3.3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调查3.4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3.5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6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3.7制约因素评价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1环境影响识别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JT/T1146.3—20185.4土壤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6环境风险评价5.7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5.8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